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29)
- 2023(17546)
- 2022(14234)
- 2021(13414)
- 2020(11320)
- 2019(25765)
- 2018(25253)
- 2017(48292)
- 2016(25428)
- 2015(28878)
- 2014(28526)
- 2013(27885)
- 2012(24863)
- 2011(22079)
- 2010(21783)
- 2009(20472)
- 2008(20079)
- 2007(17522)
- 2006(15097)
- 2005(13950)
- 学科
- 济(111825)
- 经济(111675)
- 业(100661)
- 管理(90798)
- 企(89553)
- 企业(89553)
- 方法(50857)
- 数学(41597)
- 数学方法(41166)
- 农(35959)
- 财(35531)
- 业经(33818)
- 中国(31228)
- 务(24675)
- 财务(24616)
- 财务管理(24579)
- 贸(23874)
- 贸易(23861)
- 农业(23464)
- 易(23382)
- 企业财务(23331)
- 制(22734)
- 技术(20574)
- 和(18765)
- 理论(18761)
- 策(18120)
- 划(18091)
- 体(17212)
- 地方(17054)
- 学(16651)
- 机构
- 学院(362841)
- 大学(359701)
- 济(160152)
- 经济(157576)
- 管理(150668)
- 理学(129825)
- 理学院(128656)
- 管理学(126940)
- 管理学院(126239)
- 研究(113384)
- 中国(91776)
- 财(74342)
- 京(74159)
- 科学(63688)
- 财经(59500)
- 经(54328)
- 所(53697)
- 农(53505)
- 中心(53405)
- 江(52376)
- 经济学(49648)
- 研究所(48276)
- 业大(48168)
- 北京(46162)
- 经济学院(44796)
- 财经大学(44101)
- 范(43091)
- 师范(42721)
- 农业(41699)
- 州(41491)
- 基金
- 项目(241418)
- 科学(194608)
- 基金(181170)
- 研究(180738)
- 家(155302)
- 国家(153980)
- 科学基金(135936)
- 社会(120300)
- 社会科(114228)
- 社会科学(114203)
- 基金项目(95112)
- 省(91251)
- 自然(85557)
- 自然科(83721)
- 自然科学(83704)
- 自然科学基金(82303)
- 教育(81970)
- 划(76153)
- 资助(73005)
- 编号(72445)
- 成果(57654)
- 部(54888)
- 重点(53212)
- 创(52528)
- 发(51388)
- 国家社会(51294)
- 创新(48497)
- 教育部(48363)
- 人文(47764)
- 制(47640)
- 期刊
- 济(173780)
- 经济(173780)
- 研究(104871)
- 中国(66642)
- 财(61271)
- 管理(59569)
- 农(49777)
- 科学(47555)
- 学报(46628)
- 大学(37515)
- 学学(35239)
- 农业(34512)
- 技术(33905)
- 融(32859)
- 金融(32859)
- 教育(31082)
- 业经(30334)
- 财经(30213)
- 经济研究(28769)
- 经(26109)
- 问题(23253)
- 业(21408)
- 贸(20552)
- 技术经济(19777)
- 世界(18877)
- 国际(17502)
- 现代(17279)
- 商业(17206)
- 财会(17168)
- 图书(16916)
共检索到536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军
本文基于产品价值链视角剖析了信息化密度影响企业出口决定的内在机理,并采取世界银行提供的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总体上信息化密度较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出口。产品价值链中各环节信息化密度较高的企业也倾向于选择出口,且从边际效应来看:与下游企业或消费者之间以及市场营销和销售过程中较高的信息化密度带来的较大海外市场空间,对企业出口决定的正向边际效应最大;其次是与上游企业或供应商之间和生产过程中的较高信息化密度使得企业克服出口额外成本的能力增强;边际效应最小的是在产品改进上的信息化投入导致的产品多样性和较高的产品质量。分行业估计结果显示,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企业的信息化密度变量以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明志 铁瑛 傅川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GVC)的视角,利用2000-2007年的企业微观数据,研究了工资扭曲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GVC背景下工资扭曲促进了我国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其中高GVC地位的企业其工资扭曲对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拓展性的实证研究表明,GVC地位提升可以提升生产率、企业规模、外资占比以及垂直专业化程度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均受到工资扭曲的正向影响,但GVC地位的正向调节作用仅对本土企业有效;低生产率企业的出口更依赖工资扭曲;工资扭曲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工资扭曲 企业出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明志 铁瑛 傅川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GVC)的视角,利用2000-2007年的企业微观数据,研究了工资扭曲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GVC背景下工资扭曲促进了我国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其中高GVC地位的企业其工资扭曲对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拓展性的实证研究表明,GVC地位提升可以提升生产率、企业规模、外资占比以及垂直专业化程度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均受到工资扭曲的正向影响,但GVC地位的正向调节作用仅对本土企业有效;低生产率企业的出口更依赖工资扭曲;工资扭曲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的正向促进作用会因为GVC地位的提升而得以强化;出口量较大的企业出口主要通过生产率水平来驱动,工资扭曲的正向促进作用会因为GVC地位的提升而得到强化,而出口量较低的企业出口对工资扭曲的依赖程度较高。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工资扭曲 企业出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静 韩德超 刘国光
