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5)
- 2023(10932)
- 2022(8519)
- 2021(7386)
- 2020(5910)
- 2019(13035)
- 2018(12758)
- 2017(25013)
- 2016(13322)
- 2015(14453)
- 2014(14115)
- 2013(13677)
- 2012(12142)
- 2011(10691)
- 2010(10295)
- 2009(9536)
- 2008(9285)
- 2007(8174)
- 2006(7328)
- 2005(6491)
- 学科
- 济(59243)
- 经济(59187)
- 管理(40744)
- 业(38813)
- 企(29524)
- 企业(29524)
- 方法(26008)
- 数学(23359)
- 数学方法(23201)
- 农(17261)
- 中国(16658)
- 财(15465)
- 业经(14119)
- 学(12147)
- 农业(12142)
- 地方(11887)
- 环境(11298)
- 贸(11215)
- 贸易(11211)
- 易(10934)
- 务(9702)
- 财务(9679)
- 财务管理(9669)
- 企业财务(9287)
- 产业(9242)
- 技术(9152)
- 制(9083)
- 信息(8908)
- 发(8791)
- 银(8467)
- 机构
- 大学(192454)
- 学院(191315)
- 济(83366)
- 经济(82102)
- 管理(74782)
- 理学(65637)
- 研究(65219)
- 理学院(64988)
- 管理学(63898)
- 管理学院(63578)
- 中国(47690)
- 科学(41139)
- 京(38897)
- 农(38748)
- 财(36144)
- 业大(33161)
- 所(32757)
- 农业(30847)
- 研究所(30293)
- 财经(30022)
- 中心(29997)
- 经(27601)
- 江(27214)
- 经济学(27021)
- 经济学院(24916)
- 院(23333)
- 北京(23316)
- 范(22641)
- 财经大学(22494)
- 师范(22268)
- 基金
- 项目(138721)
- 科学(109985)
- 基金(104312)
- 研究(94345)
- 家(94037)
- 国家(93326)
- 科学基金(79960)
- 社会(64943)
- 社会科(61865)
- 社会科学(61848)
- 基金项目(55700)
- 省(53308)
- 自然(52172)
- 自然科(51084)
- 自然科学(51067)
- 自然科学基金(50214)
- 划(44901)
- 教育(41307)
- 资助(40601)
- 编号(35353)
- 重点(31294)
- 发(30079)
- 部(29822)
- 国家社会(29074)
- 创(29045)
- 创新(27345)
- 成果(27032)
- 科研(26948)
- 计划(26430)
- 教育部(25419)
共检索到268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中华 刘军
基于2012—2016年工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信息化对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及其行业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①信息化显著有利于工业绿色增长,已成为促进工业绿色增长的新动力源泉,研发投资强度在信息化促进工业绿色增长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②信息化对工业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在技术水平越高、平均规模越小、能源消耗越低、污染程度越低以及盈利能力越强的行业,对工业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
关键词:
信息化 工业化 绿色增长 行业异质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江雪 王溪薇
运用DEA方法测算了2005~2009年我国各地区的工业绿色增长指数,并运用随机效应的面板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东省的工业绿色增长指数平均值最高,宁夏最低;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东部地区提高幅度最小,中部地区提高幅度最大;地方经济发展对工业绿色增长有着不显著的正向影响,重工业化的结构有着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地区科技水平和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五七
工业是中国实体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也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主体。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中国工业发展将面临越来越强的能源与碳排放约束,工业增长必须由要素驱动的投入导向型转向创新驱动的效率导向型,提高低碳约束下的绿色TFP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推动以绿色TFP增长为核心的工业低碳转型。该文基于非参数生产前沿分析方法,在考虑能源投入与碳排放这一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分析框架下,利用全局DEA方法及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8-2010年中国工业36个细分行业绿色TFP的动态变化。考虑到中国工业内部不同行业在要素投入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能源消费结构及行...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幼平
论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朱幼平(北京国家信息中心研究所北京100045)Abstract:WiththedataofinformationsourceandgrowthrateofGDPofChinafrom1980to1992,thepaperus...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曾繁华 范瀚文 曾帅
"营改增"的最初目的在于促进服务业发展,但由于工业需要购入较多的生产性服务,因此工业同样受益于"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和分工效应。这有利于低碳、清洁、高效的先进生产技术扩散与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为工业绿色增长创造了条件。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倍差法检验"营改增"对我国工业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营改增"改革不仅促进了我国工业的低碳增长,还促进了清洁增长。"营改增"对工业低碳、清洁增长的促进作用与当地工业高端技术产业所占比例有关,比例越高则"营改增"的促进作用越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修静 刘海英 臧晓强
本文首先构建了绿色信贷、节能减排下的工业增长非线性面板门限模型。研究发现:目前的绿色信贷规制措施有利于工业的节能减排增长,符合波特假说,但其比例增加弹性降低。其次运用灰色系统预测了我国到2020年的工业增长路径。结果显示:现有宏观条件下,工业增速下滑是"新常态"。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金融进一步支持工业节能减排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文举
本文构建基于DEA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劳动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中国地区工业的经验分析表明,与发展水平无关且省际差异大的技术无效率普遍存在;各省工业增长的首要源泉是资本深化,其次是技术进步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各省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主要源于资本深化差异,其次是技术效率变化差异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差异;如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会低估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估技术进步的贡献,而技术效率变化的贡献可能被高估、低估或无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玉妹 李承翰
