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65)
2023(17084)
2022(14026)
2021(12624)
2020(10953)
2019(24660)
2018(24370)
2017(47207)
2016(25521)
2015(28945)
2014(29027)
2013(28605)
2012(26439)
2011(23726)
2010(23656)
2009(21948)
2008(21344)
2007(19046)
2006(16856)
2005(15209)
作者
(73639)
(61932)
(61649)
(58913)
(39385)
(29533)
(28325)
(24097)
(23538)
(21969)
(21053)
(20876)
(19620)
(19421)
(19176)
(19056)
(18483)
(18302)
(17898)
(17753)
(15348)
(15201)
(14958)
(14254)
(14017)
(13990)
(13596)
(13476)
(12509)
(12142)
学科
(127137)
经济(127026)
管理(74473)
(69633)
(55913)
企业(55913)
方法(53635)
数学(47700)
数学方法(47188)
(30978)
中国(30454)
(29464)
地方(28703)
业经(25989)
(23928)
农业(21251)
(19976)
(19109)
贸易(19100)
(18725)
财务(18667)
财务管理(18620)
(18447)
企业财务(17745)
环境(17013)
(16877)
理论(16564)
(16515)
金融(16512)
地方经济(16355)
机构
大学(368829)
学院(367810)
(159959)
经济(156780)
管理(143704)
研究(124009)
理学(123646)
理学院(122297)
管理学(120166)
管理学院(119463)
中国(94153)
(76616)
科学(74752)
(71942)
(61911)
(59046)
中心(58756)
财经(57480)
(56090)
研究所(56049)
业大(52900)
(52183)
经济学(50302)
北京(47511)
(47285)
师范(46820)
农业(45966)
经济学院(45190)
(44313)
(44158)
基金
项目(246638)
科学(195430)
基金(180642)
研究(179011)
(156932)
国家(155706)
科学基金(134791)
社会(115954)
社会科(110027)
社会科学(109997)
(97062)
基金项目(95028)
自然(86471)
自然科(84507)
自然科学(84486)
自然科学基金(82980)
教育(81983)
(80597)
资助(74106)
编号(72601)
成果(59021)
重点(55625)
(54498)
(53884)
(50508)
课题(48961)
国家社会(48836)
科研(47465)
创新(47384)
教育部(47033)
期刊
(176500)
经济(176500)
研究(106330)
中国(69763)
(57802)
学报(56546)
(52890)
管理(51791)
科学(51140)
大学(42761)
学学(40054)
农业(35552)
技术(33635)
(33484)
金融(33484)
教育(33329)
经济研究(29237)
财经(29144)
业经(27360)
(25072)
问题(23193)
图书(21062)
统计(20563)
技术经济(19753)
(19033)
(18235)
(18229)
理论(18103)
(16772)
决策(16666)
共检索到549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龙飞  
文章对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与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样本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定量研究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研究发现信息化已经改变了经济增长的来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其推动经济增长的能力随信息化水平提升而不断增强,并且是经济体实现规模报酬递增的重要途径,这对我国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敏  马泽昊  
本文利用1998~201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讨论了信息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结论为:第一,信息化水平对于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非常显著,信息化水平每提高1%,人均GDP增长率提高0.01%~0.05%,经济增长的惯性作用明显,上述结果都非常稳健。第二,信息化对优化农业、工业的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效果显著,但对服务业的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志颖   李岩  
基于我国31个省域2000—2022年的面板数据,将农业技术进步划分为机械型、生物化学型和专利型,采用个体和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机械型、生物化学型与专利型农业技术进步均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其中生物化学型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大于机械型农业技术进步,而机械型农业技术进步又优于专利型农业技术进步,且专利型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显著性较低。最后,文章从深化机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生物化学型农业技术的可持续性、加强专利型农业技术创新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旨在促进我国高水平农业技术的应用发展和推动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文军  
本文在测度1995-2012年我国30个省份实际汇率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计量模型,利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法,分别在全国和地区层面上考察了我国实际汇率升值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实际汇率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性,沿海地区实际汇率升值势头强于内陆地区,我国总体实际汇率呈现较快升值态势。在全国层面上,我国实际汇率升值不仅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负的直接效应,也会通过与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对经济增长方式形成正的间接效应,总效应表现为实际汇率升值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促进作用。在地区层面上,沿海地区实际汇率升值对经济增长方式也具有负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曾铖  李元旭  
企业家精神被认为是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关键。企业家精神能否驱动、如何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仍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必要的经验结论。该文采用非均衡和信息不对称的研究框架,构建了企业家精神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机理模型,并运用1998-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企业家精神显著驱动了技术进步,但是对技术效率的驱动作用不显著,考虑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所具有的不同政策含义,认为长期而言企业家精神驱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转变。(2)企业家精神倾向于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实现技术超越,但是对管理、制度等"软"技术创新的关注不足。(3)企业家精神并没有促进R&D知识溢出,主要是外资外贸活动增进了本土企业家的技术模仿和学习,说明企业家精神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来自开放经济的外部性,而非自主创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唐颖  赵文军  
理论机制分析显示,公共支出既可能通过纠正私人投资的外部性对技术进步产生正向影响,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也可能通过刺激私人物质资本投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投入,强化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利用1995—2010年我国除西藏之外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基于FMOLS方法,考察了公共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共支出规模扩张强化了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公共支出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也没有起到显著的作用;公共支出效率提高则显著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曾铖  李元旭  
