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117.155.120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9)
2023(9578)
2022(7877)
2021(7601)
2020(6287)
2019(14341)
2018(14297)
2017(25748)
2016(13967)
2015(16155)
2014(16725)
2013(15870)
2012(14408)
2011(12771)
2010(13350)
2009(12567)
2008(11970)
2007(10697)
2006(9693)
2005(9014)
作者
(38054)
(31044)
(30806)
(29853)
(19691)
(14754)
(14598)
(11929)
(11834)
(11688)
(10631)
(10444)
(9999)
(9952)
(9814)
(9478)
(9398)
(9094)
(9044)
(8943)
(8206)
(7556)
(7536)
(7382)
(7243)
(7125)
(7118)
(7047)
(6500)
(6336)
学科
管理(48786)
(46358)
经济(46302)
(45517)
(41549)
企业(41549)
(30780)
(25912)
金融(25911)
(24261)
银行(24250)
(23365)
中国(22538)
(17955)
方法(17174)
(16792)
财务(16756)
财务管理(16701)
企业财务(16036)
技术(15597)
理论(15115)
数学(13979)
业经(13935)
教学(13790)
数学方法(13673)
财政(13070)
(13011)
(12761)
地方(12209)
中国金融(11060)
机构
学院(188550)
大学(185518)
(70403)
经济(68472)
管理(68346)
研究(59575)
理学(56295)
理学院(55750)
管理学(54738)
管理学院(54373)
中国(52455)
(46154)
(39096)
科学(33888)
(32349)
财经(31396)
中心(30581)
(29882)
(28151)
(27674)
师范(27400)
(26382)
研究所(25888)
北京(25248)
技术(25052)
(24313)
财经大学(22749)
业大(22051)
职业(21787)
经济学(21740)
基金
项目(111949)
研究(91873)
科学(86236)
基金(75290)
(63250)
国家(62618)
科学基金(54114)
社会(53771)
社会科(51013)
社会科学(50999)
(47079)
教育(45488)
编号(42049)
基金项目(39399)
(37345)
成果(37293)
自然(31493)
自然科(30773)
自然科学(30768)
资助(30533)
自然科学基金(30210)
课题(29192)
项目编号(27122)
重点(25545)
(24997)
(24976)
(24622)
(24139)
(24037)
创新(23318)
期刊
(83012)
经济(83012)
研究(65347)
中国(51328)
(43814)
教育(39918)
(33550)
金融(33550)
管理(26684)
学报(23993)
技术(23298)
(21690)
科学(20517)
大学(18853)
学学(16635)
财经(16635)
图书(15467)
(14272)
农业(13414)
经济研究(13248)
职业(13041)
财会(12521)
业经(12442)
会计(11692)
理论(11238)
(11170)
论坛(11170)
情报(10554)
书馆(10490)
图书馆(10490)
共检索到32008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琚春华  周怡  
根据信息技术知识与财经类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新需求,在分析信息技术发展对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财经类专业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问题,提出了高校财经类专业信息技术知识与财经类专业知识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树林  
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以财经类专业课程期货与金融衍生品为例,建立课、证、赛、团相融合的一种综合性的育人机制,构建多视角、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效果,成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尝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琚春华  周怡  
围绕财经类学生"竞争能力提升"的培养目标,提出面向信息技术基础、专业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层次化教学体系,并根据不同的层次目标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展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天营,刘爱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红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社会各方面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教育、培养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全面提高财经类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大力推进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燕  
一、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广泛应用,现代企业也大多实施了会计信息化,这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从广度上还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会计信息化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在审计线索的获取、审计的内容、审计程序和方法及审计风险等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计算机审计的前身是EDP(电子数据处理)审计,1968年美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丽花  
随着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这就需要通过适当路径强化课程思政教育在财经类专业教学中的融入力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思想政治建设对财经类专业教学提出的要求。文章针对财经类专业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问题提出规范合理路径,彰显财经类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之间的关联性,并将思政教育提出的“立德树人”等目标贯穿到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始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宝  
高职财经类专业的项目课程改革面临着比工科专业更多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工作过程难以流程化和模块化,工作任务不易准确界定和清晰描述,项目开发和设计存在缺陷,工作任务(项目)成果评价和学习考核具有一定难度,核心技能与综合素质难以同步养成等。对此,高职院校应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开展科学的工作任务分析和项目设计,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情境,积极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建立新型评价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万青松  陈晓江  
经过教学情况调研分析发现,高职财经类专业的数学课程还存在教学内容仍显枯燥、教学方式仍然僵化、教学课时略显不足、考核方式过于简单等问题,难以发挥数学课程的素质教育和专业服务两大功能。为此,必须重新认识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定位;在内容改革时凸显针对性、综合性和有效性;在教学中打破"大一统"局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加强数学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广阔的空间;课程考核要"坚持综合考查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使课程考核真正反映出学生学习数学情况。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沂蒙  
一、财经类高职院校课程精品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课程建设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同其它各种层次和类型的教学活动一样,高职教育也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按照既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其中包括了许多载体,最直接的是每一门课程。一个学校要履行人才培养、科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楠皆  
思想政治课程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发挥其对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信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思政课程具有思想教育性、人文综合性、实践育人性等特点,探索出在中职院校中存在“思政课程”同质化、与专业学习相互独立、不能与时俱进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中职院校可以从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数字技术的利用率并充分利用自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以APP为平台将思政教育融入中职学校、构建思政课程多元化点评机制等手段以发挥“思政”课程对中职学生的影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牛国良  
高职特色专业建设关乎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比之工科类专业财经类专业建设的难度更大。在厘清特色专业概念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建设的路径并提出了对特色专业建设成果最终的检验方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黎明  
教育部"十二五"信息发展规划对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不仅要和教育管理相结合,信息技术还要和当前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深度融合。为此,对于示范院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来说,迫切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突破,首先院校都需要有一个好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信息技术发展;其次需要构建管理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瑞荣  吴琪  
“课程思政”是将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的教育理念,旨在实现“学中想”“学中做”与“学中立”,同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思政素质。土木类专业作为培养基建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贯彻“课程思政”理念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必要性与必须性,可以为推动中国基建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由阚雅玲名师工作室编写、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21年7月出版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一书,重点探讨“课程思政”如何开展落实,内容取材于真实案例与教学经历,所总结出的课程思政理念、路径、方法等具有较强参考价值,能为土木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帮助与支撑。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