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8)
- 2023(17045)
- 2022(14678)
- 2021(13769)
- 2020(11471)
- 2019(26029)
- 2018(25914)
- 2017(49242)
- 2016(26857)
- 2015(30070)
- 2014(29615)
- 2013(29199)
- 2012(27259)
- 2011(24609)
- 2010(24561)
- 2009(22723)
- 2008(21947)
- 2007(19312)
- 2006(17141)
- 2005(15297)
- 学科
- 济(107367)
- 经济(107243)
- 管理(76388)
- 业(72232)
- 企(59233)
- 企业(59233)
- 方法(44123)
- 数学(37070)
- 数学方法(36606)
- 中国(31251)
- 农(29777)
- 财(26695)
- 地方(26500)
- 业经(25789)
- 学(25435)
- 农业(20320)
- 贸(19487)
- 贸易(19471)
- 制(19382)
- 易(18811)
- 理论(18728)
- 和(17783)
- 银(17542)
- 银行(17476)
- 环境(17232)
- 技术(17180)
- 融(17032)
- 金融(17030)
- 务(16787)
- 行(16753)
- 机构
- 大学(378868)
- 学院(377182)
- 管理(146200)
- 济(145522)
- 经济(142228)
- 研究(132209)
- 理学(125644)
- 理学院(124166)
- 管理学(121856)
- 管理学院(121189)
- 中国(98128)
- 科学(84299)
- 京(82362)
- 所(67858)
- 财(67287)
- 农(66285)
- 研究所(61824)
- 中心(59919)
- 业大(58604)
- 江(56588)
- 财经(53265)
- 北京(52279)
- 范(52264)
- 农业(52049)
- 师范(51666)
- 经(48366)
- 院(48318)
- 州(46320)
- 经济学(42584)
- 师范大学(41668)
- 基金
- 项目(257817)
- 科学(201669)
- 研究(186991)
- 基金(185116)
- 家(163018)
- 国家(161623)
- 科学基金(137524)
- 社会(115797)
- 社会科(109454)
- 社会科学(109429)
- 省(101543)
- 基金项目(98072)
- 自然(90649)
- 自然科(88526)
- 自然科学(88505)
- 自然科学基金(86907)
- 划(85926)
- 教育(85863)
- 编号(77141)
- 资助(76426)
- 成果(63007)
- 重点(58226)
- 发(58005)
- 部(55771)
- 创(53436)
- 课题(53414)
- 创新(49800)
- 科研(49520)
- 项目编号(47650)
- 教育部(47270)
- 期刊
- 济(165072)
- 经济(165072)
- 研究(111893)
- 中国(76228)
- 学报(64103)
- 农(60470)
- 科学(57684)
- 管理(54225)
- 财(50167)
- 大学(47365)
- 教育(46297)
- 学学(44225)
- 农业(42107)
- 融(33256)
- 金融(33256)
- 技术(31879)
- 业经(28747)
- 经济研究(26345)
- 财经(25256)
- 图书(23858)
- 业(21874)
- 经(21616)
- 问题(20945)
- 科技(18723)
- 理论(18397)
- 版(17715)
- 技术经济(17412)
- 商业(16905)
- 实践(16901)
- 践(16901)
共检索到564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曹芬芳 李爱民 叶艳 黄程松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从众信息转发行为的感知影响因素,为有效引导用户从众信息转发行为、规范社会化媒体信息传播秩序提出建议。[研究设计/方法]基于信息瀑布和连接强度理论,以个体感知差异为切入点,使用问卷调查法搜集有效样本数据352份。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量表有效性检验,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论/发现]社会化媒体用户因个体差异而对强连接、弱连接、无连接、从众信息转发行为等变量的感知存在显著影响。不同类型连接强度水平越高,用户对从众信息转发行为感知程度越高。用户个体差异与从众信息转发行为之间的关系因连接强度程度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强连接与性别、弱连接与学科对从众信息转发行为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创新/价值]为从众行为和信息转发行为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以丰富和深化从众行为和信息转发行为领域的已有研究。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单春玲 赵含宇
基于社交媒体环境,依据强弱关系理论分析了用户关系强度对商务信息转发的影响,并从社会驱动层面和个人驱动层面提取了商务信息转发的影响因素。以典型的社交平台——微博为例,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弱关系对商务信息转发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社会关系强度对社会信任和社会交往产生差异性影响;社会信任、社会交往、经济利益、利他主义和自我效能对商务信息的转发影响显著。本文将强弱关系理论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到社会化商务领域中,有利于指导电商企业制定合适的社会化商务营销策略。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商务信息 转发行为 强弱关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文文 陈康
