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28)
2023(4587)
2022(3823)
2021(4067)
2020(3243)
2019(7732)
2018(8307)
2017(13333)
2016(8557)
2015(9852)
2014(10106)
2013(8609)
2012(7794)
2011(7257)
2010(7534)
2009(6806)
2008(6788)
2007(6257)
2006(6095)
2005(5476)
作者
(18944)
(15679)
(15566)
(15316)
(9969)
(7646)
(7562)
(6443)
(5992)
(5884)
(5470)
(5274)
(5060)
(5032)
(4869)
(4860)
(4796)
(4704)
(4624)
(4563)
(4379)
(3864)
(3864)
(3757)
(3713)
(3624)
(3577)
(3412)
(3245)
(3216)
学科
教育(21808)
(18633)
经济(18493)
管理(17622)
中国(14497)
(12959)
企业(12959)
(12824)
理论(12043)
教学(9037)
(8019)
(7714)
业经(7469)
(6762)
方法(6740)
(6143)
(5846)
(5827)
研究(4987)
体制(4970)
工作(4827)
社会(4737)
(4655)
政治(4613)
(4573)
思想(4490)
学法(4478)
教学法(4478)
学校(4433)
企业经济(4336)
机构
大学(108639)
学院(98045)
研究(38789)
教育(32295)
管理(31429)
(28569)
经济(27533)
(26837)
师范(26761)
理学(25766)
(25418)
理学院(25331)
管理学(24652)
管理学院(24408)
中国(22222)
师范大学(22205)
科学(20780)
(18380)
(18131)
(17696)
北京(17596)
中心(16361)
研究所(16241)
职业(14547)
技术(14418)
(13735)
(13626)
财经(12882)
教育学(12284)
(11585)
基金
项目(56924)
研究(54198)
科学(46457)
基金(36325)
教育(35107)
社会(32081)
(29242)
国家(28747)
社会科(28737)
社会科学(28724)
成果(27964)
编号(27171)
科学基金(24392)
(23246)
(21955)
课题(21880)
(19106)
基金项目(17907)
项目编号(17336)
规划(16158)
研究成果(15665)
(15028)
(14851)
大学(14487)
(14460)
(14286)
重点(14117)
教育部(14005)
资助(13937)
(13204)
期刊
教育(58800)
研究(47210)
中国(37643)
(36576)
经济(36576)
(15787)
职业(13314)
学报(12850)
大学(12015)
技术(12004)
图书(11790)
管理(11057)
科学(10153)
(9752)
高等(8823)
书馆(8267)
图书馆(8267)
技术教育(8174)
职业技术(8174)
职业技术教育(8174)
学学(7733)
高等教育(7660)
(7519)
论坛(7519)
财经(7137)
情报(7025)
(6992)
金融(6992)
成人(6521)
成人教育(6521)
共检索到179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文辅相  
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社会的三大标志:知识的高速增长、传播与转化;知识的快速普及与学习社会的到来;知识及人的素质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起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面对信息社会将更加开放、更加社会化、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的走向,并且认为,大学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应当加强基础,更新内容,拓宽面向,了解前沿,活化教学,发展个性,以提高知识的质量,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励学生的创新。这是大学应对信息社会的基本战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繁华  周洪宇  石中英  叶之红  罗汉书  曾天山  王鉴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同时指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并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教育如何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 ,需要我们深刻地思考。 2 0 0 2年 1 2月 1 8日 ,《教育研究》杂志社在北京召开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新时期教育改革”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认真学习了十六大报告 ,探讨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下教育所应承担的新使命 ,并深入研讨了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本刊摘登其中一部分发言 ,旨在引起大家的关注 ,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广泛深入的探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冯朝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乌家培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人类必然将进入信息社会。通过对信息社会及其实现的讨论和对从生产力或生产关系考察的两种社会形态的划分及其相互对应关系的阐述,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我们把迎接信息社会作为争取共产主义的必经步骤而视作党的任务。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沈大勇  
自70年代以来,一场以数字化与网络化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勃然兴起,这不仅迅速扩大了人们获取和交换信息的机会,而且根本改善了人们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各国学者开始憧憬未来的经济形态与社会类型,特别是当人类行将告别第二个千年纪元的时候,对于“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古老命题,似乎给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诠释。 根据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的界说,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具有以下四大特征:1.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2.信息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3.新型服务产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为群  
一、全球信息网络与经济全球化在某种意义上而言,由互联网为载体构成的全球信息网络已经将世界各国的经济融合成一体化。人们难以在互联网设置关税或非关税壁垒,难以在互联网上设置各种市场准入条件,除非将与外部世界的互联网接点断开。因此,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导致了世界经济运行方式、世界经济格局的变革。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直接投资的进入网络化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喜和  
信息社会与图书馆革命──“图书馆消亡论”辩王喜和(吉安师范专科学校)-、问题的提出及其初识本世纪80年代初,美国OxfordUniv.Press出版了“GoodbgeCutenberg:TheNewspaperRevolutionofthel98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顺华,张世平  
在当今世界信息革命巨大浪潮的冲击下,我国改革与建设的实践促使统计界逐步清晰地认识到了信息开发与经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科学的新观点。这些新观点对于迎接全球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程德荣  
本文就文献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图情机构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功能、作用以及在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图情机构的作用和发展趋向作了初步探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庞海芍  郇秀红  
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在中国大学已经开展了20余年,尽管其概念和内涵已经发生一些漂移和变迁,但由其引发的大学教育的三大变革却意义深远。一是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强调培养专才转向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制器"走向"育人"。二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识选修课从无到有,质量不断提升;公共基础必修课的设计思路也在发生变化,与通选课一起发挥素质教育作用。三是引发了"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本科培养模式改革试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钱颖一  
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水平需进一步提高,解决之路在于深化改革。本文在深入考察和系统思考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并提出了现阶段中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即培养每一位学生成为有良好素养的现代文明人,同时创造一种环境使得杰出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是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伯璋  
随着社会变迁及知识本质的改变,大学中知识的生产、转化、传递也是一种权力的再现与再制,二者间的紧密关系,实际上影响着大学教育的目标、组织与结构、课程与教学。未来大学社群的成员在观念上,应摒弃知识一元化的思维,重新界定与认知知识;在制度方面,必须适度矫正学系过度分化的情形,加强学院合作与整合的能力,让学生能在一种具有协作机制相互观摩学习的学校文化中,获得基础、统整的知识,成为具有通识基础的专才;在课程的改革方面,未来通识课程应以“核心课程”的精神、“多元文化”的观点设计课程,面向多变而又充满创新契机的时代。培养新世纪所需的人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樊富珉  
日本大学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樊富珉编译随着国际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大学教育进行改革,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日本社会认为,能否建筑美好的未来,能否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关键在于承担培养优秀人材和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康宁  
教育改革是整个社会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具体领域。社会是教育改革挣不脱也离不开的生存土壤,教育改革必然要受社会的全方位制约。社会需要是启动教育改革少不了的动力,社会环境是推进教育改革切不断的根基,社会认可是评价教育改革绕不开的标准。强调教育改革的社会制约,意在提请高度关注教育改革的社会合法性问题,积极寻求并设法增强教育改革的社会支持因素,合理选择教育改革的恰当时机与有效方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鹤进  
教育发展改革的多年历程表明,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全面推进,不仅要依靠教育自身的不懈努力,还需要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寻求外部社会有力而系统的支持。本文在教育改革面临严峻挑战的现状出发,从"政府职能""教育界自身""民间力量"以及"舆论的影响"四个方面对影响教育改革的外部支持系统进行研究,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的基本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