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03)
- 2023(10973)
- 2022(9634)
- 2021(8705)
- 2020(7632)
- 2019(17186)
- 2018(17085)
- 2017(33407)
- 2016(18139)
- 2015(20881)
- 2014(21202)
- 2013(21286)
- 2012(20276)
- 2011(18603)
- 2010(19086)
- 2009(17953)
- 2008(17951)
- 2007(16775)
- 2006(15284)
- 2005(13890)
- 学科
- 济(97238)
- 经济(97072)
- 管理(51828)
- 业(47838)
- 企(39214)
- 企业(39214)
- 方法(38660)
- 数学(32507)
- 数学方法(32147)
- 农(22977)
- 中国(22322)
- 财(21798)
- 地方(21582)
- 学(20805)
- 业经(20035)
- 制(16506)
- 农业(15018)
- 和(14968)
- 理论(14404)
- 贸(14231)
- 贸易(14223)
- 地方经济(13853)
- 易(13661)
- 务(13297)
- 财务(13260)
- 财务管理(13223)
- 银(13203)
- 银行(13163)
- 企业财务(12568)
- 行(12539)
- 机构
- 大学(280591)
- 学院(278076)
- 济(121524)
- 经济(118914)
- 管理(103841)
- 研究(99030)
- 理学(87778)
- 理学院(86720)
- 管理学(85187)
- 管理学院(84651)
- 中国(76187)
- 科学(60456)
- 京(59416)
- 财(56420)
- 所(52133)
- 农(49104)
- 研究所(46893)
- 中心(46209)
- 江(44235)
- 财经(44158)
- 业大(40872)
- 经(39653)
- 农业(38191)
- 经济学(37965)
- 北京(37883)
- 范(37503)
- 师范(37177)
- 州(34698)
- 院(34117)
- 经济学院(34003)
- 基金
- 项目(174740)
- 科学(136692)
- 研究(126716)
- 基金(126473)
- 家(110230)
- 国家(109311)
- 科学基金(92396)
- 社会(82199)
- 社会科(76851)
- 社会科学(76821)
- 省(67796)
- 基金项目(66802)
- 自然(58465)
- 教育(57697)
- 划(57145)
- 自然科(57060)
- 自然科学(57042)
- 自然科学基金(56075)
- 资助(52047)
- 编号(51997)
- 成果(44530)
- 重点(39653)
- 部(38831)
- 发(38251)
- 课题(35334)
- 创(34753)
- 国家社会(33594)
- 科研(33523)
- 教育部(33149)
- 创新(32576)
共检索到433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丽丽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广义信用的概念分析信用经济的内涵,以及行为、信息、数据、标准四大构成要素,提出信用经济具有主体可识别、组织边界弱化、个体才能发挥、智能高效运行的特征。信用经济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三个方面:应区别信用经济与传统经济研究在研究对象、理性自私人假设、个体差异假设、信息对称性假设中存在的差异;由于信用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应用,信用经济活动不仅表现为"物物"交换,还表现为具有由"智力、道德"等人的自身因素所决定的更为复杂的活动特点;在信用经济中,经济、技术和制度紧密融合,信用、货币和价格体系将同时运行发挥作用,生产要素和产品从"物质"属性向"人的智慧"属性转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勇
目前,会展的经济效应越来越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关注,但是,有关研究论文、会议发言和发展规划中对会展经济效应的片面理解却相当普遍,这需要有关研究者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正确地评价会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鉴于此,本文借鉴经济理论研究的方法,对评价会展经济效应中涉及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诠释和辨析,为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会展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一般性分析框架。
关键词:
会展消费主体 “新钱” 捕获率 乘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昂
基于对学术史与史料的双重分析,本文以抗战时期中美易货借款的合同变化、实际执行与易货贸易全过程为视野,首先辨析了债务统计、合同要件、借款动用、债务清偿以及贸易规定等债务关系问题。其次,本文分析了偿债物资的统购统销、交通运输、贸易金融以及大国战略博弈等贸易相关问题,进而构建中美易货借款史研究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史料运用与该专题研究路径变化的关联,本文还指出利用美国典藏相关档案文献是深入研究上述议题的关键转向和必要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云华
粮食安全的内涵小于食物安全,粮食安全的实质是食物安全,食物安全的重点是粮食。剔除进口大豆及价格倒挂型进口后,我国真实的粮食自给率已足够高。综合粮食供求、国际贸易、库存、综合供给能力考虑,应给我国粮食自给率减压,分层次确定口粮、谷物、粮食等自产率与自给率。农村改革四十年来有几个时期热别是近期我国粮食供过于求。201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包括净进口(不含大豆)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再包括年末库存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已分别达到445公斤、468公斤、637公斤的高点。2010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谷物)产量持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建议确立年人均粮食产量400公斤为粮食安全调控基线,结合人均粮食占有量指标制定分区间的粮食调控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为农 吴谦
尽管"社会法"一词频频出现在我国学者的论著中,但究竟什么是"社会法"却很少有人论及。基于此,本文在对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综述的基础上,对有关"社会法"的各种学说观点进行了评介,指出:对社会法应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即从广义上讲,它指的是相对于已有的"公法"和"私法"而言的,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本位的"第三法域"内的立法及其表现形态;从狭义上讲,则是指以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为核心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关键词:
