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73)
- 2023(15391)
- 2022(13306)
- 2021(12624)
- 2020(10487)
- 2019(24234)
- 2018(24390)
- 2017(45986)
- 2016(24687)
- 2015(27223)
- 2014(26704)
- 2013(25928)
- 2012(23349)
- 2011(20860)
- 2010(20897)
- 2009(19539)
- 2008(18614)
- 2007(15961)
- 2006(14143)
- 2005(12298)
- 学科
- 济(90144)
- 经济(90036)
- 管理(75453)
- 业(70317)
- 企(61678)
- 企业(61678)
- 方法(39165)
- 数学(32712)
- 数学方法(32241)
- 财(25342)
- 中国(25324)
- 农(24131)
- 业经(23052)
- 技术(20369)
- 制(19827)
- 学(19815)
- 理论(18384)
- 地方(17926)
- 贸(15944)
- 贸易(15931)
- 务(15895)
- 财务(15820)
- 财务管理(15787)
- 农业(15781)
- 易(15455)
- 和(15380)
- 企业财务(14959)
- 银(14956)
- 银行(14919)
- 行(14225)
- 机构
- 大学(332970)
- 学院(331085)
- 管理(134883)
- 济(127358)
- 经济(124499)
- 理学(116521)
- 理学院(115259)
- 管理学(113273)
- 管理学院(112638)
- 研究(107999)
- 中国(80672)
- 京(70996)
- 科学(66422)
- 财(60850)
- 所(52597)
- 中心(49475)
- 江(48504)
- 农(48284)
- 财经(47868)
- 研究所(47660)
- 业大(47382)
- 范(45501)
- 师范(45120)
- 北京(44764)
- 经(43502)
- 州(39773)
- 院(39675)
- 农业(37338)
- 经济学(37001)
- 师范大学(36451)
- 基金
- 项目(228118)
- 科学(180528)
- 研究(171561)
- 基金(164524)
- 家(142235)
- 国家(141005)
- 科学基金(122409)
- 社会(106918)
- 社会科(101160)
- 社会科学(101137)
- 省(89841)
- 基金项目(87331)
- 教育(79644)
- 自然(79032)
- 自然科(77244)
- 自然科学(77228)
- 自然科学基金(75828)
- 划(75222)
- 编号(71404)
- 资助(66084)
- 成果(58718)
- 创(51129)
- 重点(50700)
- 部(49651)
- 课题(48822)
- 发(48067)
- 创新(46960)
- 项目编号(45021)
- 国家社会(43261)
- 教育部(43261)
- 期刊
- 济(140584)
- 经济(140584)
- 研究(99948)
- 中国(67922)
- 管理(51386)
- 学报(50005)
- 财(47077)
- 教育(46467)
- 科学(46095)
- 农(43672)
- 大学(38178)
- 学学(35007)
- 技术(30233)
- 农业(30231)
- 融(27422)
- 金融(27422)
- 业经(24093)
- 经济研究(22722)
- 财经(22670)
- 图书(22044)
- 经(19406)
- 科技(17612)
- 问题(17238)
- 理论(16883)
- 业(16017)
- 技术经济(15947)
- 实践(15620)
- 践(15620)
- 情报(15069)
- 书馆(14805)
共检索到490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敬伟 韩静 何一清 田志凯
作为创业研究的新兴流派,创业认知研究关注创业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已有研究显示,创业者能否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认知变革,是其新企业能否成功适应环境的关键。虽然有学者从信息加工视角对创业者认知形成与变革等议题做出相关探讨,现有文献对创业者认知变革过程却缺乏相对完整的解释逻辑。鉴于此,文章基于信息加工理论构建了"环境扫描-信息加工-认知变革"的概念框架,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创业者识别和利用机会过程中的认知变革进行了经验探究。研究发现:第一,模式识别是创业者信息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相关决策情境因素共同影响信息加工方式的选择;第二,基于不同模式识别的信息加工会对创业者认知变革产生差异化影响。几个研究命题有助于从模式识别和信息加工方式两个互补的方面揭示创业者及其新企业适应环境的认知机制,对于创业决策理论与实践均有重要启发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一清 张玉利 刘依冉
在高不确定性、高时间压力创业情境中,创业者将更多采用启发式信息加工方式降低认知努力,但这种倾向可能会加剧认知惰性,使创业者难以准确感知环境变化。因此,采用社会认知和情报学理论,考察创业者在环境扫描过程中信息加工和知识图式演化的微观过程。识别环境扫描、信息加工、信息来源选择标准和启发式4个主要构念,建立整合-更新、筛选-过滤、吸收-扩增3类知识图式演化过程模型。提出筛选-过滤过程不仅排斥新知识吸收,还会强化既有启发式提取路径,从而降低未来发生认知变革的可能性。结果发现,创业者更易感知信息可获取性,且感知信息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朱虹明 肖雄辉 唐炎钊