[目的]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绿色增长效应具有现实意义。[方法] 本文选取2013年—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SBM_GML指数分别测算了数字农业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了农业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农业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绿色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效应在沿海地区大于内陆地区、在非粮食主产区大于粮食主产区。农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作用于农业绿色增长。淘宝村集聚和数字普惠金融在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农业绿色增长间存在显著门槛效应,随着阈值区间的提高,农业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正U型”关系。[结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农业绿色增长实施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策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万伦来 朱琴
本文根据1999~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层面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三种方式研发投入对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考虑能源投入和废水、二氧化硫、固体废物排放三种非期望产出的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6.23%,要低于不考虑能源环境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这说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实现绿色转型还有较大空间。(2)企业自主研发通过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效率,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却对绿色技术进步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尤其表现在低R&D投入行业,因此在加大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力度的同时,要注重提升企业绿色环保技术的创新能力。(3)国外技术引进显著地提高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岳良文 李孟刚 武春友
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对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问题研究的局限,基于物理学科中的耦合理论,探讨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评价模型,并以2009—2015年中国省域数据为支撑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经实证检验发现,本研究给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评价模型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比较科学、实用的评价模型,既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可以用于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发展水平测度、评价和分析,为一国或一区域走上信息化与绿色化双支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岳良文 李孟刚 武春友
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对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问题研究的局限,基于物理学科中的耦合理论,探讨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评价模型,并以2009—2015年中国省域数据为支撑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经实证检验发现,本研究给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评价模型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比较科学、实用的评价模型,既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可以用于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发展水平测度、评价和分析,为一国或一区域走上信息化与绿色化双支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奇 苗建军 李敬银 王文华
本文突破传统技术创新理论,引入绿色增长理念,在综合考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基础上测算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对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异比较明显;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人力资本水平、开放度、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均对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贤君 王晓芳
为了考察市场准入规范化对绿色增长水平的影响,本文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绿色增长战略视角测度中国绿色增长水平,并且将国务院于2015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作为政策冲击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1998—2017年,中国绿色增长水平无论是总体层面,还是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都呈现逐年波动上升的趋势;(2)中国绿色增长水平排名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排名较为靠后;(3)负面清单制度实施有利于提高中国绿色增长水平。在经济转型时期,本文为厘清中国市场准入规范化改革关键性政策,促使市场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政府实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机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经验参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晶 刘远 张新闻
绿色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市场化、环境规制为绿色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与制度保障。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市场化、环境规制与绿色增长的理论模型,并据此提出研究假说,然后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超效率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此反映中国各地区的绿色增长水平。最后,考虑到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所产生的非线性影响,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市场化、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推动了中国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环境规制通过空间维度的产品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 车治辂
该文运用SBM-DDF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16年的绿色生产效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经济增长绿色化水平衡量指标,定量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绿色化进程及其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使用对中国的效率造成了较大损失,效率水平呈现"东-中-西"递减结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低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环境规制的加强使得两者在2009-2016年变动趋势趋同,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后省份排名变化较大,不同省份对环境因素的反应存在异质性;在考察期内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绿色化水平较低,分区域来看,64%的东部和63%的中部省份经济增长绿色化水平呈现改善,西部仅有18%的省份呈现较低程度的改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