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13)
2023(16843)
2022(13712)
2021(12415)
2020(10242)
2019(22780)
2018(22523)
2017(43392)
2016(23447)
2015(25807)
2014(25635)
2013(25407)
2012(23555)
2011(21119)
2010(21279)
2009(19754)
2008(19908)
2007(17989)
2006(16227)
2005(15014)
作者
(68908)
(57475)
(57383)
(53911)
(36900)
(27514)
(25827)
(22399)
(22079)
(20532)
(19714)
(19170)
(18396)
(18381)
(17827)
(17470)
(17100)
(16950)
(16638)
(16562)
(14599)
(14262)
(14030)
(13210)
(12903)
(12900)
(12870)
(12841)
(11443)
(11285)
学科
(110161)
经济(110040)
(92364)
(80491)
企业(80491)
管理(80343)
方法(45512)
数学(36443)
数学方法(36210)
(34012)
业经(33329)
(32523)
中国(31131)
地方(25316)
农业(24187)
(23078)
财务(23042)
财务管理(23008)
企业财务(21944)
(21255)
技术(20285)
(19706)
贸易(19686)
(19009)
(17852)
理论(17236)
(17095)
银行(17051)
(16866)
(16726)
机构
学院(341183)
大学(337217)
(146003)
经济(143397)
管理(135306)
理学(115642)
理学院(114444)
研究(114320)
管理学(112907)
管理学院(112255)
中国(90801)
(71463)
(68598)
科学(68045)
(62265)
(57620)
财经(54049)
中心(53281)
(53227)
研究所(51792)
业大(50901)
(49215)
农业(48692)
北京(44889)
经济学(44568)
(42462)
(41747)
师范(41234)
(40807)
经济学院(40422)
基金
项目(222855)
科学(177086)
基金(163362)
研究(162086)
(142713)
国家(141399)
科学基金(122373)
社会(106529)
社会科(101142)
社会科学(101114)
(87689)
基金项目(86359)
自然(78087)
自然科(76357)
自然科学(76338)
自然科学基金(75085)
(72710)
教育(72636)
资助(65522)
编号(64427)
(52177)
成果(51775)
重点(49765)
(48935)
(48840)
(45982)
创新(45024)
国家社会(44793)
课题(43902)
科研(42246)
期刊
(167900)
经济(167900)
研究(100208)
中国(69403)
(58324)
(55583)
管理(54283)
学报(53333)
科学(49272)
大学(40696)
农业(39439)
学学(38467)
(36658)
金融(36658)
教育(31165)
业经(30479)
技术(29549)
财经(27781)
经济研究(27177)
(23926)
(23141)
问题(22333)
技术经济(18710)
商业(17883)
(17881)
世界(16865)
图书(16584)
现代(16344)
(15994)
科技(15611)
共检索到523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春晓  贾慧慧  方芳  
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本文利用我国2000-2015年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对我国各个省份的信息化水平对其流通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有利地促进自身流通业的发展;这种影响在不同区域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对于流通业发展推动作用最大的是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的效果最小;随着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信息化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界,后危机时期信息化对流通业的推动作用要远大于危机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冉群超  王庆生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了各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指标,选取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地区生态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水平的提升,这一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在这一研究结论的基础之上,本文还将研究样本分为东中西部进行了地区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目前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仅存在于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暂无显著影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锐  马莉莉  
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199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结构从初级向高级的优化过程可以有效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并且存在长期效应,同时2003年以后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2)高校扩招极大地丰富了高级人力资本,加速了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3)人力资本结构从初级向高级的优化,推动了农村农业部门人口转至城市非农业部门,继而通过促进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在通往共同富裕之路上,需要着重推动教育层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需要优化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形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效机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潘黎  钟春平  
依托中国省域层面的保险经营数据及世界价值观大型社会调查数据,将信任与保险销售之间的关系开创性地从两个角度——"值得信任"与"信任他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信任对地区保险销售业绩具有不同的影响。在回归分析中采用相对滞后的信任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以体现商业信誉为主的"值得信任"变量对地区保险销售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风险承担更为敏感的"信任他人"变量则对地区保险销售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征信  [作者] 潘黎  钟春平  
依托中国省域层面的保险经营数据及世界价值观大型社会调查数据,将信任与保险销售之间的关系开创性地从两个角度——"值得信任"与"信任他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信任对地区保险销售业绩具有不同的影响。在回归分析中采用相对滞后的信任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以体现商业信誉为主的"值得信任"变量对地区保险销售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风险承担更为敏感的"信任他人"变量则对地区保险销售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昌忠泽  孟倩  
本文利用199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信息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消费需求、创新驱动、劳动力禀赋、劳动生产率等效应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表明:信息技术能有效推动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引导或倒逼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但存在"产业结构演进无效率"现象,且信息技术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要大于东部地区。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许港  韩先锋  宋文飞  
基于2005~2010年中国37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工业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在长短期内均表现出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且具有相互促进的累积循环效应,从而为"第四利润源"理论提供了实际证据。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第四利润源"的驱使下,企业往往会更加注重自身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即存在一定的反哺效应;中国工业信息化水平与盈利能力的互动关系因行业差异而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邵传林  王莹莹  
