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68)
- 2023(2776)
- 2022(2373)
- 2021(2315)
- 2020(2038)
- 2019(4556)
- 2018(4633)
- 2017(9415)
- 2016(4823)
- 2015(5410)
- 2014(5244)
- 2013(5138)
- 2012(4911)
- 2011(4374)
- 2010(4487)
- 2009(4202)
- 2008(4462)
- 2007(4079)
- 2006(3659)
- 2005(3525)
- 学科
- 管理(21129)
- 济(20861)
- 经济(20830)
- 业(20070)
- 企(19165)
- 企业(19165)
- 方法(10964)
- 财(9682)
- 数学(9038)
- 数学方法(8979)
- 务(8583)
- 财务(8569)
- 财务管理(8561)
- 企业财务(8398)
- 业经(5575)
- 制(5188)
- 理论(4071)
- 学(4070)
- 信息(4021)
- 农(3956)
- 体(3720)
- 和(3440)
- 贸(3362)
- 贸易(3359)
- 融(3354)
- 金融(3354)
- 中国(3271)
- 易(3269)
- 银(3231)
- 银行(3229)
- 机构
- 大学(74309)
- 学院(72214)
- 管理(33645)
- 济(30117)
- 经济(29596)
- 理学(28862)
- 理学院(28640)
- 管理学(28348)
- 管理学院(28196)
- 研究(21766)
- 中国(18055)
- 财(16181)
- 京(15381)
- 财经(13020)
- 经(11868)
- 中心(11063)
- 科学(10961)
- 所(10619)
- 江(9991)
- 财经大学(9879)
- 北京(9843)
- 商学(9458)
- 商学院(9385)
- 研究所(9101)
- 农(8773)
- 州(8541)
- 业大(8463)
- 经济学(8205)
- 经济管理(7856)
- 范(7854)
- 基金
- 项目(44747)
- 科学(36655)
- 基金(35321)
- 研究(32654)
- 家(30218)
- 国家(30009)
- 科学基金(27232)
- 社会(21497)
- 社会科(20402)
- 社会科学(20397)
- 基金项目(18994)
- 自然(18508)
- 自然科(18194)
- 自然科学(18190)
- 自然科学基金(17960)
- 省(15178)
- 教育(14690)
- 资助(14413)
- 编号(14172)
- 划(13206)
- 成果(12497)
- 部(10415)
- 项目编号(10188)
- 人文(9389)
- 教育部(9367)
- 重点(9230)
- 国家社会(9041)
- 创(8924)
- 大学(8831)
- 科研(8515)
共检索到110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蔡宁
股权分置改革后,解禁股份减持中的内幕交易,成为全流通环境下大股东利益输送的新途径。本文以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前后的减持事件为研究对象,考察大股东利用信息优势的内幕交易问题。首先,在交易时点上,大股东倾向于在业绩预告披露"坏消息"之前、"好消息"之后出售股份;其次,在交易规模上,在业绩预告之前(后)出售股份时,业绩预告的利空(利好)程度越高,交易的规模也越大;最后,在业绩预告前减持时,正式业绩相对预告业绩的利空程度要大于在业绩预告后减持的情况,这在业绩预告为"好消息"的情况下尤为突出。这进一步证明了股东的信息优势,即股东的择时行为不仅基于业绩预告这一重大信息,还充分考虑了公司的业绩前景
关键词:
内幕交易 信息优势 业绩预告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俞绍文 张磊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大股东内幕交易行为所造成的股票市场变量的波动进行了实证和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在重大信息公告日前有所上升,公告日后则会显著下降;平均异常波动率在重大信息公告日前的较长时间内比较平稳在公告日前几天则会小幅增加,在信息公告前日或后日更会急剧放大,随后就急剧下降;日均换手率在信息公告日前急速放大,而在公告日后急速下降且在会告回前某一段时间比其他时间段都要大。只有建立违规甄别模型,加强对重大信息日的监测,规范、完善和推进信息披露制度、惩罚机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更有效地抑制大股东内幕交易行为。
关键词:
大股东东 内幕交易 事件研究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邓德强 金月娟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公司内部人员具有较大的信息优势,那么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是否存在内幕信息知情者利用信息优势择机获利的情况?文章以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大股东两大类内幕信息知情者的交易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择机获利能力。以短时间窗口事件研究法发现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大股东具有很强的择机获利能力,同时不同类型的交易人员的择机获利能力不同。
