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92)
- 2023(19078)
- 2022(15804)
- 2021(14596)
- 2020(12317)
- 2019(28196)
- 2018(27553)
- 2017(52346)
- 2016(28317)
- 2015(32168)
- 2014(31986)
- 2013(31430)
- 2012(28691)
- 2011(25704)
- 2010(25378)
- 2009(23640)
- 2008(23240)
- 2007(20660)
- 2006(17953)
- 2005(16239)
- 学科
- 济(117994)
- 经济(117866)
- 管理(81394)
- 业(78579)
- 企(63193)
- 企业(63193)
- 方法(54562)
- 数学(48108)
- 数学方法(47583)
- 中国(35104)
- 农(32894)
- 财(30755)
- 业经(26070)
- 学(24986)
- 贸(24473)
- 贸易(24460)
- 易(23840)
- 制(22030)
- 农业(21929)
- 地方(20214)
- 务(19612)
- 财务(19554)
- 财务管理(19508)
- 企业财务(18551)
- 银(18473)
- 银行(18408)
- 融(18177)
- 金融(18174)
- 理论(17660)
- 行(17530)
- 机构
- 大学(411539)
- 学院(408076)
- 济(171409)
- 经济(168205)
- 管理(156594)
- 研究(142033)
- 理学(135287)
- 理学院(133783)
- 管理学(131374)
- 管理学院(130635)
- 中国(108279)
- 科学(87839)
- 京(87036)
- 财(76833)
- 农(74927)
- 所(72554)
- 研究所(66199)
- 中心(65551)
- 业大(64236)
- 财经(62299)
- 江(60073)
- 农业(59478)
- 经(56911)
- 北京(54470)
- 经济学(53879)
- 范(51743)
- 师范(51056)
- 院(50976)
- 经济学院(48730)
- 州(47163)
- 基金
- 项目(278581)
- 科学(219408)
- 基金(205744)
- 研究(196076)
- 家(182952)
- 国家(181504)
- 科学基金(154592)
- 社会(126966)
- 社会科(120380)
- 社会科学(120346)
- 基金项目(108210)
- 省(106387)
- 自然(101937)
- 自然科(99698)
- 自然科学(99662)
- 自然科学基金(97936)
- 划(91483)
- 教育(89981)
- 资助(84233)
- 编号(76900)
- 重点(63359)
- 成果(62170)
- 部(61979)
- 发(59335)
- 创(57823)
- 科研(54443)
- 创新(54208)
- 国家社会(54095)
- 教育部(52879)
- 课题(52809)
- 期刊
- 济(180651)
- 经济(180651)
- 研究(115246)
- 中国(79988)
- 学报(72004)
- 农(67151)
- 科学(63530)
- 财(60143)
- 管理(56846)
- 大学(53367)
- 学学(50346)
- 农业(45488)
- 教育(38050)
- 融(36881)
- 金融(36881)
- 技术(34208)
- 财经(31381)
- 经济研究(30863)
- 业经(28692)
- 经(27109)
- 业(25664)
- 问题(24230)
- 贸(21774)
- 图书(20872)
- 版(20514)
- 技术经济(19797)
- 统计(19646)
- 国际(19270)
- 世界(19034)
- 理论(19033)
共检索到601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少俊 郑江淮
就业升级和就业极化是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结构演进中的显著特征。在中国信息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现实背景下,信息化水平提升将如何作用于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溢价这一问题值得关注。本文首先以19个门类行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变动现象,发现中国在行业层面已经呈现出了就业极化与升级并存现象,然后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就业极化和就业升级如何影响了信息化对技能溢价的作用方向和影响效应,并采用31个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息化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效应受到就业极化和就业升级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就业极化条件下,信息化对技能溢价产生促进效应;就业升级条件下,信息化与技能溢价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先促进了技能溢价,后抑制了技能溢价。本文研究对缓解劳动收入不平等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郝楠
本文分析了劳动力就业极化和技能溢价变动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就业极化对技术创新具有双重效应。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促进技术创新,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对技术创新产生抑制作用。技能溢价变动对技术创新具有非线性影响。高技能与中等技能劳动力间溢价上涨对技术创新具有倒"U"型作用路径,中等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间溢价下降对技术创新具有正"U"型作用路径。由高技能相对工资上涨引发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将会逆转其在拐点后对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并为企业技术创新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郝楠
本文分析了劳动力就业极化和技能溢价变动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就业极化对技术创新具有双重效应。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促进技术创新,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对技术创新产生抑制作用。技能溢价变动对技术创新具有非线性影响。高技能与中等技能劳动力间溢价上涨对技术创新具有倒"U"型作用路径,中等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间溢价下降对技术创新具有正"U"型作用路径。由高技能相对工资上涨引发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将会逆转其在拐点后对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并为企业技术创新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从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抑制技能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和消除人力资本投资阻碍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淑瑶 汤吉军 刘达 石玉堂
