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14)
- 2023(17801)
- 2022(14627)
- 2021(13335)
- 2020(10830)
- 2019(24654)
- 2018(24115)
- 2017(46033)
- 2016(24249)
- 2015(27659)
- 2014(27587)
- 2013(27365)
- 2012(25553)
- 2011(23313)
- 2010(23681)
- 2009(22038)
- 2008(22261)
- 2007(20220)
- 2006(18476)
- 2005(16907)
- 学科
- 济(121700)
- 经济(121581)
- 业(92207)
- 管理(82541)
- 企(80192)
- 企业(80192)
- 方法(48079)
- 数学(38309)
- 数学方法(38071)
- 农(37717)
- 中国(36899)
- 业经(35616)
- 财(33232)
- 地方(28780)
- 贸(28285)
- 贸易(28262)
- 易(27381)
- 农业(25996)
- 制(22730)
- 务(22236)
- 财务(22185)
- 财务管理(22154)
- 企业财务(20988)
- 技术(20770)
- 和(19253)
- 理论(18919)
- 策(18892)
- 银(18487)
- 银行(18471)
- 发(18459)
- 机构
- 学院(360790)
- 大学(356587)
- 济(162515)
- 经济(159616)
- 管理(141305)
- 研究(123515)
- 理学(119482)
- 理学院(118248)
- 管理学(116842)
- 管理学院(116117)
- 中国(99049)
- 京(76037)
- 财(75204)
- 科学(67869)
- 所(60401)
- 财经(58920)
- 江(56139)
- 中心(56081)
- 农(54507)
- 研究所(53774)
- 经(53520)
- 经济学(50404)
- 北京(48632)
- 范(46067)
- 师范(45687)
- 经济学院(45587)
- 业大(45526)
- 州(45024)
- 院(44472)
- 财经大学(43283)
- 基金
- 项目(226319)
- 科学(181015)
- 研究(173487)
- 基金(165726)
- 家(141287)
- 国家(139996)
- 科学基金(122009)
- 社会(114654)
- 社会科(108799)
- 社会科学(108775)
- 省(87154)
- 基金项目(85996)
- 教育(78231)
- 自然(73496)
- 自然科(71823)
- 自然科学(71810)
- 划(71796)
- 自然科学基金(70654)
- 编号(70652)
- 资助(67396)
- 成果(58426)
- 发(53534)
- 部(50997)
- 重点(50542)
- 创(48994)
- 课题(48666)
- 国家社会(48385)
- 创新(45098)
- 教育部(44806)
- 发展(44701)
- 期刊
- 济(190892)
- 经济(190892)
- 研究(113991)
- 中国(77815)
- 财(59625)
- 管理(58191)
- 农(53020)
- 科学(46863)
- 学报(46127)
- 融(39360)
- 金融(39360)
- 教育(38637)
- 大学(36854)
- 农业(36508)
- 学学(34142)
- 技术(33291)
- 业经(33004)
- 经济研究(31455)
- 财经(30304)
- 经(26282)
- 问题(25765)
- 贸(25162)
- 国际(22339)
- 业(21536)
- 世界(20558)
- 技术经济(20039)
- 图书(19737)
- 商业(18351)
- 现代(17585)
- 坛(16228)
共检索到572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博 张涛
加快推进宽带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流通业发展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引擎。本文采用“宽带中国”战略对信息化建设予以表征,基于2007-2019年城市样本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信息化建设对城乡商贸流通业均衡发展的积极影响,进而就作用机制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非均衡问题长期存在,单时间维度上,城乡商贸流通业均衡发展呈现向好趋势,非均衡指数逐年降低;以“宽带中国”战略所表征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城乡流通产业均衡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PSM-DID以及Heckman两阶段方法检验等稳健性分析表明上述结论相对可靠;机制分析表明,现阶段信息化建设能够基于市场一体化和资本要素配置优化等路径实现城乡商贸流通业均衡发展,而劳动力要素配置优化则是潜在的作用路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家民 马晓钰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路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网络强国建设的“新基石”,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公共资源。在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6—2022年我国284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内循环系统和外循环系统构建双循环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政策冲击事件,利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系统考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双循环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赋能双循环发展。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及内生性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分析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双循环发展产生的显著正向影响,呈现出从西部地区到中部地区、再到东部地区,从三四五线城市到一二线城市,从外围城市到中心城市依次递增的地理梯度特征。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劳动力收入、促使供应链配置多元化和提升供应链效率的渠道促进双循环发展。基于此,提出政策建议,第一,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部署,打通双循环发展的堵点。政府需要以数字中国为导向,持续升级和改造传统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布局。第二,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劳动力收入、优化供应链配置和提升供应链效率。改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环境,以缓解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再生产环节循环信息差,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协同发展。第三,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采取因势利导和因情施策的政策。引导发达地区为欠发达地区提供试点政策的可行性经验和技术指导支持,欠发达地区需要结合自身产业结构特点、资源禀赋优势、地理区位条件,积极学习发达地区的经验举措,以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实现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的动态循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颖 田甜 李安平
商贸流通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是实现区域产业互动和市场对接的重要驱动,城乡商贸流通业的均衡增长为实现经济融合发展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可能,这一问题也成为备受学界关注的热点。基于拓展的流通业一体化指标评估体系,本文对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非均衡态势进行测度;进而建立城乡商贸流通业非均衡发展的形成和破解机制,采用GMM模型实证考察影响城乡商贸流通业非均衡发展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实现二者协同推进的具体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微 王新爱 郑展
本文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这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我国2011-2021年27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业效率,并对商贸流通业效率拉动作用为0.015%;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异质性,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及大城市商贸流通业效率提升作用更加显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产生技术创新效应和社会治理效应,进而促进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提升。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赵伟 王子豪
探究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缓解城乡消费不平等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8—2021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将“宽带乡村”试点工程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了乡村数字技术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缓解城乡消费不平等。机制在于,乡村数字技术发展通过提高收入水平与改善收入分配、改变消费观念、降低信息获取成本缓解城乡消费差距。乡村数字技术具备时间累积效应与强外部性特征的双重属性,不仅随时间累积对本地产生影响效应愈加强烈,而且对相邻地区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对缓解我国城乡消费不平等具有重要贡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静
