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13)
2023(14720)
2022(12628)
2021(12114)
2020(9989)
2019(22949)
2018(22858)
2017(43280)
2016(23534)
2015(26856)
2014(26626)
2013(26441)
2012(24652)
2011(22348)
2010(22116)
2009(20399)
2008(20057)
2007(17589)
2006(15430)
2005(13800)
作者
(68858)
(57414)
(57181)
(54374)
(36777)
(27479)
(25958)
(22660)
(21880)
(20540)
(19677)
(19457)
(18328)
(18136)
(17681)
(17656)
(17233)
(17007)
(16516)
(16380)
(14326)
(14201)
(13787)
(12938)
(12738)
(12734)
(12681)
(12671)
(11507)
(11420)
学科
(100805)
经济(100703)
管理(70355)
(65805)
(54649)
企业(54649)
方法(45518)
数学(39475)
数学方法(39014)
中国(27813)
(25060)
(23764)
(21901)
地方(21425)
业经(21097)
(19547)
贸易(19538)
(19027)
技术(18892)
农业(16994)
(16872)
理论(16069)
(15820)
环境(15478)
(15178)
财务(15108)
财务管理(15078)
企业财务(14354)
(14082)
银行(14039)
机构
大学(346007)
学院(340995)
(138784)
经济(135927)
管理(135552)
研究(118251)
理学(117342)
理学院(115992)
管理学(114056)
管理学院(113429)
中国(88414)
(75091)
科学(73721)
(60715)
(59624)
研究所(54542)
中心(53239)
(53117)
业大(49959)
财经(49538)
北京(47978)
(47893)
(46121)
师范(45716)
(45169)
(42836)
经济学(41920)
农业(41705)
(39550)
经济学院(37834)
基金
项目(234363)
科学(184746)
基金(171571)
研究(171179)
(150313)
国家(149138)
科学基金(127519)
社会(108351)
社会科(102695)
社会科学(102667)
基金项目(90717)
(88319)
自然(82630)
自然科(80747)
自然科学(80729)
自然科学基金(79300)
教育(77944)
(75480)
资助(70927)
编号(69119)
成果(56553)
(52494)
重点(52385)
(49867)
(48201)
课题(47129)
国家社会(45298)
创新(45091)
教育部(44874)
科研(44483)
期刊
(148542)
经济(148542)
研究(100390)
中国(64306)
学报(55688)
科学(51677)
管理(49069)
(47777)
(45202)
大学(41647)
学学(38762)
教育(38234)
农业(33973)
技术(30818)
(26169)
金融(26169)
财经(24220)
经济研究(24073)
图书(22209)
业经(21947)
(20768)
问题(19258)
(18266)
技术经济(17948)
科技(17319)
理论(17032)
(16701)
(15621)
资源(15481)
实践(15436)
共检索到499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尚洁  
信息技术在国家之间的非平衡扩散造成了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同样在国家内部也存在信息技术的非平衡扩散问题。本文将信息技术区分为成熟信息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以中国31个省市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对信息技术在东部、中部、西部非平衡扩散的成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往针对国家之间信息技术非平衡扩散的影响因素并不能解释中国的问题,且各考察因素对成熟信息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的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立军  
本文从分析信息技术的内涵及其特征出发,研究了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扩散规律,并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点,实施传统产业信息化工程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邓敏  
随着信息技术组织扩散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组织扩散研究重点已从封闭式信息技术组织采纳行为转向交互式信息技术的跨组织系统扩散行为,以及后采纳期的组织成员采纳与使用行为,大量研究在IDT或TOE框架的基础上融合其他理论,对信息技术组织扩散进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考察。对近40年来信息技术组织扩散研究相关文献进行考察分析,旨在介绍信息技术组织扩散研究进展,建构其理论整合框架,展望其未来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雪萍  李丹青  
利用科技力量推动就业,坚持"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对策。该文基于2008-2013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不变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建立模型,对各区域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就业创造效应大于就业损失效应,表现为促进就业增加;而在东部地区,技术进步的就业损失效应则大于就业创造效应,表现为减少就业。此外,技术进步对各区域就业结构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文章提出要实行技术进步的区域化战略,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采取不同的政策来推动技术进步;要依靠技术进步调整产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恒源  刘广  吴贵生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特征明显,市场差异巨大,因此,以中国市场为对象,研究一个转轨中的新兴市场的产品创新扩散问题,了解各地区产品扩散的特点和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创新扩散的理论入手,应用创新扩散的模型,揭示了彩色电视机在我国不同区域中扩散的特点,得到了如下结论:产品扩散在我国具有明显的区域特性,产品在我国扩散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人际间的交流,并且人际传播在各区域中的作用显著不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飞  