政府数据开放是数字时代政府治理的重要制度工具,评估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是科学施政的前提。文章以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线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重差分模型,从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双重视角,实证检验政府数据开放对企业就业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政府数据开放可以刺激企业就业规模增长,并改善企业职能就业结构和技能就业结构,该影响通过刺激企业产出增长、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助推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予以实现,并因企业要素密集程度异质性而存在差异;拓展分析发现,开放质量同样是影响企业就业规模、就业结构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为政府在数字时代更好发挥治理效能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石玉堂 王晓丹
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刻影响着企业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的变革,致使企业员工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深入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就业效应对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就业形势稳定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0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刻画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对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就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对就业规模而言,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力就业规模;对就业结构而言,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型、服务型、高技能、中等技能员工存在就业创造效应,而对生产型、低技能员工则存在就业替代效应。第二,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融资约束、提高生产率及扩大经营范围作用路径影响企业劳动力就业。第三,不同所有制、生命周期、科技属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就业效应存在异质性,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就业效应更为明显。第四,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具有非线性影响,且随着数字化转型程度加深,劳动力就业的优化作用不断增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广肃 李力行 孟岭生
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可能被机器和人工智能所替代。本文将美国劳工部标准职业代码与中国职业代码相匹配,基于Frey and Osborne(2017)对美国各种职业被智能化替代概率的估计结果,估算了中国各职业被智能化替代的概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城市层面的被替代指标。接下来,利用多个年份的人口普查和家庭调查微观数据以及欧盟的机器人使用数据,本文在城市层面和个人层面估计了智能化对就业广度(就业人数)和就业强度(工作时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化对中国劳动就业产生了明显的替代作用,一方面减少了就业人数的增长,另一方面却增加了在职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分样本分析发现女性、低教育劳动者、大龄劳动者、移民等劳动力市场中相对脆弱的群体所受的冲击更大。
关键词:
自动化 人工智能 就业替代 劳动需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东亮 郑鸽 任治超
中国逐步从定居社会转变为流迁社会,劳动力大范围流动体现在就业城市的自主选择上,该行为对城市工资溢价产生持续影响,同时城市工资溢价又影响劳动力的就业城市选择。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包含个体选择的处置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存在城市工资溢价现象,劳动力的异质性特征和城市差异性特征显著影响就业城市选择行为;纠正劳动力城市选择的内生二元选择偏差后,发现中国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工资溢价变大,而大城市的工资溢价消失,中小城市工资比大城市更有竞争力。中国城市体系中的首尾优势是劳动力理性选择就业城市的结果,这为中国实施差异化的城市发展政策来实现城市体系的整体优化和内部协调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霍灵光 陈媛媛
作为人力资本的一种形式,语言能力在劳动力市场很可能有一定的经济回报。文章采用CFPS、CLDS和CGSS三套数据,检验了英语的工资回报效应。总体上,英语存在显著的"工资溢价"效应,且这种效应具有异质性。例如,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高、从事管理和技术职业以及东部地区劳动者的英语经济回报率显著,同时英语能力对城市居民的影响要大于农村居民,对城市本地居民的影响要大于农民工。另外,在工资回报率上,英语的听说能力要明显大于英语的读写能力,而口语的作用又要大于听力。
关键词:
中国 英语能力 教育 工资 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楠 江永红
在欧美发达国家就业技能结构由就业"升级"走向就业"极化"的发展背景下,本文针对中国劳动力就业极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间品进口的技术外溢和城镇化发展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对外贸易和离岸外包增加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则对劳动力技能需求具有"U"型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抑制了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增强了其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贸易开放弱化了技术进步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发展对高技能劳动力产生更多需求。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讨论了促进劳动力技能水平提升、推动就业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楠 江永红