随着中间品贸易的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GVC)嵌入程度最深的国家之一。一方面,全球价值链嵌入可以通过中间品进口带来高质量的中间品和技术,外生地提升出口质量;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的俘获效应导致企业内生自主技术创新失灵,因此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出口质量升级的关系有可能为非线性。文章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会提高中国企业的出口质量,但过度嵌入会降低出口质量,两者之间成"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嵌入下中间品进口的质量效应、规模效应依然能够提升出口质量,但技术外溢效应对出口质量升级的影响为负,再加上全球价值链嵌入会降低企业自主研发创新从而拉低出口质量,因此中国企业内生的与外生的技术创新无法相互吸收和匹配。全球价值链嵌入OECD国家市场会提高企业出口质量,嵌入非OECD国家市场会降低出口质量,但如果全球价值链嵌入东盟市场或金砖国家也依然能够带来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下中间品进口贸易成本增加会带来企业出口质量的下降,但出口贸易成本增加会激励企业提高出口质量从而进入收入层次更高、距离更远的市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凯 金缀桥
在理论阐释对华出口管制影响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机制的基础上,以美国高技术中间品为例,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检验了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会抑制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该结果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主要通过降低中国企业成本加成率与提高国内外中间品相对价格来影响全球价值链升级。扩展分析发现,相较于一般贸易企业,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对加工贸易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抑制作用更大;相较于高技术创新企业,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对低技术创新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抑制作用更大。另外,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会削弱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对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抑制作用。因此,中国应该不断扩展经贸合作范围,加深与其他进口来源替代国的经贸联系,从而削弱美国对华脱钩的不利影响。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军
基于产品价值链视角考察中国企业出口强度的信息化效应及其作用路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微观数据,运用iv-tobit模型和iv-oprobit模型基于总体及产品价值链维度进行实证验证。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强度对其总体及产品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水平都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且在产品价值链中下游环节的正向效应大于中上游环节;出口的学习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是总体及产品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出口信息化效应显著存在的两个作用路径,但前者的中介作用大于后者。研究结论为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方位推进产品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全新思路和决策依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包群 郝腾
整合中国海关数据库、CEPII-BACI贸易数据库与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中国出口企业所在区域的产品密度,并考察以产品密度衡量的本地生产优势对企业出口动态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产品密度对企业出口动态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提高了企业出口参与的存活时间与规模,且这种效应对位于产品生命周期上游的新产品更明显;产品密度提高了企业出口额或数量的恢复程度,缩短了出口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产品密度对企业出口动态参与的作用还受到融资约束、市场竞争程度、城市异质性等因素的影响。在考虑产品密度的不同衡量方法以及采用工具变量方法重新估计以后,以上结论依然可靠。
关键词:
本地生产优势 产品密度 出口动态 双循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贝贝 靳玉英 姚海华 王开
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有着前所未有的迫切性。本文旨在对企业出口产品转换行为及其背后竞争力的变化进行研究,将异质性企业理论与产品空间理论相结合,构建企业层面的平均产品密度指标,从产品要素禀赋视角揭示企业进行产品转换的内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出口产品转换行为是否会促进企业出口产品的转型升级。研究表明:企业出口产品的既有要素禀赋和在产品空间的位置决定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转换行为;企业出口产品在产品空间中的平均产品密度通过对产品转换行为的促进作用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带动了企业出口产品的升级。
关键词:
企业出口 产品转换 产品空间 升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坤望 邵文波 王永进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信息与通讯技术发展迅猛,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企业异质性理论的框架下,证明信息化是比较优势一个新的来源,不仅信息基础设施的提升会改善一国出口绩效,而且信息化密度高的企业具有更高的出口倾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世界银行对于中国12400家企业2002~2004年的调查数据,在地区—行业—企业层面上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结果表明企业信息化密度、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对中国企业的出口绩效有显著影响。在控制了影响比较优势的其他因素和变量的内生性之后,实证结论仍然稳健。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在信息化背景下政府如何选择合适的经济政策,促使企业更好地利...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信息技术 基础设施 比较优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天顶 陈钰莹
