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96)
- 2023(3832)
- 2022(3226)
- 2021(3097)
- 2020(2589)
- 2019(5997)
- 2018(5880)
- 2017(11643)
- 2016(6209)
- 2015(7052)
- 2014(7064)
- 2013(6842)
- 2012(6571)
- 2011(5959)
- 2010(6129)
- 2009(5728)
- 2008(6008)
- 2007(5628)
- 2006(5154)
- 2005(4805)
- 学科
- 济(25066)
- 经济(25032)
- 管理(21539)
- 业(19368)
- 企(17234)
- 企业(17234)
- 方法(11832)
- 数学(9947)
- 数学方法(9809)
- 财(8804)
- 制(7659)
- 银(7385)
- 银行(7370)
- 融(7259)
- 金融(7258)
- 行(7111)
- 务(6923)
- 财务(6910)
- 财务管理(6899)
- 学(6742)
- 企业财务(6719)
- 业经(6231)
- 中国(5879)
- 农(5400)
- 理论(5076)
- 体(5013)
- 贸(4614)
- 贸易(4609)
- 体制(4467)
- 信息(4459)
- 机构
- 大学(99563)
- 学院(95765)
- 管理(38173)
- 济(37402)
- 经济(36595)
- 研究(33522)
- 理学(31750)
- 理学院(31378)
- 管理学(30829)
- 管理学院(30637)
- 中国(28653)
- 京(21633)
- 财(20988)
- 科学(19999)
- 所(17612)
- 财经(16659)
- 中心(16077)
- 农(16069)
- 研究所(15743)
- 经(15183)
- 江(15081)
- 北京(13691)
- 业大(13312)
- 农业(12760)
- 财经大学(12632)
- 范(12210)
- 州(12082)
- 师范(12057)
- 院(11604)
- 经济学(11573)
- 基金
- 项目(60373)
- 科学(47990)
- 基金(46146)
- 研究(42309)
- 家(41056)
- 国家(40777)
- 科学基金(34927)
- 社会(26787)
- 社会科(25369)
- 社会科学(25360)
- 基金项目(24172)
- 自然(23908)
- 自然科(23443)
- 自然科学(23435)
- 自然科学基金(23083)
- 省(21324)
- 资助(19226)
- 教育(19181)
- 划(19020)
- 编号(17205)
- 成果(15601)
- 部(13843)
- 重点(13466)
- 创(11940)
- 教育部(11935)
- 科研(11789)
- 项目编号(11695)
- 大学(11458)
- 发(11454)
- 国家社会(11406)
共检索到151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盛纹 陈娇
文章着眼于我国证券市场中发生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从组织合法性视角,根据信号甄别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实证分析信息披露违规与高管变更及其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披露违规的公司更可能发生高管变更;进一步地,在发生信息披露违规的情况下,变更高管的公司比未变更高管的公司有更好的市场反应,且主动变更高管的公司,其利好反应更加明显。
关键词:
信息披露违规 高管变更 市场反应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玉凤 曹琼 吴晓明
本文采用超额收益法,对我国A股市场2002—2006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公告市场反应差异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违规公司与非违规公司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违规公司和非违规公司的市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违规公司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在违规公告前后较短的时窗内明显呈负值:其次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在不同年度上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发现其市场反应呈逐年增强趋势;再次将事实披露违规和涉嫌披露违规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涉嫌披露违规的市场反应明显强于事实披露违规;最后对ST公司和非ST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结果发现非ST公司比ST公司的市场反应大。
关键词:
事实披露违规 涉嫌披露违规 市场反应差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彬 王小朋 陈康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问题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比较普遍。在考虑行业经营状况的情况下,研究监管层处罚结果对公司管理层职位变动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在考虑高管去留的问题时,并不会过滤掉所有来自行业和市场的信息干扰,而是在对公司高管经营管理水平做出评价时,综合考虑行业因素,行业整体状况越不景气,公司高管越有可能因为违规而降职。而当行业整体状况比较繁荣时,高管违规行为对高管的职位变化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披露违规 高管变更 行业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唐红珍 于海云 王嫚
本文以2006-2011年高管增减持股票公司为样本,分析了高管增减持股票过程中是否存在信息披露的择时现象、市场对高管持股变动行为及择时披露信息的反应。研究发现:高管增持上市公司存在提前披露坏消息或延迟披露好消息的偏好,而高管减持上市公司则相反;高管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在增持公告日前的累计超常收益率为负,而高管减持上市公司股票在减持公告日前有正的累计超常收益率;市场能够有效识别公司高管的持股变化行为及公司披露信息的好坏。
关键词:
高管持股 信息披露 择时行为 市场反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虹雁 顾慧 刘强
文章选取我国2001—2012年披露商誉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作为主要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比上市公司在披露商誉减值信息前后公司股价的异常回报率及其变化,探究投资者对商誉减值信息的短期市场反应,并进一步研究有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公布商誉减值信息的短期市场反应。研究结果显示,异常收益率的均值和极小值在事件窗内会呈现出"V"字型变化趋势,商誉减值信息的披露在短期内导致市场显著的负面回应,且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加剧了市场对商誉减值信息的负面回应。
关键词:
商誉减值 违规行为 短期市场反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馨艺 张海燕 夏冬林
