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80)
- 2023(14092)
- 2022(11919)
- 2021(11127)
- 2020(9639)
- 2019(22197)
- 2018(21691)
- 2017(40871)
- 2016(22054)
- 2015(25027)
- 2014(24643)
- 2013(24316)
- 2012(22740)
- 2011(20687)
- 2010(20324)
- 2009(19140)
- 2008(19181)
- 2007(17096)
- 2006(14888)
- 2005(13465)
- 学科
- 济(92754)
- 经济(92658)
- 管理(62574)
- 业(59337)
- 企(47809)
- 企业(47809)
- 方法(43755)
- 数学(38231)
- 数学方法(37906)
- 贸(27547)
- 贸易(27534)
- 易(26817)
- 中国(25971)
- 财(25530)
- 农(23225)
- 业经(19722)
- 学(19524)
- 制(16774)
- 务(16327)
- 财务(16297)
- 财务管理(16257)
- 地方(15388)
- 农业(15387)
- 融(15334)
- 金融(15331)
- 企业财务(15122)
- 银(15082)
- 银行(15028)
- 行(14307)
- 和(13799)
- 机构
- 大学(327502)
- 学院(320576)
- 济(140049)
- 经济(137584)
- 管理(121637)
- 研究(116403)
- 理学(104780)
- 理学院(103569)
- 管理学(101949)
- 管理学院(101351)
- 中国(88402)
- 科学(70818)
- 京(69926)
- 财(61870)
- 所(60069)
- 农(59363)
- 研究所(55103)
- 中心(52946)
- 业大(50213)
- 财经(49965)
- 农业(47400)
- 江(45658)
- 经(45617)
- 北京(44326)
- 经济学(44176)
- 院(41152)
- 范(40244)
- 经济学院(40187)
- 师范(39747)
- 财经大学(37180)
- 基金
- 项目(215577)
- 科学(168661)
- 基金(159913)
- 研究(150929)
- 家(142943)
- 国家(141891)
- 科学基金(119311)
- 社会(97903)
- 社会科(93049)
- 社会科学(93020)
- 基金项目(84109)
- 省(79786)
- 自然(78025)
- 自然科(76332)
- 自然科学(76302)
- 自然科学基金(75021)
- 划(69715)
- 教育(67878)
- 资助(65562)
- 编号(59316)
- 重点(49153)
- 成果(48918)
- 部(48603)
- 发(45672)
- 创(44562)
- 科研(42447)
- 国家社会(42410)
- 创新(41860)
- 教育部(41367)
- 计划(40567)
- 期刊
- 济(144446)
- 经济(144446)
- 研究(91544)
- 中国(59228)
- 学报(58389)
- 农(51766)
- 科学(49548)
- 财(48616)
- 大学(42393)
- 管理(41174)
- 学学(39756)
- 农业(35172)
- 融(28801)
- 金融(28801)
- 教育(26408)
- 经济研究(25856)
- 财经(24633)
- 贸(24022)
- 技术(23777)
- 国际(23231)
- 业经(21397)
- 经(21257)
- 业(20852)
- 问题(20293)
- 图书(19511)
- 世界(17873)
- 版(16139)
- 技术经济(15614)
- 理论(15570)
- 统计(15104)
共检索到477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蒙英华 黄建忠
信息成本是国际贸易中的主要交易成本,而社会网络和信息通讯技术可以减少这一交易成本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生。结果表明,在这两类因素中,分布在亚洲的华商网络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要远远大于信息通讯技术改善所作的贡献,并且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与相互抑制的交互作用。文章表明,信息通讯技术网络的改善会明显抑制亚洲华商网络对中国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对亚洲华商网络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效应影响不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蒙英华 孔令强
除了改变生产要素的供给以外,移民网络同时也可以降低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以及产生"移民偏好转移"等作用。华人网络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促进效应比以前学者得到的结果要小;并且,对于不同的国家而言,华人网络对中国对外贸易既有促进作用也存在抑制作用。
关键词:
海外华人网络 国际贸易 面版数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亚温
探索四小外贸的商品结构与地区结构的变化是深入研究四小的对外贸易乃至其经济发展战略演化的重要方面,对我国目前外贸体制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也有相当重要的启迪。为此,拙文不揣冒昧,就此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一、“四小”出口、进口商品结构演化比较 1、新加坡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 先看出口商品结构。1960年,新出口总额34.77亿新元,最大宗的出口是原材料,占出口总额的44.8%;其次是食品与动物,约占13.3%;再其次是燃料,占总额的11.3%;上述三项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少君
本文在理论分析能源消费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基础上,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FMOLS与DOLS估计法、VECM等方法,实证分析了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能源消费与进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期内,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发展均显著地促进了能源消费的需求;短期内,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但能源消费与进口贸易间不存在短期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东、中、西部三大地区能源消费与进、出口贸易间的关系也存在差异。因此,对各地区简单实行减少能源消费类措施将对出口贸易或进口贸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更应注重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改进技术、提高能源传输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优化出口结构、积...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伟
本文运用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采用1992-2004年我国作为东道国,香港特区、韩国、日本、美国、我国台湾地区、新加坡和德国等七个对中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内向型FDI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内向型FDI与国际贸易之间具有显著的互补性,而且内向型FDI对我国的出口具有正的滞后效应。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韩秀申
一、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特点当前国际贸易形势总体是有利上于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国际分工深化,新一轮国际间产业转移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增多,遭遇越来越多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是我们面临严峻的考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金彦 刘海云
基于2005-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从贸易依存度、贸易方式、外商直接投资不同来源地及不同投资行业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与城市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从贸易依存度的角度来看,我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对碳排放均有扩大效应,其中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大于进口贸易,且东部地区进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均小于中西部地区;从贸易方式的角度来看,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均表现为扩大效应,且前者的碳排放效应小于后者;从外商直接投资不同来源地的角度来看,来源于港台地区和韩国、新加坡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二氧化排放的增长均具有比较明显的正效应,而来源于欧美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碳排...
