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6)
2023(2231)
2022(1830)
2021(1750)
2020(1418)
2019(3280)
2018(3393)
2017(5278)
2016(2713)
2015(3064)
2014(2945)
2013(2732)
2012(2494)
2011(2279)
2010(2384)
2009(2089)
2008(2149)
2007(1959)
2006(1885)
2005(1741)
作者
(7935)
(6588)
(6564)
(6225)
(4152)
(3170)
(3087)
(2624)
(2553)
(2464)
(2284)
(2260)
(2074)
(2033)
(2000)
(1998)
(1953)
(1945)
(1926)
(1850)
(1659)
(1585)
(1561)
(1512)
(1486)
(1421)
(1418)
(1413)
(1348)
(1281)
学科
管理(10372)
(10255)
(9575)
经济(9561)
(7369)
企业(7369)
人口(6149)
中国(5900)
(4220)
(3949)
方法(3931)
信息(3869)
农业(3678)
业经(3515)
(3301)
财务(3291)
财务管理(3288)
企业财务(3208)
理论(3014)
数学(2927)
(2898)
(2883)
劳动(2880)
数学方法(2877)
动力(2615)
劳动力(2498)
农业劳动(2346)
农业人口(2307)
产业(2293)
工作(2246)
机构
大学(42755)
学院(40544)
管理(17368)
理学(14472)
(14427)
理学院(14324)
经济(14100)
管理学(14087)
管理学院(13991)
研究(13371)
中国(9880)
(9341)
(7548)
科学(7530)
中心(6722)
(6657)
财经(6072)
(6061)
信息(6051)
师范(6021)
北京(5936)
研究所(5873)
(5809)
(5469)
(5078)
业大(4950)
师范大学(4931)
图书(4823)
(4630)
书馆(4591)
基金
项目(26484)
科学(21040)
研究(20566)
基金(19477)
(16720)
国家(16576)
科学基金(14577)
社会(13356)
社会科(12514)
社会科学(12512)
基金项目(10150)
编号(9747)
(9395)
成果(9134)
教育(9040)
自然(8720)
自然科(8545)
自然科学(8543)
自然科学基金(8424)
(8065)
资助(7500)
项目编号(6899)
国家社会(5786)
(5667)
重点(5564)
(5400)
课题(5388)
大学(5171)
(5165)
研究成果(5041)
期刊
(15015)
经济(15015)
研究(11614)
中国(9001)
图书(7759)
(6587)
学报(6296)
科学(5846)
情报(5844)
管理(5433)
书馆(5138)
图书馆(5138)
教育(4536)
大学(4402)
(4122)
学学(3796)
人口(3264)
理论(3248)
技术(3197)
实践(3091)
(3091)
财经(2974)
农业(2769)
(2561)
会计(2513)
业经(2481)
经济研究(2466)
财会(2333)
(2325)
金融(2325)
共检索到63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使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代的6.0降到目前的1.8,已低于临界生育率水平,并稳定地保持了近10年。扭转了过去300多年中国人口急剧增长的趋势,有望于2030年前后达到零增长,把人口稳定在15亿左右的水平上,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础条件。全世界人口的总和生育率近年来有所下降,但高于临界生育率,人口总量仍在继续增长,2050年可能突破100亿。继续降低总和生育率仍然是人口学界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要保持中国未来人口系统的稳定和提高人民的福祉,加强人口学科学研究,建立人口全息系统工程,对全社会的人口状态进行不间断监测,为逐步完善人口政策提供实时信息。该系统的信息应能准确到人,关爱到人,服务到人,与其它社会信息系统联网,如电子健康(eHealth)、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社会保障和安全、教育系统等,形成国家基础信息系统的骨干主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琳玮  
知识从哪里来?知识的本质是什么?人类是如何学习知识的?势科学与信息动力学理论提出信息即势=差别÷距离=差别×联系,将信息、势与导数统一了起来,推导出知识的本质是有序化的信息。知识学习的动力机制即"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的信息作用机制,推动着知识在时间维度上由共享走向创新,在空间维度上由封闭走向不断势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聚焦横向上的差异、聚合纵向上的联系,将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综合同化,在知与不知之间建立连接,帮助学生调整或者重组认知结构,实现融会贯通。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樊超  宗利永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推进,在线学习模式和MOOC平台得到了日益普及和发展,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互补。同时,在线学习也得到了教育学界的普遍关注。为了深入了解用户在线学习的行为模式和特点,本研究采用人类动力学研究方法,对国内MOOC平台"学堂在线"的用户学习抽样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用户的在线学习行为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即非均匀性),表现在:1)用户的选课量和课程的选课人数有很大差异;2)用户在线学习时间间隔分布和持续时间分布都表现为幂律分布,因而在线学习行为具有阵发和重尾的特征;3)对用户学习行为的活跃性研究发现,用户学习的活跃天数大多较短,在线学习时间和次数也服从幂律分布,且随着时间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志红  和金生  
基于系统动力学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系统仿真。从仿真的结果可以看出,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质量风险。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对于企业成本的降低有一定延迟。由于可能长期存在企业文化冲突,导致外包企业对外包商的工作并不认同或配合,引起文化差异风险的波动。由于外包企业在外包过程中不断泄露信息给外包商,导致外包企业管理能力下降,失控风险增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樊继轩  
大众创新时代是一种分布式创新,创新者是一个个知识化的普通个体。在信息化社会,学校既是教育组织也是信息场。因此,从信息及信息动力学的视角可构建人才创新能力的"学习能力数理模型"和"素质自旋稳定性模型",提升创新人才的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可对不同层次人才创新能力的动力学过程分类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到"集约型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起到提升国民后天创新素质的目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周喜  胡斌  王洪萍  