本研究构建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2011-2020年我国城乡消费差距对商贸流通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城乡消费差距对商贸流通经济的影响作用存在明显的非均衡化特征,两者在东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正向关系,而在西部地区呈现出负向关系,并且这一结果同时适用于消费绝对差距及相对差距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的情形,而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东西部地区边际消费倾向作用机制的差异性。提出要优化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体系,为居民消费扩展提供流通保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陆凤芝 王辉 景光正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的关键。本文借助宽带中国战略这一外生政策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首次评估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举措能够显著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在作用机制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等途径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此外,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对空间关联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从异质性视角来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胡焕庸线”东南侧区域、大中城市组更为明显。本文研究为准确理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冲 王磊
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技术创新,并且这种促进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著增强。机制检验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通过推动数字金融和信息通讯技术发展以及增强政府科教支持这三条渠道促进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显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城市、大城市、重点城市和科教资源较好的城市表现更强。进一步发现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和人力资本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相邻城市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扩大了城市之间的创新差距。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裴育 包辰
本文基于2008~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基础设施通过作用于数字经济来拉动乡村振兴水平提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越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东部地区会显著促进乡村振兴。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要因地制宜持续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新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政策建议,丰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振兴水平的路径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妍
文章阐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商贸流通的重要性,分析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影响商贸流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完善商贸流通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商贸流通的扶持及指导力度;加强农村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及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城乡商贸公共信息平台;构建平等的制度体系等。
关键词:
商贸流通 城乡一体化 发展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妍
文章阐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商贸流通的重要性,分析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影响商贸流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完善商贸流通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商贸流通的扶持及指导力度;加强农村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及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城乡商贸公共信息平台;构建平等的制度体系等。
关键词:
商贸流通 城乡一体化 发展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妍
文章阐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商贸流通的重要性,分析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影响商贸流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完善商贸流通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商贸流通的扶持及指导力度;加强农村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及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城乡商贸公共信息平台;构建平等的制度体系等。
关键词:
商贸流通 城乡一体化 发展战略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浩然 宋颜群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促进我国收入分配公平化具有潜在作用。文章以“宽带中国”战略设立示范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示范地区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宽带中国”战略显著提升了示范地区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且提升作用主要在中西部地区、低互联网普及地区、工商业、出口参与企业、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等样本组。关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指标分解估计发现,“宽带中国”战略提高了企业的员工工资和就业人数。同时,“宽带中国”战略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吸纳高技能劳动力,从数量和质量层面影响企业就业结构。进一步检验发现,“宽带中国”战略显著提高了企业就业净增长率和就业创造率,改善了就业技能结构和研发人才结构,提升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昊芸 张扬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促进流通业智能化转型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破解城乡发展不均衡难题的关键。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视角切入,依托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框架,梳理流通业智能化发展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影响城乡均衡发展的理论逻辑,并基于2002—2022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流通业智能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流通业智能化程度均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流通业智能化在面对负向宏观冲击时具有增长韧性,面对正向宏观冲击时表现出发展潜力;流通业智能化发展通过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等渠道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且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大。因此,驱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弥合区域数字鸿沟、规范平台经济发展可为提振居民消费、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春晓 贾慧慧 方芳
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本文利用我国2000-2015年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对我国各个省份的信息化水平对其流通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有利地促进自身流通业的发展;这种影响在不同区域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对于流通业发展推动作用最大的是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的效果最小;随着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信息化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界,后危机时期信息化对流通业的推动作用要远大于危机前。
关键词:
信息化 流通业发展 区域差异 时段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