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09)
- 2023(18947)
- 2022(15835)
- 2021(14529)
- 2020(12764)
- 2019(28860)
- 2018(28709)
- 2017(55139)
- 2016(29434)
- 2015(33056)
- 2014(32567)
- 2013(32172)
- 2012(29614)
- 2011(26465)
- 2010(26614)
- 2009(25227)
- 2008(24637)
- 2007(22330)
- 2006(19480)
- 2005(17469)
- 学科
- 济(125652)
- 经济(125529)
- 业(106729)
- 管理(97943)
- 企(93522)
- 企业(93522)
- 方法(59878)
- 数学(49849)
- 数学方法(49284)
- 财(38362)
- 农(36865)
- 业经(35713)
- 中国(35098)
- 融(29316)
- 金融(29313)
- 银(28080)
- 银行(28039)
- 制(27390)
- 务(27174)
- 财务(27111)
- 财务管理(27055)
- 行(26900)
- 农业(25973)
- 企业财务(25747)
- 地方(25741)
- 技术(25409)
- 贸(23309)
- 贸易(23293)
- 理论(22941)
- 易(22614)
- 机构
- 学院(416569)
- 大学(413972)
- 济(173585)
- 管理(170557)
- 经济(169926)
- 理学(146203)
- 理学院(144772)
- 管理学(142432)
- 管理学院(141643)
- 研究(130619)
- 中国(107503)
- 京(86123)
- 财(82122)
- 科学(78009)
- 农(67907)
- 财经(65108)
- 中心(64577)
- 所(64547)
- 江(64544)
- 业大(59719)
- 经(59059)
- 研究所(58052)
- 北京(53694)
- 农业(53039)
- 经济学(52573)
- 州(51799)
- 范(50273)
- 师范(49778)
- 财经大学(48101)
- 经济学院(47666)
- 基金
- 项目(275343)
- 科学(218904)
- 研究(202411)
- 基金(201142)
- 家(173539)
- 国家(172038)
- 科学基金(150663)
- 社会(130225)
- 社会科(123661)
- 社会科学(123626)
- 省(109930)
- 基金项目(106417)
- 自然(97121)
- 自然科(95035)
- 自然科学(95010)
- 自然科学基金(93397)
- 教育(92839)
- 划(89909)
- 编号(82586)
- 资助(82129)
- 成果(66223)
- 创(61167)
- 重点(61080)
- 部(60668)
- 发(58754)
- 创新(56547)
- 课题(55379)
- 国家社会(54030)
- 科研(52720)
- 教育部(52666)
- 期刊
- 济(189108)
- 经济(189108)
- 研究(116920)
- 中国(83568)
- 财(67672)
- 管理(66182)
- 农(61371)
- 学报(59853)
- 科学(56366)
- 融(49031)
- 金融(49031)
- 大学(46155)
- 学学(43240)
- 农业(41278)
- 技术(40876)
- 教育(39166)
- 财经(32609)
- 业经(32324)
- 经济研究(29588)
- 经(28053)
- 业(24824)
- 图书(24818)
- 问题(24466)
- 技术经济(23778)
- 统计(21799)
- 策(20838)
- 理论(20790)
- 贸(20048)
- 科技(19661)
- 财会(19634)
共检索到629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斗斗 谢蔓 方远平
通过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0—2010年的信息技术和服务业创新水平进行评价比较,发现信息技术和服务业创新水平表现出正相关性和非均衡性发展的现象,呈现出以珠三角为中心的核心—外围空间分布模式。实证结果揭示:广东省各个地区的信息技术和服务业创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和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服务业创新和信息技术之间相互影响的方向均为正,粤北山区的估计系数都较高;信息技术对服务业创新的短期影响力度大于长期均衡影响,而服务业创新对信息技术的短期影响力度比长期均衡影响小。
关键词:
服务业创新 信息技术 格兰杰检验 广东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华广敏
当前各国产业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技术进步和产业自身的发展,还受到产业间相互融合、互动及协调能力的深刻影响。而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研究,对于内生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及提高产业竞争力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利用1993~2011年间27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通过联立方程计量模型对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而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效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二者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因此,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内生性出发,充分考虑产业间相互促进的动态比较优势的培养,努力形成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于明文
本文基于我国1995-2020年宏观经济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与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技术创新、服务业结构优化与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三者间的动态交互机制。结果表明:三者的发展水平高度依赖自我强化机制,同时服务业结构优化水平受到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影响,而农村消费升级水平同时受到技术创新与服务业结构优化的双重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鹏 张立琨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利用2007—2010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R&D人员、R&D经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兰晓霞
研究信息资源与技术创新互动关系与协调问题对于促进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促进信息资源与技术创新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以高技术产业为例,通过面板数据、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信息资源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的互动关系及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资源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无形资源,R&D经费投入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R&D人员与信息资源互动关系比较显著;技术创新与信息资源协调性不好,原因是技术创新的保密性以及信息资源处理结果的多样性;R&D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兰晓霞
研究信息资源与技术创新互动关系与协调问题对于促进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促进信息资源与技术创新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以高技术产业为例,通过面板数据、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信息资源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的互动关系及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资源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无形资源,R&D经费投入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R&D人员与信息资源互动关系比较显著;技术创新与信息资源协调性不好,原因是技术创新的保密性以及信息资源处理结果的多样性;R&D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沈波澜 胡舜 林森
采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及城市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趋势图,检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的空间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如下结果:(1)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2)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发展,也对其邻近城市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3)从地理区位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内陆城市技术创新进步,而多样化集聚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经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发达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文章对于城市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推动城市群跨地域创新活动开展,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沈波澜 林森
