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84)
2023(14103)
2022(11467)
2021(10656)
2020(8701)
2019(19748)
2018(18944)
2017(34828)
2016(18118)
2015(20082)
2014(19458)
2013(19359)
2012(18016)
2011(16626)
2010(16602)
2009(15423)
2008(15260)
2007(13800)
2006(12372)
2005(10648)
作者
(54211)
(45253)
(45036)
(42626)
(28432)
(21718)
(20207)
(17552)
(17434)
(16044)
(15633)
(15043)
(14551)
(14217)
(14074)
(13876)
(13309)
(13288)
(13116)
(12758)
(11333)
(11131)
(10899)
(10248)
(10200)
(10150)
(9970)
(9901)
(9052)
(9044)
学科
(76357)
经济(76279)
管理(52545)
(52437)
(38370)
企业(38370)
(32707)
方法(29508)
数学(25894)
中国(25683)
数学方法(25675)
农业(21911)
业经(20276)
(20035)
(17047)
贸易(17038)
(16709)
地方(15808)
(15776)
(14250)
(12565)
银行(12529)
(12512)
环境(12138)
(12006)
(11682)
(11558)
财务(11518)
财务管理(11500)
(11420)
机构
大学(264413)
学院(263436)
(112459)
经济(110314)
管理(100263)
研究(95170)
理学(85807)
理学院(84810)
管理学(83524)
管理学院(83016)
中国(73728)
科学(56427)
(56163)
(51398)
(50365)
(46818)
中心(44175)
研究所(42685)
业大(40933)
财经(40104)
农业(39491)
(38665)
(36775)
北京(35638)
经济学(35061)
(34780)
师范(34270)
(34077)
经济学院(31717)
(30726)
基金
项目(179569)
科学(141130)
基金(132152)
研究(130255)
(117872)
国家(116853)
科学基金(98732)
社会(85795)
社会科(81153)
社会科学(81135)
基金项目(69414)
(67154)
自然(62427)
自然科(60871)
自然科学(60845)
自然科学基金(59838)
教育(58692)
(57516)
资助(52419)
编号(51209)
成果(42145)
重点(40873)
(40348)
(39395)
国家社会(37230)
(36991)
课题(35671)
创新(34692)
教育部(34476)
科研(34208)
期刊
(126042)
经济(126042)
研究(76519)
中国(56936)
(51884)
学报(45681)
科学(41201)
(38036)
管理(37051)
农业(34664)
大学(34509)
学学(32378)
教育(26826)
(25112)
金融(25112)
业经(22632)
技术(22063)
经济研究(20683)
财经(19934)
(17302)
(17223)
问题(16809)
图书(15819)
(14904)
(14466)
世界(13875)
国际(13400)
技术经济(11958)
科技(11947)
业大(11657)
共检索到400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裴育   包辰  
本文基于2008~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基础设施通过作用于数字经济来拉动乡村振兴水平提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越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东部地区会显著促进乡村振兴。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要因地制宜持续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新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政策建议,丰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振兴水平的路径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阳  王守峰  李勋来  
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是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重要体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05—2018年285个地级以及上城市的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评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宽带中国"战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显著为负值,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可靠。第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缩小了中西部城市、南方城市、大中城市和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对其他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第三,网络基础设施主要通过互联网用户规模效应和数字普惠金融效应传导机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要继续贯彻"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发挥示范城市的带头作用,通过增加互联网用户规模、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环  魏佳丽  于立宏  
将"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视为一项外生政策冲击,基于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地级市面板匹配数据,采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深入考察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以研发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为表征的转型升级,在排除其他政策干扰、消除样本选择偏差以及选择城市坡度作为外生工具变量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提升高端人力资本和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两条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在民营企业、传统产业以及中西部地区更能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地,基于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嵌入生命周期理论的结果还显示,"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对制造业行业中成长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最大,对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影响并不明显。结论不仅拓宽了微观企业转型升级理论的研究视角,也为中国宏观经济的结构转型提供了可靠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陆凤芝   王辉   景光正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的关键。本文借助宽带中国战略这一外生政策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首次评估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举措能够显著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在作用机制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等途径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此外,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对空间关联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从异质性视角来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胡焕庸线”东南侧区域、大中城市组更为明显。本文研究为准确理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牛子恒  崔宝玉  
本文立足互联网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基于我国2008—2018年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对劳动力配置扭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显著降低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但其影响从“宽带中国”战略实施的第二年开始显现。同时,机制分析证实“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能够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动以及触发产业集聚进而纠正劳动力配置扭曲。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能够纠正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及东部地区城市的劳动力配置扭曲,但对低劳动力技能水平及中西部地区城市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不仅为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经验支持,也为如何纠正我国劳动力配置扭曲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薛成  孟庆玺  何贤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发展数字经济,建设网络强国,抢抓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促进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解答网络基础设施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微观企业的信息传递和技术知识扩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利用"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和2008-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促进上市公司向内部子公司的技术知识扩散,还可以促进与外部其他公司的技术合作。