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55)
2023(11019)
2022(8165)
2021(7014)
2020(5258)
2019(11427)
2018(11396)
2017(21219)
2016(10930)
2015(12488)
2014(12821)
2013(12585)
2012(11902)
2011(11160)
2010(11461)
2009(10962)
2008(10451)
2007(9798)
2006(9399)
2005(8461)
作者
(33819)
(28656)
(28249)
(27089)
(17881)
(13216)
(12860)
(10991)
(10836)
(10290)
(9879)
(9357)
(9236)
(9063)
(8626)
(8564)
(8258)
(8180)
(8004)
(7838)
(7433)
(6815)
(6762)
(6671)
(6591)
(6505)
(6149)
(6137)
(5752)
(5558)
学科
(75785)
经济(75732)
管理(30149)
(28915)
(27865)
地方(22439)
业经(21014)
中国(20830)
农业(19069)
(18234)
企业(18234)
方法(17781)
数学(15120)
数学方法(15035)
地方经济(13085)
(12644)
(12309)
(12145)
信息(11933)
产业(11598)
(11278)
总论(10343)
(10131)
金融(10131)
发展(10096)
(10085)
信息产业(9850)
(9553)
银行(9547)
(9252)
机构
学院(174049)
大学(172575)
(81224)
经济(79540)
研究(63494)
管理(63389)
理学(52682)
理学院(52109)
管理学(51277)
管理学院(50930)
中国(48810)
(36147)
(35536)
科学(34872)
(30546)
中心(29788)
(29535)
(28414)
财经(27415)
研究所(27192)
经济学(26602)
(24671)
(24507)
师范(24334)
经济学院(23552)
北京(22719)
业大(22696)
(22546)
(22195)
农业(21373)
基金
项目(108790)
科学(85867)
研究(85649)
基金(77744)
(66133)
国家(65511)
社会(58017)
科学基金(56317)
社会科(54624)
社会科学(54612)
(42970)
基金项目(40194)
教育(36749)
编号(36688)
(33996)
成果(31541)
自然(30605)
自然科(29847)
自然科学(29842)
资助(29523)
自然科学基金(29303)
(26263)
国家社会(25195)
课题(24674)
重点(24154)
(22894)
发展(22282)
(21942)
项目编号(21681)
(21266)
期刊
(107808)
经济(107808)
研究(56733)
中国(40320)
(34149)
(26773)
学报(24526)
管理(23168)
科学(22614)
农业(21981)
大学(19526)
(19485)
金融(19485)
业经(18441)
教育(18133)
学学(17880)
经济研究(17026)
技术(16097)
图书(14766)
财经(14621)
问题(13778)
(12803)
书馆(10672)
图书馆(10672)
技术经济(9816)
农业经济(9793)
农村(9708)
(9708)
经济问题(9351)
世界(9335)
共检索到286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建仁   何芳健   王鹤  
文章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并结合逐步回归、异质性分析等方法,实证检验了信息化建设、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信息化建设、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有着极为显著的驱动作用。(2)产业结构对我国总体乡村振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不同地区乡村振兴的促进以及抑制作用不同;其余控制变量对我国的乡村振兴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3)信息化建设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数字经济的中介效应,并且信息化建设能够通过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昊颖  
“三农”是我国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支撑和关键变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三个必须”和“三个坚定不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央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融合。数字乡村建设为农村带来了新生产方式、新生活方式和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动能,部分地区依托数字经济脱贫摘帽。本文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我国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取得的成绩,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数字化建设、产业融合和普惠金融的角度对数字乡村建设提出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甜  谢中清  
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农业农村信息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探索其与农民收支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意义重大。本研究以长江经济带932份农民的问卷调查为研究对象,探究农业信息化对于农民收支的影响,进一步考虑农民认知差异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农业信息化在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的同时降低了其生活支出,并且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2)农民认知在农业信息化影响农民收支的过程中发挥着调节作用,具体来说,更高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了农业信息化对其收入的提升效果,并且降低了农业信息化与农民消费之间的负相关。(3)信息认可度与信息关注度是影响农业信息化应用与农民收入关系的正向调节变量,农民认知及其三个子维度均承担着农业信息化应用影响其消费水平过程中的负向调节作用,而在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影响农民支出过程中仅受到农民内容信任度的负向调节。因此,地方政府应发挥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作用,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认知水平,从而带动农民收支水平上升,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莎莎  
农业信息服务是第三次科技革命赋予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内涵。20世纪4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开始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发展水平与国家总体信息化发展水平是一致的。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技术、区块链、空间遥感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农业信息服务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云  
伴随数字技术的迭代,数字化逐渐嵌入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其日渐发展成为我国强基建、促转型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与此同时,刷脸支付、平台打车、线上缴费、直播带货等数字经济形式兴起,我们的生活也早已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即依托于数字技术的经济形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静坤   张旺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数字经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框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共同富裕,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乡村振兴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经济直接促进共同富裕时具有非线性效应,这种非线性效应在乡村振兴中介变量调节后依然存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钱嘉奇   李晓华   王德才  
