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68)
2023(6894)
2022(5696)
2021(4974)
2020(3899)
2019(8873)
2018(8867)
2017(16689)
2016(8551)
2015(9668)
2014(9770)
2013(9657)
2012(9434)
2011(8712)
2010(8889)
2009(8203)
2008(8191)
2007(7379)
2006(6944)
2005(6680)
作者
(26198)
(21682)
(21677)
(20251)
(13868)
(10400)
(9886)
(8456)
(8382)
(8094)
(7383)
(7267)
(7079)
(6982)
(6697)
(6584)
(6478)
(6388)
(6306)
(6228)
(5691)
(5447)
(5224)
(5062)
(5040)
(4897)
(4846)
(4840)
(4413)
(4342)
学科
(44138)
经济(44104)
管理(25444)
(24747)
(18348)
企业(18348)
地方(17132)
中国(15786)
(13168)
业经(12389)
方法(10686)
地方经济(9835)
(9353)
农业(8987)
(8533)
金融(8533)
(8523)
数学(8496)
(8425)
银行(8417)
数学方法(8406)
(8261)
(7717)
贸易(7706)
环境(7499)
(7489)
(7407)
技术(7234)
(7233)
发展(6839)
机构
学院(128122)
大学(124975)
(52300)
经济(51132)
管理(47977)
研究(47724)
理学(39262)
理学院(38788)
管理学(38259)
管理学院(37999)
中国(37513)
(28246)
科学(28211)
(24699)
(24375)
中心(22109)
研究所(21602)
(21140)
(20740)
(19058)
师范(18885)
北京(18553)
财经(18439)
(17993)
(17084)
业大(16642)
(16457)
(15816)
农业(15783)
经济学(15049)
基金
项目(78457)
科学(61690)
研究(61362)
基金(54075)
(46271)
国家(45818)
科学基金(39302)
社会(38436)
社会科(36431)
社会科学(36424)
(32647)
基金项目(28172)
编号(26797)
教育(26710)
(26525)
(23569)
自然(23030)
成果(22752)
自然科(22480)
自然科学(22477)
自然科学基金(22063)
资助(21502)
发展(19297)
(18941)
课题(18646)
重点(17640)
项目编号(16620)
(16464)
(15968)
国家社会(15533)
期刊
(69497)
经济(69497)
研究(43031)
中国(33321)
(20768)
管理(18907)
(18312)
学报(17448)
教育(17128)
科学(16376)
(15503)
金融(15503)
业经(14490)
农业(14382)
大学(12865)
经济研究(12200)
技术(11968)
图书(11702)
学学(11609)
财经(8691)
问题(8540)
商业(8381)
书馆(8134)
图书馆(8134)
情报(7602)
(7542)
(7489)
(7077)
论坛(7077)
理论(6879)
共检索到217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英隆  
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上看,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加速信息流通对于促进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信息流通的本质在于"信息差距"。信息流通水平取决于物能流、商品流和信息流三股流力的"组合"程度。三者必须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樊逸凡  
近年来,我国区际经济水平不断快速发展,但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为促使区际经济均衡、高质量发展,还需从提升流通业发展质量入手,通过流通业将各区域联合起来,强化区际协同发展动力。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检验流通业发展质量对区际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旨在为各区域制定流通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31个省市区以及四大区域的区际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均有上升空间。我国31个省市区以及四大区域流通业发展质量均能显著提升区际经济协同发展,同时在流通业发展质量与区际经济协同发展的关系中交通便利度、市场分割度、分工合理水平均发挥了中介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鹏  焦旭  
本文对绿色流通业含义和现状进行阐述,对绿色消费的概念和现状及其重要性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绿色流通业与绿色消费的协同发展进行探究,以对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兴军  娄峰  
促进城乡协同发展是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公平和效率的视角,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和流通创新对城乡协同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利于提高城乡协同的效率,但并未实现公平发展,数字经济带来的“数字鸿沟”短期内甚至会加剧城乡失衡。流通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城乡协同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城乡公平发展。因此,要充分发挥好数字经济公平性的功能,补足城乡数字基础设施短板,通过流通创新,打通国内统一大市场,实现更高质量的城乡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馨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区域经济的活跃和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商贸流通业则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如何充分运用商贸流通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并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商贸流通业的升级,是各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研究的内容。文章从共生理念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促进的作用机理,提出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一系列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做重要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胜民  
整体推进改革开放,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并重的经济转型是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增长困局、提升经济活力的重要战略。流通业沟通生产与消费环节,在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现阶段中国流通业供给和需求两端结构性矛盾周期性叠加带来的实际问题,本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并行,实现流通业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基调下,分析新形势及新时期需求侧改革的背景与内涵,结合流通业供需矛盾现状探讨领域内供给侧与需求侧改革协同发展的思路和策略,并在寻求协同发展的前提下为释放居民消费、布局有效投融资、提升内外贸双循环发展潜力、加强流通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有益对策。本文认为,新时期流通领域供给侧与需求侧改革协同发展要着力解决商品高度碎片化生产与高度差异性需求的矛盾,依托制度安排实现对社会需求的调节,同时优化、变革相关的调控规则和市场手段,以需求侧改革带动需求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流通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昭君  