文章聚焦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的涉疫信息转发行为,以期为平台信息推荐机制优化、网络舆情引导与治理提供理论参考。遵循扎根理论研究范式,深度访谈22名研究对象,提炼出“转发动机、转发对象、转发内容、转发形式、转发渠道、转发障碍、转发行为生命周期”7个主范畴及核心范畴“社交媒体用户涉疫信息转发行为”,进而揭示了危机传播情境下涉疫信息转发行为的形成机理。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在利益相关、情感交流等动机驱动下,将筛选后的涉疫信息以特定的形式,通过特定社交媒体转发给选定对象,在此过程中存在信息与平台两个层面的障碍。研究发现,随着疫情的发展,社交媒体用户的涉疫信息转发行为呈现生命周期性特征。对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涉疫信息转发行为形成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深度了解与预测用户行为,可以为政府相关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社交媒体精准信息推送等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信息转发行为 社交媒体用户 危机传播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建标 王鹏程 巨龙
本文沿着行为分析进路、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研究序贯决策中的信息瀑布现象及其行为匹配,率先分离了序贯决策中的决策行为——贝叶斯法则决策、非贝叶斯法则决策和平衡。设计了包含被试类型、备选集对称性等设置的序贯决策实验,结果表明,备选集对称性和决策序位等因素对决策者的行为方式和效率影响显著,被试类型、累积损益等因素的影响不显著;受禀赋效应和模糊规避的影响,平衡状态下决策者对私人信息赋予了较高权重。对序贯决策行为进行全面分析,分离出信息瀑布行为,并厘清其发生机理和决策特征及效率,这对理解和治理银行挤兑、网络群体性事件、金融危机等现象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嵩 汤亚男 陈昊
[目的/意义]通过社交媒介进行信息转发已成为慈善信息扩散的重要手段,对扩大筹款范围和提高筹款效率起着关键作用。旨在探讨影响慈善信息转发行为的关键前因要素及其作用机理。[方法/过程]基于说服传播理论,从信息渠道、信息来源、信息接受者和信息内容4个层面厘清影响公众转发态度的前因要素;引入双重态度理论,揭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对转发行为的作用差异。通过SC-IAT实验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相较于外显态度通过作用于转发意愿进而影响转发行为,内隐态度可以直接对转发行为进行预测;外显态度的形成受到社会联结强度、来源可信度和信息质量的影响,而内隐态度仅由来源可信度塑造。
关键词:
双重态度 说服传播 慈善信息 转发行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坤
对微信朋友圈用户健康信息转发行为形成机理及概念模型进行探索性的扎根研究,有助于丰富现有研究体系,优化相关方网络健康信息服务,改善我国医疗服务现状,间接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行。文章使用半结构访谈法收集数据,按照扎根理论的编码要求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微信朋友圈用户健康信息转发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形成机理并构建其概念模型。研究表明,健康信息发布方层面因素和平台运营方层面因素是微信朋友圈用户健康信息转发行为形成的外部影响因素,也是间接影响因素,包含健康信息质量、发布方被认可度、管理规范性和平台服务质量4条影响路径。用户层面因素是微信朋友圈用户健康信息转发行为形成的内部影响因素和直接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偏好、感知收益和感知风险3条影响路径。
关键词:
微信朋友圈 健康信息 信息转发 扎根理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建标 巨龙 刘桂林
信息瀑布行为已被研究者逐渐接受并作为经典金融市场理论的有力补充,但现有"一次决策"信息瀑布实验很难刻画这种信念依赖现象;赋予决策者对同一事件一次以上序贯选择机会的多决策信息瀑布实验更符合实际。结果表明:第二次决策阶段信息瀑布发生率显著提高,但决策正确率却有所下降,这为凯恩斯的"动物精神说"提供了实验证据。此外,平衡状态下位于决策序位中部的决策者系统性地背叛了自己的私人信息。
关键词:
信息瀑布 信念依赖 动物精神 平衡 实验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文霞 李斌
视频分享网站中的影响者能够通过发布原生广告影响潜在的消费者,分享奖励也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方式,但包含分享奖励的原生广告对消费者参与的影响尚需探讨。基于信号理论,通过爬虫采集B站中影响者发布的抽奖原生广告相关数据,构建了信息源影响力、活跃度和分享奖励与转发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影响力、活跃度和分享奖励显著正向影响转发量;活跃度在影响力与转发量之间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活跃度在分享奖励与转发量之间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以上结论表明,广告赞助商应同时结合发布者的特征和分享奖励开展抽奖广告营销,以提升广告的营销效果。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勇 栾天虹