数字经济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驱动力,不仅能为乡村产业技术革新提供平台支撑,还有助于乡村产业生产力的提升。但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不足,农业科创体系发展滞后,农业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不成熟等因素制约了数字经济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因此要通过改善乡村数字技术应用环境,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农业数据要素流动共享效率,完善乡村数字人才体系建设等措施推动数字经济更好驱动乡村振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王峰   曾素佳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为切入点,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就业质量的影响、异质性与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就业质量提升,经过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显著。此效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主要促进了低技能农民群体的就业质量。此外,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进而提升就业质量。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为政策制定者丰富了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可能的路径选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王峰   曾素佳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为切入点,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就业质量的影响、异质性与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就业质量提升,经过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显著。此效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主要促进了低技能农民群体的就业质量。此外,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进而提升就业质量。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为政策制定者丰富了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可能的路径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芬芬  邓博华  
数字化道路是乡村振兴的新方向,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采用(异质性系数)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促进了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乡村振兴,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第二,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增长极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乡村振兴。第三,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有所差异,空间溢出具有边界效应和地理衰减特征,空间溢出效应最强的作用距离为200—300km,衰减边界为1500km。第四,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和省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产生正向空间溢出,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没有明显的空间溢出。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而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没有明显影响。中西部地区各省份数字经济对邻近省份乡村振兴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强于东部地区各省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歆   牛习现  
<正>“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数字技术与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也正在经历着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的大力发展将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农业经济蓬勃发展,进而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此,经研究出版社于2023年1月出版的《探访乡村振兴:数字经济进行时》一书,以作者数年的走访经历和思考作为依据,系统阐述了互联网企业是如何在下沉市场发力,以及他们的业务是如何在广大乡镇和农村市场扎根。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任锦燕  
当今社会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乡村振兴有推动作用,有利于促进乡村绿色跨越式发展、乡村和谐共生式发展、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但数字经济时代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数字化人才短缺,农民数字素养低,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农村数字化产业发展,制度机制落后,农村数字治理不规范,针对数字经济时代面临的挑战制定乡村振兴路径,建立数字人才引进机制,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数字资源共享,完善乡村制度机制建设,实现数字化建设规范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雷华  王凤  王长明  
数字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驱动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契机。文章首先在理论层面阐释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随后,利用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测算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乡村振兴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驱动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特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有显著驱动作用,此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是数字经济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促进邻近地区乡村发展;具体到乡村振兴的各个考量维度,数字经济可显著推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但对产业兴旺的影响尚未显现;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所享受到的数字经济红利相比于中部、东部地区更加显著。接下来推进乡村振兴,政府需加深数字经济与农业的融合,实行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倩  
<正>数字经济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其所拥有的广泛赋能性对社会发展产生全面且深远的影响。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其触角已经延伸至广袤的农村地区,数字乡村的“生命大动脉”正在逐步构建和完善。可见,数字经济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并渐渐演变成为一种普遍且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国波  
数字经济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抓手。本文主要从乡村产业现状、政策难点及资源禀赋等层面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难点,并提出完善信息技术服务、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创新农村产业业态等措施,以期望化解农村数字经济发展难题,提升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