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10)
2023(19459)
2022(16665)
2021(15563)
2020(13183)
2019(29911)
2018(29338)
2017(56785)
2016(30596)
2015(34135)
2014(33701)
2013(33020)
2012(30125)
2011(26975)
2010(26586)
2009(24160)
2008(23833)
2007(20854)
2006(18176)
2005(15812)
作者
(88965)
(73853)
(73592)
(69908)
(47169)
(35800)
(33478)
(29003)
(28039)
(26365)
(25009)
(24991)
(23575)
(23379)
(22928)
(22868)
(22384)
(22137)
(21332)
(21254)
(18483)
(18095)
(18081)
(16846)
(16578)
(16500)
(16454)
(16305)
(14859)
(14660)
学科
(116227)
经济(116106)
管理(91651)
(88392)
(74951)
企业(74951)
方法(56802)
数学(49321)
数学方法(48685)
(32765)
(30739)
中国(30320)
业经(26821)
(26302)
(25807)
(24778)
银行(24630)
(24625)
贸易(24612)
(24025)
(23218)
技术(22548)
(21738)
地方(21730)
财务(21654)
财务管理(21615)
农业(20960)
理论(20573)
企业财务(20549)
(19869)
机构
大学(430046)
学院(427557)
管理(170248)
(166940)
经济(163380)
理学(148061)
理学院(146429)
管理学(143740)
管理学院(142950)
研究(140441)
中国(107659)
(90153)
科学(89429)
(76560)
(76116)
(70118)
业大(68279)
中心(65327)
研究所(64631)
财经(62494)
(61701)
农业(60410)
(57026)
北京(55718)
(54401)
师范(53734)
(50927)
经济学(50732)
(50708)
财经大学(46899)
基金
项目(301202)
科学(235975)
基金(219637)
研究(213163)
(194234)
国家(192672)
科学基金(164952)
社会(134717)
社会科(127795)
社会科学(127762)
(117356)
基金项目(116501)
自然(110090)
自然科(107590)
自然科学(107558)
自然科学基金(105642)
(99480)
教育(98606)
资助(90681)
编号(85408)
成果(67708)
重点(67704)
(65885)
(63187)
(63000)
创新(58841)
科研(58483)
课题(58265)
教育部(56304)
计划(56091)
期刊
(171181)
经济(171181)
研究(119351)
中国(77782)
学报(75617)
(67305)
科学(66133)
管理(60378)
(59318)
大学(56193)
学学(53184)
农业(45148)
(44129)
金融(44129)
教育(43231)
技术(37337)
财经(30304)
业经(28512)
经济研究(28315)
(25900)
(24014)
图书(23378)
问题(22361)
科技(22055)
(21407)
技术经济(20825)
理论(20405)
业大(19614)
实践(18713)
(18713)
共检索到613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晓云  袁磊  
文章选取对于中资银行"走出去"最为重要的"硬实力"(信息技术)和"软实力"(人力资本)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探究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通过银行的战略柔性对其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对中资银行样本的实证检验发现,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会对银行的战略柔性产生正向影响,同时战略柔性在银行两种实力与创新绩效间存在中介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晓云  袁磊  
文章选取对于中资银行"走出去"最为重要的"硬实力"(信息技术)和"软实力"(人力资本)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探究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通过银行的战略柔性对其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对中资银行样本的实证检验发现,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会对银行的战略柔性产生正向影响,同时战略柔性在银行两种实力与创新绩效间存在中介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晓云  袁磊  
文章选取对于中资银行"走出去"最为重要的"硬实力"(信息技术)和"软实力"(人力资本)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探究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通过银行的战略柔性对其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对中资银行样本的实证检验发现,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会对银行的战略柔性产生正向影响,同时战略柔性在银行两种实力与创新绩效间存在中介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平  
本文分析了中资银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开展"走出去"提出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宝银  
2005年元旦期间,校园里很静,我伏在办公桌前仔细地阅读着商务部一位同志关于“走出去”战略的论文。文章见地精辟,甚为深刻。一气读完之后,文章又引领我陷入深深的回忆与思考之中。记得是2004年12月初的一个周末,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联合举办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战略”研讨会。在会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宁向东副主任就自己对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研究作了重点发言。围绕着宁向东老师的研究报告,我、人民大学的杨瑞龙教授、原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教授先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一些问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文学  郝君富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投资布局的逐步展开,中国金融业实施全球化运营的规模正呈现出快速扩张的趋势。但由于国际经济政治大环境的制约,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走出去"过程中正面临着境外机构网点分布不均衡、国际金融话语权缺失、金融业跨国运营的人才基础和知识储备薄弱等问题。本文从地缘视角来考察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为我国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望  蔡小军  
本文对我国“4”战略的发展历程及其内涵、动因、走出去的基本方式及其战略框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文章着重指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主体是我国政府或者企业,客体是国际市场,目标是获取发展条件和持续竞争优势,方式是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的观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梅  朱晋伟  
文章从战略性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通过对"走出去"样本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的调查研究,探讨"走出去"企业的国际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问题。总体上看,中国"走出去"企业大多数采用"遵从母制"的国际人力资源战略。从具体东道国情况看,进入发达国家的企业,在研发管理负责人、供应采购负责人和生产技术负责人方面,会偏向录用东道国员工;进入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上述三个主要负责人会更多地任用外派人员,也就是录用母国的员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温丽琴  胡志军  周新生  
目前我国将对外开放的重点向中部地区转移,山西作为中部六省之一,发展相对落后,对外投资合作的规模小,归根到底就是缺乏人才和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本文通过对山西"走出去"过程中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思想观念落后,人才缺乏,收入水平低,分配不均衡等问题,进而从宏观提出人力资源区域合作交流开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建立人才库等策略,从微观提出精细化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策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曾诗鸿  
中国进出口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 进出口银行办理的与境外投资相关的业务, 规模还比较小,针对我国出口信贷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出口信贷的国际发展趋势,进出口银行应抓住机遇完善配套法规,大力发展买方信贷,强化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增强对出口的支持力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建平  
本文通过选取2002~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对外投资和文化产业增加值进行VAR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的海外投资对文化产业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当期效果不太明显,滞后效应却较为显著。因此我国应加强文化品牌的培育,建立文化人才储备计划,完善文化中介服务机制,使海外投资能够形成对文化产业显著推动的政策回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吕越  邓利静  
本文采用2003—2017年的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数据,实证研究了母国金融发展如何促进本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资银行在海外开设的分支机构越多,越有利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本文发现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会通过促进出口、扩大市场规模进而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同时,这种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从目标国家类型来看,中资银行"走出去"对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带动效应尤为突出;从时间区间来看,金融危机之后,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投资带动效应受到全球金融风险增加的负面影响而有所减弱。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高文志  余建星  宁向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