本文使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及城市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趋势图,检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的空间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如下结果:①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②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也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发展,也对其邻近城市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③从地理区位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内陆城市技术创新进步,而多样化集聚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经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发达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上述研究对于城市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推动城市群跨地域创新活动开展,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守超 陈斐
本文从行业和地区异质性视角,基于2003~2015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不高,但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各细分行业的集聚度区位熵指数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差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对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分区域比较表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意味着不同地区适合发展不同层次的生产性服务业。本文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守超 陈斐
本文从行业和地区异质性视角,基于20032015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不高,但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各细分行业的集聚度区位熵指数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差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对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分区域比较表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意味着不同地区适合发展不同层次的生产性服务业。本文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 技术创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廖展浩 原彰 张文龙 李伟铭 郜笑颖
本文基于2010-2017年广东省21个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各市普惠金融指数,发现广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珠三角区域普惠金融指数明显高于其它地区。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对广东省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分区域层面上,普惠金融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阈值效应",当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普惠金融开始对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普惠金融对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区域作用最显著,对广东西部、北部中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弱,而在广东东部地区中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未发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经济发展 阈值效应 广东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乃华 朱文涛
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而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则是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有效手段。基于2004—2014年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结合工具变量法,从整体和细分行业角度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以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和服务贸易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对外开放有助于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从分行业来看,运输和通信服务对外开放对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的影响最为明显,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对外开放也有利于促进产业融合,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对外开放对产业融合的影响并不显著。要通过进一步降低服务业外资准入门槛、简化投资审批流程、提供良好投资环境等综合措施,积极吸引优质外资流向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宇馨
在分析FDI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以及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互动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0~2009年19个省际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制造业外资与服务业外资区位决策的影响因素,发现二者存在相互追逐的关系,制造业外资较为关注经济发展规模大、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而服务业外资较为关注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地区。
关键词:
制造业FDI 服务业FDI 区位选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国峰 温军伟 孙保营
人力资本(主要是高科技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制度创新能够极大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技术产出效率。本文运用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中部六省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科研机构、企业对中部地区科技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大学对区域技术进步不但没有贡献,反而反作用十分明显。中部崛起战略有赖于中部六省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投入,吸引高科技人才,大力开展制度创新。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知识生产函数 实证研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田晓煜 陈怀超 立辉 唐婉欣
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以及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有利于推动制造业结构向高级形态转变;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水平均能增强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积极影响,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
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
市场是否可以换来技术进步?——来自广东省工业部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省域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模型分析
金融中介发展提升中国技术创新能力了吗——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信息化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协整关系——基于2005—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普惠金融可以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吗?——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