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15)
- 2023(7026)
- 2022(6001)
- 2021(5465)
- 2020(4562)
- 2019(10306)
- 2018(10230)
- 2017(19560)
- 2016(10445)
- 2015(11636)
- 2014(11650)
- 2013(11404)
- 2012(10468)
- 2011(9519)
- 2010(9531)
- 2009(8607)
- 2008(8741)
- 2007(8078)
- 2006(7082)
- 2005(6485)
- 学科
- 济(44617)
- 经济(44587)
- 业(38933)
- 管理(37686)
- 企(33836)
- 企业(33836)
- 方法(21677)
- 数学(18688)
- 数学方法(18426)
- 技术(14576)
- 财(11522)
- 业经(10936)
- 农(10906)
- 中国(10259)
- 学(9580)
- 务(8706)
- 财务(8675)
- 财务管理(8659)
- 企业财务(8336)
- 理论(7981)
- 农业(7929)
- 技术管理(7793)
- 地方(7521)
- 制(7504)
- 划(7169)
- 贸(7115)
- 贸易(7113)
- 易(6960)
- 和(6939)
- 策(6672)
- 机构
- 大学(156600)
- 学院(156572)
- 管理(63929)
- 济(62278)
- 经济(60898)
- 理学(54846)
- 理学院(54288)
- 管理学(53410)
- 管理学院(53096)
- 研究(53031)
- 中国(38685)
- 科学(33873)
- 京(33388)
- 农(27647)
- 所(27332)
- 财(27181)
- 研究所(25123)
- 业大(24710)
- 中心(24497)
- 江(23625)
- 财经(22278)
- 农业(21893)
- 北京(20539)
- 经(20203)
- 范(19604)
- 师范(19381)
- 院(19226)
- 州(19085)
- 技术(18963)
- 经济学(18124)
- 基金
- 项目(107825)
- 科学(85007)
- 基金(78363)
- 研究(76325)
- 家(69819)
- 国家(69322)
- 科学基金(59255)
- 社会(48287)
- 社会科(46003)
- 社会科学(45988)
- 省(42382)
- 基金项目(40627)
- 自然(39135)
- 自然科(38322)
- 自然科学(38311)
- 自然科学基金(37656)
- 划(35738)
- 教育(34699)
- 资助(32571)
- 编号(30456)
- 重点(24417)
- 成果(24363)
- 部(23555)
- 创(22892)
- 发(22728)
- 创新(21554)
- 课题(20646)
- 科研(20561)
- 国家社会(20445)
- 计划(20293)
共检索到228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小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High tech,and which has the capability of reducing costs,leveraging companies' profits and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But positive analyses about IT productivity confirmed this conclusion,and “IT productivity paradox” raises provocative stud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causes of “IT productivity paradox”——the abuse of traditional productivity measures and the causes of IT low profits,and suggests a new productivity paradox:“how can IT be most productiv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productivity measur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measure of IT productivity improving IT performance,and suggests the important ways to improve IT performance.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小卯,寇纪淞,李敏强
一、引言在激烈竞争的消费者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两个新的战略方法有助于企业管理层最大效能地运作公司的技术的资源[1]:(1)核心竞争业务。集中公司主要资源和技术于“核心竞争业务”上;核心竞争业务有超群品质的运作业绩,提供客户特有的消费价值。(2)战略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杜传忠 郭美晨
自1987年索洛提出"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后,对其展开的研究与争论一直持续至今。从20世纪80年代末对该悖论存在性的争论和产生原因的解释,到90年代中期美国"新经济"出现对该悖论的质疑,再到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条件下对信息技术增长效应的重新审视,关于该悖论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展,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伴随着新一场产业革命的孕育、发生,信息技术对经济及产业的推动作用更加突出和普遍,关于信息技术提升生产率的机理分析、效应评估与实证考察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生产率悖论 互联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晔
通过分析信息技术领域中网络与通信技术、先进计算与应用技术、微电子支撑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应当以关键技术为发展核心、以应用创新为发展导向和以技术集成创新为发展重点的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小钢 梁权熙 王善骝
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生产率,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互补理论阐释人力资本结构提升ICT生产率效应的微观机制:高技能劳动力能有效匹配ICT应用带来的生产方式与组织结构变革,而长期雇员则提升了企业对ICT应用导致的生产柔性与分工深化的适应能力,强化ICT生产率效应。进一步地,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统计的中国120个城市共11999家企业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考察ICT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从人力资本结构角度验证中国企业突破"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的可行路径。实证研究发现,高技能员工和长期雇佣员工均与ICT形成互补效应,能够显著提升ICT的生产率效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并经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还发现,互补效应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程序化任务密度更强以及技术密集型行业呈现显著增强的特征,并且规模越大的企业互补效应越强。本文的研究表明,加强人力资本建设是企业能否更好地依托新兴信息技术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研究结论为当前中国进一步优化智能制造转型路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增长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石建勋 吴平
有关信息技术投资与生产率增长关系的生产率悖论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广泛应用,生产率悖论在20世纪90年代末已基本消失。近期的研究表明,信息技术投资以多种方式推动生产率的增长,其作用和影响在国家和国际层面、行业和企业层面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差异。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评价。
关键词:
信息技术投资 生产率悖论 企业绩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梁樑 周垂日
