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29)
2023(9156)
2022(7199)
2021(6460)
2020(5598)
2019(12225)
2018(12182)
2017(22756)
2016(12270)
2015(13791)
2014(13451)
2013(13467)
2012(12225)
2011(10461)
2010(10784)
2009(10165)
2008(10641)
2007(10101)
2006(9003)
2005(8146)
作者
(35809)
(29959)
(29823)
(27843)
(18912)
(14002)
(13432)
(11342)
(11282)
(11035)
(10044)
(9909)
(9742)
(9714)
(9421)
(8961)
(8881)
(8796)
(8578)
(8569)
(7642)
(7247)
(7125)
(6850)
(6850)
(6781)
(6701)
(6538)
(6024)
(5839)
学科
(73453)
(70492)
企业(70492)
管理(57857)
(53475)
经济(53407)
业经(26753)
(23753)
方法(20872)
(20730)
(19972)
财务(19946)
财务管理(19932)
企业财务(18944)
技术(15667)
农业(15615)
(13391)
数学(13038)
数学方法(12929)
中国(12825)
理论(12540)
(12471)
(12363)
(12254)
企业经济(12061)
经营(11087)
技术管理(10134)
(10003)
体制(8961)
决策(8895)
机构
学院(179433)
大学(172589)
管理(75690)
(72397)
经济(71021)
理学(63506)
理学院(62970)
管理学(62322)
管理学院(61991)
研究(53051)
中国(44219)
(37335)
(36490)
(32482)
科学(31210)
(29950)
财经(28619)
(26163)
(25912)
中心(25812)
业大(25685)
农业(25548)
(23497)
研究所(22996)
北京(22549)
商学(21749)
商学院(21555)
财经大学(20717)
经济学(20300)
技术(20034)
基金
项目(112109)
科学(90140)
研究(85537)
基金(81532)
(70004)
国家(69286)
科学基金(61870)
社会(54110)
社会科(51223)
社会科学(51211)
(45976)
基金项目(43248)
自然(39841)
自然科(38961)
自然科学(38948)
自然科学基金(38382)
教育(37997)
(36754)
编号(35797)
资助(31544)
(31244)
成果(28739)
(27196)
重点(24738)
创新(24398)
(24372)
(23948)
课题(23543)
项目编号(23320)
(23116)
期刊
(89189)
经济(89189)
研究(50886)
中国(40095)
(35643)
管理(33643)
(31744)
学报(24644)
科学(22918)
农业(21810)
技术(19163)
大学(18609)
教育(18304)
业经(17332)
学学(17303)
(16401)
金融(16401)
财经(14887)
(14432)
(12966)
经济研究(12882)
财会(12332)
图书(12070)
技术经济(11383)
会计(11054)
问题(10864)
现代(9931)
世界(8799)
经济管理(8709)
商业(8632)
共检索到283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国龙  朱沛华  
信息基础设施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企业决策与转型产生重要影响,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性作用。以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ESG表现,且对国有企业及非数字经济企业的促进效应更强。机制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能够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字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贡献,推动劳动、资本要素的产出效率持续改善;另一方面能够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资本市场表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齐鲁光   丁西林  
ESG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以及与利益相关者建立互信关系的重要工具,而商业信用建立在交易双方相互信任基础之上。因此,良好的ESG表现能否帮助企业提高商业信用融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以2011—2020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ESG表现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ESG表现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规模。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良好的ESG表现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经营风险和降低供应商集中度进而增加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基于外部环境异质性检验发现,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强,ESG表现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越显著。研究结果为良好的ESG表现能够产生正向经济后果提供了证据支持,同时也丰富了商业信用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雪   刘清源  
以2011-2021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分析师关注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并且这一促进作用在融资约束程度高、信息透明度低和盈余管理程度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分析师外部监督作用发挥的直接效应和其信息中介作用吸引的特定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间接效应协同发力,共同促进了企业ESG表现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分析师关注在提高企业环境和治理分项得分方面的表现突出。此外,分析师调研以及调研过程中的绿色关注都对企业ESG表现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证实了证券分析师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重要作用,也为政策制定者构建企业ESG相关制度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亚平   陈一凡   吴雄剑   庞元晨  
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微观层面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议题,然而鲜有研究探讨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09-2021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显著提升了上市企业的ESG表现。机制检验表明,市场关注机制、资源配置效应与绿色创新效应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升企业ESG表现的重要途径。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高科技企业、信息披露与内部控制程度高的企业ESG表现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此外,在地区资源禀赋低、金融发展程度低与收入分配结构合理的城市,利率市场化对企业ESG表现的激励效应得到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提高了整体ESG表现,也对企业的环境、社会与治理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提升,且给企业带来实质性利益。鉴于此,本文提出需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与ESG评价标准、加强对绿色研发的激励、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助力企业ESG表现的提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席小瑾  梁劲锐  杨建飞  
文章选取我国1997-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EBM模型计算地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并利用误差合成空间面板Tobit模型着重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在维持现有地方财政竞争强度的基础上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产技术升级,有助于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席小瑾  梁劲锐  杨建飞  
文章选取我国1997-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EBM模型计算地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并利用误差合成空间面板Tobit模型着重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在维持现有地方财政竞争强度的基础上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产技术升级,有助于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陶云清   黄卓   孔东民  
合理评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效应对数字经济发展、信息化强国建设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研究利用企业所在城市在不同时间入选“宽带中国”试点的准自然实验,采用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在城市入选了“宽带中国”试点后,当地企业的创新行为显著增加。第二,“宽带中国”试点政策通过促进信息化发展和降低交易成本进而促进企业创新。第三,在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度较高、政府补贴较多、融资约束较紧的企业及制造业企业中,“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更大。本研究支持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及时性和必要性,证实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明源  李震  
