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52)
- 2023(8831)
- 2022(7239)
- 2021(6572)
- 2020(5445)
- 2019(12254)
- 2018(11733)
- 2017(22240)
- 2016(11500)
- 2015(12816)
- 2014(12183)
- 2013(11627)
- 2012(10387)
- 2011(9466)
- 2010(9799)
- 2009(9082)
- 2008(8033)
- 2007(7052)
- 2006(6443)
- 2005(5806)
- 学科
- 济(41913)
- 经济(41861)
- 业(35629)
- 管理(31457)
- 企(27274)
- 企业(27274)
- 融(25253)
- 金融(25253)
- 银(22441)
- 银行(22419)
- 行(21800)
- 农(21188)
- 中国(19244)
- 方法(16737)
- 数学(14761)
- 数学方法(14623)
- 业经(14341)
- 财(14117)
- 农业(12948)
- 中国金融(11030)
- 制(11028)
- 贸(10901)
- 贸易(10892)
- 易(10726)
- 地方(10325)
- 理论(9675)
- 务(9657)
- 财务(9634)
- 财务管理(9619)
- 企业财务(9288)
- 机构
- 学院(155159)
- 大学(151710)
- 济(63328)
- 经济(62000)
- 管理(60401)
- 理学(51794)
- 理学院(51310)
- 管理学(50507)
- 管理学院(50238)
- 研究(48773)
- 中国(43503)
- 京(30764)
- 财(29869)
- 农(28300)
- 科学(27746)
- 中心(26162)
- 财经(23974)
- 业大(23334)
- 所(23014)
- 江(22985)
- 农业(21914)
- 经(21730)
- 研究所(20902)
- 经济学(19828)
- 范(19627)
- 师范(19413)
- 州(19249)
- 北京(18977)
- 经济学院(18067)
- 融(17974)
- 基金
- 项目(105008)
- 科学(82730)
- 研究(80194)
- 基金(75804)
- 家(66102)
- 国家(65065)
- 科学基金(56046)
- 社会(51448)
- 社会科(48885)
- 社会科学(48871)
- 省(42518)
- 基金项目(40192)
- 教育(36722)
- 自然(34263)
- 划(34170)
- 编号(33983)
- 自然科(33524)
- 自然科学(33516)
- 自然科学基金(32992)
- 资助(30101)
- 成果(27697)
- 重点(23321)
- 发(22985)
- 创(22958)
- 部(22561)
- 课题(22526)
- 国家社会(21677)
- 创新(21237)
- 项目编号(21021)
- 制(20083)
共检索到236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晓林 石晓磊
互联网金融可以降低金融产品成本,扩展金融服务的边界,而互联网金融能否充分发挥金融普惠作用,还受到金融需求主体的接受意愿和使用程度的影响。文章分析城乡家庭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接受、使用及其影响因素,并重点探究信息渠道和金融素养所起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乡家庭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异,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二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农村家庭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在逐渐增加;信息渠道对城乡家庭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的金融素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金融素养较高的家庭,在繁杂的信息中分析、整理和吸收相关信息的能力较强,从而使得信息渠道增加所带来的使用意愿、使用程度显著提高。因此,加强农村和偏远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弱势群体的金融素养,增强金融信息的监管,是提高城乡家庭互联网金融接受意愿,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信息渠道 金融素养 普惠金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成虎 李霖魁
在信息技术发展和金融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实现普惠金融的新型载体。文章以互联网金融典型模式余额宝为例,通过引入信任理论和多维风险感知变量对技术接受模型(TAM)和计划行为理论(TPB)的集成模型进行拓展,构建基于互联网金融理财支付模式下客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模型。通过设计模型变量的衡量量表和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信任和感知有用性是决定客户选择余额宝的决定因素,感知多维风险对客户使用意愿的负面影响显著,且以感知经济风险和感知安全风险为主,而感知易用性对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信任 感知风险 接受意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孟宏玮 闫新华
本文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因子分析中的极大似然法,构建了金融素养综合指数,以此来全面反映家庭的金融素养水平。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金融素养、家庭杠杆率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素养的提升不仅可以增加家庭消费总支出,还可以带动家庭享受型消费支出的增长,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并且,与城镇家庭相比,金融素养的提升对农村家庭的影响更大。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金融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家庭债务杠杆率途径,促进家庭消费支出增长和改善家庭消费结构。
关键词:
金融素养 家庭杠杆率 家庭消费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霖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既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包容发展的机会,也带来了诸多风险与挑战。居民、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金融素养的提高则是化解风险、防范危机的关键所在与治本之策。通过研究现状的回顾,在明确金融素养内涵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思路和构想。金融素养研究将完善和丰富金融包容、家庭金融的实证研究,从需求主体、供给主体及政府监管主体三方面寻找提升金融素养的不同途径和渠道。引入实验经济学、行为金融学等学科工具,强调经济主体的金融满意度,以及区域差异化、城乡统筹化的金融教育策略。该专题研究对促进我国各区域的金融稳定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素养 金融包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孟德锋 严伟祥 刘志友
我国消费信贷大幅增长促进消费的同时,家庭金融脆弱性也开始显现。本文以城市居民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其在不同收入群体中的差异。结论表明:(1)收入越低的群体,家庭金融脆弱性越大;(2)提高金融素养能减轻家庭金融脆弱性,其中低收入家庭中最为明显;(3)年龄、学历、婚姻、房产比重、商业资产比重、家庭规模、子女人数对家庭金融脆弱性影响为正,而家庭净资产和成员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负。因此,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江维国
依托信息和互联网技术而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开创了我国金融服务新局面。蓬勃发展的家庭农场,为我国沉闷农村经济语境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传统金融模式难以满足家庭农场的融资需求,制约着其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与家庭农场融资的特征表明两者对接耦合性强且协同优势明显。但家庭农场互联网金融用户习惯尚未养成、客户信用体系难建立、行业监管体制滞后等因素制约着两者对接,因而需要培养用户习惯、建立客户信用体系、健全监管体制为其创造条件。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家庭农场 融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董晓林 于文平 朱敏杰
从不同渠道获取和筛选信息的成本、效率和准确度是影响城乡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及资产选择的重要因素。基于信息获取及信息筛选的视角,剖析不同信息渠道对城乡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及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和2013年数据实证检验信息渠道在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渠道对城乡家庭的作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对城镇家庭而言,无论是传统的信息渠道还是依托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新渠道都能显著提高其金融市场参与度;而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互联网等新渠道对提高其金融市场参与度和风险资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董晓林 于文平 朱敏杰
