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3)
- 2023(7762)
- 2022(5655)
- 2021(4797)
- 2020(3782)
- 2019(7694)
- 2018(7592)
- 2017(14490)
- 2016(7401)
- 2015(8280)
- 2014(8211)
- 2013(7838)
- 2012(7349)
- 2011(6574)
- 2010(6588)
- 2009(6321)
- 2008(6537)
- 2007(6092)
- 2006(5571)
- 2005(5022)
- 学科
- 济(34094)
- 经济(33949)
- 业(32482)
- 管理(30357)
- 企(27873)
- 企业(27873)
- 业经(14988)
- 方法(14633)
- 技术(12260)
- 中国(11765)
- 信息(11321)
- 险(10878)
- 保险(10787)
- 财(10772)
- 数学(10766)
- 数学方法(10671)
- 产业(9908)
- 总论(9465)
- 信息产业(9300)
- 农(8765)
- 理论(8198)
- 制(8160)
- 银(8157)
- 银行(8150)
- 务(8108)
- 财务(8091)
- 财务管理(8076)
- 企业财务(7825)
- 行(7696)
- 技术管理(6853)
- 机构
- 大学(116938)
- 学院(114931)
- 管理(50194)
- 济(45992)
- 经济(45016)
- 理学(42160)
- 理学院(41801)
- 管理学(41293)
- 管理学院(41035)
- 研究(34242)
- 中国(30293)
- 财(25161)
- 京(24121)
- 财经(19736)
- 科学(18936)
- 经(17892)
- 中心(17699)
- 江(17174)
- 所(15549)
- 北京(15241)
- 财经大学(14830)
- 农(14180)
- 经济学(14138)
- 州(14062)
- 业大(14036)
- 研究所(13784)
- 范(13688)
- 师范(13588)
- 商学(12900)
- 经济学院(12785)
- 基金
- 项目(76612)
- 科学(61829)
- 研究(58966)
- 基金(57195)
- 家(48857)
- 国家(48430)
- 科学基金(43042)
- 社会(41499)
- 社会科(38245)
- 社会科学(38228)
- 基金项目(29329)
- 省(28529)
- 教育(25488)
- 自然(25276)
- 编号(24915)
- 自然科(24754)
- 自然科学(24751)
- 自然科学基金(24349)
- 划(23698)
- 资助(21907)
- 成果(20950)
- 国家社会(17844)
- 项目编号(17006)
- 部(16900)
- 创(16497)
- 重点(16408)
- 制(15856)
- 创新(15500)
- 教育部(15110)
- 课题(15031)
共检索到176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成岗 张仕敏 黄晓伟
本文聚焦信息技术扩散及其社会风险治理,对中国青年群体的信息技术产品使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选取3104个样本,以电视作为传统信息通信技术的代表,手机和电脑作为新兴代表,对该群体首次使用信息技术产品的时间、使用频率和主要用途三个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显示,信息通信技术的扩散存在结构性差异,使用电视的时间分布最为均衡,使用电脑的人群分布差异性最大。在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新技术扩散可能导致的社会风险,推动技术产品的均衡分布,预先化解社会风险。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布琳达·葛利 陈丽
对数字鸿沟出现的关注,不仅仅是由于道德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在本文中,作者分析了以下问题:一、我们是否有可能通过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公平的全球社会?二、信息技术是否可能进一步扩大这种鸿沟?三、我们是应该固守在原有的无效的策略层面,还是站在更高层面从现有的技术中寻求解决数字鸿沟的方法?关于数字鸿沟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数字鸿沟与传统意义上的贫富差距有密切关系。认识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理解贫穷对扩大数字鸿沟的巨大作用。葛利教授认为,如果我们确实想实现全球范围电子学习、电子保健和电子商务,建立适合当地文化的资源是关键,也就是说,语言本土化、内容本土化、咨询本土化和“...
关键词:
信息技术应用 数字鸿沟 本土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剑
国际数字鸿沟已成为21世纪的新型贫困。尽管全球技术扩散使得数字鸿沟在数量方面有所消弭,但在质量方面鸿沟则进一步扩大,同时发展中国家内部的技术差距也日益拉大。数字鸿沟问题期待更广泛的援助和更全面的解决方案,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及其在技术链中的特殊地位和发展经验可为消除国际数字鸿沟作出重大贡献,中非信息技术合作已经成为这一方面的典范。中非信息技术合作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中国外交应当思考联手其他新兴国家与非洲开展信息技术合作以推动整个南南合作的发展,推动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新兴大国 中非合作 对外援助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济群
狄杰克所著的《渐深的鸿沟:信息社会中的不平等》突破了将数字鸿沟局限于技术设备接入差距的传统思维,重构了数字鸿沟理论,并分析了数字鸿沟的产生情境以及对社会参与的可能影响,提出了弥合数字鸿沟的政策建议。文章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该书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书中理论对未来的数字鸿沟研究及相关政策及实践的借鉴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松妹
文章分析了数字鸿沟的本质表现以及数字鸿沟对和谐信息社会的破坏,从图书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图书馆在消除数字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工作中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数字鸿沟 信息社会 图书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文
“教育以人为本”是人们追求的理想 ,然而长期来理想与现实之间一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经过 2 0世纪一百年来的努力 ,这一理想的实现已经作为现实问题置于我们的面前。本文试图通过两大问题———构建教育新范型的前提与新世纪教育改革的起点———的论述 ,阐明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迫切性、必要性、可能性与现实性以及作为新世纪教育改革起点的学生观、学习观、学习组织形式和手段的更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天顶 龚同
RTA框架下的数字贸易规则正在快速发展,且呈现非均衡性特征。一方面,“数字鸿沟”的内涵不断扩展和延伸,逐渐由有形的“信息鸿沟”向无形的治理壁垒扩展,并深刻影响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另一方面,区域一体化框架下各经济体间的依赖度和相互影响力不断增强,使得数字贸易规则中的结构性力量不容忽视。为此,本文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对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形成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在数字贸易规模和数字技术水平方面呈现“马太效应”,在数字治理方面具有同配性。网络内生结构方面,网络的偏好依附和连通性均会影响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中的关系形成。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数字治理存在壁垒,发展中经济体仅发展数字贸易和数字技术是无法促进其参与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的;经济体双方在数字服务贸易限制上的差异越小,达成RTA数字贸易规则的可能性就越高。进一步的机制研究验证了网络内生结构在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关系构建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网络内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网络形成中的“马太效应”和“同配效应”。多层ERGM分析显示,各因素对不同规则条款网络影响呈现差异化特征,同时各规则条款网络间存在聚类效应,关系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钰鹏 何有世