企业家精神被认为是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关键。企业家精神能否驱动、如何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仍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必要的经验结论。该文采用非均衡和信息不对称的研究框架,构建了企业家精神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机理模型,并运用1998-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企业家精神显著驱动了技术进步,但是对技术效率的驱动作用不显著,考虑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所具有的不同政策含义,认为长期而言企业家精神驱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转变。(2)企业家精神倾向于通过技术引进的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文军;  
本文在测度1995-2012年我国30个省份实际汇率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计量模型,利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法,分别在全国和地区层面上考察了我国实际汇率升值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实际汇率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性,沿海地区实际汇率升值势头强于内陆地区,我国总体实际汇率呈现较快升值态势。在全国层面上,我国实际汇率升值不仅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负的直接效应,也会通过与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对经济增长方式形成正的间接效应,总效应表现为实际汇率升值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促进作用。在地区层面上,沿海地区实际汇率升值对经济增长方式也具有负直接效应和正间接效应,总效应显示为实际汇率升值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陆地区实际汇率升值对经济增长方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均为正,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总推进作用强于沿海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彩梅  韦福雷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消费以一次性能源为主,在节能降耗的同时能否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北方、南方和西部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将能源消费纳入生产函数,基于199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小,北方和南方地区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较小的差异。在研究结果基础上,就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的双赢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杜传忠  曹艳乔  
本文利用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分析具体考察了1990-2007年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主要依赖于投资的拉动和工业化的带动,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尚不明显;技术对经济增长虽具有正向作用,但科技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相对物质资本和劳动还很小。外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受出口拉动的特征最为显著,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资企业出口的削弱。过大的政府规模不利于经济增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成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强  魏巍  徐康宁  
文章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探讨了国际资源依赖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OECD和BRICS中28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国际资源依赖对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结论进一步证实了"国际资源依赖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命题。本研究的实际意义在于,自然资源是实现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自然资源的多寡并不是决定一国经济发展成败的唯一要素,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才是决定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对于资源丰裕经济体而言,避免对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而陷入"资源诅咒"陷阱和及早谋划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是其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对...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魏立佳  李媛  
国务院2010年"9号文"的公布表明我国已经开始逐步调整引进外资的政策,围绕这一文件政府、学界和外企都有各自不同的意见。本文以1988~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FDI率和经济增长率的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从整体上看,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率对外资有显著的吸引作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第二,1997年前后,中国经济增长率与FDI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生了结构性转变。第三,从区域上看,东部和中部省份的经济增长率与FDI率的动态关系较紧密,二者在西部省份的关系不显著。最后,FDI率目前在中国将长期稳定,2010年国务院9号文的出台不会给中国的FD...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潘凤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丽英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非国有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乃至推动改革深入的重要力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全国还是各区域,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资本的投入;对劳动力数量的简单依赖,东西部正在下降,中部在上升。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增长总的说来有正的贡献,但却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东部在增加,西部在降低,而中部的市场化程度对经济的贡献为负。因此通过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投入,使中西部市场主体处于与东部大体相同的起跑线,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文军  于津平  
本文将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衡量指标,对1995—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考察了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型特征不仅没有出现弱化趋势,反而存在加重迹象。在全国层面上,我国市场化总进程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促进作用,各市场化分项进程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推进作用,按经济非国有化、产品市场发育、政府减少经济干预、要素市场发育和健全经济法律制度的顺序依次增强。在地区层面上,沿海和内陆地区市场化总进程均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中沿海地区的驱动力度相对较强,各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