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8)
- 2023(12445)
- 2022(9763)
- 2021(8966)
- 2020(7548)
- 2019(16623)
- 2018(16768)
- 2017(32044)
- 2016(16917)
- 2015(18795)
- 2014(18782)
- 2013(18243)
- 2012(16133)
- 2011(14108)
- 2010(14335)
- 2009(13974)
- 2008(14231)
- 2007(13285)
- 2006(11887)
- 2005(11057)
- 学科
- 业(85125)
- 企(79920)
- 企业(79920)
- 济(72236)
- 经济(72034)
- 管理(71708)
- 业经(30066)
- 方法(27511)
- 财(26989)
- 农(24754)
- 中国(21186)
- 务(20958)
- 财务(20929)
- 财务管理(20914)
- 技术(20558)
- 企业财务(19872)
- 数学(18615)
- 数学方法(18456)
- 农业(17752)
- 制(17567)
- 理论(16327)
- 策(15159)
- 和(14930)
- 划(14345)
- 体(13757)
- 技术管理(13757)
- 企业经济(12854)
- 经营(12359)
- 地方(12046)
- 体制(11641)
- 机构
- 学院(245481)
- 大学(240879)
- 管理(103714)
- 济(102824)
- 经济(100933)
- 理学(88281)
- 理学院(87502)
- 管理学(86479)
- 管理学院(85992)
- 研究(73521)
- 中国(59790)
- 财(51012)
- 京(49939)
- 科学(41370)
- 财经(39650)
- 江(38888)
- 经(35782)
- 农(35685)
- 所(35040)
- 中心(34451)
- 业大(31552)
- 北京(31020)
- 研究所(30926)
- 州(30719)
- 经济学(30373)
- 商学(29384)
- 范(29382)
- 师范(29165)
- 商学院(29118)
- 财经大学(28780)
- 基金
- 项目(155538)
- 科学(126148)
- 研究(120179)
- 基金(114291)
- 家(96791)
- 国家(95829)
- 科学基金(85647)
- 社会(80662)
- 社会科(75618)
- 社会科学(75598)
- 省(61994)
- 基金项目(60389)
- 教育(53824)
- 自然(52468)
- 自然科(51333)
- 自然科学(51324)
- 自然科学基金(50562)
- 划(49930)
- 编号(49400)
- 资助(43656)
- 成果(40390)
- 创(38636)
- 业(35860)
- 创新(34963)
- 部(34181)
- 重点(34126)
- 发(33567)
- 制(33277)
- 国家社会(33135)
- 课题(32715)
- 期刊
- 济(123340)
- 经济(123340)
- 研究(73142)
- 中国(52102)
- 管理(45529)
- 财(45171)
- 农(34925)
- 科学(31377)
- 学报(30046)
- 教育(25695)
- 大学(24308)
- 技术(23657)
- 农业(23593)
- 业经(22842)
- 融(22720)
- 金融(22720)
- 学学(22567)
- 财经(20852)
- 经济研究(18875)
- 经(18071)
- 问题(15768)
- 业(15310)
- 技术经济(14817)
- 财会(13731)
- 图书(13202)
- 现代(13109)
- 科技(12724)
- 商业(12514)
- 会计(12131)
- 世界(11816)
共检索到378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玉德 杨晓璇 刘剑民
信息技术发展持续提高企业信息化密度,进而对企业价值创造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08—2020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信息化密度对企业价值创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社会信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社会信任调节作用下,信息化密度会促进企业投资回报增加、资本成本降低、可持续增长率增加,最终提高企业价值创造水平;信息化密度的影响作用具有马太效应,表明我国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均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信息化密度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正向作用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更为显著。上述结论对于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企业价值创造水平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信息化密度 社会信任 企业价值 马太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军
本文基于产品价值链视角剖析了信息化密度影响企业出口决定的内在机理,并采取世界银行提供的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总体上信息化密度较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出口。产品价值链中各环节信息化密度较高的企业也倾向于选择出口,且从边际效应来看:与下游企业或消费者之间以及市场营销和销售过程中较高的信息化密度带来的较大海外市场空间,对企业出口决定的正向边际效应最大;其次是与上游企业或供应商之间和生产过程中的较高信息化密度使得企业克服出口额外成本的能力增强;边际效应最小的是在产品改进上的信息化投入导致的产品多样性和较高的产品质量。分行业估计结果显示,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企业的信息化密度变量以及...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谢晓妮 陈沛
随着金税工程的全面推进、财税改革的互联网化,国家税务总局构建了包括"互联网+税务""大数据+征管"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形成对传统税务创新升级的"互联网+智慧税务"的生态融合,税收严惩严管稽查的全新时代已经到来。同时,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大力简政减税减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坤望 邵文波 王永进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信息与通讯技术发展迅猛,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企业异质性理论的框架下,证明信息化是比较优势一个新的来源,不仅信息基础设施的提升会改善一国出口绩效,而且信息化密度高的企业具有更高的出口倾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世界银行对于中国12400家企业2002~2004年的调查数据,在地区—行业—企业层面上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结果表明企业信息化密度、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对中国企业的出口绩效有显著影响。在控制了影响比较优势的其他因素和变量的内生性之后,实证结论仍然稳健。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在信息化背景下政府如何选择合适的经济政策,促使企业更好地利...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信息技术 基础设施 比较优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丁振阔 叶广宇 黄胜
运用30家来自创业板的上市国际新创企业2011—201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国际新创企业国际化程度、知识密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结果显示,国际新创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是倒U形关系,知识密度正向调节两者间的倒U形关系。这不仅丰富国际新创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间关系形态及其边界条件的讨论,而且为我国创业者如何提升国际新创企业的企业绩效提供启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亚明
