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61)
- 2023(15706)
- 2022(12743)
- 2021(11800)
- 2020(9850)
- 2019(21999)
- 2018(21902)
- 2017(41903)
- 2016(22791)
- 2015(25251)
- 2014(24657)
- 2013(24110)
- 2012(21813)
- 2011(19167)
- 2010(19548)
- 2009(18140)
- 2008(18069)
- 2007(16649)
- 2006(14552)
- 2005(13026)
- 学科
- 济(96844)
- 经济(96742)
- 业(92661)
- 企(82891)
- 企业(82891)
- 管理(80281)
- 方法(43961)
- 数学(35376)
- 数学方法(34795)
- 业经(32837)
- 农(32332)
- 财(30704)
- 中国(24922)
- 农业(23362)
- 务(22988)
- 财务(22931)
- 财务管理(22910)
- 企业财务(21773)
- 技术(19538)
- 制(19021)
- 理论(18509)
- 贸(16830)
- 贸易(16821)
- 地方(16736)
- 划(16647)
- 策(16508)
- 和(16374)
- 易(16370)
- 学(15959)
- 体(14281)
- 机构
- 学院(324847)
- 大学(317139)
- 济(131481)
- 管理(130405)
- 经济(129029)
- 理学(112225)
- 理学院(111086)
- 管理学(109105)
- 管理学院(108520)
- 研究(102283)
- 中国(80059)
- 京(66908)
- 科学(64280)
- 财(60633)
- 农(59699)
- 所(51603)
- 业大(51037)
- 江(49939)
- 财经(48242)
- 中心(47550)
- 农业(47168)
- 研究所(46776)
- 经(43861)
- 北京(41440)
- 州(39540)
- 经济学(39048)
- 范(38260)
- 师范(37734)
- 院(37333)
- 商学(35601)
- 基金
- 项目(218021)
- 科学(172373)
- 基金(158091)
- 研究(156507)
- 家(139257)
- 国家(138015)
- 科学基金(119615)
- 社会(99926)
- 社会科(94768)
- 社会科学(94742)
- 省(87576)
- 基金项目(83441)
- 自然(79071)
- 自然科(77342)
- 自然科学(77319)
- 自然科学基金(76017)
- 划(72561)
- 教育(71849)
- 资助(64407)
- 编号(63575)
- 重点(49393)
- 成果(49269)
- 创(48212)
- 发(46884)
- 部(46716)
- 业(45150)
- 创新(44359)
- 课题(43465)
- 科研(41869)
- 国家社会(41189)
- 期刊
- 济(146720)
- 经济(146720)
- 研究(87062)
- 中国(64958)
- 农(55150)
- 管理(52021)
- 学报(51602)
- 财(50818)
- 科学(47606)
- 大学(38784)
- 农业(37568)
- 学学(36858)
- 教育(31835)
- 技术(31602)
- 业经(27407)
- 融(26938)
- 金融(26938)
- 财经(24126)
- 经济研究(23427)
- 业(22492)
- 经(20896)
- 问题(18925)
- 技术经济(18242)
- 商业(16012)
- 统计(15884)
- 图书(15648)
- 版(15586)
- 现代(15410)
- 策(15410)
- 科技(15383)
共检索到479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伟增 郭冬梅
本文首先系统归纳了信息化冲击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的三个效应——生产规模效应、生产效率效应和经营范围效应,然后利用城市层面的移动通信基站数量与上市公司数据匹配,从效果、异质性和机制三个角度实证分析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市每万人4G基站数量增加1个,企业的劳动力总需求将显著提高5.67%,并且对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劳动力和技术人员的需求增加更多。(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国有企业、通信行业下游行业、非技术密集型企业、服务业企业以及中小城市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总量的提升明显更高;国有企业、通信行业下游行业、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农业和制造业企业、中小城市企业的劳动力需求结构受到的影响更大。(3)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规模扩大、生产效率提高和经营范围扩大。其中,生产规模效应和生产效率效应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总量,而信息化水平和经营范围的变化则主要决定了企业劳动力需求结构的调整。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劳动力就业、推动企业生产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舜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缓解国内环境保护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为了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选取2006—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显示:低碳城市建设对企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能提升试点城市约8.22%的企业劳动力需求水平,核心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稳健。进一步,该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产出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两种途径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此外,相较于非国有企业,该试点政策对于国有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而当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约束时,受到该政策的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舜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缓解国内环境保护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为了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选取2006—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显示:低碳城市建设对企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能提升试点城市约8.22%的企业劳动力需求水平,核心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稳健。进一步,该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产出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两种途径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此外,相较于非国有企业,该试点政策对于国有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而当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约束时,受到该政策的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夏海波 刘耀彬 沈正兰
文章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劳动力就业水平提升,并具有波动递减的动态效应。(2)细分行业考察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抑制制造业就业,且挤出效应持续3年,而对服务业就业影响表现出"挤出—补偿"效应并存的结构性特征。(3)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缓解劳动力错配和加速人力资本积累等渠道对劳动力就业产生积极影响。(4)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正外部性"的空间网络效应且邻地效应大于本地效应,主要通过改善邻地劳动力错配带动周边城市就业。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梅特卡夫法则"强化城市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促进"本地—邻地"劳动力就业均衡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裴馨 高远东
基于搜寻与匹配模型,从理论上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劳动力工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之后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与省级数据相匹配,采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劳动力工资提升。机制分析发现,工作匹配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劳动力工资提升的主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从个体异质性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农村、上网和健康劳动力的工资提升;从行业及技能异质性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数字化行业的劳动力工资提升,并抑制传统行业的劳动力工资提升,且在不同行业内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仅对低技能劳动力工资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钞小静 薛志欣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正在成为我国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全面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支撑。基于2010—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上市公司匹配数据的研究表明,企业升级是生产效率、组织管理与企业价值链实现转型升级的动态过程。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对企业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样本自选择等问题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的分析显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融合应用会通过创新能力提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以及网络空间集聚共同推动企业升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市场化水平高的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在生产效率与企业价值链层面具有更加显著的激励效应,而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组织管理升级的促进作用尚未完全显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宁光杰 林子亮