本文基于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统计数据,构建了商贸流通业和城镇化协同发展模型,在探讨协同发展机制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重庆、内蒙古、陕西等省份在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协同发展中充分体现出了相互促进作用,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甘肃、贵州等地区的协同发展指数较低,而四川、宁夏和西藏等省份在商贸流通产业与城镇化水平上出现了显著的差异性发展。最后根据各省的协同发展现状,从产业布局、政策扶持和区域优势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毅  李阳艳  景冬梅  
流通产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而新型城镇化建设则能够为流通产业发展提供载体,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既有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在2016-2018年的面板数据作为分析样本,通过构建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对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关联性与协同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8年间,在5%显著条件下,我国各省份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431、0.415和0.392。其中,东部地区在2016年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442;中部地区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相关性不显著;西部地区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为负,表现出不显著的相关性。我国流通效率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影响系数为0.4503,即流通效率对新型城镇化质量没有绝对影响,但提高流通效率也能够使得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到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红星  
本文采用系统耦合方法测算我国流通业与国际贸易的协同发展水平,并构建空间计量回归模型检验影响两者协同发展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流通业与国际贸易的协同关系不断向好,但目前也仅处在中级协同层次,仍未达到理想状态;从影响因素看,首先,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发展水平、外商投资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等都是影响两个系统融合协同的重要因素;其次,两系统协同发展本身存在地理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即周边地区流通业与国际贸易不断协同发展,能促进本地两个系统协同关系深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绮  
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京津冀区域内流通业存在着产业结构失衡、流通壁垒严重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建立了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模型,深入剖析了影响流通业协同发展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规划了该区域内流通业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结果有重要的实践应用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苏金玲  
本文基于200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测算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来测度二者协同发展水平,之后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探究影响二者协同发展的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馨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区域经济的活跃和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商贸流通业则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如何充分运用商贸流通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并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商贸流通业的升级,是各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研究的内容。文章从共生理念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促进的作用机理,提出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一系列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做重要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苏金玲  
本文基于200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测算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来测度二者协同发展水平,之后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探究影响二者协同发展的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宜海  
民族区域商贸流通与居民消费能力的协同发展,对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意义重大。现阶段,我国部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商贸流通产业与当地居民消费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存在局限性。由此,完善我国民族区域商贸流通发展与消费经济的协同关系,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借助协同关系计算公式,通过实证模型,对我国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进行评估,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就影响二者协同发展的相关因素展开研究,最后提出了二者互动协调发展的新途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宜海  
民族区域商贸流通与居民消费能力的协同发展,对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意义重大。现阶段,我国部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商贸流通产业与当地居民消费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存在局限性。由此,完善我国民族区域商贸流通发展与消费经济的协同关系,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借助协同关系计算公式,通过实证模型,对我国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进行评估,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就影响二者协同发展的相关因素展开研究,最后提出了二者互动协调发展的新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