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08)
2023(18839)
2022(16240)
2021(15162)
2020(12813)
2019(29140)
2018(29203)
2017(56239)
2016(30235)
2015(34171)
2014(33628)
2013(33155)
2012(30583)
2011(27411)
2010(27855)
2009(26205)
2008(25305)
2007(22368)
2006(20128)
2005(18181)
作者
(84543)
(69799)
(69383)
(66027)
(44682)
(33554)
(31673)
(26907)
(26603)
(25248)
(23925)
(23595)
(22295)
(22246)
(21584)
(21194)
(20703)
(20642)
(20220)
(20079)
(17589)
(16983)
(16815)
(15963)
(15667)
(15664)
(15614)
(15589)
(14077)
(13697)
学科
(114428)
经济(114274)
管理(95226)
(92166)
(76812)
企业(76812)
方法(49022)
数学(41658)
数学方法(41186)
中国(38418)
(35165)
(31810)
(30939)
银行(30893)
(30622)
(30388)
金融(30383)
(29676)
业经(28995)
地方(25068)
技术(24801)
(22614)
(22536)
贸易(22513)
(22206)
财务(22122)
财务管理(22079)
(21921)
农业(21283)
理论(21180)
机构
大学(422041)
学院(419434)
(168759)
管理(167511)
经济(164779)
理学(143031)
理学院(141474)
管理学(139340)
管理学院(138534)
研究(137041)
中国(111180)
(90934)
(83959)
科学(80713)
(67203)
财经(65539)
中心(64791)
(63315)
(60732)
研究所(60128)
(59325)
北京(58073)
业大(57827)
(54865)
师范(54408)
(51925)
经济学(50906)
(49821)
财经大学(48586)
农业(47069)
基金
项目(276539)
科学(218179)
研究(208667)
基金(199723)
(171499)
国家(170007)
科学基金(147360)
社会(131766)
社会科(124858)
社会科学(124826)
(108220)
基金项目(106140)
教育(95704)
自然(93162)
自然科(90966)
自然科学(90946)
(89811)
自然科学基金(89357)
编号(87001)
资助(80951)
成果(71949)
重点(61165)
(60998)
(60356)
课题(59376)
(58858)
创新(55814)
项目编号(54538)
(54102)
国家社会(53920)
期刊
(188720)
经济(188720)
研究(129474)
中国(90202)
(65829)
管理(63626)
学报(60241)
科学(55708)
(54640)
(51594)
金融(51594)
教育(50685)
大学(46501)
学学(42957)
技术(38634)
农业(36935)
财经(32296)
业经(30618)
经济研究(29860)
(27672)
图书(27215)
问题(24333)
理论(22362)
技术经济(21025)
科技(20651)
实践(20420)
(20420)
(19516)
(19394)
现代(19198)
共检索到644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放  
文章运用协同演化理论框架,在梳理和整合信息技术能力和金融服务创新理论的基础上,以我国互联网支付行业为例,逻辑地分析行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信息技术能力-金融服务创新的协同演化机制,从而构建二者的协同演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讨论了互联网金融时代信息技术能力与金融服务创新协同演化的路径机制、动力机制和动态匹配机制,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二者协同演化的结果,市场导向保证了协同演化的持续,从而得出了相关政策启示,为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服务创新实践提供了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学林  李晶  朱平安  
文章基于信息技术创新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报告了信息技术创新(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的现状,认为信息技术创新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互联网金融也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文章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互联网金融中的技术创新不仅使得小微金融得以实现,而且能够促进普惠制金融得以发展,此外,它还能帮助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能实现金融机构组织扁平化管理。同时,互联网金融中的技术创新可能引发金融风险,需要特别注意区分互联网金融内在的风险和部分互联网金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勇民  王倩  
技术与金融的协同演化机制是推动互联网金融演化的动力,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产业协同演化的Logitstic模型,对技术与金融的协同演化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技术与现代金融产业部门的有机耦合和协同发展,推动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产业层面上的"涌现",并且二者在协同演化进程中,由于中国金融产业部门在ict产业技术领域的功能弱化导致二者"能量"交换不均衡的"非对称互惠"效应。因此,合理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领域是互联网金融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取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侯建强  王喜梅  
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技术创新是经济创新发展的基础。本文认为支付体系作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是金融业创新发展中的主要技术因素,目前为止整个金融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证明了支付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支付体系在账户、终端和交易功能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及形成的新型组织和市场,是金融业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等功能创新的基础。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付创新改变了传统金融的信息行为,使互联网金融风险受信息摩擦影响更为显著、信息技术风险更加突出,但信息来源多元化和信息处理技术提升同时给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技术和资源。在应对支付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方面,国际上已经形成一整套管理措施和立法经验,可广泛运用于我国互联网...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苏郁锋  吴能全  周翔  
支付宝公司推出的“余额宝”业务用不到一年时间取得巨大的成功,各互联网公司、基金公司和银行纷纷介入,并在多方竞争与合作中共同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本文基于企业协同演化理论,探讨互联网金融行业制度化过程和机制,以此来揭示“互联网+”背景下新组织场域的制度化过程。案例分析结果发现,制度化过程是一个基于多主体互动的协同演化过程,无论是边缘组织还是中心组织,均能在组织场域的制度化过程中扮演制度创业者的角色。制度化过程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知识扩散机制为主导,各主体基于“扩散—吸收—阻碍”的协同演化机制影响制度化过程。第二阶段以权力影响机制为主导,各主体基于“限制—游说—吸纳”的协同演化机制影响制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文媛  何晖  高琦  