技术进步带来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偏向,或者说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已是学者们研究甚广的问题。面对21世纪以来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进步,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特征做出了信息技术变化、企业组织变革和高技能劳动力需求存在互补关系的理论假设,并运用世界银行2005年和2012年的企业调查数据通过相关性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给予此假设在中国企业环境下的实证支持。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组织变革都提高了企业的高技能劳动力比例,降低了低技能劳动者比例,并且信息技术应用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在考虑技术内生性、企业异质性后结论依然成立。论文最后讨论了其可能的深层政策含义与潜在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贾晓芳 谢宝剑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影响下,就业问题日益凸显。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基于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劳动雇佣的增加。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因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行业、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相比于衰退期企业,其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更强;相比于服务业企业,其对制造业企业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更强;相比于东部、西部、东北地区企业,其对中部地区企业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更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三个机制增加企业劳动雇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为不同受教育水平和就业岗位的劳动力创造广阔就业空间,但相比于低学历劳动力,其对高学历劳动力的就业创造效应更显著;相比于财务岗位、销售岗位、其他岗位特别是生产岗位,其对与数字技术密切相关的技术岗位的就业创造效应更显著。因此,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就业创造效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推动地区就业规模稳定增加。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陶云清 黄卓 孔东民
合理评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效应对数字经济发展、信息化强国建设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研究利用企业所在城市在不同时间入选“宽带中国”试点的准自然实验,采用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在城市入选了“宽带中国”试点后,当地企业的创新行为显著增加。第二,“宽带中国”试点政策通过促进信息化发展和降低交易成本进而促进企业创新。第三,在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度较高、政府补贴较多、融资约束较紧的企业及制造业企业中,“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更大。本研究支持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及时性和必要性,证实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袁航 夏杰长
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服务业结构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政策冲击,基于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评估“宽带中国”战略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净影响,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有效推动我国服务业结构升级;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高组及人口规模较大城市服务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但仅能显著促进“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结构升级的边际促进效应较东部地区更大更显著。作用机制显示:“宽带中国”战略能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人力资本高级化效应显著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并且,持续推进的要素市场化改革能在提升技术创新效应和人力资本高级化效应的同时,间接增强数字基础设施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基于此,为进一步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应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人力资本高级化效应,健全要素市场体制机制,持续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蒙芝 罗仁福 张林秀
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流动,从乡村向城市的转移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中的关键力量,而农村道路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可以促进农村地区非农业部门的发展,增加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机会。本文利用5个省份25个县100个样本村20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在控制了农村劳动力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村庄特征影响的同时,实证分析了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还发现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好的村庄参与非农就业的劳动力会更多地选择在本村、本乡以及本县实现非农就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牛子恒 崔宝玉
本文立足互联网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基于我国2008—2018年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对劳动力配置扭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显著降低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但其影响从“宽带中国”战略实施的第二年开始显现。同时,机制分析证实“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能够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动以及触发产业集聚进而纠正劳动力配置扭曲。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能够纠正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及东部地区城市的劳动力配置扭曲,但对低劳动力技能水平及中西部地区城市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不仅为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经验支持,也为如何纠正我国劳动力配置扭曲提供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詹慧龙 刘虹 唐冲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撑。通过对龙头企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主等2143个农村经营主体的问卷调查显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总量不足,农户满意率不高,适合农业新型经营形式的建设需求未能有效满足。鉴于此,本文从区域、经营主体、设施类型和投资意愿等不同角度,对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需求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划分事权、创新政府管理、突出建设重点、健全运管机制、加强绩效评价、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效益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基础设施 新型主体 需求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增福 沈振武 林可全
劳动力需求关系到社会的充分就业,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企业的微观层面对这一宏观问题进行了考察。首先,我们在企业面临公司税和破产成本的前提下,分析了企业资本结构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以作为实证检验的理论支撑;其次,以2007—2011年上证A股74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SYSGMM的分析方法,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企业劳动力需求与企业负债率呈现倒"U"型相关关系;产权性质影响了资本结构和劳动力需求的关系,即非国有企业负债对劳动力需求影响显著,而国有企业不显著。本文的结论丰富了劳动力需求研究的相关文献,也为政府制定金融、就业政策以及国企改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劳动力需求 资本结构 控制人性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斌 尤笠 李拓
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及FDI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利用30个省级区域1998-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普通公路、铁路及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普通公路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铁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具体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铁路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倒"U"型相关关系,而在中部地区为"U"型;FDI显著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全国范围内FDI通过作用于铁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