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44)
- 2023(14543)
- 2022(12304)
- 2021(11840)
- 2020(9673)
- 2019(22513)
- 2018(22939)
- 2017(42976)
- 2016(23613)
- 2015(26868)
- 2014(27115)
- 2013(26250)
- 2012(23860)
- 2011(21320)
- 2010(21452)
- 2009(19130)
- 2008(18624)
- 2007(16214)
- 2006(14099)
- 2005(12533)
- 学科
- 济(89904)
- 经济(89812)
- 管理(69874)
- 业(65224)
- 企(55445)
- 企业(55445)
- 方法(44301)
- 数学(38298)
- 数学方法(37559)
- 农(23899)
- 中国(23392)
- 业经(21206)
- 财(20779)
- 学(20102)
- 理论(19963)
- 技术(19519)
- 地方(17934)
- 农业(16263)
- 贸(15274)
- 贸易(15264)
- 和(15014)
- 易(14781)
- 教育(14469)
- 制(14377)
- 务(13895)
- 教学(13818)
- 财务(13811)
- 财务管理(13783)
- 环境(13516)
- 划(13081)
- 机构
- 大学(327375)
- 学院(327067)
- 管理(132078)
- 济(119872)
- 经济(116934)
- 理学(114387)
- 理学院(113120)
- 管理学(110762)
- 管理学院(110158)
- 研究(104337)
- 中国(76143)
- 京(70349)
- 科学(67042)
- 财(53115)
- 所(51785)
- 农(51164)
- 业大(49925)
- 江(48536)
- 中心(48414)
- 研究所(47429)
- 范(45436)
- 师范(44994)
- 北京(44434)
- 财经(42941)
- 技术(40173)
- 州(40032)
- 农业(39943)
- 经(39045)
- 院(38133)
- 师范大学(36078)
- 基金
- 项目(227424)
- 科学(177843)
- 研究(168637)
- 基金(161315)
- 家(140100)
- 国家(138928)
- 科学基金(119830)
- 社会(101729)
- 社会科(96266)
- 社会科学(96238)
- 省(90965)
- 基金项目(85455)
- 教育(80792)
- 自然(79008)
- 自然科(77225)
- 自然科学(77211)
- 划(76130)
- 自然科学基金(75798)
- 编号(71418)
- 资助(67226)
- 成果(57921)
- 重点(51014)
- 课题(49638)
- 部(49256)
- 创(47831)
- 发(47373)
- 创新(44470)
- 项目编号(44130)
- 科研(42924)
- 大学(42900)
- 期刊
- 济(128127)
- 经济(128127)
- 研究(91662)
- 中国(67315)
- 学报(51750)
- 教育(50282)
- 管理(49567)
- 科学(46831)
- 农(45938)
- 财(40177)
- 大学(39087)
- 技术(36216)
- 学学(36061)
- 农业(32670)
- 融(23219)
- 金融(23219)
- 图书(23101)
- 业经(21672)
- 经济研究(19883)
- 财经(19833)
- 业(17969)
- 科技(17457)
- 技术经济(17135)
- 经(16834)
- 理论(16189)
- 问题(15947)
- 情报(15821)
- 书馆(15460)
- 图书馆(15460)
- 坛(15454)
共检索到475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武春岭 龚小勇 唐继勇 何欢 吴焱岷
本文提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双平台、双核心、双情境"三双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从根本上保障了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培养复合型、发展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所需的必要条件,而且系统地解决了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校企合作、课程设计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三个突出问题,该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突出成效,获得了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极具推广价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龚小勇 武春岭 唐继勇 何欢 吴焱岷 贺彬恢 张湛 鲁先志 何倩 杨秀杰
针对信息安全行业"政治强、道德高、技术硬"的人才需求,联合百家企业,10年探索实践,建立资源整合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双平台"校企合作机制,开发职业素质核心和职业技能核心"双核心"专业课程体系,营造校内学习情境和校外职业情境"双情境"教学实施环境,首创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双平台、双核心、双情境"人才培养模式。取得9项国家级和17项省部级标志性成果,在校内19个专业应用,全国150所院校推广,得到学生、行业企业和社会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不仅在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而且在全国高职教育中具有普遍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斌 杨桦 凌晓萍 伍德军 杨小燕 时云峰 杨仁怀 周静 林勇 任毅
本文基于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和四川省教改项目,紧密对接成都IT发展"第四极"对高职软件人才的重大需求,以3个调查为基础,开展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双平台—双主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科学运用"概括化理论"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成功探索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模式,系统推动课程资源、实训基地、教师团队、管理制度配套改革。经过4年改革与应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显著提高,社会认可度也大幅提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万群 阳淑 叶少平 熊丙全
本文阐述了园艺技术专业"双能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背景、内涵和运行方式,同时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课外创业小组、科研项目建立等方面介绍了如何保证"双能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鹏飞 李向阳
随着IT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社会对IT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IT"双创型"人才,成为IT类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分析了高职"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了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托,以"大学生技能培训与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培养高职IT"双创型"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为其他专业"双创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龚林鸿 江建华
