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3)
- 2023(1887)
- 2022(1632)
- 2021(1773)
- 2020(1264)
- 2019(2766)
- 2018(2970)
- 2017(5857)
- 2016(2822)
- 2015(3364)
- 2014(3330)
- 2013(3231)
- 2012(2994)
- 2011(2728)
- 2010(2670)
- 2009(2630)
- 2008(2706)
- 2007(2617)
- 2006(2501)
- 2005(2092)
- 学科
- 济(11861)
- 经济(11727)
- 管理(11375)
- 企(9785)
- 企业(9785)
- 业(9531)
- 方法(5770)
- 业经(5404)
- 理论(5278)
- 财(4938)
- 和(4779)
- 中国(3877)
- 务(3698)
- 财务(3686)
- 财务管理(3682)
- 企业财务(3599)
- 信息(3595)
- 农(3582)
- 社会(3482)
- 学(3244)
- 工作(3044)
- 经济理论(2961)
- 企业经济(2955)
- 数学(2773)
- 数学方法(2721)
- 制(2240)
- 及其(2120)
- 农业(2033)
- 策(2020)
- 教育(1991)
- 机构
- 大学(45273)
- 学院(43237)
- 管理(19553)
- 理学(16429)
- 理学院(16267)
- 管理学(16038)
- 管理学院(15938)
- 济(14976)
- 经济(14609)
- 研究(12786)
- 中国(9702)
- 京(9522)
- 财(8942)
- 科学(7378)
- 财经(6907)
- 中心(6745)
- 江(6586)
- 范(6517)
- 师范(6488)
- 经(6130)
- 信息(6062)
- 北京(5961)
- 所(5839)
- 州(5419)
- 师范大学(5236)
- 研究所(5047)
- 财经大学(5016)
- 业大(4923)
- 图书(4844)
- 农(4736)
- 基金
- 项目(27679)
- 科学(22353)
- 研究(22105)
- 基金(20686)
- 家(17238)
- 国家(17061)
- 社会(16123)
- 科学基金(15320)
- 社会科(13900)
- 社会科学(13891)
- 基金项目(10832)
- 编号(10533)
- 成果(10109)
- 省(9985)
- 教育(9933)
- 自然(8905)
- 自然科(8734)
- 自然科学(8733)
- 自然科学基金(8623)
- 划(8365)
- 资助(7871)
- 项目编号(7636)
- 国家社会(6215)
- 部(6180)
- 一(6032)
- 课题(5680)
- 研究成果(5669)
- 重点(5655)
- 教育部(5641)
- 人文(5638)
共检索到68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乌家培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人类必然将进入信息社会。通过对信息社会及其实现的讨论和对从生产力或生产关系考察的两种社会形态的划分及其相互对应关系的阐述,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我们把迎接信息社会作为争取共产主义的必经步骤而视作党的任务。
关键词:
信息化 信息社会 共产党 任务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沈大勇
自70年代以来,一场以数字化与网络化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勃然兴起,这不仅迅速扩大了人们获取和交换信息的机会,而且根本改善了人们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各国学者开始憧憬未来的经济形态与社会类型,特别是当人类行将告别第二个千年纪元的时候,对于“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古老命题,似乎给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诠释。 根据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的界说,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具有以下四大特征:1.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2.信息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3.新型服务产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为群
一、全球信息网络与经济全球化在某种意义上而言,由互联网为载体构成的全球信息网络已经将世界各国的经济融合成一体化。人们难以在互联网设置关税或非关税壁垒,难以在互联网上设置各种市场准入条件,除非将与外部世界的互联网接点断开。因此,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导致了世界经济运行方式、世界经济格局的变革。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直接投资的进入网络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文辅相
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社会的三大标志:知识的高速增长、传播与转化;知识的快速普及与学习社会的到来;知识及人的素质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起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面对信息社会将更加开放、更加社会化、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的走向,并且认为,大学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应当加强基础,更新内容,拓宽面向,了解前沿,活化教学,发展个性,以提高知识的质量,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励学生的创新。这是大学应对信息社会的基本战略
关键词:
信息社会,大学,教育改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顺华,张世平
在当今世界信息革命巨大浪潮的冲击下,我国改革与建设的实践促使统计界逐步清晰地认识到了信息开发与经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科学的新观点。这些新观点对于迎接全球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程德荣
本文就文献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图情机构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功能、作用以及在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图情机构的作用和发展趋向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信息,资源共享,协作网
[期刊] 求索
[作者]
唐海军
