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26)
2023(15792)
2022(13746)
2021(12947)
2020(10745)
2019(24315)
2018(24320)
2017(46599)
2016(25122)
2015(28214)
2014(27683)
2013(26856)
2012(24238)
2011(21881)
2010(21756)
2009(20558)
2008(19822)
2007(17383)
2006(15440)
2005(13582)
作者
(70326)
(58145)
(57964)
(55137)
(37045)
(28005)
(26472)
(22696)
(22149)
(20773)
(19890)
(19634)
(18468)
(18243)
(17753)
(17719)
(17472)
(17257)
(16666)
(16649)
(14369)
(14316)
(13716)
(13232)
(13015)
(12946)
(12944)
(12917)
(11669)
(11491)
学科
(93236)
经济(93034)
管理(79804)
(70868)
(61658)
企业(61658)
方法(41508)
数学(34010)
数学方法(33574)
(28073)
(26014)
中国(25092)
业经(24660)
(21757)
(21660)
理论(18909)
(18213)
环境(18213)
财务(18137)
财务管理(18102)
地方(18003)
(17957)
企业财务(17171)
农业(16829)
(16592)
贸易(16584)
(16131)
技术(15559)
(15293)
(15032)
机构
大学(352205)
学院(350474)
管理(140367)
(133694)
经济(130630)
理学(121410)
理学院(120063)
管理学(117978)
管理学院(117331)
研究(112644)
中国(83299)
(74516)
科学(70000)
(65602)
(55028)
财经(52201)
中心(51793)
(51613)
(51042)
业大(50563)
研究所(49928)
(47355)
(47266)
师范(46977)
北京(46792)
(41626)
(41068)
农业(40061)
经济学(39798)
财经大学(38879)
基金
项目(241658)
科学(190963)
研究(180085)
基金(175391)
(151497)
国家(150244)
科学基金(130189)
社会(114418)
社会科(107689)
社会科学(107660)
(94183)
基金项目(93309)
自然(83814)
教育(82906)
自然科(81818)
自然科学(81802)
自然科学基金(80310)
(79096)
编号(74900)
资助(70717)
成果(61227)
重点(53644)
(53090)
(50535)
课题(50494)
(50479)
(47287)
创新(47031)
项目编号(46858)
国家社会(46394)
期刊
(149366)
经济(149366)
研究(101950)
中国(67217)
学报(54755)
(51303)
管理(51217)
科学(49366)
(47470)
教育(42282)
大学(41569)
学学(38661)
农业(32784)
技术(29059)
(27821)
金融(27821)
业经(25733)
财经(25236)
经济研究(23251)
图书(22179)
(21482)
问题(18632)
理论(17799)
科技(17146)
(16577)
实践(16406)
(16406)
(16169)
现代(15681)
技术经济(15467)
共检索到508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捷  韩朝  魏傲希  王丽娟  
指出社会事件网络传播历经潜伏期、膨胀期、高峰期和消退期,主要在前三个时期会受到驱动因素的影响。网络用户激愤情绪是社会事件网络传播的表面驱动因素,表面驱动因素在核心驱动因素——事件基本属性和政府对事件的处理状况的作用下形成。社会事件网络传播机制体现了信息生态的基本思想——系统、平衡、动态和人本。通过对驱动因素、驱动点、驱动路径的解析,得出社会事件在社会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中的驱动机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0901016)项日负责人:刘德海博士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近年来管理领域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结构复杂性、信息匮乏或过剩、矛盾对抗性、难以预测的高度突发性、事态发展不确定性和决策时间紧迫等高度复杂性的非常规边界特征。"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理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青  刘艺  马亚萍  张辉  
社交媒体的信息发布和转发机制使得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也使得政府的应急处置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目前,已有的舆情信息传播与决策模型研究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传染病传播模型,二是多属性模型,但很少有模型考虑了用户的个体特性和来自其他用户的影响。本文则结合用户个性从三个方面探讨舆情传播和干预机制:(1)来自周围邻居的影响;(2)用户自身对新信息的抵抗力;(3)外界环境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对这些影响因素展开定量研究,并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对舆情传播和干预机制的影响。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舆情无干预自由扩散阶段和舆情干预阶段。在舆情干预阶段,主要探讨舆情干预措施强度和舆情干...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凌  罗曼曼  朱礼军  向纯洁  
[目的/意义]从情感视角探讨社交网络中影响信息传播的内在因素。[研究设计/方法]从Twitter(推特)平台收集某一电影数据,通过情感分析和认知语言分析工具,分析不同情感下的信息传播网络结构特点;进一步通过方差分析对强传播性、中等传播性和弱传播性的情感强度和认知强度两个维度的差异性进行度量。[结论/发现]强传播性内容具有较高的认知语言特征。其中,负面强传播性信息比正面和中立强传播性信息具有更显著的低情感强度和高认知强度特点。电影话题相关信息在社交网络平台传播过程中,认知强度也是信息传播强传播性的重要因素。尤其在负面情感信息中,理性思考型内容比情感共鸣型内容的传播性更强。[创新/价值]除了探讨情感强度指标,还加入了认知强度指标,从情感强度和认知强度两个维度探讨导致信息传播性强弱的内在原因。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子柯  
近年来,在线社交网络越来越成为情报和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而在线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和防控。本文从复杂网络角度总结了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研究的结构、算法和动力学等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在线社交网络结构分析、信息传播动力学、网络结构预测算法;系统地总结和比较了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分析方法、模型和算法,并指出各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最后归纳了评价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指标体系。有助于深层次理解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理论,并为舆情监控和信息侦测等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朱晓霞  刘萌萌  赵雪  
