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80)
- 2023(18065)
- 2022(15211)
- 2021(14150)
- 2020(11787)
- 2019(27074)
- 2018(26913)
- 2017(50432)
- 2016(27980)
- 2015(31677)
- 2014(31934)
- 2013(30761)
- 2012(28983)
- 2011(26377)
- 2010(26652)
- 2009(24327)
- 2008(24039)
- 2007(21794)
- 2006(19214)
- 2005(17380)
- 学科
- 济(113634)
- 经济(113529)
- 管理(80218)
- 业(77390)
- 企(61790)
- 企业(61790)
- 方法(48967)
- 数学(43027)
- 数学方法(42435)
- 中国(35666)
- 农(33229)
- 财(29486)
- 地方(27010)
- 业经(25577)
- 学(23827)
- 教育(22582)
- 农业(22491)
- 技术(21869)
- 贸(21659)
- 贸易(21647)
- 易(20994)
- 理论(20289)
- 制(20050)
- 务(18449)
- 财务(18374)
- 财务管理(18330)
- 银(18244)
- 银行(18190)
- 环境(17612)
- 企业财务(17467)
- 机构
- 大学(397479)
- 学院(396628)
- 济(158626)
- 经济(155067)
- 管理(150427)
- 研究(137331)
- 理学(128418)
- 理学院(126923)
- 管理学(124617)
- 管理学院(123837)
- 中国(100146)
- 京(85724)
- 科学(83384)
- 财(73315)
- 所(69456)
- 农(67117)
- 中心(63932)
- 研究所(62855)
- 江(62614)
- 范(59510)
- 师范(58985)
- 业大(58435)
- 财经(57485)
- 北京(54421)
- 农业(52616)
- 经(52056)
- 州(49598)
- 院(49177)
- 经济学(47503)
- 师范大学(47471)
- 基金
- 项目(259788)
- 科学(205378)
- 研究(194268)
- 基金(185037)
- 家(160789)
- 国家(159345)
- 科学基金(136552)
- 社会(120949)
- 社会科(114640)
- 社会科学(114607)
- 省(104004)
- 基金项目(96924)
- 教育(94813)
- 划(88263)
- 自然(87282)
- 自然科(85276)
- 自然科学(85253)
- 自然科学基金(83743)
- 编号(81558)
- 资助(76134)
- 成果(68327)
- 发(59826)
- 重点(59393)
- 部(58213)
- 课题(58200)
- 创(54406)
- 创新(50668)
- 教育部(50116)
- 项目编号(49589)
- 科研(49375)
- 期刊
- 济(175704)
- 经济(175704)
- 研究(122160)
- 中国(87039)
- 教育(67951)
- 农(60748)
- 学报(59967)
- 财(57430)
- 科学(54863)
- 管理(54601)
- 大学(46050)
- 学学(41946)
- 农业(41829)
- 技术(40717)
- 融(36778)
- 金融(36778)
- 业经(29746)
- 财经(27994)
- 经济研究(27955)
- 经(24133)
- 问题(22883)
- 业(22688)
- 图书(22410)
- 技术经济(20559)
- 坛(18834)
- 论坛(18834)
- 统计(18781)
- 贸(18625)
- 职业(18468)
- 理论(18419)
共检索到606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毅 田平芬 安红
信息技术作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本研究选择29份省级“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作为样本,基于政策要素与政策工具的分析框架对其中关于“信息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描述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各省级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均清晰呈现信息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内容,但存在政策工具内部组合失衡、政策要素指标分布不均、政策要素与政策工具配置存在差异等问题。信息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协调政策工具比例,完善政策工具组合,精准政策要素定位,强化政策内容供给,优化政策要素与政策工具配置并增强二者协同效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陆宇正
以政策工具为X轴线,以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素为Y轴线,构建职业教育政策分析框架,对《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行条目编码和文本分析,发现该文件的政策工具配置全面,政策内容丰富度高,囊括了职业教育改革的不同维度,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极强的前瞻性和引领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权威工具使用过溢、政策工具内部结构失衡、内容维度分布不均等潜在风险。基于此,提出职业教育政策在制订上需均衡使用政策工具,扩充职教发展要素,完善政策评估体系,以此提高政策与职教发展适切性,细化政策具体实践举措,降低职业教育政策执行风险。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政策工具 文本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煜
《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涵盖了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本文以基本政策工具和发展目标两个维度建立分析框架,通过对政策文本进行定量化研究,得出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物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互联互通和物流服务两大能力、战略实施主体,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实施保障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物流业 高质量发展 政策工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济建 董青 丁绪辉
文章基于2009—2020年沪深股市646家工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构建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影响与作用维度,并进一步对其异质性作用及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积极影响只存在于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质量、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三个方面;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发展质量的促进作用只显著存在于国有企业和清洁行业;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投资效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杰长
本文以促进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结合数字技术发展新趋势和新动向,从结构差异角度研究数字赋能对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我国的公共服务水平目前虽在区域和城乡层面存在结构性差异,但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长足发展;第二,数字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经济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数字鸿沟”;第三,数字赋能影响公共服务的结构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年龄结构、空间结构、城乡结构等方面。我们必须尽量消解数字技术带来的结构性问题,利用各种政策手段使数字技术对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最大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琳琳
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这是教育的使命和职责。本文通过研究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和实践模式,提出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从理论逻辑来看,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个人人力资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率、激发农民增收内生动力,有助于乡村振兴;从实践模式来看,乡村教育振兴创新模式包括学历教育改革发展模式、智慧教育模式、产教融合全域教育模式与社会资源参与模式。未来,要使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有效实施,还需完善教育质量考核制度,确保教育目标的科学合理性与有效落实;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保障乡村地区公平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多元主体沟通机制,鼓励政府、教育机构、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的合作与参与,共同推动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教育赋能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少峰 陈昕 魏玖长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政策文本是顶层设计逐级落实并指导实践的关键载体。文章采用文本共现网络和PMC指数模型,基于“政策主体—政策议题—政策效果”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高质量发展政策文本进行全景式分析。研究发现:国家层面文件具有战略引领作用,省级文件则以专项政策为主,政策体系具有战略部署—专项执行的层级特征;高质量发展政策核心议题呈现放射性网络,国家政策与省级政策各有特点,且有四个子议题对高质量发展政策目标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政策平均为“可接受”水平,国家政策效果明显优于省级政策。在中国高质量发展“一盘棋”的背景下,要进一步强化政策议题的协调性,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卫民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机构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2022年12月,我国发布首份专门针对数据要素的基础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亚飞