中国金融业市场化体制改革不仅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还有力地降低了经济波动带来的宏观风险。本文基于中国省级层面1985-2011年的数据考察各省区金融市场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各省区金融市场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平抑效应,地区金融市场化的推进会先抑制经济波动,当越过门槛值后,会加剧地方经济波动;货币冲击、投资冲击以及国有经济增长均会加剧经济波动,但各地区金融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有效抑制了这三类冲击的不利影响;在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成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勤   周祥祥  
数字贸易发展为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带来重要机遇和动力。文章测度了2013~2017年中国257个地级市数字贸易发展水平,以出口技术复杂度衡量全球价值链地位,研究了数字贸易对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数字贸易发展显著促进了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门槛效应检验显示,该影响呈现边际递减的非线性特征。经过跨境电商试点政策多期DID检验及Bartik工具变量等检验,研究结果依然稳健。机制研究表明,城市数字贸易发展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两条路径分别是技术创新和成本节约;相对于成本节约效应,技术创新效应需要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地理区位、所属城市群、城市层级的差异都会影响研究结果;对中国西部地区、稳定型城市群及四五线城市而言,数字贸易发展对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明显,说明数字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普惠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袁胜超  庞瑞芝  吕翠翠  
新医改后,"看病贵"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缓解,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偏离新医改初衷并削弱了政府不断增加投入的效果,为此,从人均医疗总费用及其构成角度表征看病贵,利用鲍莫尔的不平衡增长模型揭示了医疗费用增长的理论逻辑,并基于2003—2017年中国省级层面数据,实证考察了"成本病"对医疗费用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医疗费用持续快速增长有其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来自于"成本病","成本病"不仅与医疗服务特性有关,也与医疗行业组织低效率有关,这一效应长期存在;东部地区是"成本病"的重灾区,中西部地区的"成本病"效应并不显著,新医改后"成本病"效应明显弱化。启示在于,应正视"成本病"引致的医疗费用增长必然性,将重点转移到医疗行业组织治理上,加快提升医疗行业效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乔敏健  
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在测算分析中国各省份资本错配程度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资本错配纠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省份的资本错配程度呈下降趋势,但省域之间资本错配程度的非均衡性特征突出,中西部地区的资本错配程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引进来”与“走出去”有助于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起到纠正资本错配的效果;“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能够有效地纠正中西部地区的资本错配,提高其资本配置效率,但其在东部省份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在考虑反向因果和异常值的影响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佩瑶  崔建军  
本文基于生产函数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市场化改革与杠杆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1)市场化改革与杠杆率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当市场化程度达到一定临界值时,进一步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份额并不利于控制杠杆率水平;(2)市场化改革去杠杆的效果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进一步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份额不利于经济去杠杆,中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可以有效去杠杆;(3)市场化改革对杠杆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即市场化改革通过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影响杠杆率水平。因此,寻求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制度均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更有助于化解我国的杠杆困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锐  马莉莉  陈璇  
本文基于演化的视角考察人力资本结构演进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结构演进界定为互补匹配过程中各层级人力资本比重逐步动态调整并最终实现向高级化演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本结构的互补匹配性和动态演化两大特征。基于此,本文构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指数以表征人力资本结构演进程度,通过199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并利用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这一外生冲击构建工具变量和中介效应检验法,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结构演进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并且通过推升技术进步引起产业升级和促进人口集聚形成城市化而实现经济增长。因此,为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各地不应脱离本地经济发展阶段而简单地增加高级人力资本比重,而应在遵循经济发展基本规律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注重不同技能人力资本的互补匹配性和不同层级人力资本比重的动态调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庞磊   陈晓磊  
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的增长动力切换关键时期,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本文基于2000—2022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聚焦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问题,探讨了经济增长动力切换的时空演变与“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1)生产性劳动、研发性劳动、生产投入以及研发投入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2)中国增长动力切换经历了“生产性劳动与生产投入”、“研发性劳动与生产投入”以及“研发性劳动与研发投入”三个阶段;(3)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时空演变存在区域异质性和时段异质性,不同区域和时段的经济增长动力存在显著差异;(4)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具有外部制约条件,存在“双门槛”效应。同时,采用主实验加入控制变量前后对比、双边缩尾、排除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本研究有助于理解经济增长动力切换的机制、路径与制约条件,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红生  李琪  
利用我国省级层面的数据考察了贸易开放对产出波动的影响并对著名的补偿假说进行了再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只有东部地区的数据证实了补偿假说,具体表现为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增加产出波动和政府支出的增加降低产出波动两个方面。本文认为提高贸易伙伴国数量和降低贸易集中度、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和应付不利冲击而扩大政府支出都将有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