当前我国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就业,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则提供了促进就业的新政策方向。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探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劳动就业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城市劳动就业增长,对中小型城市和东部城市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主要归因于当地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劳动就业的增加。影响机制的分析显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增强城市企业创业活力,并提高区域劳动力需求。因此,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着重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激发企业创业活力并稳定劳动就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沈坤荣  林剑威  傅元海  
推进以网络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也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供了“新基遇”。本文把研究维度进一步拓展到企业的异质性创新行为,探讨网络基础设施如何促进企业选择开发新技术,即拓展企业的创新边界。基于匹配整合的企业微观数据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边界的拓展,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各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同时,网络基础设施也促进了企业创新质量和创新效率的提升。从影响机制看,网络基础设施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信息可得性;网络基础设施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技术溢出,提高了技术信息可得性。并且,网络基础设施有利于技术溢出突破行政边界和地理距离的限制,相比于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更大程度地扩大企业获取技术溢出的范围。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互联网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和大型企业,以及处在技术变化较慢行业和企业分布密度较低的城市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促进企业拓展创新边界的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对如何利用新基建和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沈坤荣  林剑威  傅元海  
推进以网络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也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供了“新基遇”。本文把研究维度进一步拓展到企业的异质性创新行为,探讨网络基础设施如何促进企业选择开发新技术,即拓展企业的创新边界。基于匹配整合的企业微观数据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边界的拓展,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各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同时,网络基础设施也促进了企业创新质量和创新效率的提升。从影响机制看,网络基础设施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信息可得性;网络基础设施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技术溢出,提高了技术信息可得性。并且,网络基础设施有利于技术溢出突破行政边界和地理距离的限制,相比于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更大程度地扩大企业获取技术溢出的范围。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互联网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和大型企业,以及处在技术变化较慢行业和企业分布密度较低的城市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促进企业拓展创新边界的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对如何利用新基建和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光荣   侯二秀   王延霖  
建设原则和目标与ESG理念高度契合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通过促进创新来改善企业ESG表现;企业的动态能力越强,越能充分利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红利,从而有更为明显的ESG表现改善。把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将动态能力解构为适应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3个维度,并以其耦合协调度衡量企业总体动态能力,采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21年的数据,运用PSM-DID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显著改善了试点城市企业的ESG表现,企业创新能力和总体动态能力在其中产生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强化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ESG表现改善效应),但适应能力和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创新型城市建设对高污染行业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城市企业ESG表现的改善作用显著,但对低污染行业企业、数字化水平较高城市企业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提高企业的动态能力及其系统功效,切实促进企业ESG表现改善。此外,还需改进企业动态能力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钞小静  薛志欣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正在成为我国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全面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支撑。基于2010—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上市公司匹配数据的研究表明,企业升级是生产效率、组织管理与企业价值链实现转型升级的动态过程。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对企业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样本自选择等问题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的分析显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融合应用会通过创新能力提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以及网络空间集聚共同推动企业升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市场化水平高的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在生产效率与企业价值链层面具有更加显著的激励效应,而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组织管理升级的促进作用尚未完全显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文启  
本文利用1998年至2007年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来研究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交通、能源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果显著地提高了企业技术效率。基础设施建设对不同规模、区域、国别以及所有制形式企业的技术效率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对中西部企业技术效率促进作用比对东部省份企业的大;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果对港澳台和外商企业技术效率积极影响较大;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果对国有、集体企业比对私营所有制企业的技术效率正向作用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纪亚方   孙江平  
新《证券法》的实施强化了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和投资者保护力度,对ESG信息披露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以2018—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新《证券法》实施对ESG表现与评级分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证券法》的实施显著抑制了ESG评级分歧,同时提升了ESG表现。机制检验表明,新《证券法》实施通过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抑制了ESG评级分歧并提升了ESG表现。同时,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组、中西部地区组以及非重污染企业组中新《证券法》对ESG表现的促进作用和对ESG评级分歧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此外,该研究为新《证券法》推进资本市场强监管效应和提高企业ESG信息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浩宇  
本文以2009—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沪深港通实施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显著提高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企业ESG表现明显提升。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境内长期价值型机构投资者增持和提高资本市场关注度等三条路径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较高、政府与市场关系较好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效应更显著;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上述效应有所减弱。此外,资本市场开放在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绩效和企业商业信用获取能力。本文拓展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因素及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向纵深发展亦有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