法国共产党对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态度与认知,同该党在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对科学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有着极大关联。该党高度赞扬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某些理论创新和政策举措在给予正面评价的同时,又抱有怀疑和批评态度,主要是担心中国倒向所谓"资本主义"。分析其中的"原委",对我们了解和把握法国共产党的政策演进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国共产党 认知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喜和
信息社会与图书馆革命──“图书馆消亡论”辩王喜和(吉安师范专科学校)-、问题的提出及其初识本世纪80年代初,美国OxfordUniv.Press出版了“GoodbgeCutenberg:TheNewspaperRevolutionofthel98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期刊] 征信
[作者]
熊治东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信用的探索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深厚的理论根基,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经历了孕育期、推进期、拓展期、深化期四个阶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信用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将社会信用道德培育和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在立足本土实际基础上积极借鉴外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根据时代变化适时调整探索策略和探索重点,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社会信用建设之路。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信用 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伏瞻 马建堂 洪银兴 江小涓 逄锦聚 韩保江 姚树洁 简新华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胜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元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需要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无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外部环境如何荆棘丛生,也不能改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产党人初心。今天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阶段、新理念与新发展格局下,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亟待深入研究。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不懈奋斗光辉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的精神财富进行挖掘和整理,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本刊特邀请我国经济学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撰写一组主题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魏礼庆 常翠鸣
我们党高度重视来华留学工作,一代代来华留学生的身影活跃在世界各个领域,为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互信、经贸关系、科研合作、教育文化交流和增进中外友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要继续推进来华留学教育体系的社会化、专业化、趋同化,推动来华留学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来华留学 留学生 疫情防控 党史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巴殿君
日共作为一个反对党,一直保持活跃状态,将政党政治体制内的议会斗争和体制外的社会大众运动有效地结合起来,扩大自己的力量与影响,从而有力地影响了自民党的统治。日共凭借合法地位和权力,在日本政党政治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日本共产党 政党政治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良书 俞小和
学术界关注中共"领导核心"问题由来已久,并在"什么是党的领导核心,如何发挥核心作用"问题上已有共识,但对于这一问题的历史由来,以及"领导核心"在无产阶级政党组织体系中的位置与形成机制等实质性问题却少有论及。在国际共运史上,能否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成熟与否的标志。其形成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且还应以确立一个稳定的领导集体为前提。此外,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关头,也是促使领导核心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中共历史上,产生"领导核心"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通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考验,自然形成为中央集体领导核心的模式;二是由上一代中央领导核心提议,后经党的中央全会确认为领导核心的模式;三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后经党的中央全会确认为领导核心的模式。这一制度设计是由毛泽东首创,后经邓小平集中论述而逐步确立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它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顶层设计,加固了这一制度得以顺利运行的最后一环。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央集体 领导核心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付海娜
苏丹共产党是阿拉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苏丹共产党立足本国,建构本土共产主义理论,表现出极强的独立性和苏丹特性。自诞生以来,苏丹共产党在苏丹政治舞台上的政治角色不断演变。该党曾在民族革命初期担任领导角色,在苏丹独立后则充当规约军事独裁统治、反对国内保守势力、推进苏丹民主进程的主要角色。巴希尔执政期间,苏丹共产党被日益边缘化,在苏丹内外政策决策中的影响力明显下降。自2018年苏丹变局以来,苏丹共产党虽然在规约反对派力量方面明显乏力,也无力左右苏丹的对外关系走向,但其成为动员民众力量的黏合剂,并为苏丹党派和政治运动提供了大众动员和政治倡议的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