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60)
- 2023(14231)
- 2022(11964)
- 2021(11017)
- 2020(9087)
- 2019(20493)
- 2018(20363)
- 2017(38795)
- 2016(20764)
- 2015(23230)
- 2014(23069)
- 2013(21992)
- 2012(20610)
- 2011(18429)
- 2010(18275)
- 2009(16440)
- 2008(15740)
- 2007(13797)
- 2006(12103)
- 2005(10845)
- 学科
- 济(86214)
- 经济(86121)
- 管理(62431)
- 业(56522)
- 企(45881)
- 企业(45881)
- 方法(34438)
- 数学(29716)
- 数学方法(29330)
- 中国(25644)
- 农(24520)
- 地方(23045)
- 财(21993)
- 业经(20589)
- 环境(17965)
- 学(17433)
- 制(16796)
- 农业(16255)
- 银(14427)
- 银行(14405)
- 融(14181)
- 金融(14174)
- 务(14151)
- 贸(14106)
- 贸易(14096)
- 财务(14088)
- 财务管理(14054)
- 理论(13967)
- 行(13879)
- 技术(13800)
- 机构
- 学院(285546)
- 大学(283321)
- 济(114661)
- 经济(112253)
- 管理(111812)
- 研究(96677)
- 理学(95634)
- 理学院(94639)
- 管理学(92996)
- 管理学院(92461)
- 中国(73649)
- 京(60013)
- 科学(58487)
- 财(53765)
- 所(47355)
- 农(47052)
- 中心(46056)
- 江(43600)
- 研究所(42860)
- 财经(42289)
- 业大(41545)
- 范(38585)
- 经(38440)
- 师范(38142)
- 北京(37329)
- 农业(36485)
- 院(35962)
- 州(34968)
- 经济学(34349)
- 技术(31572)
- 基金
- 项目(196061)
- 科学(155174)
- 研究(145798)
- 基金(141604)
- 家(123265)
- 国家(122214)
- 科学基金(105697)
- 社会(93054)
- 社会科(88110)
- 社会科学(88089)
- 省(77954)
- 基金项目(74694)
- 自然(67104)
- 教育(66777)
- 自然科(65505)
- 自然科学(65489)
- 划(65147)
- 自然科学基金(64310)
- 编号(59940)
- 资助(56761)
- 成果(48345)
- 发(46530)
- 重点(44211)
- 部(42795)
- 课题(41157)
- 创(41110)
- 国家社会(38827)
- 创新(38449)
- 科研(37505)
- 项目编号(37081)
- 期刊
- 济(128380)
- 经济(128380)
- 研究(81412)
- 中国(60549)
- 学报(44028)
- 农(43347)
- 财(42617)
- 管理(41632)
- 科学(40080)
- 大学(33841)
- 教育(33744)
- 学学(31718)
- 农业(29730)
- 融(26868)
- 金融(26868)
- 技术(26777)
- 业经(23153)
- 财经(20615)
- 经济研究(20274)
- 经(17727)
- 图书(17385)
- 问题(16734)
- 业(15148)
- 理论(13633)
- 版(13542)
- 科技(13320)
- 技术经济(13037)
- 资源(12784)
- 商业(12638)
- 坛(12534)
共检索到430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军雄
本文以IPO预披露制度对IPO有偿沉默的影响为切入点研究媒体的负面效应。结果显示,2006年引入的IPO预披露制度一定程度上助长了IPO有偿沉默现象的发生,尤其在IPO公司属于民营企业,地处市场不发达地区以及属于小公司时,上述现象更为严重,而良好的治理环境则有助于减少IPO有偿沉默的发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IPO时支付有偿沉默费的公司,IPO之后出现业绩变脸的可能性更高,IPO之后的会计盈余质量更低,这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的IPO有偿沉默更多预示着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
关键词:
信息公开 股票初始发行 有偿沉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詹雷 赵洵
本文将"21世纪传媒有偿沉默"与"做空中概股"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其在参与者、获利机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异同点,找到其差异产生的根源——中美两国做空制度和诉讼制度的不同。为了避免21世纪传媒事件重演,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保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本文从做空机制、信息披露、监管制度、媒体行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做空机制 媒体监督 有偿沉默 诉讼制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詹雷 赵洵
本文将"21世纪传媒有偿沉默"与"做空中概股"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其在参与者、获利机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异同点,找到其差异产生的根源——中美两国做空制度和诉讼制度的不同。为了避免21世纪传媒事件重演,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保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本文从做空机制、信息披露、监管制度、媒体行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做空机制 媒体监督 有偿沉默 诉讼制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伟 李丽娇