弱势创业是解决重点群体就业困境,实现共同富裕、增强民生福祉的重要手段。尽管过往研究表明弱势创业者更加容易创业失败,仍有少数弱势创业者能够打破脆弱性陷阱,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本文聚焦于这一现象,挖掘赶超型弱势创业者反脆弱的过程和机理。研究发现:(1)个人—环境匹配能够驱动弱势创业者独特的机会识别,形成局部有利的机会空间,实现机会反脆弱;(2)负责任创业导向能够驱动弱势创业者获得多元社会支持,形成滚动积累的稀缺资源,实现资源反脆弱;(3)成长型思维能够驱动弱势创业者的创业学习,形成持续迭代的创业能力,实现能力反脆弱。本文基于“情境—认知—行为—结果”的反脆弱逻辑和“机会—资源—能力”的反脆弱视角提出弱势创业者逆势成功的反脆弱理论,丰富弱势创业与创业成功理论前沿。本文还为弱势创业者创业实践提供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单标安 李文玉 鲁喜凤 汤淑琴
技术创业因具有较高的成长潜力,受到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技术和市场双重不确定性带来了技术创业活动的高失败率,因此在新企业创建及早期成长过程中,技术创业者需要利用创业学习以解决面临的不确定性。然而,这一理论问题被现有研究所忽略。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技术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创业学习的目标、学习方式及其动态变革。通过对四家技术型企业的多案例研究发现,市场与技术不匹配、管理经验缺失等是技术创业者进行创业学习的关键动因,新生创业者主要通过观察学习和实践学习以获得相应的市场知识、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同时,本文还发现创业者自信心对于创业初期学习方式的选择发挥重要作用,自信心强的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倾向于选择实践学习,并且创业学习存在一定惯性,关键事件的出现会打破惯性推动创业者改变和优化学习方式。本文针对技术创业者创业学习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弥补已有理论不足,并指导创业者在技术创业活动过程中灵活运用创业学习方式以成功创业。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尹苗苗 冯心莹 刘鑫怡
用户创业是发挥普通民众主观能动性,助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实践活动。然而,现有研究多停留于描述用户创业现象,对用户创业者的身份形成则关注不足。据此,本文基于身份建构视角,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解构了用户创业者的身份演化过程。研究发现,用户创业者的身份演化具有独特性,其身份演化前因往往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且需要拥有产品使用知识,身份演化活动呈现动态调整和多主体参与特征,身份演化结果表现为获得了成就感和使用价值。进一步,本文识别了用户创业者阶段身份的生成遵循“情境认知—知识共创—身份生成”逻辑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用户创业者的身份演化过程模型,揭示了其从普通用户演化为领先用户,再到用户创新者,最后演化为用户创业者的完整过程。本文不仅丰富了创业者身份建构理论和用户创业相关研究,还为鼓励用户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助力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实践启示。
关键词:
用户创业者 身份演化 身份建构 知识共创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姚飞
促进学者转型为创业者是我国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的有效途径。但学者向创业者转型过程影响因素复杂,是学术创业(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研究的一大难题。释意概念可用来理解学者向创业者转型的脉络,形成诠释并产生创业行动和承诺性诠释的历程。研究数据来自对天津四所大学的五位典型创业者的深度访谈。首先通过类别与主题分析提取每位创业者释意历程中各要素的内容、关系与出现顺序;然后提出七项新的研究命题,并采用领域与格式塔分析建立学者向创业者转型的释意主轴;最后指出本文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学者 创业者 转型过程 释意 多案例研究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任兵 刘爽 单宇
在复杂多变的制度环境下,创业退出现象时有发生。然而,现有文献对制度不确定情境下的创业退出过程及创业团队演变机制的关注仍然有限。本文通过对案例企业进入至退出创业的完整过程进行纵向追踪观察,剖析了创业退出过程中,创业团队面对动态制度变化的适应性变革以及创业者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1)整个创业过程中,创业者感知到制度不确定性由高向低转换,伴随着显著的制度变化,创业者认知呈现出“前摄逻辑-复合逻辑-止损逻辑”的动态演化;(2)受创业者认知变化的推动,创业团队涌现出三种不同构型的组态,并呈现出“协同探索型-冲突变革型-动力弱化型”的动态演化。研究探讨了创业退出过程中创业团队的适应性变革过程,构建了相关的因果关系机制,从动态过程视角补充了创业团队及创业退出研究,为探讨制度不确定情境下不同行为主体基于不同层次要素的互动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吕佳 郭元源 程聪
以往关于创业活动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存在诸多分歧。以62项实证研究(104个独立样本)为对象,采用Meta分析技术全面考察了创业者个体特质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影响机制问题,其中,本文主要从创业精神、社会资本和学习能力三个维度来刻画创业者个体特质,并从成长绩效和生存绩效两个方面来衡量创业有效性,同时检验了创业者文化情境与创业环境对创业者与创业绩效之间作用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学习能力则显著提升企业生存绩效。另外,文化情境和创业环境对于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学习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都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于全面、深入认识影响创业活动有效性的前因机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龙 王昀