区域经济差距逐渐加大是任何国家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的现实问题,本文利用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从技术扩散的角度对国内地区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国内和国外的技术扩散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技术扩散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内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冰   丁堃   孙晓玲   江文森  
[目的/意义] 科学论文向技术领域扩散对技术的创新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论文在技术领域的扩散速度参差不齐,扩散速度的快慢是否影响产生的扩散效果尚不清晰。[方法/过程] 文章利用专利引用论文的引用关系,以1980—2009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论文和1980—2020年USPTO数据库的授权专利作为核心数据集,通过论文被引速率和首次被引间隔测度论文向技术领域的扩散速度,通过扩散产生的技术影响强度和技术影响广度综合测度扩散效果,并添加被引间隔和被引速率的交互作用,分析论文扩散速度与扩散效果的关系。此外,选择被专利持续引用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扩散时期的扩散速率与扩散效果的关系。[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论文整体扩散速率不断上升;扩散速率与技术影响强度和广度均呈现倒U形关系,被引间隔与技术影响强度和广度均呈现U形关系;被引间隔对扩散速率与扩散效果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此外,在不同扩散时期,早期和中期的扩散速率与技术影响强度和广度呈现倒U形关系,而中后期扩散速率与技术影响强度和广度呈现U形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本文采用1997-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要素流动和技术扩散的视角研究了区域结构转换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逻辑,并基于空间计量的方法验证了区域结构转换的增长效应。研究表明:区域结构转换能够有效提升经济增长,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流动对本地增长的直接效应较高,而技术要素扩散对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要高于本地的提升效应。从各区域的情况来看,东部地区受到劳动和技术要素流动的影响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受到资本要素流动的影响较大。中国未来应当继续消除影响要素流动的不合理因素,进一步强化区域结构转换的市场决定特征,从而提升整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军岐  
信息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不同,一种新发明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方能成为"创新"。信息技术创新的价值体现在技术创新的产业内扩散、产业外扩散,体现在从局域到全国,再到国外的扩散过程中。从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我国可以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模式,最终建立自己的信息产业创新模式。培育信息技术创新领先企业;促进产业组织变革,激发信息技术企业间扩散;注重管理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内扩散;进行制度创新,促使信息技术向产业外扩散,是我国信息技术创新产业扩散的可行路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英隆  
全球化下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动力,更需要有对创新体系的内在结构整合。信息技术创新的产业扩散是一个多级传递的过程,从产业组织意义上扩散可细分为4级,即领先创新企业的新信息技术与工商业结合、信息企业间扩散、产业内扩散、产业外扩散;从地域范围上扩散又可分从领先创新企业所在地的局域到国内,再到国外的扩散。各级扩散对新信息技术的产业推广有不同的意义。要确立开放环境下的结构整合管理新思维,更新激励创新方法,界定领先创新企业,集成追随企业,优化信息技术与工商业结合的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万津津  
云经济时代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本文在分析电子商务扩散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我国省域电子商务扩散水平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电子商务区域发展存在较大空间差异,应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大力提高中西部地区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区域空间差异;提高数字服务质量,提升新技术应用能力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这些政策建议,旨在提升我国电子商务扩散的创新力、商务竞争力。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勋  乔坤元  
本文在一个新古典的分析框架下,将经济互动分解为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并利用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方法,估计中国区域间经济互动的来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间经济互动主要来自知识溢出,然而中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知识溢出率仍然偏低,区域间经济互动性较弱。本文认为,加强专利技术的保护有利于增强技术扩散效应,促进劳动力和资本自由流动则有利于提高中国整体上的区域间经济互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艳秋  成雪莹  王芳  
农业技术进步是实现农业减排的重要途经,如何通过区域间的技术扩散带动全国整体农业减排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中国2009-2017年省域数据,分别从农业技术进步水平和潜力两方面测度农业技术进步,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区域溢出的影响和技术溢出的可能渠道。结论显示,“同群效应”引起各省份农业碳减排的直接互动;“学习效应”和“涓滴效应”带来区域间农业技术扩散,引起农业碳减排的间接互动;农业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更可能在农业经济发展相近的地区间发生。最后,从制定区域协同减排政策、增强农业技术溢出、加强地区经济联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建议,为科学引导区域间农业技术溢出、实现农业合作减排奠定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强  范爱军  
文章构建了区域创新技术空间扩散的评价模型,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17个地市为分析单元,用这一模型和体系对山东省17个地市创新技术空间扩散情况进行了测算,总结了创新技术空间扩散的特征与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