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20)
2023(13643)
2022(10827)
2021(9880)
2020(8167)
2019(18175)
2018(18261)
2017(35816)
2016(19213)
2015(21730)
2014(21994)
2013(21903)
2012(20266)
2011(18278)
2010(18885)
2009(18154)
2008(18268)
2007(16727)
2006(15630)
2005(14714)
作者
(56946)
(47337)
(47048)
(44401)
(30188)
(22236)
(21462)
(18126)
(17977)
(17144)
(16062)
(15716)
(15368)
(15199)
(14467)
(14238)
(13993)
(13815)
(13745)
(13686)
(12066)
(11736)
(11465)
(10810)
(10767)
(10675)
(10590)
(10549)
(9343)
(9329)
学科
(94155)
经济(94047)
(82314)
(72779)
企业(72779)
管理(69448)
方法(34174)
业经(31576)
(29949)
中国(29316)
(27764)
数学(24527)
数学方法(24378)
地方(22597)
农业(21503)
(20030)
(19996)
财务(19993)
财务管理(19968)
企业财务(18945)
技术(18707)
理论(16828)
(16744)
(16094)
银行(16079)
(15937)
(15921)
贸易(15904)
(15626)
(15415)
机构
学院(292520)
大学(286681)
(124906)
经济(122455)
管理(115546)
研究(96854)
理学(96852)
理学院(95857)
管理学(94734)
管理学院(94151)
中国(78605)
(61947)
(61797)
科学(55402)
(48590)
财经(47980)
(46812)
(45309)
中心(44236)
(43206)
研究所(42997)
北京(39813)
(38299)
(37980)
师范(37958)
业大(37394)
经济学(37297)
农业(34956)
财经大学(34904)
(34437)
基金
项目(176354)
科学(140472)
研究(135086)
基金(127190)
(108253)
国家(107178)
科学基金(93409)
社会(87867)
社会科(83355)
社会科学(83338)
(70496)
基金项目(67227)
教育(59828)
(56964)
自然(56766)
编号(55991)
自然科(55403)
自然科学(55389)
自然科学基金(54465)
资助(51488)
成果(46238)
(43623)
重点(38827)
(38810)
(38442)
课题(38112)
(37738)
国家社会(36129)
发展(36060)
(35490)
期刊
(153482)
经济(153482)
研究(91473)
中国(59499)
(49501)
管理(48198)
(43615)
科学(37447)
学报(36634)
(32970)
金融(32970)
农业(29778)
教育(28883)
大学(28610)
业经(28365)
技术(26675)
学学(26662)
财经(24236)
经济研究(23828)
(20943)
问题(20851)
(17222)
技术经济(16506)
(16314)
商业(15770)
图书(15491)
现代(15118)
理论(14564)
国际(14266)
世界(14186)
共检索到464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罗高飞  
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高新技术尤其是以微电子、通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生活、教育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为了迎接这一高新技术的挑战,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世界各国都加紧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以期带动相关高新技术的进步,推动本国经济向前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旅游业对信息和信息技术都有很强的依赖性,走信息化发展道路,既是时代之所趋,也是我国旅游业内在推动力的必然结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胡云  
分析了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建设中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站、旅游信息系统发展的现状 ,提出了适应国际旅游市场出现的网络化、高技术化新态势的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应对措施。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冯长辉  谭力文  
党的十六大提出将"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对推进信息化作出新的部署:"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为什么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如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田丹  高飞  
信息网络正在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航空公司的计算机预定系统 ,饭店集团的中央预订系统 ,GDS组织的全球分销系统及某一国家或地区旅游目的信息系统均已成为旅游预定和营销的重要工具 ,本文就此提出若干对策 ,即完善旅游业信息化基础建设 ,强化旅游信息的开发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有重点的建设各种旅游信息网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智军  
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城市经济环境、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础、旅游目的地建设等要素是开展会展旅游的重要支撑条件。城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又进一步形成了包括专业会议组织者、目的地会议观光局及管理公司、游客等在内的产业链。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进步,信息化建设促进了会展旅游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并在服务机制、服务平台、保障措施等方面创新与拓宽会展旅游业发展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文波  丁力  
旅游产业的运行具有很强的生态网络性 ,采取网络化经营的方式与旅游产业本身有着天然的耦合关系 ,符合旅游产品的特性、消费特点和经营。网络化经营是传统旅游企业经营模式的一种组织变迁形式 ,它导源于市场竞争和交易关系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旅游企业选择网络化经营模式 ,既是客观环境因素所迫 ,更主要的是由于一种与生俱来的趋“利”倾向。旅游企业采取网络化经营所获取的经济效应一是通过共享信息资源 ,把握消费动态 ,创造整体市场竞争优势 ;二是资源互补、协同整合 ,获得规模和范围经济 ;三是提高成员企业的灵捷竞争力 ,强化企业组织能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倩  
处在工业化初期的贵州省,要实现国民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可以根据李嘉图和亚当.斯密"相对有利条件论",通过"走后工业化之路"发挥后发优势中的自然优势来实现这一目标。但是,后发优势是一种"潜在优势",要将其变为"现实优势"需要一定的条件,就是要在第三产业发展中找到一个支撑点。本文通过归纳分析认为,作为综合性服务行业的旅游,是贵州省发展第三产业的支撑点,对推动贵州经济"走后工业化"道路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陆均良  朱路平  
信息化服务是现代旅游服务企业的主要特征,本文根据旅游业信息化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针对小规模旅游企业的现状,提出了适合这些企业开展的信息化服务模式框架,即W-C-I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兆峰  
信息技术发展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利用信息化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相关的理论出发,分析信息化能转变旅游业发展模式,提升旅游业竞争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等机理,探讨了信息化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主要表现,针对旅游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旅游信息化技术创新,完善旅游信息化基础建设,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能力,完善旅游信息化相关制度建设等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清正  
黑色旅游是近年来国外特别是北美地区旅游学界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在后危机时代背景下,各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正发生转变,需要寻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作为一种新特色的旅游资源和活动,黑色旅游具有其他旅游资源没有的优点和优势,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更加凸显。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后危机时代经济的主要特征、发展趋势及我国黑色旅游业发展的状况,论述了在此背景下谋划我国黑色旅游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及后危机时代我国黑色旅游业发展路径的机理,就后危机时代我国黑色旅游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具体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学成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资源向旅游产品的开发转化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如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和乐山大佛等世界级文化遗产资源,现在都已开发成为具有明显区域带动效应的王牌旅游产品。实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美等一些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就已经开始推广和发展文化遗产旅游。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树  
生态工业: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李树一、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反思工业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主导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它曾极大地增进了人类的福利,创造了以巨大物质财富为特征的现代工业文明,但是全球生态危机的出现证明了传统的工业化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广州市经济研究院《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研究》课题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怡富  
本文试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对传统工业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和对我国工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工业生态化是我国新世纪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同时提出一系列的工业生态化建设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