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71)
2023(12875)
2022(11130)
2021(10253)
2020(8605)
2019(19427)
2018(19451)
2017(37135)
2016(20286)
2015(22850)
2014(22499)
2013(22162)
2012(20475)
2011(18612)
2010(18659)
2009(17514)
2008(16955)
2007(15465)
2006(13518)
2005(11848)
作者
(58567)
(48815)
(48735)
(46202)
(30732)
(23717)
(22469)
(19011)
(18378)
(17456)
(16557)
(16274)
(15339)
(15236)
(15110)
(14919)
(14875)
(14435)
(14105)
(13998)
(12216)
(11880)
(11660)
(11106)
(11068)
(10995)
(10812)
(10794)
(9802)
(9797)
学科
(82036)
经济(81969)
管理(57209)
(49969)
(39399)
企业(39399)
方法(34190)
数学(29660)
数学方法(29340)
(25097)
地方(24172)
中国(20884)
(20133)
(18800)
业经(18569)
环境(17953)
农业(16799)
(15046)
贸易(15038)
(14435)
(14275)
(13862)
理论(13251)
(12633)
财务(12583)
财务管理(12548)
地方经济(12436)
(12116)
银行(12087)
(12062)
机构
学院(282531)
大学(278002)
(107281)
管理(106578)
经济(104606)
研究(93572)
理学(90907)
理学院(89798)
管理学(88117)
管理学院(87597)
中国(70937)
科学(61492)
(58534)
(50261)
(49168)
(47958)
中心(45639)
(44543)
业大(44003)
研究所(43788)
(39760)
师范(39384)
农业(39375)
财经(38658)
(36406)
北京(36169)
(34627)
(34046)
技术(31944)
经济学(31821)
基金
项目(191909)
科学(149254)
研究(141483)
基金(134569)
(117083)
国家(116117)
科学基金(98942)
社会(86797)
社会科(82004)
社会科学(81974)
(80129)
基金项目(72539)
(65425)
教育(64344)
自然(63771)
自然科(62092)
自然科学(62073)
自然科学基金(60900)
编号(60446)
资助(53396)
成果(48737)
重点(43637)
(43170)
课题(41262)
(40128)
(39547)
创新(37002)
科研(36854)
项目编号(36117)
计划(35332)
期刊
(121101)
经济(121101)
研究(75499)
中国(55383)
学报(45591)
(45409)
科学(40110)
(39450)
管理(34533)
大学(32696)
教育(31257)
农业(31008)
学学(30447)
技术(25390)
(24760)
金融(24760)
业经(22269)
图书(18752)
经济研究(18326)
财经(17693)
(17191)
问题(16031)
资源(15933)
(15108)
(14427)
理论(14161)
科技(13205)
实践(13196)
(13196)
技术经济(13066)
共检索到416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朱镇远   金真   吴齐阳  
现阶段,我国“绿通”车辆的判别多以高速收费站工作人员人工参与为主,未能充分发挥原有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平台的作用。为构建跨平台跨省份的全国交通信用信息平台,以河南省高速“绿通”车辆通行这一场景作为切入点,运用信息生态理论对交通信用信息平台的数据本体、参与主体、外部环境三个要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交通信用信息平台构建模式,为多模态情境中交通信用信息平台构建提供了参考。在此基础上,对“绿通”车辆交通信用信息平台的构建,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吴旭晓  
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影响区域生态效率的三股主要力量。通过建立"三化"联动下的生态效率效应模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2000~2010年河南省的生态效率,并实证检验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效率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期间,河南省的生态效率整体上呈现出先下滑后上升的"V"字型变化趋势;在2000~2004年,生态效率处于下滑阶段,城镇化是制约生态效率下滑的主要力量,而工业化是推动生态效率下滑的核心力量;在2005~2010年,生态效率处于上升阶段,城镇化是生态效率上升的核心推力,而工业化是生态效率上升的主要阻力;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是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家君  鲁丰先  
文章结合河南省实际系统分析了人力资源概念、计量及其地域特点,按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景况将河南省域划分为4 个区,并就其形成原因予以剖析,在中国很具代表性。旨在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区域人力资源并制定适宜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兴为  
区域生态城镇化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解决发展中地区资源枯竭的重要途径。文章利用系统分析法、调查统计法及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区域生态城镇化的定义与内涵。在此基础上说明生态城镇化的发展原则,并以河南省濮阳为例,从经济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等3个维度,深入探讨了濮阳区域生态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实证分析,提出了"绿色之都、幸福濮阳"为目标的发展规划,分阶段实施濮阳区域生态城镇化发展战略,并建设性的提出构建优美旳自然生态系统、构建高效的经济生态系统、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的对策建议。该文对濮阳区域生态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研究乃至处于发展中的其它地区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褚钰  付景保  陈华君  
