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32)
- 2023(4038)
- 2022(3446)
- 2021(3233)
- 2020(2809)
- 2019(6235)
- 2018(6086)
- 2017(12233)
- 2016(6557)
- 2015(6983)
- 2014(6985)
- 2013(6806)
- 2012(6344)
- 2011(5670)
- 2010(5607)
- 2009(5097)
- 2008(5190)
- 2007(4762)
- 2006(4055)
- 2005(3743)
- 学科
- 管理(23760)
- 济(23475)
- 经济(23443)
- 业(19918)
- 企(17190)
- 企业(17190)
- 财(11895)
- 方法(11125)
- 数学(9394)
- 数学方法(9268)
- 务(6825)
- 财务(6811)
- 财务管理(6795)
- 企业财务(6640)
- 学(6426)
- 家(6303)
- 国家(6056)
- 中国(5690)
- 业经(5684)
- 农(5369)
- 制(5363)
- 技术(4902)
- 财政(4733)
- 理论(4713)
- 工作(4567)
- 信息(4472)
- 银(4351)
- 银行(4344)
- 政(4164)
- 融(4089)
- 机构
- 大学(93795)
- 学院(91261)
- 管理(36869)
- 济(35088)
- 经济(34342)
- 理学(31691)
- 理学院(31344)
- 管理学(30901)
- 管理学院(30694)
- 研究(30017)
- 中国(22324)
- 财(20498)
- 京(19309)
- 科学(18737)
- 财经(15961)
- 农(15349)
- 所(15174)
- 经(14633)
- 中心(14574)
- 研究所(13712)
- 业大(13520)
- 江(13169)
- 农业(12159)
- 财经大学(12123)
- 北京(11699)
- 范(11153)
- 经济学(11127)
- 师范(11016)
- 州(10915)
- 院(10571)
- 基金
- 项目(62873)
- 科学(49905)
- 基金(47701)
- 研究(44251)
- 家(42325)
- 国家(42035)
- 科学基金(36106)
- 社会(28990)
- 社会科(27573)
- 社会科学(27564)
- 基金项目(24908)
- 自然(23765)
- 自然科(23293)
- 自然科学(23286)
- 省(23163)
- 自然科学基金(22926)
- 划(19970)
- 教育(19849)
- 资助(19450)
- 编号(17406)
- 成果(15471)
- 部(14220)
- 重点(13982)
- 性(13107)
- 国家社会(12807)
- 创(12763)
- 科研(12365)
- 教育部(12242)
- 发(12213)
- 创新(12036)
共检索到133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俊 曹向
采用深交所信息考评结果作为信息披露质量的代理变量,考量政府补贴的寻租行为及其有效性。实证显示,信息披露质量较低的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更多,但政府补贴无益于企业绩效和社会绩效的提高,从而支持了企业寻租假设。结果表明,信息透明度的提高有助于政府补贴资金的有效配置,提高社会整体福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余明桂 回雅甫 潘红波
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与地方政府建立政治联系的企业是否能够比无政治联系的企业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结果发现,与地方政府建立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确实能够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而且,在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政治联系的这种补贴获取效应越强。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与地方政府建立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获得的财政补贴与企业绩效及社会绩效负相关,而无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获得的财政补贴与企业绩效及社会绩效正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民营企业建立政治联系的寻租假设,即民营企业通过与地方政府建立政治联系来俘获掌握着财政补贴支配权的地方政府官员,进而得到更多的财政补贴收入;在制度约束弱的地区,这种寻租行为更加盛行。就地方政...