本文在马尔萨斯人口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考虑众多影响因素的人口模型,尤其是人口迁移,它已成为影响人口数量的重要因素,并运用分岔与混沌理论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模型发生跨临界分岔和混沌的条件,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值解法求解模型的参数。通过对河北省近50年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原艳梅  林振山  徐志华  
能源是经济增长最基本的驱动力,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现状下,分析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利用EMD方法分别对1953~2006年间我国人均耗能值及万元GDP能耗值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并构建动力学模型,分别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两方面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我国人均耗能值以13.5年准周期波动为主;万元GDP能耗值以4.7年准周期波动为主。②无论是基于人口的预测,还是基于经济发展的预测,到201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约33×108t标煤。即便我国人口增长控制得当,经济增长按年7%的增长率预测,能源供需之间仍是不平衡的。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保障前景不容乐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易礼荣  
从2000多年以前商殷时代的烽火台到19世纪20年代爱迪生发明的第一部电话机,直至现代社会的卫星、微波、光纤等先进通信网的形成,无一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现代化通信网把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黎明  张新英  
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学校的教学方式及整个社会教育的结构方式。本文论述信息时代的网上教学方式,介绍可用于教学的一些新技术并说明这些技术将如何改变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一、学校教学方式的转变 现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班级上课、老师“讲授”的方式进行。由于班级人数较多,老师授课只好采用演讲的方式,学生被动地从老师那里“接收”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难以因材施教。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马丁·卡诺  蒋凯  
新技术的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工作的性质 ,引导着就业和工作的转型 ;与此同时 ,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潜在地导致教育的转型。在信息时代 ,知识和信息成为将个体重新整合入高生产率工作场所的基础。新的信息经济呼唤新型工人 ,因而正规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学校教育与劳动过程都需要增强弹性、合作和参与性 ,并且二者之间应加强相互联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三元  于秋月  
以制造商为核心的三级制造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不同市场需求环境中,拉式供应链的信息处理效率及可以提高信息处理效率的关键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谭章禄  袁慧  
为研究影响信息化标准策略实施效果的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构建信息化标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信息化标准策略的各要素及不同取值与系统行为之间的变化关系,得出信息化标准系统表现较优时的变量组合或系统结构,从而对更好地实现信息化标准策略实施效果提出对策建议,对提高企业或国家信息化标准建设的经济价值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子柯  
近年来,在线社交网络越来越成为情报和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而在线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和防控。本文从复杂网络角度总结了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研究的结构、算法和动力学等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在线社交网络结构分析、信息传播动力学、网络结构预测算法;系统地总结和比较了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分析方法、模型和算法,并指出各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最后归纳了评价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指标体系。有助于深层次理解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理论,并为舆情监控和信息侦测等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李洪波  熊励  刘寅斌  
【目的/意义】为了反映系统动力学在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对2000年以后,发表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做了系统性综述。【方法/过程】分析了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流程,从问题层面和模型特点两个维度,构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信息管理研究框架。分别从单一模型和混合模型的角度综述了已有研究,并简要点评了主流的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结果/结论】系统动力学对信息管理领域的问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产生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未来的研究将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进一步扩展与深化。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李鑫  张军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在网络中的引导作用也日趋重要。【方法/过程】本文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SIRS信息传播模型,对社交网络中信息的传播过程进行系统分析,通过绘制因果回路图,找出信息传播过程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存量流量图,探索信息的传播规律。【结果/结论】利用Vensim PLE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易感人群数量、观点碰撞度、感染比例、政府公信度、政府关注度以及丧失免疫力比例等因素对网络中信息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在此结论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