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34)
- 2023(9730)
- 2022(7184)
- 2021(6657)
- 2020(5143)
- 2019(11351)
- 2018(11331)
- 2017(21072)
- 2016(11840)
- 2015(13438)
- 2014(13505)
- 2013(11972)
- 2012(10453)
- 2011(9310)
- 2010(9211)
- 2009(8724)
- 2008(8738)
- 2007(8038)
- 2006(7322)
- 2005(6895)
- 学科
- 济(39599)
- 经济(39523)
- 管理(34825)
- 业(30054)
- 企(24764)
- 企业(24764)
- 中国(15576)
- 农(14700)
- 业经(13525)
- 财(11696)
- 方法(11623)
- 制(11553)
- 农业(9699)
- 体(9090)
- 理论(8959)
- 地方(8952)
- 数学(8855)
- 数学方法(8673)
- 学(8511)
- 教育(7940)
- 工作(7886)
- 发(7779)
- 信息(7578)
- 务(7526)
- 财务(7490)
- 财务管理(7472)
- 银(7312)
- 银行(7304)
- 企业财务(7225)
- 产业(7053)
- 机构
- 大学(159976)
- 学院(157773)
- 管理(57579)
- 济(57138)
- 经济(55775)
- 研究(51967)
- 理学(48386)
- 理学院(47878)
- 管理学(46917)
- 管理学院(46620)
- 中国(39052)
- 京(33720)
- 科学(30619)
- 财(29980)
- 江(25025)
- 所(24576)
- 中心(24357)
- 范(24272)
- 师范(24096)
- 农(23142)
- 财经(23001)
- 研究所(22060)
- 业大(21283)
- 北京(20976)
- 经(20745)
- 州(20607)
- 院(19364)
- 师范大学(18836)
- 农业(17580)
- 经济学(17545)
- 基金
- 项目(104027)
- 研究(82474)
- 科学(81831)
- 基金(72659)
- 家(62270)
- 国家(61700)
- 科学基金(53166)
- 社会(52202)
- 社会科(49112)
- 社会科学(49099)
- 省(41527)
- 教育(38930)
- 基金项目(37755)
- 编号(36337)
- 划(34316)
- 成果(32599)
- 自然(30958)
- 自然科(30226)
- 自然科学(30220)
- 自然科学基金(29681)
- 资助(26954)
- 课题(25337)
- 重点(23788)
- 项目编号(23195)
- 发(22912)
- 部(22127)
- 制(21865)
- 创(21724)
- 年(21626)
- 国家社会(21566)
共检索到246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剑俊
在当今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从战术角度主动选择和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方法和手段,立足一个实际,强化两种思维,推进三大战略,完善四个机制,抓好五项建设。
关键词:
高校 治理现代化 信息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可
建国以来,我国已逐步建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近年来,我国基础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钢占第四位,煤占第二位,石油占第六位,电力占第六位,化肥占第三位,尖端武器工业占第三至第四位,这说明我国已有了一个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大型化”和“重型化”的工业实力。然而值得反思的是这样的经济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却名落孙山。我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几乎没有一种工业制成品具有影响国际市场的能力。我国自古以来引为骄傲的瓷器业,尽管产量仍占鳌头,创汇能力却已下降到第七位,沦为二流国家了。这正如一个“大型化”的运动队在国际比赛中不一定能够获胜一样,因为除了“力量”因素外,还要有最佳的合理结构和“巧、快、灵”的素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阳 崔丹 詹颖
随着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工作的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必然会对教育治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教育治理主体如何运用数据以及分析构建中的需求要素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分析了以数据作为驱动力时高校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思路,同时以教育治理主体之一的高校为例,探讨了为其搭建数据驱动下的教育治理实践模型所需要的各项要素。
关键词:
数据驱动 信息化技术 高校教育治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戴丽
随着数字社会的到来,数字空间的分布式存在导致社会风险上升,物理空间的流动性加剧导致管理任务艰巨,双重空间的依存度递增导致治理机制超载等问题日益凸显。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形塑了数字社会数据思维加持、海量数据铺垫和算法分析决策的运载逻辑,并催生了数据思维缺乏"决策力"和"想象力",数据安全隐私、信息不对称、数据体量庞杂,算法"黑箱"引发透明化、算法歧视引发公平化等问题。为此,需要探索多元共建、明确社会治理"人人有责",增进合作共治、强化社会治理"人人尽责",坚持人文关怀、保障社会治理"人人享有"的数字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型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琳 陈耀华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后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路径多样,运用网络开放共享名师教学资源加快教育公平的实现,创新多样的数字化平台支持和加速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视—传—研—创"教育新模式,是信息化带动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石冉 张学昌
文化治理是一种现代治理形式,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述新型城镇化与文化治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维度的耦合,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各个主体为治理主体,以公共文化发展利益为核心,以文化领导、文化经济和文化共享为重点,以制度改革、产业发展和社会共治为渠道,以城镇制度健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为归宿,构建新型城镇化的文化治理分析框架,探讨新型城镇化的文化治理在不同维度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文化治理 政治 经济 社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红兵
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延伸,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演进,可以从理论、政策和实践三个逻辑剖析。为有效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完善党建引领、章程为核、结构优化、多元协同的治理体系,需以政治领导力、制度引领力、基础组织力、队伍胜任力、创新驱动力、学校凝聚力六个关键能力为突破点,优化治理理念,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办学活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恩宾 郑敬斌
