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68)
- 2023(11241)
- 2022(8937)
- 2021(7925)
- 2020(6651)
- 2019(14665)
- 2018(14708)
- 2017(29359)
- 2016(15844)
- 2015(17777)
- 2014(17595)
- 2013(17270)
- 2012(15726)
- 2011(14195)
- 2010(14132)
- 2009(13268)
- 2008(13078)
- 2007(11732)
- 2006(10745)
- 2005(9697)
- 学科
- 济(69327)
- 经济(69256)
- 管理(45810)
- 业(45780)
- 企(33451)
- 企业(33451)
- 方法(30926)
- 数学(27922)
- 数学方法(27741)
- 中国(21918)
- 农(21337)
- 财(18063)
- 业经(15914)
- 农业(14501)
- 贸(14290)
- 贸易(14283)
- 易(13980)
- 学(13627)
- 制(13620)
- 地方(12332)
- 银(12030)
- 银行(11978)
- 行(11434)
- 务(10826)
- 财务(10802)
- 财务管理(10783)
- 融(10574)
- 金融(10574)
- 技术(10328)
- 企业财务(10293)
- 机构
- 大学(238076)
- 学院(236023)
- 济(101813)
- 经济(100057)
- 管理(89527)
- 研究(81020)
- 理学(77427)
- 理学院(76609)
- 管理学(75419)
- 管理学院(74998)
- 中国(61460)
- 京(49837)
- 科学(49734)
- 财(47473)
- 农(46243)
- 所(41642)
- 业大(38604)
- 财经(38364)
- 研究所(37968)
- 农业(36846)
- 中心(36652)
- 经(34975)
- 江(34154)
- 经济学(32712)
- 北京(30900)
- 经济学院(30012)
- 范(28726)
- 财经大学(28564)
- 院(28511)
- 师范(28312)
- 基金
- 项目(158027)
- 科学(124058)
- 基金(116869)
- 研究(110291)
- 家(104702)
- 国家(103893)
- 科学基金(87544)
- 社会(73400)
- 社会科(69768)
- 社会科学(69750)
- 基金项目(61720)
- 省(60202)
- 自然(56407)
- 自然科(55154)
- 自然科学(55135)
- 自然科学基金(54215)
- 划(51383)
- 教育(49608)
- 资助(47025)
- 编号(43533)
- 重点(35758)
- 成果(35093)
- 部(34955)
- 发(34263)
- 创(32401)
- 国家社会(31932)
- 创新(30521)
- 科研(30410)
- 教育部(29693)
- 计划(29385)
共检索到344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帆 孙琳琳
文章基于我国20多年来对外贸易的国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技术外溢中的信息化(ICT)外溢是否促进了我国TFP增长。结论显示,由于进口贸易带来的ICT外溢对我国的技术进步产生了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来自于同发达国家的进口贸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闫海洲
基于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从要素投入和技术溢出两个角度出发,本文把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界定为增长效应和效率效应,继而探讨了两种效应对经济作用的机制与联系。在利用2001~200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后,本文发现,中国信息化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积极的,但是对于经济增长技术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无论是作为要素投入的因素,还是作为效率影响因素,区域信息化的差异都能解释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差距;相对于信息化要素投入的增长效应,信息化的技术外溢更能反映信息化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加强信息产业的发展,发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带动作用,而且重在发挥信息化在经济中的技术...