文章依据Alfaro等(2019)理论框架拓展了不完全契约产权模型,从企业边界选择角度探讨全球价值链位置和不完全契约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品需求弹性不同,全球价值链位置和不完全契约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作用机制也不同。对于互补的情形,企业倾向于并购下游供应商,缔约强度增加,企业并购范围向上游扩散;对于替代的情形,企业倾向于并购上游供应商,缔约强度增加,企业并购范围向下游扩散。进一步研究发现,逆向海外并购受到全球价值链位置和不完全契约的显著影响,顺向海外并购几乎不受全球价值链位置和不完全契约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钰
数量扩张是集群企业成长的外部表现,对它的研究可以从价值链及共生密度增容视角展开。文章首先分析了集群企业价值链共生的本质特点;其次界定了集群企业共生密度增容的内涵;再次沿"原材料、零部件-产品-销售-服务"等主要价值链环节,阐发了集群同质企业、关联企业的密度增容及其均衡;最后提出集群企业密度增容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价值链 集群企业 密度增容 策略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东北 王珏 唐青青
以制度质量为视角,构建产业集聚对中国企业出口决策影响的理论机制。同时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针对理论机制的三个研究假说进行验证。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方法以及Heckman选择模型对理论机制进行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促进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产业集聚通过教育发展和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通过对不同行业类型、不同窗口期样本以及不同企业所有制类型的计量检验发现,三种研究假说依然稳健。同时,对知识产权保护和法治建设的制度质量视角的进一步讨论,再次验证了产业集聚通过制度质量对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有重要影响。在对渠道进一步识别时发现,金融制度通过融资成本影响企业出口决策,教育制度通过企业的创新活动影响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因此,产业集聚通过金融制度与教育制度促进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微观渠道是企业融资成本与企业创新活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建秀 韩璐 阎俊爱
基于CEPII的BACI贸易数据库,以1995-2013年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样本,从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研究了已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合作关系的中国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位势,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目前主要以中低端产品出口为主,位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中低端位置;中国企业GVC嵌入程度总体上升,但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权力位势呈下滑趋势,这与中国日益深入地嵌入全球价值链相背离,也说明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寻租行为并没有获得高额的利润回报,在全球价值链中存在"嵌入悖论"。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全球价值链 位势 嵌入悖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玉德 杨晓璇 刘剑民
信息技术发展持续提高企业信息化密度,进而对企业价值创造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08—2020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信息化密度对企业价值创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社会信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社会信任调节作用下,信息化密度会促进企业投资回报增加、资本成本降低、可持续增长率增加,最终提高企业价值创造水平;信息化密度的影响作用具有马太效应,表明我国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均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信息化密度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正向作用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更为显著。上述结论对于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企业价值创造水平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信息化密度 社会信任 企业价值 马太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施炳展 邵文波
本文从质量(quality)视角入手分析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及其决定因素。借鉴新新贸易理论最新进展,我们首先放弃单位价值(unit value)等同于质量的假设,采用2485个产品层面回归反推方法,测算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然后匹配海关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结论发现,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产品质量差距扩大;生产效率、研发效率、广告效率、政府补贴、融资约束缓解、市场竞争均会提升产品质量;但研发投入、广告投入并没有明显效果;企业出口空间分布特征也会反作用于产品质量;外资对本土企业产品质量影响不利,但提升了外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从政策层面看...
关键词:
企业 质量 决定因素 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