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84)
- 2023(14664)
- 2022(12000)
- 2021(11317)
- 2020(9373)
- 2019(21583)
- 2018(21280)
- 2017(40798)
- 2016(21619)
- 2015(24637)
- 2014(24133)
- 2013(23316)
- 2012(20796)
- 2011(18510)
- 2010(18084)
- 2009(16409)
- 2008(15717)
- 2007(13147)
- 2006(11363)
- 2005(9898)
- 学科
- 济(93157)
- 经济(93069)
- 管理(61869)
- 业(58044)
- 企(47240)
- 企业(47240)
- 方法(45411)
- 数学(41013)
- 数学方法(40372)
- 中国(27008)
- 农(24040)
- 财(21825)
- 业经(20094)
- 贸(17898)
- 贸易(17886)
- 易(17481)
- 学(15900)
- 农业(15828)
- 地方(15667)
- 制(14957)
- 理论(14318)
- 务(14008)
- 财务(13939)
- 财务管理(13914)
- 环境(13817)
- 技术(13605)
- 企业财务(13257)
- 银(12982)
- 银行(12971)
- 和(12872)
- 机构
- 大学(302119)
- 学院(300413)
- 济(130313)
- 经济(128148)
- 管理(120879)
- 理学(105736)
- 理学院(104637)
- 管理学(102596)
- 管理学院(102042)
- 研究(98853)
- 中国(75466)
- 京(62865)
- 科学(58416)
- 财(56198)
- 所(46800)
- 财经(46587)
- 中心(45998)
- 农(43863)
- 研究所(43030)
- 经(42869)
- 业大(42264)
- 经济学(41779)
- 江(40767)
- 北京(38965)
- 范(38114)
- 经济学院(37881)
- 师范(37754)
- 院(36237)
- 财经大学(35167)
- 农业(34298)
- 基金
- 项目(213359)
- 科学(171547)
- 基金(160474)
- 研究(154718)
- 家(140299)
- 国家(139292)
- 科学基金(121714)
- 社会(102370)
- 社会科(97389)
- 社会科学(97366)
- 基金项目(84393)
- 省(79952)
- 自然(78671)
- 自然科(77066)
- 自然科学(77051)
- 自然科学基金(75683)
- 教育(71817)
- 划(68256)
- 资助(65615)
- 编号(61115)
- 部(48303)
- 成果(48088)
- 重点(47851)
- 发(45277)
- 创(44785)
- 国家社会(44452)
- 教育部(42318)
- 创新(41989)
- 科研(41032)
- 课题(40776)
- 期刊
- 济(128865)
- 经济(128865)
- 研究(84114)
- 中国(53145)
- 管理(43892)
- 学报(43762)
- 财(42611)
- 科学(42305)
- 农(39024)
- 大学(34224)
- 学学(32056)
- 教育(28750)
- 技术(27804)
- 农业(27287)
- 融(23632)
- 金融(23632)
- 经济研究(23089)
- 财经(22690)
- 业经(20111)
- 经(19632)
- 问题(17502)
- 统计(16339)
- 图书(16286)
- 业(16102)
- 贸(15118)
- 技术经济(14907)
- 策(14854)
- 世界(14132)
- 理论(13401)
- 资源(13292)
共检索到423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小英 王宜龙 沈镭 李小漫 杜强涛
信息化的外部性导致技术溢出,促使信息化对能源强度产生空间效应。本文利用2006—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误差模型并基于区域发展的空间分异性与空间自相关性,研究信息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大小以及不同区域间的空间效应,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区)的能源强度和信息化水平,揭示了信息化水平对能源强度的空间效应机制。结果表明:(1)信息化水平和能源强度地区空间集聚现象十分显著,中国30个省(市、区)之间相邻地区呈现出相似聚集的分布情况;(2)信息化水平、城镇化和能源消费结构对地区能源强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3)信息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某一地区的相邻地区信息化水平提升会促进该地区能源强度的降低,相邻地区信息化水平每变动1%,空间效应使得本地区能源强度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动1.396%。建议各地区重视信息化水平在降低地区能源强度的作用;构建信息化发展推动能源强度降低的政策体系;加强区域间的协同合作与共同发展;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地区间合作交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力 洪雪飞
本文基于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探讨经济发展约束下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对大气环境的空间效应作用机理,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工具、经典最小二乘估计(OLS)、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可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patial Durbin-STIRPAT Models)探索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污染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估计结果表明,能源碳排放与空气环境污染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能源强度与技术进步对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力 洪雪飞
本文基于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探讨经济发展约束下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对大气环境的空间效应作用机理,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工具、经典最小二乘估计(OLS)、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可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patial Durbin-STIRPAT Models)探索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污染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估计结果表明,能源碳排放与空气环境污染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能源强度与技术进步对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在此基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聂炜
