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59)
2023(15746)
2022(13359)
2021(12689)
2020(10604)
2019(24402)
2018(24369)
2017(45986)
2016(25020)
2015(28164)
2014(27966)
2013(27167)
2012(24319)
2011(21696)
2010(21745)
2009(20188)
2008(19668)
2007(17230)
2006(14988)
2005(13306)
作者
(70056)
(57650)
(57594)
(54816)
(36944)
(27671)
(26311)
(22557)
(22002)
(20848)
(19775)
(19281)
(18416)
(18177)
(17695)
(17476)
(17337)
(17291)
(16662)
(16458)
(14371)
(14227)
(13864)
(13241)
(13035)
(13016)
(12867)
(12797)
(11520)
(11374)
学科
(99099)
经济(98978)
(91150)
(88861)
企业(88861)
管理(88010)
方法(49070)
数学(39374)
数学方法(38666)
(31790)
业经(29781)
(24459)
财务(24377)
财务管理(24351)
中国(23681)
企业财务(23128)
理论(22643)
(22517)
技术(20161)
(19358)
(19128)
(18044)
(16989)
(16979)
贸易(16968)
(16512)
地方(16091)
(15299)
农业(15110)
环境(14167)
机构
学院(351907)
大学(347891)
管理(145687)
(132890)
经济(129907)
理学(125813)
理学院(124542)
管理学(122213)
管理学院(121566)
研究(105170)
中国(79430)
(73404)
科学(65484)
(63190)
(51542)
(51168)
财经(50901)
业大(49609)
中心(48636)
(47855)
研究所(46430)
(46063)
北京(46058)
(45332)
师范(44960)
(42332)
技术(39705)
(38619)
经济学(38581)
商学(38578)
基金
项目(237978)
科学(188110)
研究(177201)
基金(171635)
(147779)
国家(146440)
科学基金(128279)
社会(109494)
社会科(103708)
社会科学(103679)
(94645)
基金项目(90606)
自然(84401)
教育(83630)
自然科(82542)
自然科学(82524)
自然科学基金(81052)
(78578)
编号(74985)
资助(71377)
成果(59881)
重点(52636)
(51487)
(50780)
课题(50622)
(49261)
项目编号(47531)
创新(47089)
科研(45312)
教育部(44952)
期刊
(145710)
经济(145710)
研究(98066)
中国(63462)
管理(57631)
(52216)
学报(50823)
科学(47380)
教育(44716)
(42201)
大学(38676)
学学(36092)
技术(35776)
农业(29537)
业经(25807)
(25743)
金融(25743)
财经(24613)
经济研究(23142)
图书(21603)
(21014)
技术经济(18554)
问题(17674)
财会(17170)
理论(17105)
(16964)
科技(16472)
现代(16264)
商业(16117)
统计(15922)
共检索到505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文平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共建专业的模式,需要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重构,应建设国家级、省级校企共建专业网络平台。通过平台实施校企双方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资源、专业技术研发服务推广等方面的合作,将提升专业培养及时响应企业人才最新需求的能力,强化学校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通过国家级、省级精品专业网络平台的建设,繁荣和引领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从而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邱晓岩  
从校企共建工作室的背景分析入手,分析了高职高专动漫专业校企共建工作室工作体系建立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同时,从"双主体"、"双轨迹"、"双五十"、"双基地"、"双导师"等五个方面对校企共建工作室载体进行了解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露静  
目前,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个性化不足、针对性不强。文章对职教集团模式下校企合作的内涵、特点与利益结合点进行研究,提出构建计划、指导、服务为主,行政、监督为辅的组织管理机制、虚实结合的内部资源重组机制、内外协调的政策机制、投入与收益相结合的利益分配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长年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按照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对此进行了分析,描绘出信息技术和相关的信息管理思想在不同时期企业实践中的具体表现。特别是现在提出的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概念,充分反应了当代企业人文管理与信息管理的有机结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姚巧玲  梁永花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竞争环境。企业只有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才能在竞争中获胜。ERP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的结晶及体现 ,是信息时代企业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有力工具。应用 ERP将给企业带来全方位的变革 ,提高企业竞争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小兰  
冲击营销商业模式是一种主动满足消费者潜在需求的全新商业模式。本文结合ZARA公司的案例,从"产品要素"、"目标顾客"、"价值配置"、"财务要素"四个方面对冲击营销商业模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其与传统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对比和定性研究,总结了该模式在我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指出在一定的条件下,传统商业模式可以适当地融合冲击营销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麦秋  张孝理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一类国民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级形式,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目前,各高职院校在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渐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各环节之中,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整体上来说,高职文化的内涵单薄、功能不全,离文化育人的目标还有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文涛  任占营  
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思想不断深化形势下,校企合作仍然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难点。分析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育人成功经验、模式入手,从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选择校企合作育人载体、注入育人过程五大要素、把握专业建设等关键环节出发,对几个核心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尝试构建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育人多元共建模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杜安国  魏国平  
我国企业依然没有成为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主体,文章在讨论企业分担高职教育成本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成本分担的理论条件和中国的具体国情,构建出基于能力和收益原则的企业分担理论模型,并提出了实施的对策性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先应  付达杰  王利  
当前,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师胜任能力,以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教师胜任能力模型,模型的4个大类根据权重由高到低分别为教学技能、实践能力、职业道德、自我提升能力,并确定了14个小项的权重。根据模型要素权重,要采取多项措施提升高职教师胜任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洪海  
在中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政府要求校企双方应从战略高度深度挖潜、认真布局,对"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从传承和超越的视角探讨PPP模式下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梳理出PPP模式校企合作的正面效应,深入分析PPP模式下校企合作的特征与要素机制,从而得出公私合作是提供高职教育服务或者教育设施可行的组织方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汝珍  
职教集团模式下校企合作具有如下特点:以集团利益为最高指导思想,遵循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采取集团化管理模式,找准有效联结点,凝聚内部成员力量,为实现共同愿景采取统一协调行动。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构建集技术研究、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技术平台,并实施以计划、服务、指导为主,行政、监督为辅的组织管理机制,虚实结合的内部资源重组机制,内外协调的政策机制和投入与收益相结合的利益分配机制。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郑双阳  李杰辉  方杰  
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培养人才已成为当今地方本科院校重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式之一。传统的合作共建模式,不稳定因素较多,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基于风险管理学及金融工程学原理的创新"一对多"模式,探讨了有效转移合作共建实验室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减少合作项目的不确定性,使项目稳定持续地运行,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富强  
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向传统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能够更好的满足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实验的事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