基于2001至2008年间A股公司业绩预告的样本,本文研究了高管持股对择时信息披露策略的影响,以及市场对择时披露信息的反应。研究发现,A股公司在业绩预告时存在择时披露的行为:好消息①更倾向于在交易日披露,坏消息更倾向于在休息日披露。高管持股比例会显著影响择时披露策略:高管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进行择时披露的可能性也越高。从市场反应角度看,休息日披露的坏消息与交易日披露的坏消息没有显著差异,休息日披露的好消息反而会产生更加显著的正面市场反应。本文的研究意味着,高管持股比例会显著提高上市公司进行择时信息披露的可能性,但是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识别择时披露策略,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了"信息消化"假说。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文华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监管执法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在综述上市公司强制信息披露监管理论及我国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演进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执法情况及存在的法规制度设计偏差、监管执法就事论事、监管执行错位、执法周期长、执法成本高昂、民事司法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修改完善证券法规、大幅增加违法违规成本,以信息披露为抓手、建立综合查办与防控机制,监管执法归位尽责、查处到位,强化民事、司法惩治等加强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监管执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违法违规 监管执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柏
本文从经济理论角度详细剖析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动因,发现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主要利益主体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会计师事务所和证券监管部门,投资者作为披露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只能对信息披露施以有限的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程是相关利益集团追求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的博弈过程,并给出了防范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策略。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违规行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程睿 蹇静
上市公司违反监管强制披露基本要求进行的违规信息披露加剧了市场信息不对称,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严重阻碍。本文从财务状况、控制人动机、公司治理结构、环境与制度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影响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并以被监管者查处的违规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一定的环境和制度下,财务状况和控制人动机是影响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主要方面,但公司治理结构时违规披露的约束和影响力较小。
关键词:
信息披露 违规 控制人动机 公司治理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政 张文修
本文以深沪767家上市公司为建模样本,以116家上市公司为检验样本,利用改进的变精度粗糙集构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预警模型。结果显示,在建模样本中,粗糙集模型以97.8%的精度正确识别正常上市公司,以66%的精度正确识别违规上市公司。在检验样本中,粗糙集模型以98.1%的精度正确识别正常上市公司,以68%的精度正确识别违规上市公司。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屈文洲 蔡志岳
本文以2001—2005年间因为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被监管层处罚的188家A股上市公司及其188家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动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掏空程度、内幕交易程度以及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显著正相关。本文丰富了信息披露研究的内容,为监管层加强监管、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信息披露违规 掏空 内幕交易 盈余管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灿 王妙媛
合法合规的信息披露是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核心,信息披露违规的负面后果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审计费用角度检验了信息披露违规的经济后果,发现信息披露违规会导致审计师收取更多的审计费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信息披露违规使得违规公司的声誉受损进而提升审计费用,也使得违规公司更可能被监管机构纳入日后监管的"重点名单"进而提升审计费用。对于审计师而言,审计师更可能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此外,信息披露违规提升审计费用的路径,一部分源自更多的审计投入,另一部分则源自风险溢价。对于企业而言,当企业捐赠更多或经营效率更高时,信息披露违规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会被弱化。本文丰富了信息披露违规的经济后果研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汤立斌
The paper firstly gives the hypothe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 activities of disobeying information disseminating regulation,and then tests it by using the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of China.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蓝虹 穆争社
当商业银行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信息披露数量小于政府按照市场效率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信息披露数量时,商业银行就产生了违规披露信息的动机,违规披露信息数量是两者的差额,是其违规披露信息的可能最大数量。但政府不会容许其存在,会通过提高执法严厉程度减少它,减少的最优数量决定于强制商业银行减少违规披露信息导致的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这表明,剩余的违规信息披露数量是政府所容许的,是商业银行的最优违规信息披露数量。
关键词:
非对称信息 强制性信息披露 违规信息披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