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48)
2023(5540)
2022(3707)
2021(2916)
2020(2142)
2019(4354)
2018(4465)
2017(7778)
2016(3910)
2015(4615)
2014(4702)
2013(4431)
2012(4250)
2011(3724)
2010(3789)
2009(3411)
2008(3642)
2007(3494)
2006(3047)
2005(2867)
作者
(14717)
(12028)
(11949)
(11362)
(7601)
(5649)
(5623)
(4694)
(4606)
(4439)
(4099)
(4030)
(3828)
(3756)
(3684)
(3633)
(3623)
(3606)
(3534)
(3490)
(3125)
(2910)
(2820)
(2818)
(2718)
(2700)
(2700)
(2668)
(2447)
(2425)
学科
(22159)
经济(22154)
管理(20660)
(19858)
(17855)
企业(17855)
技术(11530)
信息(11047)
业经(10908)
产业(9475)
总论(9059)
信息产业(9046)
方法(8397)
数学(6937)
数学方法(6755)
技术管理(6265)
(5640)
(4781)
财务(4762)
财务管理(4756)
中国(4710)
理论(4696)
企业财务(4555)
(4262)
(4179)
教学(3927)
(3774)
图书(3520)
农业(3461)
书馆(3428)
机构
大学(69801)
学院(69631)
管理(30167)
理学(25469)
理学院(25242)
(24997)
管理学(24756)
管理学院(24598)
经济(24394)
研究(20738)
中国(15778)
(15414)
科学(13643)
(11155)
中心(10832)
(10669)
技术(10282)
业大(10256)
(10131)
(9981)
北京(9648)
信息(9488)
研究所(9218)
(9119)
财经(8969)
(8635)
师范(8533)
(8059)
农业(7891)
科技(7697)
基金
项目(48072)
科学(37732)
研究(35988)
基金(34049)
(30089)
国家(29867)
科学基金(26129)
社会(22424)
社会科(21463)
社会科学(21458)
(19144)
基金项目(17194)
自然(15999)
编号(15938)
自然科(15692)
自然科学(15689)
(15449)
自然科学基金(15395)
教育(15310)
资助(13154)
成果(13108)
项目编号(11226)
(10804)
重点(10363)
国家社会(10248)
创新(10212)
(9914)
(9337)
(9326)
课题(9217)
期刊
(24695)
经济(24695)
研究(15993)
中国(14855)
图书(11833)
学报(11531)
技术(10849)
管理(10826)
(10184)
科学(9464)
情报(8172)
书馆(7995)
图书馆(7995)
大学(7943)
教育(7872)
(7786)
学学(7048)
技术经济(6149)
农业(5742)
(5201)
论坛(5201)
科技(5198)
理论(4598)
实践(4422)
(4422)
经济研究(4190)
财会(4170)
(4160)
财经(4103)
统计(4080)
共检索到104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布琳达·葛利  陈丽  
对数字鸿沟出现的关注,不仅仅是由于道德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在本文中,作者分析了以下问题:一、我们是否有可能通过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公平的全球社会?二、信息技术是否可能进一步扩大这种鸿沟?三、我们是应该固守在原有的无效的策略层面,还是站在更高层面从现有的技术中寻求解决数字鸿沟的方法?关于数字鸿沟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数字鸿沟与传统意义上的贫富差距有密切关系。认识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理解贫穷对扩大数字鸿沟的巨大作用。葛利教授认为,如果我们确实想实现全球范围电子学习、电子保健和电子商务,建立适合当地文化的资源是关键,也就是说,语言本土化、内容本土化、咨询本土化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成岗  张仕敏  黄晓伟  
本文聚焦信息技术扩散及其社会风险治理,对中国青年群体的信息技术产品使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选取3104个样本,以电视作为传统信息通信技术的代表,手机和电脑作为新兴代表,对该群体首次使用信息技术产品的时间、使用频率和主要用途三个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显示,信息通信技术的扩散存在结构性差异,使用电视的时间分布最为均衡,使用电脑的人群分布差异性最大。在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新技术扩散可能导致的社会风险,推动技术产品的均衡分布,预先化解社会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剑  
国际数字鸿沟已成为21世纪的新型贫困。尽管全球技术扩散使得数字鸿沟在数量方面有所消弭,但在质量方面鸿沟则进一步扩大,同时发展中国家内部的技术差距也日益拉大。数字鸿沟问题期待更广泛的援助和更全面的解决方案,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及其在技术链中的特殊地位和发展经验可为消除国际数字鸿沟作出重大贡献,中非信息技术合作已经成为这一方面的典范。中非信息技术合作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中国外交应当思考联手其他新兴国家与非洲开展信息技术合作以推动整个南南合作的发展,推动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建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阳群  汪传雷  
Based on the study of digital divide,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information gap in China,and advocates that we should help the poor with information.The paper devot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strategies,policies and specific measures that we should adopt in helping the poor with info...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文  
“教育以人为本”是人们追求的理想 ,然而长期来理想与现实之间一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经过 2 0世纪一百年来的努力 ,这一理想的实现已经作为现实问题置于我们的面前。本文试图通过两大问题———构建教育新范型的前提与新世纪教育改革的起点———的论述 ,阐明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迫切性、必要性、可能性与现实性以及作为新世纪教育改革起点的学生观、学习观、学习组织形式和手段的更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正平  卢欢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高效,数字经济也因此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却使得一些社会群体被排除在数字经济之外,无法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不利于社会公平,有关数字鸿沟的学术研究也因此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数字鸿沟的三类定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剖析了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梳理并比较了若干有代表性的数字鸿沟测度方法,阐述了数字鸿沟对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归纳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等缓解数字鸿沟的措施,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燕金武  