目前,金融与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然而其联动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基于新发展理念,将经济高质量发展分解为创新发展、普惠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经济增长五个维度。从理论层面分析金融与科技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信息传递、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服务效率等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并构建PVAR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科技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小,亟须提升;金融与科技的联动放大了开放经济、绿色经济、普惠经济、创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此,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举措,以进一步强化金融与科技的联动机制,提升金融与科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金融 科技 联动 新发展理念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玲琳
截至2023年5月,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发布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构筑了政策空间。这些政策体现出积极响应落实国家政策、相对集中的政策议题和较为清晰的价值导向的总体特征,同时在量化目标、具体策略上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和地方特色。未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完善发展的评价标准、提升政策的全面性和创新性以及增强政策保障措施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政策文本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杰长 王文凯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一、二产业比重之和,对GDP的贡献率更是超过了60%。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的发展目标。鉴于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推动服务业实现质量至上、效益优先是整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那么,如何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呢?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有鉴于此,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出发,在梳理新质生产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基础上,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和不足进行说明,并着重论述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提出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集中在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五个方向。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强化科技要素支撑、强化制度要素支撑、强化数字经济支撑、强化开放要素支撑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服务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保平 何厚聪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要把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体系、以数字经济产业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支持体系、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以数字治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配套政策支持体系作为路径选择。在政策取向上,立足实体经济,以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高数字经济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投融资机制;增加教育投资,培育创新型数字经济人才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简冠群 郑希雅
探索更具适用性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是企业在国家新发展阶段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数字技术与创新要素的有效协同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以格力电器为典型案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以及选择式编码,分析数字技术、创新要素在格力电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试图构建数字技术协同创新要素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及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旭
数字经济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数字经济对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备受学界关注。基于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特征,本文选取智慧城市建设政策作为数字经济的代理变量,在多维度理论剖析数字经济影响流通业发展内在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及其实现路径。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相比非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提高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0.0371%-0.0516%;智慧城市能够通过强化经济增长、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互联网普及等途径实现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三种机制下数字经济对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分别为0.0814%、0.0140%和0.0514%。据此,本文提出应努力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由试点到全国的推广,强化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以数字赋能智慧流通、清洁流通和高效流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小宁 王红霞 张国梁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本产业支撑和重要保障。从政策赋能机制视角出发,以2010—2020年15项产业数字化细分政策和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产业数字化政策主要通过提高劳动力质量、增加研发投入两种机制赋能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但具体细分政策在机制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两种机制的效果存在企业技术水平、规模及区位的异质性。其中,产业数字化政策更易通过影响劳动力质量作用于中高技术、特大型、东部企业;通过影响研发资本投入作用于中低技术、中型、中部企业,且企业规模越大,研发资本投入路径的赋能贡献越低。本文对我国产业数字化的相关政策实践进行了统一评估,其中对政策影响机制的探究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拓展的政策选择方向,这对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