面对"互联网+"的兴起,中小微企业在进行协同式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构建时会遇到许多困境。文章从平台构建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了当前构建平台所面临的困境,并对中小微企业在未来"互联网+"背景下,协同式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范逸男  任晓聪  
作为一种综合性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特征明显,这与我国目前金融业分业监管制度背道而驰。现阶段的金融监管模式无法与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监管需求相匹配,制定针对性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与政府监管之间的"驱动-反应"协同互动模式,通过明确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演变趋势,以监管资源碎片化及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引出互联网金融协同监管的组成要素及特征,包括创新监管主体、制度安排、金融监管科技及可竞争的监管市场;最后通过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协同监管体系框架,并着重分析该协同监管体系内的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以协调不同监管主体的监管职能,为开展互联网金融协同监管提供现实基础和可靠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玲玲  李后建  王玉峰  
在动态能力、组织学习和知识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农民合作社从知识搜索到知识创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农民合作社互联网的应用技能、知识搜索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探索出农民合作社创新能力的影响途径和演化过程。具体而言,农民合作社创新能力的影响路径为互联网技能培训→互联网应用技能→创新能力;演化过程为由前期的吸收能力为主,逐步演化为吸收、整合能力共同发展,最后形成吸收、整合以及原创能力的均衡发展状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文峰  
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性质与动因的归属直接影响到人们对金融发展趋势的不同认知。量化报告给出了基础信息网络技术创新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基因的直接经验证据。"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生命力来自于其拓展金融交易渠道和方式符合普惠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未来金融发展体系中,普惠金融发展将成为主流金融发展趋势,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将构成未来金融发展的必要条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鸣  
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日常化、中立性的服务虽不具有犯罪的性质,但客观上极易被犯罪所利用。第三方支付因交易对象与内容不同分为代理型服务关系与契约型服务关系,为避免不加区别地将中立帮助行为作为帮助犯处理,防范司法犯罪圈不当扩张带来的不利后果,宜以客观归责理论为依据,明确第三方支付中立帮助行为的责任形态与依据,划分中立帮助行为可罚与不可罚的界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淑云  陶云清  
"互联网+"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系统阐述"互联网+"与普惠金融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基于2006-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互联网+"通过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促进技术创新;普惠金融通过激发社会底层动力和内在活力推动技术创新。由于东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发展存在巨大差异,"互联网+"在东、中、西部地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岔。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确实具有较强的联动性特征,其形成的交叉作用加强了"互联网+"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京晓  逯家豪  
文章立足于对互联网支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互联网支付服务的发展放在普惠金融的框架体系内进行研究,对如何利用互联网支付的网络规模优势,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解决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构建适应普惠金融的互联网支付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克泉  黄国平  
互联网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及大数字征信系统的出现,使传统的信息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明显不能满足新形势需要。传统征信模式的数据和信息是"少而精",而互联网征信模式数据和信息则是"多而杂"。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和互联网征信体系管理体制既面临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及制度实施等结构性问题,也存在数据共享、标准化建设等行业运行机制和监管方面的缺失。为完善互联网金融信息及管理机制,要在战略上加强信用文化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在策略上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制度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芊  尹福禄  
信息技术以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不断拓宽诸多产业的边界和商业模式,我国正进入以信息技术提升生产力的时代。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价值流通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本文基于信息技术的角度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特征及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就信息技术与金融变革历程展开分析,认为信息技术发展是引起金融变革的关键因素,但也增加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最后就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部课题组  孙龙  申莉  
近年来,我国网络金融创新方兴未艾,对满足互联网时代客户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增强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期货等四种典型金融创新发展形态为抓手,力求通过对我国网络金融创新现状、积极效应和面临挑战的全面分析,从宏观角度探寻我国网络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