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7)
- 2023(10806)
- 2022(8670)
- 2021(8183)
- 2020(6722)
- 2019(14949)
- 2018(15486)
- 2017(28807)
- 2016(16694)
- 2015(19152)
- 2014(19218)
- 2013(17999)
- 2012(16523)
- 2011(14948)
- 2010(15644)
- 2009(14880)
- 2008(14622)
- 2007(13549)
- 2006(12637)
- 2005(12126)
- 学科
- 济(56158)
- 经济(56079)
- 管理(44395)
- 业(39981)
- 企(31330)
- 企业(31330)
- 中国(26430)
- 教育(21360)
- 农(20052)
- 方法(19329)
- 财(17633)
- 数学(16110)
- 制(15874)
- 数学方法(15782)
- 业经(15211)
- 理论(13579)
- 学(13409)
- 银(12614)
- 银行(12606)
- 农业(12604)
- 行(12067)
- 贸(11970)
- 贸易(11958)
- 易(11649)
- 地方(11223)
- 发(11135)
- 务(10347)
- 财务(10300)
- 财务管理(10271)
- 体(10268)
- 机构
- 大学(230374)
- 学院(227464)
- 济(84414)
- 经济(82152)
- 管理(78952)
- 研究(78464)
- 理学(65019)
- 理学院(64259)
- 管理学(62980)
- 管理学院(62530)
- 中国(58879)
- 京(51233)
- 财(45781)
- 科学(44208)
- 范(40367)
- 师范(40132)
- 所(39205)
- 江(38477)
- 中心(36446)
- 教育(34568)
- 财经(34529)
- 研究所(34402)
- 北京(33948)
- 师范大学(32202)
- 州(31294)
- 农(31137)
- 经(30849)
- 院(27808)
- 技术(27324)
- 业大(27289)
- 基金
- 项目(131479)
- 研究(108421)
- 科学(103641)
- 基金(90190)
- 家(75788)
- 国家(74977)
- 社会(65458)
- 科学基金(63257)
- 社会科(61531)
- 社会科学(61517)
- 教育(56476)
- 省(52607)
- 编号(49961)
- 基金项目(45788)
- 成果(45678)
- 划(45226)
- 资助(36647)
- 课题(36610)
- 自然(36579)
- 自然科(35683)
- 自然科学(35673)
- 自然科学基金(34985)
- 年(31589)
- 项目编号(30896)
- 重点(30514)
- 部(29801)
- 发(29707)
- 性(28885)
- 规划(27700)
- 创(26563)
- 期刊
- 济(105288)
- 经济(105288)
- 研究(84352)
- 教育(58645)
- 中国(55370)
- 财(35909)
- 农(30466)
- 管理(29836)
- 学报(29631)
- 融(26424)
- 金融(26424)
- 科学(26369)
- 大学(23686)
- 技术(22645)
- 农业(20194)
- 学学(19972)
- 业经(19122)
- 图书(18012)
- 财经(17327)
- 经济研究(16811)
- 职业(15387)
- 经(14981)
- 问题(14617)
- 书馆(13149)
- 图书馆(13149)
- 贸(12680)
- 理论(12637)
- 坛(12540)
- 论坛(12540)
- 实践(11512)
共检索到378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温建平 张国锋
信息化正在构造新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的新平台,将导致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的重大变革,高等教育也由此面临来自社会需求、技术变革和市场环境变化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重新思考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关系到改革的方向和路径选择。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具体思路如下:一是对高等院校进行重新定位,二是对高等教育进行基于信息化的再设计,三是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顶层设计。
关键词:
信息化 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武永花 薛倩
科技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发展速度与高度决定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社会发展的程度。信息化背景下,国家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只有突破原有教育体制,科学管理并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教育质量才能提升,这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归宿。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金森 李梅
用萨缪尔森的产品概念来界定高等教育产品的公私属性,并以此来分析高等教育的全球性、浮现的世界市场和全球公共产品,那么以是否国有来界定高等教育产品的属性就行不通了。若从社会特性来区分产品的公私属性,那么全球的高等教育产品只能分为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类。由于公共产品往往在市场上生产不足,所以,充分认识高等教育私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内在属性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全球化 高等教育 公共性 私有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黎凤环
针对当前高职教师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就系统设计教师发展制度、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愿望、提供教师发展经费保障等解决问题的对策作出了思考。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 高职 教师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孟芊 许根林
GSI测试模式是清华大学等高校为克服我国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主动面对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而提出的一个举措,具有更加科学、更加公正、更高效率的特点。它既吸收了国际著名高校考试模式的优点,又体现了自身鲜明的特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高桂娟 张应强
自学考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 ,具有开放性、灵活性、适应性、产出率高等多种特点 ,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但受我国精英教育传统的影响 ,自学考试的质量标准存在着偏差。面向高等教育大众化 ,自学考试的质量观必须实现根本性转变 :从“以考统教”到“考学兼顾” ;从学历教育为主到职业技能训练为重 ;从单一性到适应性 ,充分满足个体的学习需求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大众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 高等教育质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燕平 周文辉
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变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要以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原高校管理制度、教师教学能力以及人才培养育人方面都要相应地做出改变,更好促进高校直接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转型期 高等教育 应用型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满荣
追求教育公平既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出发点,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阶层分化趋势日益复杂的现实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专业选择、教育资源的享用和就业上,都有重大影响。重建一条高等教育公平之路,让教育回归其本能,意义重大。
关键词:
阶层 高等教育 公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琳
成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管理的效益提升和体系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因其自身特点,更应该把握住信息化发展的先机,实现教学质量和教育市场等方面的突破。
关键词:
信息化 成人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俊
经济全球化促使大学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转变,它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重国际性和开放性。加入WTO使中国面临教育市场的国际化和人才市场的国际化,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在增强国际性和进一步开放的同时,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并且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防止一些误区,以利于在国际化条件下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中国入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茹宗志
教育主权的让渡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为解决教育问题而采取的主权运作方式。让渡教育主权有其必要,并不会丧失教育主权,我国在实践中也让渡了部分教育主权。但让渡教育主权有可能使教育主权弱化,因而在教育主权的让渡中应清楚认识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遵循平等性、互利共享性、发展性等原则,采取有限让渡、有选择让渡、分阶段让渡等策略,在防止教育主权流失的同时不断加大教育开放的力度,促进我国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教育主权 主权让渡 让渡原则 让渡策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苏芃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摆在中国高等教育面前的长期的中心工作,是关系到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全局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 质量管理 高等教育大众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刘在洲
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增长导致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紧缺,引发部分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上的偏差。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由于缺乏市场机制的驱动,缺乏通过外延式发展来适应规模增长,从而引发高校教学质量问题。保障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分类型、分层次的高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戚务念 何齐宗
关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取向,以往存在“西方中心主义”和“本土中心主义”两种取向。这两种取向各执一端,属于中西对立、体用二元的思维模式。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逻辑应当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高等教育理念追求的不是中西对立,也不是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而是吸取世界上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构建兼具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的新型高等教育。
关键词:
和而不同 全球化 高等教育 文化取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春麟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急剧加快,其目标在于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迈进。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及其发展现状,探讨在此背景下建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及其质量保证的关键内容,提出保证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得以实施的相关机制与措施。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 高等职业教育 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