构建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8年河南省19个地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2010—2018年生态环境和经济的耦合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研究期内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度较高,二者的相对发展指数波动较为频繁,耦合协调等级逐年升高,但距离理想值仍有较大差距,并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的集聚特征,随着与郑州距离的增加,耦合协调等级逐渐降低。未来,河南省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以郑州为中心带动全省整体联动,扩大全方位开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褚钰  付景保  陈华君  
构建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8年河南省19个地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2010—2018年生态环境和经济的耦合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研究期内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度较高,二者的相对发展指数波动较为频繁,耦合协调等级逐年升高,但距离理想值仍有较大差距,并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的集聚特征,随着与郑州距离的增加,耦合协调等级逐渐降低。未来,河南省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以郑州为中心带动全省整体联动,扩大全方位开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心  
文章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从财务报表出发,分析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设计出比较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借以构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框架,使会计信息披露者向着提高证券市场效率的方向努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宝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夏令  李秀萍  
本文利用河南省2005-2014年统计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对物流业发展动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河南物流业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近年来城镇化建设所带动,固定资本投入、信息化水平、物流人才等因素对物流业发展也有一定贡献,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物流业发展有着较高的阻碍作用。最后,基于物流业发展动因分析,探究了物流业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供给结构转型方向,作出针对河南省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具体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浩  
近些年来,针对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收费不规范的投诉和报道颇多,国家和地方各级价格、交通等主管部门针对救援服务收费问题也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进行整改。然而,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收费不规范问题仍很普通。本文基于调查研究,分析了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宁  王亚静  高春雨  王红彦  覃诚  毕于运  
[目的]选择合适的秸秆收储运模式,降低秸秆离田产业化利用的收储运成本,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方法]文章以河南省为例,构建秸秆收储运成本模型,并在4种收储运模式(模式一:田间晾晒→收集→秸秆利用企业;模式二:田间收集→收储点→晾晒、储存→秸秆利用企业;模式三:田间机械捡拾打捆→收储点→储存→秸秆利用企业;模式四:田间收集→固定式打捆→收储点→秸秆利用企业)基础上分析不同模式下的秸秆收集成本。[结果]运输成本和机械卸载成本是总成本中的可变因素,其对总成本的贡献率随运输半径的增大而增大。模式一、二采用散秆运输方式,适用于收集距离较短、秸秆需求量较小的企业,且使用模式二的秸秆收储运成本较低。模式三、四采用秸秆打捆运输方式,易于储存、利用,适用于秸秆用量较大的企业,且使用田间机械捡拾打捆的模式三收储运秸秆经济性更优。[结论]秸秆利用企业应根据需求合理地选择秸秆收储运模式,小型秸秆利用企业在模式二的情况下收储运成本更低,大型秸秆利用企业选择模式三经济性更优。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烽  夏振洲  卢雅韵  
农村贫困人口基本金融服务已经得到满足,但贷款可获得性明显弱于普通农户,信贷排斥现象较为突出。以河南省淮阳县为例的调查显示,贫困户户主受信贷排斥的主要原因有户主年龄超过60岁、人户分离、身心不健全以及征信记录有瑕疵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弱化信贷风险、激活贫困户资产、放宽贷款年龄限制、消除征信瑕疵影响等缓解信贷排斥的途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郭新芳  
在分析河南省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非绿色因素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强化绿色物流意识、实施绿色物流管理、采用绿色物流技术等措施发展绿色物流,为河南省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晓楠  运迎霞  任利剑  
在对城市密度进行定量评分的基础上,借助ArcGIS、GeoDA、SPSS软件,分析2002-2012年河南省城市密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2012年,河南省高、中、低密度城市由省域中部向外围圈层式分布,城市综合密度、人口密度、居民点密度、经济密度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十年间,城市综合密度逐年升高,省域中部及边缘城市密度等级基本稳定,夹层城市密度等级略变,综合密度热点城市波动变化,冷点城市增加,城市密度可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参考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