关键词:
中国 对外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 碳排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姜磊 张媛
文章分析了对外贸易对劳动分配比例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6-2006年期间29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对外出口对不包括三大直辖市的26个省级单位的劳动分配比例产生了正面影响,对外进口则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可能是对外出口和对外进口的劳动生产率效应和就业效应有所不同。东部地区的估计结果与不包含三大直辖市的26个省级单位的估计结果类似,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没有对劳动分配比例产生显著影响。对外贸易对所有29个省级单位劳动分配比例的总效应为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其云 朱彤
本文利用中国2001-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差异。并基于产出约束和资本约束模型中对外贸易对就业的不同影响路径,采用了固定效应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及差分GMM和系统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进口的就业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进口对东部的就业产生显著负效应,但这种显著负效应在考虑资本变量后变为不显著,进口对中部就业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西部的进口就业效应不显著。(2)出口对各地区的就业均为显著正向效应。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就业 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铂
通过中国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际贸易对中国工人工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实际贸易额与中国工人实际工资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这验证了根据S-S定理等相关贸易理论分析的结果。总体来说,国际贸易有利于中国工人工资的提高,后者的变化对前者有较高的弹性。对外贸易的发展是提高中国工人工资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贸易 工资 工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京辞 王歆杰
小麦是世界三大粮食品种之一,其分布最广,通常作为贸易商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通。亚洲是小麦的主要进口地区之一,进口量居世界首位。讨论亚洲地区小麦的贸易状况,应用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亚洲小麦贸易的特征,结果显示人口是亚洲各国进口小麦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小麦市场 面板数据 计量经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力 黄崇杰
本文将我国按发展程度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计算出各地在1995—2007年的碳排放量的面板数据,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各区域对外贸易密度、人均收入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三大区域的对外贸易密度都对人均碳排放有显著的影响,碳排放随着贸易密度的增加而增长,中部、西部的边际碳排放比东部大。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国家应该加快对外贸易战略的低碳转型,大力发展低碳型贸易产业,实施区域性能耗与碳减排政策,加强同发达国家的低碳合作,力争获取更多的低碳技术转移与绿色基金。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碳排放 低碳转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谭本艳
文章依据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西藏除外)1985~2006年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Blundell和Bond(1998)提出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法,把对外贸易对我国总体以及东、中、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果显示当期和滞后1期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总体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当期资本形成有正或负效应,且这种正负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还分析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并提出措施发挥对外贸易对我国资本形成的正效应,尽量缩小正效应在不同地区的差异。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秀娟 张捷
从理论上看,对外贸易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的共同作用,总的影响不确定。本文利用88个国家1992~2011年的面板数据,构造静态、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发现进出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均与碳生产率正相关,且高收入组比中等收入组更容易通过对外贸易渠道提升碳生产率。这对于我国的启示在于要充分重视对外贸易尤其是进口贸易对于提升碳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将资源、碳密集型产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转移出去,并依靠进口满足国内需求,还要优化贸易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通过提升碳生产率实现向低碳经济的平稳过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游伟民
为了考察近十年来对外贸易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环境质量的不同影响,本文选取了2000-2008年我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的贸易与环境方面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东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对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效应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技术效应减少了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结构效应增加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环境污染但减少了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环境政策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总的来说,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东部环境质量的改善有积极影响,但对中西部地区有负面影响,中西部地区确实存在"污染天堂"的现象。因此对于中西部地区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力度,阻止国外污染企业的转移,同时要加快贸易结...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环境污染 区域差异 面板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