近来,在我国股市低迷的状况下,管理层抛出了改革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制度的议题,有一种观点是恢复曾经采用过固定价格发行制度。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对固定价格发行制度下我国IPO市场中"信息瀑布"效应的存在性进行了检验,指出固定价格制度是一种定价效率低下的IPO发行制度。要解决我国IPO存在的问题,应从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入手,而不是抛弃累计投标询价制转而采取固定价格制。
关键词:
固定价格制度 信息瀑布 实证检验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史伟
【目的/意义】微博转发行为反映了微博用户对所感兴趣微博的一种行为表现,对微博转发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微博的深度挖掘工作。【方法/过程】本文从内容分析的角度,对微博转发行为进行了预测。量化分析了微博内容中一组低水平特征和高水平特征,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对微博转发概率进行预测,并在微博数据集中进行了训练和验证。【结果/结论】基于模型中的参数学习,证实这些内容特征对于微博转发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此进一步推断微博用户主要的兴趣点。
关键词:
微博 转发 内容分析 情感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陈姝 窦永香 张青杰
[目的/意义]基于理性行为理论分析微博用户转发行为,考虑了微博语义特征、数据形式、用户特征、用户交互等因素,探究了影响用户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因素对用户转发行为的影响。[方法/过程]在分析微博特征、用户特征及用户转发行为的基础上,基于理性行为理论提出研究假设,采用主题建模的技术研究文本的语义信息,基于LDA进行微博文本与用户兴趣的概率主题分布的训练,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提出的影响因素完成数据验证。[结果/结论]态度因素中,接收用户活跃度、微博文本与用户兴趣的语义相似度对用户转发行为影响显著,微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江淮
在委托代理框架下分析管理者代理行为 ,忽视了管理者在既定的激励安排下还会表现出一些不以侵害股东利益为代价的消极的机会主义动机 ,如“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的动机。本文侧重于其中一种行为 ,即管理者从众行为的分析。主要结论是 ,管理者从众行为实际上是信息追随 ,目的是建立自身的信誉。管理者支付结构变化是改变管理者从众行为的重要因素。避免管理者从众行为的报酬合约 ,应采取由一笔固定报酬、根据企业绩效分享较多的剩余收益和根据决策质量 (创新决策还是信息追随 )确定较高的惩罚金三种支付组成的报酬形式。
关键词:
信息追随 管理者从众行为 创新 报酬合约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赖胜强 唐雪梅
【目的/意义】信息转发是社会化媒体信息散播的重要基础,而用户对信息的转发是对接收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方法/过程】本文基于信息加工的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对用户在社会化媒体上的信息转发进行研究,构建了社会化媒体信息转发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326份有效数据验证了模型。【结果/结论】结果指出信息内容的有用性和有趣性通过中央路径影响转发,而信息传播者的可信度通过周边路径影响转发。
关键词: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 信息转发 社会化媒体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代祺 胡培 周庭锐
本文在吸收社会心理学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新的干扰变量——自我一致性,通过探讨该变量与参照群体反馈意见交互效应的作用机制,解释了消费者出现从众、不从众和反从众消费行为的内在原因。研究表明,自我一致性高(低)、参照群体反馈意见为正(负)时,消费者将呈现从众行为;自我一致性高、参照群体反馈意见为负时,消费者将呈现反从众行为;自我一致性低、参照群体反馈意见为正时,消费者将呈现不从众行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易江玲 陈传明
目前,关于国际商务领域心理距离的研究主要有三大视角:信息流动视角、主观感知视角和缘分视角。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阐明了这些视角的主要观点、相互联系和区别。并且,由于研究情境不同,研究视角相应不同,心理距离的定义内涵等方面也随之存在差异,因此,本文从这些视角入手,系统评述、分析和总结了心理距离的定义内涵、构成维度、测量方法、对称性和悖论等。最后,结合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心理距离的未来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