治理吸纳自治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行政力量对乡村自治力量的目标性规划、过程性引导、规范性覆盖和结果性赋能。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党和国家将治理主体还原为具体的社会主体,以利益关联撬动主体关系,以责任互动生成权力链接,以资源动员联动乡村主体,从而构建治理吸纳自治的乡村治理格局。在治理吸纳自治的运作机制中,中心重塑优化治理吸纳自治的领导核心;协商治理完善治理吸纳自治的权力运行规则;“三治融合”拓展治理吸纳自治的权力运行空间;数字赋能则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乡村资源动员效率,促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春阳 廖信林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目标。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政府原有的治理模式已经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顺应全球政治发展的趋势,也符合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财税改革的内在要求。"互联网+"时代,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面临着社会意识形态、主流社会价值观、政府科层制结构、信息安全、国家安全等诸多方面的挑战,社会舆情更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互联网+"在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搭建起良好的实施平台的同时,也必然推动国家治理模式向多元共治、参与治理、网络协调治理等的嬗变,文章从国家治理的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结构和治理手段等方面分析"互联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 国家治理 治理结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春阳 廖信林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目标。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政府原有的治理模式已经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顺应全球政治发展的趋势,也符合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财税改革的内在要求。"互联网+"时代,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面临着社会意识形态、主流社会价值观、政府科层制结构、信息安全、国家安全等诸多方面的挑战,社会舆情更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互联网+"在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搭建起良好的实施平台的同时,也必然推动国家治理模式向多元共治、参与治理、网络协
关键词:
互联网+ 国家治理 治理结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宝贡敏 黄祖辉 徐旭
文章以人与自然良性相互作用为最高目标,在明确主客体地位的条件下,提出了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就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展开了分析,阐述了农业积累和投入机制的完善、农用土地使用权期约交易机制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的思想。
[期刊] 求索
[作者]
郑兴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中国基本国情和具体农情,深刻洞悉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站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逻辑主线,以增进农民福祉为人本旨归,以市场化、组织化和合作化为实践路向,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目标向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论述,层次鲜明地勾画出新形势下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图,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
习近平 农业现代化思想 四重维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洪银兴
本文从经济维度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提出、目标、道路、新征程的开启和制度基础,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经验与远景展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符合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更要体现中国国情和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最终目标定位是赶超发达国家。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的独特创造,不仅需要准确把握这“四化”在新时代的新内容,还要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关注农村和后发展地区现代化的跨越,建立彰显优势联动的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体系。高质量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导原则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脚点在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要求: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以创新作为引领现代化的第一动力;三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式现代化以制度现代化为前提,需要推进市场现代化和政府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指导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也将得到世界认同。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经济维度
[期刊] 求索
[作者]
代玉启
话语是思想的结晶和时代的缩影,以话语的变迁脉络、建构维度、系统整合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是解析中国现代化进程和规律的重要抓手。从政治维度、学术维度、生活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话语建构,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面向未来,需要以政治维度话语为引领,融合学术维度、生活维度话语阐释,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政治维度话语的亲和力、学术维度话语的解释力、生活维度话语的吸引力,构建“政治—学术—生活”三个维度相辅相成、交流交融、相互促进的关系体系。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话语建构 政治 学术 生活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文虎 苗贵松
新建本科院校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学型高校,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要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产学研结合和师资队伍四个维度着手。主要路径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先进教学文化、转变服务地方方式。而抓好高校与地方互动、应用型专业群建设、高层次人才集聚及国际名校合作工作则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四大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