本文基于中国省域2000—2016年工业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从空间视角研究中国工业原油强度的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工业原油强度呈现"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空间特征,渤海湾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地区是主要集聚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工业结构对工业原油强度有显著影响,原油价格提高能够降低工业原油强度,但显著性较低,各影响因素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在制定降低中国工业原油强度的相关政策时需将区域政策协调作为重要考量。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姜磊 柏玲
区域间的空间溢出和技术溢出效应日益显著,在进行能源强度收敛研究时不可忽略空间依赖性和时间动态性。在考虑空间维度的地理邻近性和时间维度的动态性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中国29个省区能源强度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趋势以及收敛情况,研究表明:从中国能源强度的空间分布来看,呈现东低西高的格局,并且存在空间自相关现象;从动态趋势看,能源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指数在2005年之后趋于稳定,东、中、西部的能源强度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从总体趋势来看,能源强度存在绝对σ收敛,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姜磊
如何降低能源强度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课题。中国市场化进程不断地加快,而市场化对能源强度的调节机制作用是一项值得探讨的问题。能源强度空间分布与能源资源禀赋分布十分类似。空间自相关检验揭示了省域能源强度存在着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本文通过引入市场化变量作为调节变量建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源资源越丰沛,能源强度越高"的命题得到了证实;重工业与能源强度成正比关系,技术进步是降低能源强度的有效因素;在市场化调节机制的作用下,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开放明显地改善了能源效率,由于我国能源价格受政府管制,并非真实地反映市场调节行为,因此能源价格未能有效地降低能源强度...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凯 丁正良 于冠一
企业研发投入不仅受自身属性和横向市场行业属性因素影响,纵向市场中相邻行业不断增强的买方势力也成为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各统计年鉴2001年至2015年制药行业和医疗行业数据,分析医疗行业买方势力对制药行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当以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比值测量研发投入时,卖方销售收入同时来自本地和其他地区买方市场,即纵向视角下买方势力对制药行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溢出效应,需考虑特殊多对多交互作用。通过构建卖方31个制药企业与买方31个医疗企业纵向关系,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买方势力对制药行业研发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制药行业研发投入呈现高值与高值、低值与低值空间集聚特征。以地区医院总个数表征买方势力、制药企业总数表征卖方势力时,反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与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回归结果仅存在较小差异;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负,表明本地买方势力不仅抑制本地制药行业的研发投入,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抑制其他地区的研发投入,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直接效应系数的绝对值显著大于间接效应系数的绝对值,表明同一地区纵向产业链市场主体交易关系和经济联系更密切,下游行业对供应商行为纵向约束力更强。上下游行业之间较为对等的市场势力有利于研发活动的开展,卖方相对市场势力较强或较弱均降低研发激励,深刻体现卖方抗衡势力作用。制药行业规模、资产专用性、企业规模、市场需求增长率与研发投入负相关,技术创新落后于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扩张步伐,产业量扩张显著,但质的提高不大;政府规制、人均GDP、销售利润率、产品差异性与研发投入正相关。以地区医院总个数表征买方势力、制药行业销售收入表征卖方势力进行模型扩展时,也证明上述结论具有稳健性。把空间计量模型引入纵向关系实证分析,拓展了纵向研究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飞 曾福生
基于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的空间杜宾模型,分别采用邻近空间、地理距离空间和经济空间作为权重矩阵,实证分析了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存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空间权重条件下,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农业基础设施存量对农业产出均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3农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要强于粮食平衡区和粮食主销区,同时粮食主产区内部各区域的农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也存在分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德存 刘金平 杨贺
当前,中国生态足迹已严重超出生态承载力范围,省际差异较大。为探究生态足迹增长的社会经济因素,基于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利用空间杜宾面板STIRPAT模型及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对影响省域生态足迹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促进中国省域生态增长的直接效应主要有人口规模、社会富裕程度、城镇化率;提高科技水平与对外开放程度能够显著抑制各省域生态足迹的增长。(2)人口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对生态足迹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同时城镇化率与工业结构的溢出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然 邹卓 陈东景 曹雅慧
通过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度我国沿海地区2006—2018年海洋环境效率,结合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海洋环境效率明显大于将非期望产出考虑在内的海洋环境效率值。(2)海洋环境效率在研究期内呈上升趋势,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环境效率较高且增速快,环渤海及北部湾地区较低且增速慢。(3)空间上从“以中、低效为主”的分布特征转化为“环渤海经济区围绕天津,长三角经济区围绕上海、江苏,泛珠三角经济区围绕广东”的三极空间分布格局。(4)海洋环境效率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性,海洋科技投入、海洋科研水平和港口活跃度显著抑制了省内海洋环境效率,对邻省有显著促进作用,海洋经济规模显著提高了省内海洋环境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然 邹卓 陈东景 曹雅慧
