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21)
- 2023(7934)
- 2022(5672)
- 2021(5036)
- 2020(3740)
- 2019(8063)
- 2018(7991)
- 2017(15543)
- 2016(8086)
- 2015(9046)
- 2014(8981)
- 2013(8403)
- 2012(7172)
- 2011(6447)
- 2010(6229)
- 2009(5773)
- 2008(5563)
- 2007(5081)
- 2006(4714)
- 2005(4302)
- 学科
- 济(35260)
- 经济(35225)
- 管理(24733)
- 业(23469)
- 企(18258)
- 企业(18258)
- 农(12801)
- 中国(12564)
- 方法(11845)
- 业经(11161)
- 数学(9900)
- 数学方法(9794)
- 财(9393)
- 农业(8568)
- 地方(8115)
- 信息(7367)
- 发(7056)
- 制(6997)
- 产业(6832)
- 学(6076)
- 理论(5946)
- 发展(5869)
- 务(5864)
- 展(5860)
- 财务(5842)
- 财务管理(5834)
- 企业财务(5652)
- 总论(5493)
- 信息产业(5449)
- 银(5401)
- 机构
- 学院(117234)
- 大学(116045)
- 济(47605)
- 经济(46589)
- 管理(45390)
- 理学(38893)
- 理学院(38535)
- 管理学(37917)
- 研究(37781)
- 管理学院(37703)
- 中国(27917)
- 京(23519)
- 财(22690)
- 科学(22176)
- 财经(18472)
- 农(18025)
- 江(18004)
- 中心(17998)
- 所(17692)
- 经(16863)
- 研究所(16053)
- 业大(15981)
- 范(15887)
- 师范(15749)
- 经济学(15476)
- 州(14409)
- 北京(14172)
- 经济学院(14140)
- 院(13853)
- 农业(13737)
- 基金
- 项目(81802)
- 科学(65643)
- 研究(62605)
- 基金(59748)
- 家(51728)
- 国家(51296)
- 科学基金(44777)
- 社会(41977)
- 社会科(39781)
- 社会科学(39773)
- 省(32098)
- 基金项目(31291)
- 教育(27795)
- 编号(26594)
- 自然(26463)
- 划(26348)
- 自然科(25922)
- 自然科学(25917)
- 自然科学基金(25469)
- 资助(22446)
- 成果(21833)
- 发(18542)
- 国家社会(18344)
- 重点(18192)
- 课题(17451)
- 部(17388)
- 创(17211)
- 项目编号(16869)
- 创新(16089)
- 制(16052)
共检索到171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跃 袁雪娇 叶宇梅
基于静态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模型,利用我国2007-2013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信息化和新型城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我国不同地区间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进程之间的互动效应差异,剖析了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间两者的互动作用路径。结果显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信息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带动效应呈现出"倒U型"结构;新型城镇化对信息化的推动效应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总体上,信息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带动效应在其互动进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的具体作用路径随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关键词:
信息化 新型城镇化 互动效应 路径分析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严昕 郑建明
[目的 /意义]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是我国城镇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从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互动模式入手,揭示"两化"融合发展的具体内容。[方法 /过程]通过对相关学术研究文献和国家相关文件的查阅、梳理,在回顾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从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两化"互动模型、要素模型以及目标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互动模式。[结果 /结论]在新型城镇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两化"应该从要素、目标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和对接,通过"两化"良性互动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智慧城市是"两化"良性互动的初级产物,也是今后一段时期"两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信息化 智慧城市 互动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君 高厚宾 王育红
文章依据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思想,界定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系统探究了四者之间的耦合互动机理和规律,建立了四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为我国同步推进"新四化",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以及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金兰 张秀娥
城镇化可以有效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合理规划城镇布局,传承历史文化特色,协同发展三次产业,加快推进制度改革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色城市,实现社会稳定和谐与经济可持续增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陆仰渊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要求,之后作出了详细的规划。实行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最佳路径。该文从分析不同层级的城市功能入手,认为新型城镇化应当根据不同城市规模、不同功能、不同性质,有梯度地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中去,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 中国经济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纪成君 孙晓霞
针对信息化、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是否相互影响的问题,基于我国2005—2016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以此来研究信息化、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三者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各自都存在较强的惯性;信息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且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影响都具有持久性;信息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持久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升级对信息化的促进作用并不持久;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持久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姜爱林
文中在简要阐述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内涵、特征与分类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对如何正确处理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给出了若干良策。
关键词:
城镇化 信息化 互动关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姜爱林
一、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究竟有何关系?这是21世纪初经济学家首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具有内在必然的联系,在工业化的推动下,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其互动关系的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广海 赵韦舒
在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与旅游化相互驱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讨了中国新型城镇化与旅游化的相互驱动效应及空间差异。研究显示:1省域新型城镇化水平与旅游化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即某一省份旅游化水平受到其相邻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也受到相邻省份旅游化水平的影响,但旅游化水平对相邻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依赖性更为显著。2全域空间范围内,旅游化与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相互驱动效应,但新型城镇化对旅游化驱动效应大于旅游化对新型城镇化的驱动效应。3局域空间范围内,新型城镇化与旅游化的相互驱动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其相互驱动发展模式可分为旅游化强驱动型、新型城镇化强驱动型、旅游化较强驱动型、相互较强驱动型、相互较弱驱动型和相互弱驱动型6种类型。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旅游化 驱动效应 空间计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严昕 郑建明
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是我国城镇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建立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13个地级市整体耦合的空间表现以及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耦合度、耦合要素做深度分析。研究表明:江苏13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耦合度从空间上分为磨合型、相对协调型以及较低水平协调型;从时间上看存在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各要素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信息化 耦合分析 耦合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薛选登 张一方
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河南省洛阳、新郑、禹州3市(县)的12个乡(镇)317家农户,对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逆城镇化"现象进行调研,发现农民城镇化意愿不强的表现及原因,进而提出通过"台阶式""差异化""中心辐射带动""以人为核心"等四种城镇化发展模式来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人口城镇化"进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传开 张凡 宁越敏
基于山东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分形方法、引力模型、空间探索分析等技术研究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突出特征。研究发现:12010年山东省53.5%的城镇人口集聚于县和县级市,具有明显的县域城镇化特征,同时农民身份转换滞后于其产业转移,半城镇化现象显著;2城镇体系呈位序规模分布,中小规模城市发育较好,大城市发育不足;3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联系不断加强,网络化趋势明显,但人口集聚能力相对薄弱;4城镇化空间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形成了以济南、青岛、烟台和威海为核心的三大热点分布区及以鲁西、鲁南地区为主的冷点分布区。最后就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桂婵 胡卫东
新型城镇化是在传统城镇化基础上提出的,得到了国家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学术界当今研究的热点,因此,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本文全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并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经济规律和现实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趋势的观点;其后从数据角度对传统城镇化道路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在上述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传统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薛选登 张一方
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河南省洛阳、新郑、禹州3市(县)的12个乡(镇)317家农户,对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逆城镇化"现象进行调研,发现农民城镇化意愿不强的表现及原因,进而提出通过"台阶式""差异化""中心辐射带动""以人为核心"等四种城镇化发展模式来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人口城镇化"进程。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永平 徐盈之
利用2000-201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时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消费、投资和产业结构升级三个变量的条件下,时间维度上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维度上对全国和东部地区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系数为正却不显著;接着分析了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三条潜在传导路径,根据测算的路径强度,发现消费路径和投资路径是新型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但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对经济增长存在阻碍作用,说明在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有力推进经济增长还有待时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