前者表现为注册地被选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后,当地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的创新水平显著上升,后者则体现为当地上市公司与其他公司的联合创新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表明,当上市公司的技术水平较高,或者子公司的地理位置较分散、网络基础设施较完备时,网络基础设施对公司内部技术知识扩散的积极作用更大;而当上市公司技术水平较高或者所在地区互联网用户较多时,网络基础设施对公司之间技术创新合作的影响更大。可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有利于发挥技术知识的正外部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远东  裴馨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中国政府当前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投资方向,其将如何影响地区收入分配格局已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04—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并进一步考察城市区位、互联网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发达程度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第二,“宽带中国”战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第三,在东部、互联网发展水平高、交通基础设施发达地区,“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作用更明显。本研究有助于厘清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并为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微   王新爱   郑展  
本文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这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我国2011-2021年27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业效率,并对商贸流通业效率拉动作用为0.015%;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异质性,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及大城市商贸流通业效率提升作用更加显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产生技术创新效应和社会治理效应,进而促进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提升。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裴尔洁   张治栋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新基建”实施的“快进键”,已成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文章基于2007—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以“宽带中国”战略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经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释放互联网发展效应、城市创新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能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及中小城市规模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向仙虹   张瀚月   杨国歌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立足空间视角,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空间效应。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能够在规模和效率上促进包容性低碳发展,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即对邻近地区表现为政策红利的扩散效应,对相似地区则表现为虹吸效应;进一步对政策红利的扩散效应进行分解,发现空间红利溢出具有叠加效应,即在试点城市之间的溢出效应大于对非试点城市,激发了“1+1>2”的倍增效应,实现政策试点强强联合。“宽带中国”战略可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绿色技术创新及创业活跃度来促进包容性低碳发展;在科教资源较好、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行政等级较高和人口集聚越明显的城市中,“宽带中国”战略对包容性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小钢  郭晓斌  
在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以知识溢出为切入点,借助“宽带中国”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1)网络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知识溢出效应,显著提升了本地的创新水平,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该结论仍然成立。(2)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提升效应存在时间异质性,创新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变大后变小,在网络扩张的第3年达到最大。(3)空间异质性分析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效应在东部、城市规模较大和交通基础设施较发达的城市更大。(4)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的创新水平也会产生正向影响,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会高估网络基础设施对本地城市创新的提升作用。研究结论为新时代国家发挥“网络强国”和“创新强国”战略的“合力效应”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刘寅可   赵璟   温思敏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节能减排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立足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基于2006—2019年中国27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相结合来分析“宽带中国”战略对碳减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显著促进了碳减排效应,但是空间效应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的实行提高了相邻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在促进碳减排效应的同时增加了成熟型城市和中国西部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城市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是“宽带中国”战略影响碳减排效应的重要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刘寅可   赵璟   温思敏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节能减排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立足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基于2006—2019年中国27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相结合来分析“宽带中国”战略对碳减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显著促进了碳减排效应,但是空间效应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的实行提高了相邻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在促进碳减排效应的同时增加了成熟型城市和中国西部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城市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是“宽带中国”战略影响碳减排效应的重要途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景国文  
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4~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建立渐近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网络基础设施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能显著降低地区碳排放,平均而言,“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使得试点地区碳排放下降约12.31个百分点。异质性检验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降低碳排放的政策效果在东部地区、碳排放量高的地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降低碳排放的主要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德山   许秋生  
在数字经济时代,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减排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选取我国2007—2019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强度,在排除可能的非随机选择因素和内生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有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宽带中国”战略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区位异质性、城市规模异质性和资源禀赋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城市绿色创新能力和外商直接投资是“宽带中国”战略抑制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机制。空间视角下,“宽带中国”战略对碳排放强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在不同权重矩阵下有所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