本文围绕现代企业的价值创造体系 ,探讨了信息时代下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挑战 ,给出了现代企业的价值创造体系、案例及其公司战略创造价值的一种逻辑框架。
关键词:
现代企业 价值创造体系 逻辑框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袁子琪 孙蔓莉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将会创造企业和社会可共享的新增价值,从长远来看,企业自身的发展将从中受益。本文介绍了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而创造共享价值的理念和途径,以及基于价值创造理念,企业商业模式和对外报告形式的改变。
关键词:
社会责任 共享价值 商业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薛晨杰 吴秀莲
本文基于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分析在企业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中承担社会责任为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创造的价值,并剖析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机理,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常态化和持久化。
关键词:
价值链 社会责任 价值创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欣
本文从社会责任融合的视角切入,构建了一个社会责任驱动的企业综合价值创造模型,并进一步分析其内在的价值创造机理。本文研究表明,社会责任与企业运营全过程的融合,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创造的路径选择;社会责任与企业运营相融合的本质是两套制度体系的融合,通过社会责任理念的融人改变企业原有的行为惯例,建立符合社会期望的企业行为惯例,最终固化为企业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社会责任融合的企业综合价值创造过程,包括价值认知、价值主张、价值融合、价值实现以及价值沟通等多个环节,并且彼此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机制。其中,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机制非常重要,对价值创造的其他环节均会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景峰
文章基于企业价值创造研究文献的分析,提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价值创造的机理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国有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每一个步骤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研究认为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创造有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国有企业价值创造活动过程的五个阶段,即价值主张、价值行动、价值影响、价值实现和价值维护。国有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是多个利益相关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价值创造过程是国有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将资源进行整合与协作的过程。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价值创造机理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分析国有企
关键词:
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 企业价值 价值创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秋 宋献中
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其经济绩效和价值创造的影响,是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方向、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以及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差异化。本文在对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认为今后的研究要从企业微观管理的层面探索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本质特征,研究社会责任活动的决策评价方法,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资源配置效率。
关键词:
社会责任 企业价值 企业绩效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郑大庆 王雨 陈文波
企业社会化网络是由企业主导的社会化网络软件,它促进了企业员工之间、企业与外部客户、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带来新的企业价值。本文总结了企业社会化网络的八种可供性(行为可见性、关联性、中心性、网络外部性、内容可见性、可编辑性、持续性、多样性)和六种企业价值需求(知识管理、创新、业务流程、工作绩效、客户服务和企业财务绩效),并加入理论视角这个分析维度,从可供性、企业价值、理论视角三个方面分析企业社会化网络影响企业价值的逻辑。借助理论视角,本文总结出企业社会化网络影响企业价值的五种机制(社会网络结构、社会网络连接、社会网络行动者、社会媒体内容、社会媒体参与者),并进一步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认为企业社会化网络对客户服务、财务绩效的影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可编辑性和持续性受到的关注较少,多中心性和多样性需要进一步探索,而五种机制中多种机制的综合影响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论文总结了企业社会化网络可供性、企业价值的概念,并系统地呈现出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对于把握企业社会化网络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明晖 许高明 曾爱民 王竹青
“大智移云物区”新技术环境下,企业数智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本文聚焦企业数智化转型如何实现价值创造这一重要问题,基于现有研究系统梳理了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发展历程及其价值创造的实现路径,并以能源行业上市企业物产环能为例,基于投资、采购、生产、维修四个典型业务场景,深入探究能源企业数智化转型价值创造的实现机制。本研究丰富了企业数智化转型价值创造实现路径的相关理论,也为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通过智能预测、规划与协同企业资源,乃至智能决策以创造价值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世霞 扈文秀
文章针对传统企业价值创造理论的局限性,基于实物期权理念和方法,构建了面向未来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决策与管理为一体的动态企业价值创造管理框架。解决了投资净现值和期权价值,以及等待和竞争之间的均衡问题。为解决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价值创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企业价值 实物期权 战略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