社会法 第三法域 社会公共利益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浩斌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来源于"刺激-回应"的历史实践。具体而言,基于中国传统的价值理性的自觉乡土想象与基于西方工具理性的自为物化幻影之间的矛盾关联和价值张力,构成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正是这一基本问题决定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多重模式化特征。
关键词:
中国经济现代化 基本问题 模式特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乌家培
信息革命正在把人类从工业社会引向信息社会。60年代中期,有人(如 D·贝尔)曾把信息社会称为后工业社会。至80年代中期,前苏联一些学者(如Ю·尼库里切夫等)还抵制和批判过信息社会的提法。90年代初期,我国不少同志也不愿提信息社会,不得已时就改叫信息化社会。但时至今日,信息社会这一概念,终于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承认了。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艳 周剑
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应匹配大学生信息需求。但同行及作者皆对当前入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开展时机心存疑惑。作者通过两个调查实证表明,以"馆藏为视角"的内容组织,并不适合持有智能终端并伴随Internet成长的新生群体,反而可能给图书馆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开学时节开展入馆教育并不恰当。图书馆在入馆教育中应扮演"信息获取帮助者"角色,重视社区资源组织;入馆教育应延伸至开学之前,实行"闯关测试";而开学后,根据"闯关"等级,对"信息能力堪忧群体"开展针对性帮扶。
关键词:
入馆教育 新生 信息行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沈大勇
自70年代以来,一场以数字化与网络化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勃然兴起,这不仅迅速扩大了人们获取和交换信息的机会,而且根本改善了人们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各国学者开始憧憬未来的经济形态与社会类型,特别是当人类行将告别第二个千年纪元的时候,对于“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古老命题,似乎给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诠释。 根据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的界说,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具有以下四大特征:1.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2.信息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3.新型服务产业...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为华
本文简述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与图书馆及知识经济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关系 ;提出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应积极配合高校教育行使自己的职责。
关键词:
信息社会 知识经济 图书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道荣
国内对经济新闻的定义有"经济事实"说、"经济信息"说和"经济选择"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及其最新发展较之西方的新古典经济学在经济学的定义上更能解释经济的本质。联系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新闻的定义应该是:经济新闻是人类社会最新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的报道。
关键词:
经济新闻 媒体 经济信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夏振坤 肖艳
新经济在当前是含义最不清晰的词汇 ,本文首先对新经济的含义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新经济与旧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并对新经济带来的新问题与新思考分别从理论、政治、制度、思维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新经济 旧经济 经济规律 思维方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建国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面对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飞速发展,托福勒提出了第三次浪潮。随后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西方社会学界和未来学界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OECD1996年度科技发展报告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概念后,于1997年末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种热潮。世界银行也钟情于知识经济,甚至要将世界银行变成“知识银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海峰 靳小平 贾兴洪
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凸显的背景下,物流集群表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然而,对物流集群的内涵和特征认识不清,以致严重影响到物流集群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回顾产业集群理论入手,结合物流产业的自身属性,揭示了物流集群的内涵,明确了其独有特征,分析了在物联网环境下物流集群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物流集群 物流园区 内涵 特征 物联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