浙江省遂昌县职业中专机电专业根据机电行业人才队伍现状及专业特点,构建"双七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双七结合"即指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结合育人,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教学,"双师"结合执教,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建基地,仿真与实操结合实训,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考核,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上岗就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以具体的训练课题细化职业能力模块,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建平 蒋雍君
文章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精髓,结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在培养传统手工艺行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阐述"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并总结了"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包括校企合作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就业创新。
关键词:
双元双创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文权 曾文英 龙立功
本文根据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针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和实际,提出了软件技术专业以"教学企业"为主基地、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实施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校企双主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此模式专业在课程体系、项目资源库、师资队伍、教学企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费雅洁 王健
在对我国网络行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和高校转型形势下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双证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模式的设计、考核方式的置换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提出了构建既具有学历特性又具有职业特性的双证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想和具体措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红 王灿 张宗国 黄丽民 徐萌 朱旭刚 高寿柏
近年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异常迅速,但是高端技能型服务外包人才的紧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本文根据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创新了"双素质、双技能、多窗口"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并依托云空间实施了"三化两融"课程教学模式,建立了校企合作服务外包理事会,构建了双主体参与过程化的学生评价体系。该人才培养模式在省内多所高职院校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
服务外包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爱军
"双师"工作室是在教师工作室的基础上,由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合作组建的新型教师工作室。与传统的校内教师工作室相比,"双师"工作室具有与企业更接近、项目来源更充足、校企合作更深入、人才培养更高效等特点。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IT专业为例,探讨了"双师"工作室作为教学平台、科研平台、技术服务平台以及技能竞赛培育平台的具体实践。最后从历史沿革、实施保障和应用成效方面,总结了从教师工作室到"双师"工作室的建设启示。
关键词:
教师工作室 IT专业 人才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志强 王明道 杜妮妮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楼宇智能化专业在多年办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学与行业岗位相衔接的、毕业证与职业证书双证融通的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构建双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国家职业标准配置优化实训设备和实训师资,开展智能楼宇管理师的培训与鉴定,并形成管理制度。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立新 檀根甲 吴冬梅 巫娟
为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双创"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和方法改进、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形成"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植物保护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植物保护 创新 创业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卓良福 熊敏 寒剑 邱道权 张义武 黄新宇 林庆忠 王佳 章丽萍 欧阳笑梅 蒋文胜 蓝天然 郑佳丽 彭先祥 梁凯文 陈子强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是指以企业校区为载体,校企双主体实施"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在校3年学习期间,从进校到学业完成,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培养主体中依次进行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基础学习、生产实习、岗位学习、顶岗实习等6个层次的学习。让学校与企业共同成为人才培养主体,真正发挥学校、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谈慧
首先分析了实行"双证书"制度的利和弊,接着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物流订单班"作为研究个案,详细探讨了该院在实施"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具体措施,最后对实施"双证书"制度后达到的效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物流管理 双证书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