信息技术 (IT)生产率悖论描述了从信息技术投资所获得的实际收益和期望收益的不匹配。本文综合国外最新研究进展 ,将关于企业层面的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之前为悖论的证实和解释阶段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悖论消失 ;2 0 0 0年以后新悖论出现。对新悖论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新悖论存在的问题。最后 ,给出企业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对我国企业信息技术投资的启示。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生产率悖论 新生产率悖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治堂
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计算机的投资价值。许多早期的研究发现 ,计算机的应用并没有引起生产率和公司绩效的显著提高。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将这种现象称为“生产率悖论”。生产率悖论问题存在于两个层面 :一是行业和经济层面 ;另一是企业层面。本文综述了信息技术投资“生产率悖论”问题的主要研究和进展情况。
关键词:
信息技术投资 生产率悖论 公司绩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姜建强 乔延清 孙烽
信息技术革命无疑是人类经济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技术进步 ,但是统计上的观察表明 ,自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爆发信息技术革命以来 ,经济不仅没有得到更快的增长 ,而且与此前的年份相比 ,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反而呈现出一种下降的趋势。理论上 ,一般把这种现象称作为“生产率悖论”。本文试图对这一悖论的几种解释进行考察和评析 ,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利芬 蒲涛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其文章较多,本文主要是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从较长时间周期上研究信息技术对生产率的影响,力图得出其发展规律和趋势,这对研究技术进步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完善和发展技术进步与生产率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生产率 悖论 研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东华 信婧
信息技术的扩散和应用能够便利地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突破资源配置的地域隔阂和刚性约束,增强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服务型制造业发展,进而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分析信息技术扩散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构建测度信息技术融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衡量指标,利用DEA方法测度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并采用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对信息技术扩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扩散能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信息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融入程度越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就越高,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网络互联互通,普及计算机知识,提升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程度,能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进而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申俊喜 刘元雏
本文采用产出角度的DEA (MUILTI-STAGE)方法,利用上市公司数据,根据Fare定义的有偏产能利用率概念,测算了2007—2016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产能利用率、技术效率和设备使用率,并运用随机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能利用率平均值仅为0. 647,远低于国际公认的正常产能利用水平,沿海地区产能利用率高于内陆地区,制造业行业产能利用率远低于服务业;政府补助和金融支持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沿海地区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的负向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优生 邱晓东
利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指标变动趋势,发现政府补贴和企业R&D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之间存在逆向变动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整体估计中,政府补贴和企业R&D投入均未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提升,政府补贴甚至呈显著抑制作用;分类估计中,在东部地区、国有及低资本密集度企业,政府补贴和企业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更强的抑制影响;其他变量的回归也呈现不同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哲 沙国 胡伟
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先从产业整体层面对2008-2015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TFP进行实证测算,得到各年份的TFP及其分解指数,然后分产业对安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TFP变化率及其分解指数进行测算,得到各战略性新兴产业TFP年均变化率及其分解指数,进而揭示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源泉;再通过实证回归分析,探讨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TFP变动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提升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元雏 陈亚军
面对新一轮数字技术浪潮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金融科技发展对于激活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通过运用文本挖掘技术,爬取百度新闻中关键词频年度累计次数衡量了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并运用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金融科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并梳理了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进行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能够从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改善创新策略三个路径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立足企业所有权视角,金融科技能够显著促进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并未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立足于区域视角,相较于内陆地区,金融科技对于沿海地区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强。研究结论为增强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效率、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