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8)
- 2023(14090)
- 2022(11322)
- 2021(10099)
- 2020(8298)
- 2019(18441)
- 2018(18360)
- 2017(35979)
- 2016(18797)
- 2015(21535)
- 2014(21720)
- 2013(21590)
- 2012(20336)
- 2011(18843)
- 2010(19564)
- 2009(18872)
- 2008(17985)
- 2007(16234)
- 2006(15427)
- 2005(14725)
- 学科
- 济(103190)
- 经济(103101)
- 管理(53249)
- 业(52289)
- 企(40299)
- 企业(40299)
- 中国(36474)
- 方法(31459)
- 地方(29354)
- 融(28427)
- 金融(28427)
- 银(27527)
- 银行(27510)
- 数学(27299)
- 数学方法(27090)
- 行(26725)
- 农(25771)
- 业经(23626)
- 财(22020)
- 制(21645)
- 农业(17706)
- 学(17163)
- 地方经济(16479)
- 贸(16041)
- 贸易(16021)
- 发(15754)
- 易(15480)
- 体(14566)
- 环境(14021)
- 产业(13751)
- 机构
- 学院(284869)
- 大学(284044)
- 济(131745)
- 经济(129035)
- 研究(104203)
- 管理(103468)
- 中国(86859)
- 理学(85838)
- 理学院(84901)
- 管理学(83695)
- 管理学院(83149)
- 财(63078)
- 京(61354)
- 科学(57877)
- 所(52787)
- 财经(48737)
- 中心(48034)
- 研究所(46859)
- 江(44647)
- 经(43896)
- 农(42398)
- 经济学(42394)
- 北京(40121)
- 经济学院(37919)
- 范(37681)
- 师范(37331)
- 院(36763)
- 州(36755)
- 财经大学(35767)
- 业大(35240)
- 基金
- 项目(170225)
- 科学(133566)
- 研究(130358)
- 基金(121601)
- 家(103951)
- 国家(103044)
- 科学基金(87708)
- 社会(85133)
- 社会科(80880)
- 社会科学(80860)
- 省(66655)
- 基金项目(62693)
- 教育(57909)
- 划(54796)
- 编号(53920)
- 自然(51080)
- 资助(50120)
- 自然科(49812)
- 自然科学(49800)
- 自然科学基金(48904)
- 成果(46193)
- 发(43206)
- 重点(38543)
- 课题(37766)
- 部(37374)
- 发展(35851)
- 国家社会(35847)
- 展(35297)
- 创(34709)
- 性(33368)
- 期刊
- 济(160976)
- 经济(160976)
- 研究(97993)
- 中国(62705)
- 财(47269)
- 融(45966)
- 金融(45966)
- 管理(41374)
- 农(40748)
- 学报(37830)
- 科学(35719)
- 教育(29491)
- 大学(29343)
- 学学(27262)
- 经济研究(27108)
- 农业(26755)
- 技术(25845)
- 财经(25500)
- 业经(25177)
- 经(22085)
- 问题(21427)
- 贸(17179)
- 国际(15930)
- 图书(15819)
- 技术经济(15815)
- 理论(15727)
- 世界(14315)
- 商业(14178)
- 统计(14028)
- 现代(13840)
共检索到470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冯长辉 谭力文
党的十六大提出将"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对推进信息化作出新的部署:"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为什么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如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淞淋 陈文基 肖宏伟 易丹辉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引擎,有助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适用于评估两化融合程度的综合指标,其次将C-D生产函数与多层线性模型结合,提出多层C-D生产函数,最后实证研究了2001年以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历了"十五"和"十一五",信息化与工业化实现了快速融合,此融合也为二者未来的深入发展创造了动力;劳动和资本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呈现稳定或逐年降
关键词:
两化融合 多层C-D生产函数 因子分析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罗高飞
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高新技术尤其是以微电子、通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生活、教育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为了迎接这一高新技术的挑战,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世界各国都加紧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以期带动相关高新技术的进步,推动本国经济向前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旅游业对信息和信息技术都有很强的依赖性,走信息化发展道路,既是时代之所趋,也是我国旅游业内在推动力的必然结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琦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明了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传雷 李从春
大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信息化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信息化仍没有实现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严重制约着工业化进程。本文阐释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分析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基础和实现的途径,重点讨论了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
信息化 工业化 融合 信息管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怡富
本文试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对传统工业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和对我国工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工业生态化是我国新世纪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同时提出一系列的工业生态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工业生态化 战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易明 李奎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其特征是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包括企业、产业、社会、区域等多个层次,推进过程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且每个阶段每个层次的推进重点各有不同。结合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建设经验,提出两化融合的重点是加强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两化融合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应用,完善两化融合政策支撑体系,开展两化融合评价和监测,以及积极培育两化融合复合人才。
关键词:
信息化 工业化 分层推进模式 政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健
产业融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理论基础。中国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阻碍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滞后,资源的非自由流动性,产业管制政策,以及消费观念和收入水平的限制等。因此,要加快中国新型工业化推进的速度,就要扫清产业融合的障碍,以产业融合推进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
关键词:
产业融合 新型工业化 产业政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继文
本文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置放到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 ,把考察的视线直伸到远古时代 (而不仅仅是近代或现代 ) ,并抓住经济活动的主体———人 ,分别从生产和交换的不同方面探讨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的特征 ,提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表现为量的积累与质的跃迁的统一、二者之间既依次递进又错落交叉 ,其内容涉及到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各个主要方面、信息业是第三次产业的典型代表等见解。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振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谢康 肖静华 乌家培 方程
本文针对为什么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构成中国制造2025战略任务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视角探讨协调成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理论和政策分析依据。研究发现,协调成本的下降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的结论是有条件的:首先,协调成本下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阀值。协调成本的下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倒U"型,且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协调成本的下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呈"倒U"型。其次,选择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下降同样单位的协调成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从这个角度而言,协调成本不是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选择哪一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制度等外生因素可能是最重要的。最后,经济增长对协调...
关键词:
协调成本 经济增长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艳秋 郭家秀 杨丹妮 尹华强
四川秦巴山区属国家生态保护区和限制开发区,工业发展水平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主要是初级加工为主的资源开发型产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区域内未实现互联互通,服务能力不足。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程度不够,尚不能满足四川秦巴山区走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需求。结合四川秦巴山区特有的条件,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提出的连片开发、整体扶贫、精准扶贫的发展战略以及国家相关的政策,以全球视野、创新思维提出了"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发展带动工业转型升级,以工业化发展促进信息化进程,同步推进工业化发展与信息化发展,努力构建两化融合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走工业绿色化、信息智能化的低碳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树
生态工业: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李树一、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反思工业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主导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它曾极大地增进了人类的福利,创造了以巨大物质财富为特征的现代工业文明,但是全球生态危机的出现证明了传统的工业化模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毅 东童童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是我国一项重要国家战略,近年来颇受政府、企业以及学术界等相关领域的重视。国外学者对"两化融合"发展的研究较早,国内学术界近年来对此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理论层面和实证层面对"两化融合"发展的内涵、路径以及相关经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从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情况看,"两化融合"经历了政策的演变和推进,试验区建设也实现了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两化融合"发展是传统工业转型的必由之路,"两化融合"与"互联网+"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工业化与信息化 融合发展 中国经济转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青
传统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循环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促进资源永续利用、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有助于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有助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机会;有助于我国应对入世挑战、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环境 环保产业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