从不同渠道获取和筛选信息的成本、效率和准确度是影响城乡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及资产选择的重要因素。基于信息获取及信息筛选的视角,剖析不同信息渠道对城乡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及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和2013年数据实证检验信息渠道在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渠道对城乡家庭的作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对城镇家庭而言,无论是传统的信息渠道还是依托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新渠道都能显著提高其金融市场参与度;而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互联网等新渠道对提高其金融市场参与度和风险资产持有比例的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高度重视现阶段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新型信息渠道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潘北啸
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流动性约束显著降低家庭消费水平;当家庭拥有互联网金融时,流动性约束对家庭消费的降低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减缓;更换不同的互联网金融定义口径,结果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在城市家庭、东部地区家庭、高收入家庭和高人力资本家庭更大。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约束对家庭消费的抑制作用很大,但是互联网金融能够显著缓解流动性约束对家庭消费的负向影响。因此,普及第三方支付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工具,发展互联网金融可以成为未来缓解我国家庭流动性约束、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流动性约束 互联网金融 家庭消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魏昭 宋全云
互联网金融使得理财成为家庭的日常生活方式,家庭通过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的意识也不断增强。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其对家庭资产结构调整的影响不容小觑。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分析认为,我国金融理财产品快速推进,使家庭参与互联网金融热情提高,但个体发生分化。对于受教育水平较高、金融素养较好的家庭,参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管控更好、收益更高;反之,金融素养较差的家庭参与互联网金融理财的风险高、收益低。因此,建议家庭依据理财产品特性、个人金融知识状况等因素,合理配置家庭资产,适度参与互联网金融投资。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参与现状 家庭资产配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正平
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发布的国民金融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金融素养整体有待提高。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居民获取各类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相关文献却鲜有关注互联网使用对居民金融素养的影响。为此,利用CFPS2014调查数据,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金融素养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居民金融素养,且对高级金融素养的提升作用更大,部分结论在CFPS2018调查样本中依然成立;(2)互联网使用对初中、高中及大专学历群体的金融素养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所有收入群体的金融素养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不同学历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3)互联网使用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社会互动两条途径影响居民的金融素养。上述结论表明,应通过大力提高居民互联网的使用率、积极开展金融知识专项教育培训、着力拓展线上和线下社会互动渠道等方式,推动居民金融素养的有效提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瑾瑜 罗荷花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指数,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能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产生正向影响。从数字金融的不同维度展开分析,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均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有积极作用,其中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影响最大。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能够影响城乡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但其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城市家庭金融资产选择深度的正向影响较大,而对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广度的积极效应更强,并且对于青年户主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大。从中介机制分析的结果来看,数字金融可通过提升投资者的金融素养水平来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产生正向影响。最后,本文从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数字金融监管体系、创新数字金融产品服务、加强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培育正确投资理财意识、努力提升数字金融素养等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庞明 王慧 张祺浩
我国居民家庭财富不断积累,对金融资产选择和优化配置的需求日益强烈,当前金融市场参与不足、金融素养水平较低等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以数字普惠金融为切入点,使用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建立probit和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及风险金融资产选择占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三个不同维度均对其有积极作用,这一结果经稳健性检验仍保持一致;(2)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影响在农村家庭和东部地区更为显著;(3)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素养在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维度上发挥了中介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佩 孙立娟
金融健康是家庭抵御金融风险能力的重要体现,家庭金融健康水平的提升关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五个维度测度家庭金融健康水平,并使用工具变量法研究户主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1)大部分家庭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意外保障管理得分较高,日常收支管理和养老保障管理处于及格线水平,但流动资金管理较差,通过等权重法计算的家庭金融健康指数处于中等水平,抗风险能力不够;(2)户主金融素养会对家庭金融健康产生显著影响,户主金融素养越高,家庭金融健康水平越高,但这种影响只在女性户主家庭中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强对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提升全民金融素养;多措并举提高家庭社保参保率,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
家庭金融 金融健康 金融素养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阳 张雨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从微观层面研究了居民金融素养对家庭遭遇诈骗产生损失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居民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家庭因诈骗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即家庭具备的金融素养越多,越不会在诈骗中受损。(2)家庭收入在居民金融素养和家庭诈骗受损概率关系中起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当家庭收入越高时,其在诈骗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受居民金融素养水平的影响越小。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表明,金融素养对不同教育水平家庭诈骗受损概率都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影响效果存在差异。
关键词:
金融素养 诈骗损失 风险防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