【目的/意义】为了探究复杂网络中信息的传播机制以及不同网络中的信息推动力。【方法/过程】本文利用邻居节点特性与信息公信力确定传播规则,探究了小世界与无标度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并研究了节点对爆发规模的影响差异。【结果/结论】结果发现:无标度网络中信息传播的驱动力倾向于从众效应,而小世界网络则主要源于信息本身;不同k-shell值的节点对无标度网络爆发规模的影响比小世界网络显著;不同度值的节点对二者的爆发规模影响均显著。
[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作者] 江耘  严由卫  
文章运用SOR(刺激—有机体—反应)行为模式,从信息内容、信息源和个体感知三个方面构建了"网络红人"信息传播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通过在线调查,收集了284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户传播决策过程主要受个体感知中的有用性感知和信任感知的影响;情感属性越强的信息更能刺激用户的有用性感知,信息质量以及其他用户对信息源的认同度可以提高信任感知,从而间接促进信息传播行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晓彬  魏超然  周志敏  董莉  刘敦虎  
近年来网络突发事件频发,其对社会也造成极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地控制网络突发事件已经成为政府等官方机构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突发事件传播中易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这些策略为网络突发事件的控制方面具有一定地实践意义。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王谢宁  朱志国  
【目的/意义】在社会化网络下,信息的传播时效性强,用户地域限制小和观点互动明显。论文分析观点传播对网民情绪的具体影响情况,探究在线社交网络中的传播规律。【方法/过程】应用平均场理论和小世界网络对社会化网络上新的传播模型进行假设分析,提出一种改进型的SIR模型,分析传播节点、易感节点和免疫节点在社会化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结论】随着时间推移,信息已知者不断增加,易感节点所占比例不断减少,其中绝大多数转化为免疫节点,小部分转化为普通传播节点;传播节点所占比例不断下降为较低水平,最终3类节点的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凯  安实  孟建芳  
[目的/意义]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加使得单层模式的复杂网络不再适用,多层复杂网络逐渐得到重视。[方法/过程]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中的信息包传输,引入社团结构概念,设定基于社团结构的多层复杂网络。通过对层间社团结构的相似度、初始节点的数量、社团中位置以及所处网络等参数进行调节,对多层复杂网络的信息传播机制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息的传播规模与初始节点数量成正比;初始节点处于线上网络的传播速度快于线下网络,但对最终传播规模影响不大;连接两个社团的"信息交换者"作为初始节点,最终信息的爆发规模扩大显著;调节多层网络中的社团结构稀疏程度会影响信息的传播范围,社团结构越稀疏,传播规模反而越大。[局限]信息的传播对多层网络的结构也会形成影响,但模型未考虑其相互作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胡改丽  陈婷  陈福集  王鹏博  
本文以近年来发生的影响力大的30件网络热点事件为研究样本,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典型的影响力大的新闻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传播媒介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中心性、中介性、网络密度、可达性及小团体分析等为分析指标。对网络热点事件传播所形成的信息网络的内在传播规律和传播特征,新闻网站、论坛、微博等网络传播媒介在该信息网络中的位置角色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构建了热点事件信息传播结构模型——双核心的手抓哑铃传播结构模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福兵  张雪  
碎片化是网络传播的基本方式,信息拼图是碎片化传播的必然要求。拼图化机制是认识网络信息传播真相和本质的主要途径。网络个体散点式拼图、网络群体集群式拼图、意见领袖组织化拼图、专业媒体整合式拼图、政府机构压力式拼图和全网络融合式拼图构成了网络传播碎片化信息的拼图机制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武澎  王恒山  李煜  刘奇  
认为对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系统中的重要调控节点做出全面、合理的判定利于监测预警、引导管控等工作的开展与优化。将超网络的理论、方法应用于突发事件信息传播过程中重要调控节点的判定研究,并根据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超网络模型(EIDSN)的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系统节点介入调控能力的综合评判算法,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与分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武澎  王恒山  李煜  
全面、合理地判定出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系统中的枢纽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判定的结果可以用来干预传播,如加速有重要社会价值信息的传播和监督防控谣言的扩散;其次,对枢纽节点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网络的演化以及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模式与途径;最后,这些研究的结果可能被应用于社会推荐和广告投放等领域[1]。本文在对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系统构成及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信息流的突发事件信息传播超网络模型,并依据现有算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超网络的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系统枢纽节点的综合判定算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与分析。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陈思菁  李纲  毛进  巴志超  
为有效识别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在不同阶段中的关键节点及其演化特征,本文结合危机传播的生命周期,提出一种考虑用户行为特征、网络全局信息以及影响力衰退机制的关键节点动态识别方法。以"哈维"飓风事件为案例进行研究,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SIR传播模型检验了方法的合理性,并在不同演化阶段关键节点特征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不同阶段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舆情治理策略。实验结果表明:与PageRank方法相比,该方法识别出的关键节点在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随着信息传播不同阶段的演化,关键节点的认证率呈现上升趋势,信息优势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响应优势呈现出相反趋势,而结构优势差异并不显著;在突发事件舆情治理方面,可重点识别潜伏期中高原创、高信息优势和非认证的关键节点,注意搜集爆发期中普通型关键节点掌握的信息,强化蔓延期中各类型关键节点之间的协同,留意消散期中小范围群体的聚集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