通过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度我国沿海地区2006—2018年海洋环境效率,结合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海洋环境效率明显大于将非期望产出考虑在内的海洋环境效率值。(2)海洋环境效率在研究期内呈上升趋势,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环境效率较高且增速快,环渤海及北部湾地区较低且增速慢。(3)空间上从“以中、低效为主”的分布特征转化为“环渤海经济区围绕天津,长三角经济区围绕上海、江苏,泛珠三角经济区围绕广东”的三极空间分布格局。(4)海洋环境效率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性,海洋科技投入、海洋科研水平和港口活跃度显著抑制了省内海洋环境效率,对邻省有显著促进作用,海洋经济规模显著提高了省内海洋环境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德存 刘金平 杨贺
当前,中国生态足迹已严重超出生态承载力范围,省际差异较大。为探究生态足迹增长的社会经济因素,基于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利用空间杜宾面板STIRPAT模型及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对影响省域生态足迹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促进中国省域生态增长的直接效应主要有人口规模、社会富裕程度、城镇化率;提高科技水平与对外开放程度能够显著抑制各省域生态足迹的增长。(2)人口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对生态足迹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同时城镇化率与工业结构的溢出效应不显著。从政策角度,降低省域生态足迹不仅要优化本地区的影响因素,也要考虑毗邻省份的彼此影响,加强科技水平与对外开放程度的合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强 左静娴 王琰
分析了环境分权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我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环境分权对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分权与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较低水平的环境分权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抑制作用,而较高水平的环境分权有利于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 2)引入空间杜宾模型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无论在邻接空间权重还是地理距离空间权重下,环境分权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都存在"U"型关系,环境分权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有着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提出从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入手来促进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
环境分权 全要素能源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超 郭海霞 沈体雁
产品价格及要素边际产出空间差异的波动特性可直观反映市场一体化演化趋势。在采用"一价定律"和空间杜宾回归模型对产品及要素市场整合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后发现,目前我国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且正不断加深;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自2003年开始由趋于弱化转向趋于加深;资本市场分割程度在最近20年内更加严重;技术要素边际产出差异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技术未能有效转向高报酬率区域;一体化土地要素市场尚未建立,在现行用地供给计划配给、土地发展权不允许跨地区交易条件下,我国土地利用正经受严重的效率损失。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芦婷婷 祝志勇
人工智能对收入分配领域的挑战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对于潜在的空间因素并未予以考虑。基于此,本文在理论分析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空间效应的基础之上,使用2006~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静态空间杜宾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首次实证考察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长短期效应的差别以及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作用,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劳动收入份额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空间因素不容忽视;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不仅降低本地的劳动收入份额,而且降低邻近地区的劳动收入份额;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空间溢出效应以短期效应为主;人工智能与社会保障支出的交互项并不显著,意味着社会保障支出的再分配功能并未在人工智能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过程中显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与预测——基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误差修正模型
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主导效应分析——一项基于指数分解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机制与价格非对称效应研究——基于结构VEC模型的计量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空间动态杜宾模型
我国企业金融化行为同群效应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经验分析
中国省会城市人身保险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双向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潜在经济增长的市场潜能拉动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杜宾误差模型的经验分析
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中国能源强度演变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