本文选取典型的产学研创业教育项目开展案例研究,明确了产学研合作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生成的作用,并探讨了大学生社会资本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为大学生创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买忆媛 古钰 叶竹馨
转型经济背景下,新手创业者通过设立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岗位既能够帮助创业企业提升合法性,又能促进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然而,当企业面临高度复杂且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和不断变化的战略需求时,新手创业者必须恰当考虑CTO的岗位设立问题。那么,哪些情况下新手创业者会选择设立CTO岗位,影响新手创业者设立CTO岗位的动因有何不同?本文基于最优区分理论,通过对两家本土创业企业进行双案例探索性研究,试图探寻新手创业者基于合法性/差异化机制选择设立CTO岗位的情境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创业企业所在行业竞争强度较高或技术成熟度较低时,新手创业者会选择设立CTO岗位以提升企业合法性;此外,当新手创业者对创业企业技术目标和CTO人选有清晰判断以及首次大规模量产时,也会选择设立CTO岗位以帮助企业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本文进一步丰富了最优区分理论在创业企业职能型高管设置领域的相关研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姜军 蒋士杰 陈德棉
本文在对创业者的内涵界定分析的基础上,然后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四个角度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创业者素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动态,并对未来创业者研究的焦点和主要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创业者 创业理论 综述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买忆媛 古钰 叶竹馨
转型经济背景下,新手创业者通过设立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岗位既能够帮助创业企业提升合法性,又能促进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然而,当企业面临高度复杂且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和不断变化的战略需求时,新手创业者必须恰当考虑CTO的岗位设立问题。那么,哪些情况下新手创业者会选择设立CTO岗位,影响新手创业者设立CTO岗位的动因有何不同?本文基于最优区分理论,通过对两家本土创业企业进行双案例探索性研究,试图探寻新手创业者基于合法性/差异化机制选择设立CTO岗位的情境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创业企业所在行业竞争强度较高或技术成熟度较低时,新手创业者会选择设立CTO岗位以提升企业合法性;此外,当新手创业者对创业企业技术目标和CTO人选有清晰判断以及首次大规模量产时,也会选择设立CTO岗位以帮助企业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本文进一步丰富了最优区分理论在创业企业职能型高管设置领域的相关研究。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敬伟 涂玉琦 王伟 张敏 靳秀娟
创业者常常借由反馈来检验和发展机会设想,进而调整或优化机会开发决策。但现有文献针对创业者如何利用反馈开发创业机会的问题缺乏深入探究。本文采取意义建构视角,运用多案例研究的复制逻辑考察了其中的过程机理并发现,创业者获取反馈后往往会开展两个阶段的意义建构。在第一阶段,创业者往往会综合认知与结果反馈、通过一致性判断将反馈确认为正向或负向反馈。在第二阶段,创业者采取的创业机会开发决策往往取决于其意义建构模式:面对正向反馈时,创业者往往基于意义确认采取机会坚持决策、基于意义拓展采取机会转向决策;面对负向反馈时,创业者往往基于意义维持采取机会坚持决策、基于意义中断采取机会转向决策。本文揭示了创业者利用反馈开发创业机会的微观机理,深化了创业机会开发过程中有关创业者意义建构动态及反馈功能的理解,并有助于启发创业实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华晶 张玉利 李永慧
"第一桶金"的颜色源于创业与伦理的融合。基于创业者伦理视角,根据"手段-目的"关系框架,构建了创业机会选择路径的分析模型,包括"经济-非经济"价值和"自我-他人"价值两个维度。选取中国创业情境下的典型案例,对循环型和发展型两大类共七种创业机会选择路径进行了剖析,揭示了"第一桶金"的多种颜色和绿色化倾向,对创业与伦理融合的研究和实践具有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隽萍 廖亭亭 沈甜
创业失败给创业者的情绪和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使得创业者在再创业过程中对风险感知行为发生变化:一种是可能变得更谨慎小心;另一种可能由于经验经历的增加变得更为自信。本文通过对现有理论及文献的梳理,基于三元交互理论构建创业失败、创业者认知特质和再创业风险感知行为的理论研究框架,逐一分析不同维度下创业失败对再创业风险感知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引入创业者认知特质作为中介影响要素分析其路径关系的作用,更好地解释创业者的再创业风险感知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