在欧美发达国家就业技能结构由就业"升级"走向就业"极化"的发展背景下,本文针对中国劳动力就业极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间品进口的技术外溢和城镇化发展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对外贸易和离岸外包增加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则对劳动力技能需求具有"U"型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抑制了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增强了其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贸易开放弱化了技术进步对高技能劳动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楠
文章在国外劳动力极化的发展背景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就业极化和工资极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呈现出"N"型"极化升级"趋势,工资结构呈现出两端上升、中间塌陷的"U"型极化特点。从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互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力支撑了我国低成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其难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持久动力,最终产生阻碍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楠
文章在国外劳动力极化的发展背景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就业极化和工资极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呈现出"N"型"极化升级"趋势,工资结构呈现出两端上升、中间塌陷的"U"型极化特点。从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互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力支撑了我国低成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其难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持久动力,最终产生阻碍作用。从劳动力极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上涨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但内生的技能供给增加会反向抑制收入差距扩大;低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上升会缩小收入差距,但由于缺乏持续的工资上升动力,收入差距将又呈现扩大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楠
文章在国外劳动力极化的发展背景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就业极化和工资极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呈现出"N"型"极化升级"趋势,工资结构呈现出两端上升、中间塌陷的"U"型极化特点。从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互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力支撑了我国低成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其难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持久动力,最终产生阻碍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董直庆 王林辉
本文构建了区分技能与非技能劳动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以技能偏向性视角考察技能需求增长、技能溢价和技术进步关系,模型验证技能需求增长和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而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变化取决于技能型和非技能型劳动相对规模、技能型和非技能型劳动相对工资以及用于生产技能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资本投入的变化。结合我国宏微观经济数据检验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大小及其波动规律。结果发现,欧美国家技能需求增长和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性的结论在我国具有适应性,且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率呈现出多头W形波动规律,W形走势的右底略低于左底表明技术进步出现"惰性"特征。
关键词:
技能需求 技能溢价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群力 谢滨泽
文章从基础设施情况、生产活动情况、创新与企业效益三个维度构建了产业智能化指标体系,测算了我国29个省份的产业智能化程度,并结合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产业智能化对劳动力结构和技能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且发展速度较快,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产业智能化对低技能劳动力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而对高技能劳动力具有显著的互补效应,即产业智能化降低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但提高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改变了劳动力结构;产业智能化提升了技能溢价水平,且不同地区间产业智能化对劳动力结构、技能溢价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产业智能化 劳动力结构 技能溢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环境规制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基于人口跨市流入流出双重视角的分析
美貌溢价:劳动力市场歧视是主因吗?——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影响技能溢价的机理分析——基于技能劳动相对供需框架的视角
劳动力异质、技能溢价与中等收入陷阱
城市工资差距分化——房价与劳动力市场的议价和“溢价”
劳动力市场化何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于数量和价格的双重视角
劳动力市场化何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基于数量和价格的双重视角
劳动力市场扭曲如何影响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配置扭曲和价格扭曲双重视角的实证研究
外来劳动力的工资溢价研究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劳动技能溢价——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