“数字鸿沟”是社会成员拥有数字信息的差异,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分析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作者介绍了国外解决数字鸿沟的措施,并提出我国应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普及信息技术,并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普遍服务原则,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江峰  
提出传统的数字鸿沟正在缩小,新数字鸿沟出现。分析新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介绍其主要几个表现形式,最后从宏观角度给出对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伟贤  刘骏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想从根本上弥合数字鸿沟就必须剖析其本质。数字鸿沟本质上是由技术、经济、知识和社会4个层面构成的综合性的差距。在技术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主体在接入新兴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是新兴信息技术普及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鸿沟";在经济层面上,它反映了国际国内经济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在信息时代的延续,是信息时代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经济鸿沟";在知识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群体使用新兴信息技术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方面的差距,是信息主体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鸿沟";在社会层面上,它反映了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和社会分化现象,是信息社会不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枭吟  
尽管美国是信息技术革命中最大的赢家,但由于国内不同社会经济团体之间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不平等状况,也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消除数字鸿沟的方法和措施。分析美国政府消除数字鸿沟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构建和谐信息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天顶   龚同  
RTA框架下的数字贸易规则正在快速发展,且呈现非均衡性特征。一方面,“数字鸿沟”的内涵不断扩展和延伸,逐渐由有形的“信息鸿沟”向无形的治理壁垒扩展,并深刻影响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另一方面,区域一体化框架下各经济体间的依赖度和相互影响力不断增强,使得数字贸易规则中的结构性力量不容忽视。为此,本文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对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形成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在数字贸易规模和数字技术水平方面呈现“马太效应”,在数字治理方面具有同配性。网络内生结构方面,网络的偏好依附和连通性均会影响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中的关系形成。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数字治理存在壁垒,发展中经济体仅发展数字贸易和数字技术是无法促进其参与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的;经济体双方在数字服务贸易限制上的差异越小,达成RTA数字贸易规则的可能性就越高。进一步的机制研究验证了网络内生结构在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关系构建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网络内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网络形成中的“马太效应”和“同配效应”。多层ERGM分析显示,各因素对不同规则条款网络影响呈现差异化特征,同时各规则条款网络间存在聚类效应,关系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济群  
狄杰克所著的《渐深的鸿沟:信息社会中的不平等》突破了将数字鸿沟局限于技术设备接入差距的传统思维,重构了数字鸿沟理论,并分析了数字鸿沟的产生情境以及对社会参与的可能影响,提出了弥合数字鸿沟的政策建议。文章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该书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书中理论对未来的数字鸿沟研究及相关政策及实践的借鉴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松妹  
文章分析了数字鸿沟的本质表现以及数字鸿沟对和谐信息社会的破坏,从图书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图书馆在消除数字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工作中的相应措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鲁元平  王军鹏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居民福利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的数据,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居民主观福利,产生了信息福利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的信息搜索、传播功能是其提高居民主观福利的主要机制,人们高度重视互联网在工作学习中的作用,并将其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本文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低收入、低受教育水平等"弱势人群"和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互联网所产生的信息福利效应更强,新技术的采用缩小了不同人群间既有的数字鸿沟,减少了同"优势群体"在主观福利上的差距。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宽带中国"战略背景下,深入理解互联网、移动新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塑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有助于更好地剖析新时代中国居民主观福利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鄢显俊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经济和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化进入加速期,一种新型的两极分化"数字鸿沟"随之诞生并呈扩大趋势,它成为信息时代人类发展领域最严重的不平衡问题。OECD和ORBICOM提出"数字鸿沟"模型以测量国家间信息化发展的差异。依此模型可以测度中国信息化与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信息化的差距并探究中国信息化的发展规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出了一条超常规的信息化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