关键词:
政治联系 财政补贴 寻租 政府俘获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冬 唐建新
本文通过研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公司治理与公司避税程度之间的关系,为公司避税产生代理成本这一论点提供支持证据。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避税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避税程度负相关,这一关系在治理差的公司中更显著;公司避税程度越大,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差;高管薪酬上升可使避税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间的负相关关系得到缓解。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表明,避税与会计信息低质量披露间的关系并非由于盈余管理导致。
关键词:
避税 寻租 会计信息披露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昌 任淮秀
各国政府为了激励企业创新,往往采取补贴政策。企业创新投入分为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政府补贴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的人力资本投入水平。企业在获取政府补贴资金过程中存在寻租行为,实证检验寻租活动究竟是充当了润滑剂还是损害了政府补贴政策效果,研究发现寻租活动显著负向调节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人力资本投入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政府补贴 企业创新 人力资本投入 寻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息 路晓颖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监管问题实质上是上市公司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本文从纳什均衡模型出发,证明该博弈问题不存在纳什均衡解,然后进一步建立并求解混合战略纳什均衡以及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详细程度与政府的监管力度(包括监管概率和处罚力度)成正比。政府的最优监管并不能杜绝上市公司披露简单内部控制信息的违规行为,只能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旭 杨有德 王兰
制造业绿色发展背景下,财税补贴成为平滑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融资方式。研发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信息披露是财税补贴摆脱“无的放矢”局面,成功驱动绿色创新的诱导性前因。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政府补贴在驱动绿色创新过程中对信息披露表现出的决策依赖性,揭示了信息披露的诱导效应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显示:政府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信息披露对政府补贴具有诱导效应,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的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越多,绿色创新绩效越突出;信息披露的诱导效应具有动态递增规律,成长期企业信息披露的诱导效应不显著。但从成熟期到蜕变期,信息披露对政府补贴的促进效应递增。基于信息披露视角补充了科技金融理论相关研究,为平滑企业绿色创新、促进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明华 苏然 曾诚
本文立足于投资者权益保护,构建包含治理结构、治理效率、利益相关者与风险控制4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的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计算沪深两市2013年和2015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并从地区、行业、所有制、上市板块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最后从信息有用性的角度对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的市场有效性进行验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整体偏低;第二,具体到地区、行业、上市板块、所有制而言,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较高的分别是东部和中部上市公司、金融业上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峥嵘 潘妙丽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整体质量不高,股市进入全流通后,违规信息披露的动机、手段和方法随之"推陈出新",对信息披露监管提出了巨大挑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蓝文永 刘键
银行有效合理的披露相关信息能够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文章从上市银行信息披露及时性、完整性等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入手,通过对信息披露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得出相关启示,希望对完善我国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上市银行 披露及时性 信息披露 完整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冉勇 钟子明
建立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是我国金融改革中较重要的一环,将使金融机构运作更审慎,有利于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增进全社会的福利水平;但本文通过博弈模型证明:赋予我国金融机构的国家信用与进行信息披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目前我国对金融体系的过度保护反而会降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效率,合适的改革次序应是国家信用在金融机构中的先行退出。
关键词:
信息披露 存款保险 博弈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谢仍明 唐跃军
预测信息所起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历史信息,而对预测信息实行强制性披露还是自愿性披露决定着企业管理层的披露行为,从而决定了投资者所获预测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最终将影响证券市场的效率。本文在对博弈报酬进行严格论证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并求解了强制性预测信息披露制度和自愿性预测信息披露制度下的不完美信息博弈模型,计算并比较了两种信息披露制度下的弱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所对应的社会福利值,从而找出了较为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研究结果表明,强制性预测信息披露制度能打破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恶性循环,并能对管理者构成有效的威慑。因此,强制性预测信息披露制度比自愿性预测信息披露制度更能增进社会福利,因而更为可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钱毅 肖华 刘彻
资本市场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信息市场,信息的流通引导资源的配置。提升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有利于信息在不同市场参与者之间自由、有效的交换,从而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并促进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银行作为一国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拥有广泛利益相关者的特殊企业形态,其信息披露的有效与否,相较于普通企业而言,对资本市场和社会的影响更大,由其信息不对称或信息披露失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树新 王建琼
随着上市公司变更信息披露频频发生,已引起广大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保荐人变更、募集资金变更、控制权变更、审计师或事务所变更、会计政策变更所引起的市场反应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并对如何完善信息披露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变更信息披露 市场反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静波 李洪英
公司治理信息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投资者利益、提高证券市场效率的重要方面。本文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内涵,提出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原则: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及时性。利用系统抽样抽取了深交所和上交所各5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集其2006、2007、2008三年年报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利用五个原则评价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有效性表现,并对提高其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 信息披露 有效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崎 刘承睿
信息披露监管强调市场自律,被认为是提高市场效率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有效监管工具之一,而次贷危机则暴露出现代金融体系中信息披露监管的有效性大幅下降。现代金融体系中复杂的金融创新工具和投机性操作使得资产价格频繁波动、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强,经济主体更多地受"非理性行为因素"的影响做出决策选择。市场参与者过度地承担风险是造成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监管当局应该转变监管范式,研究市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进一步完善市场自律机制的同时,加强对市场非理性行为的监管。
关键词:
信息披露 有效市场 次贷危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