关键词:
要素投入 技术外溢 信息化 生产率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韩海彬 张莉
本文基于2002~2010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建立了以农村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以考察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第一,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第二,当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时,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跨越第一门槛值后,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农村人力资本水平高于第二门槛值时,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强。第三,中国各省级行政单位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人力资本的耦合协调度普遍偏高,并且农业信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传清 邓明亮
基于200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根据拓展的STIRPAT模型构建多重中介效应模型,采用超效率SBM-DDF模型和Luenberger分析方法测算中国全要素碳生产率,引入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产业结构作为中介变量,考察信息化水平影响中国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效应和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信息化水平具有显著节能降碳效应,能够直接推动中国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信息化水平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效应、业态更新效应、结构优化效应间接促进中国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为加快实现信息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全要素碳生产率,应以数字化发展为总抓手,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强化绿色低碳科技支撑;以“新四化同步”为着力点,加快培育低碳环保新业态;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方向,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生喜
由于要素投入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决定了不同时期要素质量的差异。在生产函数中,把所有时间的要素投入不加区分地作为“同质”投入品是不合理的,其结果是测算TFP增长率时产生系统偏差。为了消除这种偏差,有必要对各个时期的要素投入品作同质化处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威 陈书章 马恒运
根据2004-2008年中国23个省市奶牛场统计数据,采用多产出随机距离函数估计方法,测算全国和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研究结果表明,原料奶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缓慢,技术效率改善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规模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潜力较大,技术水平退步是阻碍TFP增长的主要原因;主产区与非主产区之间存在增长差异,且非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更快。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启超 孙广生
传统文献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讨论智能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但是鲜有文献探讨智能化可能带来的“去错配”效应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本文在Hsieh和Klenow错配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智能资本,将要素错配的研究拓展至三种要素的情形。研究发现,引入智能资本以后,要素市场竞争更加充分,从而降低企业间名义全要素生产率离散程度,智能化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带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借助广东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实证发现:(1)企业智能化的实施存在非随机性,规模越大、重复劳动强度明显的企业更有可能采用机器人。(2)通过构造匹配样本,使用PSM-DID加权估计发现,相比于不使用机器人的企业,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在使用前和使用后企业间生产率离散程度显著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20.9%。(3)对于从不使用机器人的样本,随着行业层面机器人使用密度提高,其产出只能“被动”减少,因此,应当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帮助企业适应智能化转型。(4)异质性分析表明,智能化的影响在不同企业规模、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
智能化 去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机器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文 李大胜
本文基于我国27省市人均人力资本存量、外贸依存度和R&D投入增长率PanelData的实证检验并结合其变化趋势,得出人均人力资本、R&D投入的增长率下降是导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以下简称TFP)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而进出口量增长对TFP增长影响不显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进出口量增长迅速的一些地区TFP增长却不快。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慧瀛 杨宏举 祝甜
加大信息化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积极推进物流数字化发展对推动物流降本提效和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用面板因子分析方法对物流信息化水平进性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信息化和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信息化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物流信息化对周边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物流信息化规模和物流宏观发展水平对本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的提升均具有积极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直接效应中,物流信息化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增的积极影响,且对周边地区均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从各分指标来看,在东、中部地区物流信息化规模及宏观环境对本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有积极影响,但东部地区不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中部地区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溢出效应为正,西部地区宏观环境并不具有正向直接促进效应,但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为促进我国物流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从加大物流信息化投入、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和政策协调力度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袁文潇
本文以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并将不良贷款作为坏产出纳入研究范围,借助O’DOnnell提出的Hicks-MOOrsteen tFP指数,分析了浙江省11家主要城商行在2009-2014年间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发现:(1)范围不经济导致城商行效率下降,且宁波银行效率最低;(2)技术进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范围效率的退步则使个别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3)在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矩阵中,样本行未"扎推"分布,各自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综上,该研究对于浙江省城商行的改革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玉歆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中国被普遍认为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并被当作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对这样一个目标在合理性和可行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从流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度量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并论述了粗放增长阶段的无法避免性以及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资本积累的质量和有效性。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TFP的测算 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胜会 李红锦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描述了我国省级层面劳动力和资本空间集聚的程度和现状,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动态DEA的Malmquist指数对我国省级层面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带的要素集聚、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行了量化研究。笔者发现最近十多年来,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和技术进步速度均高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要素集聚的规模效率增长为负,而中西部地区规模效率增长为正。我们认为东部地区已经出现了要素集聚过度的特征,从而导致规模效率下降。因此,合理引导要素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促使要素在区域间有效配置是提升集聚经济的规模效率和推进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必要手段之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路美弄 彭学君
人力资本结构、技术外溢是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因素,人力资本积累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物质基础,技术外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要素提高的速度。本文利用199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在将人力资本分为四个类别前提下,考察不同维度人力资本投资、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衡量技术外溢的两个变量技术进步、技术效率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基础人力资本、知识人力资本两个维度人力资本的积累明显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技能人力资本积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负向作用,制度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最后笔者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技术外溢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路美弄 彭学君
人力资本结构、技术外溢是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因素,人力资本积累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物质基础,技术外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要素提高的速度。本文利用199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在将人力资本分为四个类别前提下,考察不同维度人力资本投资、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衡量技术外溢的两个变量技术进步、技术效率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基础人力资本、知识人力资本两个维度人力资本的积累明显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技能人力资本积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负向作用,制度人力资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技术外溢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志刚
本文从对跨国人均GDP差异的现实分析出发,首先利用ShorrockS经典的不平等分解方法对最新的权威国际经济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劳均GDP或劳动生产率对跨国人均GDP差异影响显著;对劳均GDP差异因素分解,结果表明TFP对其影响力在逐步上升,尤其对于中高收入组国家。其次,通过建立TFP增长的跨国面板数据模型,系统分析TFP增长率背后的决定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有利于提高TFP增长率的解释变量包括城市化率、贸易开放度、外商直接投资、政府教育投入,不利于TFP增长率的解释变量包括资本品价格、宏观税负、老龄化人口比例、高等教育失业人口比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互联网经济、低学历失业者对不同收入组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