媒体已经成为金融界研究的重点。然而媒体在资产定价方面的传播效果究竟如何,取决于其在证券市场上的"双刃剑"作用。在"沉默的螺旋"影响下,媒体对资产定价的影响,取决于其在证券市场上所体现的主导效应。本文在回顾媒体影响资产定价文献的基础上,首次将媒体的传播效应分为直接传播效应和间接传播效应,并考虑了治理效应对资产定价的影响机理,完善了媒体在资产定价方面的相关理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游家兴 吴静
本文借用传播学媒介效果研究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以金融市场上长期存在的异象——资产误定价为切入点,首次从媒体情绪的视角研究新闻媒体对金融市场运转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通过运用文本内容分析方法,本文从报道基调、曝光程度、关注水平三个维度构建了衡量媒体情绪指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媒体情绪和资产误定价二者关系展开细致考察。研究发现,当新闻报道所传递出的媒体情绪越高涨或越低落时,股票价格越有可能偏离基本价值水平。并且,当公司信息透明度越低时,媒体情绪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越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媒体传递的情绪不同,其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存在不对称性,乐观的媒体情绪更容易推动价格向上偏离基...
关键词:
媒体情绪 资产误定价 沉默的螺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琪 王璐瑶
采用沉默螺旋理论研究用户在社交平台进行意见交流和发布的影响因素,构建被孤立恐惧、自我审查意愿与发声意愿的概念模型,对意见气候情景进行分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感知意见气候对其发声意愿无显著影响,用户的被孤立恐惧与自我审查意愿显著负向影响其发声意愿,并且被孤立恐惧程度与自我审查意愿正向相关,即社交媒体环境下沉默螺旋效应依然存在但与传统线下环境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社交媒体 沉默螺旋 被孤立恐惧 分组实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琪 王璐瑶
采用沉默螺旋理论研究用户在社交平台进行意见交流和发布的影响因素,构建被孤立恐惧、自我审查意愿与发声意愿的概念模型,对意见气候情景进行分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感知意见气候对其发声意愿无显著影响,用户的被孤立恐惧与自我审查意愿显著负向影响其发声意愿,并且被孤立恐惧程度与自我审查意愿正向相关,即社交媒体环境下沉默螺旋效应依然存在但与传统线下环境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社交媒体 沉默螺旋 被孤立恐惧 分组实验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梁冠华 鞠玉梅
【目的/意义】新媒体中反沉默现象具有传播行为的双重性、匿名化的自我性和利益驱动性。它是新媒体所特有的属性,也是现代舆情在互联网环境下外在表现形式。【方法/过程】通过演化博弈中的“囚徒困境”模型来阐述反沉默螺旋中受众群体的行为趋向性与受众收益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当受众群体非理智型占多数时,则在新媒体的现代舆情中反沉默现象将尤为显著;同时受众收益的影响因素与受众行为、信息公开性、传播速度等直接相关,进而为新时期的舆情管控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根据研究模型计算结果提出新时期舆情管控策略。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汪先哲 张王飞
本文以沪深两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发现,新《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法")实施给样本上市公司带来-20%的累计异常收益,股价下跌主要发生在"新法"实施前30个交易日至实施当日。"新法"实施是历史公开信息,为什么还能引发强烈的市场反应呢?注意力假说认为,新闻媒体关于"新法"的报道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力,注意力驱动引发股价下跌;信息发现假说认为,"新法"颁布至"新法"实施的空白期间是投资者信息发现的过程,如果公司基本面信息透明或者良好,则缓解注意力驱动的股价下跌。回归分析支持注意力假说和信息发现假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曾润喜 王君泽 杜洪涛
[目的 /意义]舆情分析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从冗杂的网络评论中发现具有代表性的网民观点信息。[方法 /过程]提出一种无监督的信息发现方法,从网络评论内容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网民观点表述。具体发现过程为,在网络评论中选取作为候选的观点表述语句,继而综合考察评论内容与相应文章的相关程度以及候选的观点表述语句中词汇之间的点互信息并对观点表述语句进行信息加工,最终得到具有代表性的用户观点表述信息。[结果/结论]本文所提出的信息发现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检验效果,可为新媒体时代舆情研判工作者在繁杂冗余的网络评论观点中自动发现观点信息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