在数字时代与老龄化社会的双重背景下,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造成的影响亟待关注。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法实证研究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使用沟与知识沟负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接入沟则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数字鸿沟主要通过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3个渠道影响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且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均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女性,数字鸿沟对农村男性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负向影响效果更大,但在政治参与方面则相反。研究结论可为提升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农村老年人 社会参与 老龄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阳群 汪传雷
Based on the study of digital divide,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information gap in China,and advocates that we should help the poor with information.The paper devot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strategies,policies and specific measures that we should adopt in helping the poor with info...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黄婷 于恩洋
老年数字鸿沟是数字化与老龄化共振下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客观存在的“数字弱势性”制约老年群体获取数字资源的可及性,使其面临系统性的社会排斥现象,难以融入数字社会。现有老年数字鸿沟治理致思取向多强调“老适技术”,忽视“适老化”规制与数字化发展速度之间“异步性”的深层次问题。为修复数字治理中的公平正义价值,应坚持“技术适老”逻辑理路,厘清数字适老化的出场逻辑、价值取向及内在要求,围绕政策扶老、科技适老和社会助老“三位一体”构筑老年群体有效的数字融入路径,以提升老年群体在数字时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
数字适老化 代际数字鸿沟 数字惠老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兰国帅 杜水莲 肖琪 宋帆 宋梦琪 丁琳琳
2024年1月,美国教育部发布第七版《国家教育技术规划(NETP 2024)》,从教育数字资源访问、数字教育教学设计和教育数字化使用领域等角度,提出了数字访问、设计和使用三种教育数字鸿沟,呼吁采取行动,为支持学习技术的获取、设计和使用的不平等建立系统解决方案。了解该规划有助于厘清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数字鸿沟,为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公平获取教育技术的机会。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阐述美国发布该规划的背景和目的,比较了七版规划的差异,分析和勾勒规划的侧重点,并从技术整合视角论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数字鸿沟及其缓解策略,最后从教育强国建设视角反思了该规划对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规划的启示,以期为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子玉 罗明忠
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7031个农户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数字技术使用发挥了促进农户共同富裕的“桥梁”作用。数字技术使用会提高农户迈入共同富裕队列的可能性,该结论对不同数字技术使用目的及使用频率的农户依然成立。采用替换被解释变量与模型等方式进行再估计,研究结论仍然稳健。进一步地,在考虑数字技术接入地区、受访者职业特征和性别类型等差异后,数字技术使用在农户实现共同富裕中仍发挥显著的“桥梁”作用,但该作用在受访者阶层认同和学历层次两方面存在差异性。数字技术使用对阶层认同为“中”“上”和较高人力资本组受访者的共同富裕实现均具有显著的“桥梁”作用,但对于阶层认同为“下”和较低人力资本组受访者,数字技术使用的影响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能力鸿沟”是制约数字技术发挥促进共同富裕“桥梁”效应的关键。上述结论为实施“农村居民数字强能赋能行动”,助力农户通过数字技术使用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子玉 罗明忠
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7031个农户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数字技术使用发挥了促进农户共同富裕的“桥梁”作用。数字技术使用会提高农户迈入共同富裕队列的可能性,该结论对不同数字技术使用目的及使用频率的农户依然成立。采用替换被解释变量与模型等方式进行再估计,研究结论仍然稳健。进一步地,在考虑数字技术接入地区、受访者职业特征和性别类型等差异后,数字技术使用在农户实现共同富裕中仍发挥显著的“桥梁”作用,但该作用在受访者阶层认同和学历层次两方面存在差异性。数字技术使用对阶层认同为“中”“上”和较高人力资本组受访者的共同富裕实现均具有显著的“桥梁”作用,但对于阶层认同为“下”和较低人力资本组受访者,数字技术使用的影响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能力鸿沟”是制约数字技术发挥促进共同富裕“桥梁”效应的关键。上述结论为实施“农村居民数字强能赋能行动”,助力农户通过数字技术使用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骏 刘媛媛 俞立平
当今世界正迈入数字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和发展理念已渗透到企业创新活动中。高技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其协同创新的推进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间数字鸿沟的阻碍。从网络建设、网络环境、网络利用、网络人才4个维度构建了一套测度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定量测度了高技术企业间数字鸿沟。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企业间数字鸿沟对协同创新的影响途径。结果表明,数字鸿沟可以通过管理方式、战略目标、合作投入、团队分工、学习-吸收能力5条途径影响高技术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其中最主要的影响途径是管理方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钟廷勇 黄亦博 孙芳城
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细分绿色创新类别后,数字普惠金融仅能显著促进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而对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无显著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城市财富,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高环境规制强度地区、内陆地区以及CEO无银行金融背景的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前金融监管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但随时间推移开始逐渐释放政策监管红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