网络舆情 舆情分析 评论挖掘 观点抽取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汪先哲 张王飞
本文以沪深两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发现,新《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法")实施给样本上市公司带来-20%的累计异常收益,股价下跌主要发生在"新法"实施前30个交易日至实施当日。"新法"实施是历史公开信息,为什么还能引发强烈的市场反应呢?注意力假说认为,新闻媒体关于"新法"的报道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力,注意力驱动引发股价下跌;信息发现假说认为,"新法"颁布至"新法"实施的空白期间是投资者信息发现的过程,如果公司基本面信息透明或者良好,则缓解注意力驱动的股价下跌。回归分析支持注意力假说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魏巍
文章的研究旨在提高利用社交媒体挖掘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为药品上市后的安全监测和个性化健康信息服务提供可借鉴的方法。首先提出了ADR知识发现与利用模型的总体框架,然后分别对模型中涉及的基本要素和信息活动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在基于社交媒体的药物不良反应知识发现与利用过程中,分别采用各种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语义分析方法,过滤社交媒体大数据、抽取ADR信号、半自动构建ADR本体和生成个性化ADR智慧。研究揭示了药物不良反应"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信息链中的信息活动规律,为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吴小兰 章成志
社交媒体环境中非正式学术交流与正式学术交流相互补充,已共同构成了有机的科学交流整体,探讨社交媒体中跨学科高影响力用户不仅可以作为正式交流中结构规律认识的补充与完善,还有助于社交媒体上普通用户或新用户快速与高影响力用户交流寻得帮助。但现有跨学科用户研究大多依据科技文献来进行,并不能有效地发现社交网络上跨学科用户。为此,我们结合科技文献的领域分类语料,在科学网博客平台上进行跨学科高影响力用户发现。首先我们基于领域科技文献语料,完成科学网博文的学科领域划分,然后根据博文的学科分类计算用户学科属性及跨学科专业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一鑫 党子奇 李军靠
在资源富集的教育信息化时代,新技术颠覆了传统教育样态,重构了学生受众的学习场域,但这也让学生线上沉默现象成为普遍存在的真命题,学生随时都可能从线上学习中"主动出逃",从而违背了线上教育"共享、众筹、众创"价值理念,大大削减了线上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效力。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重塑教育传播产品、完善线上线下育人体系、妙用教育心理学规律三条路径来唤醒学生受众中的沉默者。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潘孝珍 魏萍
基于中国2004~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媒体关注提高了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的总体投入水平,尤其提高了地方政府对于废气污染治理的投入水平,但对废水污染治理和固体废弃物治理的投入水平并无促进作用。可能的原因是,废气污染物具有流动性,本地区排放的废气污染物会随着空气流动扩散到其他地区,因此不论是社会公众还是新闻媒体,都更多地将关注点集中于地方政府废气污染的治理投入,但对废水污染治理和固体废弃物治理投入的关注相对较少。进一步研究表明:从时间动态效应来看,媒体关注对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从空间动态效应来看,媒体关注对于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的督促作用仅限于本省份。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我国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做到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活动信息的充分公开,有效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
媒体关注 污染治理 地方政府 废气污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媒体信息对IPO询价机构的影响研究——基于机构私人信息视角的理论与实证
媒体报道与IPO定价效率:基于信息不对称与行为金融视角
群体智慧:同伴观点与价值发现——来自社交媒体的经验证据
打破“沉默螺旋” 促进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基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研究
媒体报道的公司治理作用:基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视角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环境信息披露有效性研究——基于所有权性质与媒体治理的视角
基于语义的国家科技信息发现服务体系研究
公开信息与国债市场价格的发现过程——基于中国的经验实证分析
投资者社交媒体“发声”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的研究
媒体报道与IPO绩效:信息不对称还是投资者情绪?——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