关键词:
内部人交易 超额累计收益 信息优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焯华 樊家秀
本文基于事件研究法对证监会公布的创业板涉嫌违规减持、内幕交易的案件进行研究,通过实际和预期收益率对比,列举了向日葵内幕交易案和掌趣科技涉嫌内幕交易停牌核查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事件研究方法对创业板公司内幕交易案件能够准确判断,运用累积异常收益率等指标,对判断创业板公司股东减持行为是否利用内部人信息优势违规操作有一定指示作用,对监管部门的监管方法制定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创业板 大股东减持 内幕交易 事件研究法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蔡宁
本文以股改后的解禁股份出售事件为研究对象,考察这一过程中的内幕交易与大股东侵害问题。研究发现,大股东在解禁股份交易中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表现为通过出售股份赚取了超常收益、也及时规避了损失;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有助增强其择时能力,但由于信息优势在"主动型"内幕交易和"被动型"内幕交易中的不对称作用,只有控制力较强的股东才更有可能及时规避损失;股东关系有助于弥补控制力的不足,在与公司控股股东关系密切的情况下,控制力较弱股东也能在股份交易中及时规避损失。研究从股东控制力和股东关系两个角度,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大股东侵害的可能途径;研究发现为思考全流通背景下的大股东侵害问题提出了新思路,也为加强对解禁股...
关键词:
大股东侵害 内幕交易 择时行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韩京芳 王珍义
全流通背景下大股东交易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以2007年至2010年A股市场大股东交易作为研究对象,验证了不同类型大股东交易利用信息优势程度及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控股股东具有明显信息优势,其交易行为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可以缓解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控股股东的逆向投资也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股票市场定价功能;而非控股股东信息优势不明显,其交易行为更多地受市场波动性影响,对市场稳定性的冲击较大。
关键词:
大股东交易 信息优势 逆向投资 市场效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闫强
本文将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行为包含信息区分为作用相反的两方面:一方面,大股东增持向市场传递公司所在行业的发展优势,对行业内其他公司带来正向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大股东增持传递出本公司特有发展优势,对行业内其他公司带来负向溢出效应。通过发展传统的信号传递模型,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增持行为的信号传递如何引发大股东行为的策略性博弈,同时引入空间计量模型旨在实证上区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信息含义。经验证据表明,大股东增持行为不仅能够传递行业内个别企业的优势,更主要是传递行业整体优势或劣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曹国华 林川
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由个别行业的异常值引起,而在行业间普遍存在,行业差异对于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稳定的解释力度。导致大股东减持行为出现行业差异的因素,包括行业前期减持水平、行业前期生命周期及行业前期现金股利水平,若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前期减持力度越大或其属于成熟性行业或衰退性行业,或者上市公司前期发放现金股利水平越高,那么当前大股东减持的力度越小。在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并不十分健全、投资者保护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情形下,监管部门在确定重点监管行业时,只有根据各行业的具体情况实施有差别的监管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寿福 贺学会 陈晶萍
择时动机是大股东决策和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股权质押行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明的研究视角。文章以大股东决策中可能存在的股票市场和信贷市场双重择时动机为考察对象,研究发现:大股东的股权质押意愿和质押规模与股票错误定价显著正相关,即上市公司股价被高估会推动大股东股权质押;相对于信贷紧缩时期,大股东在信贷宽松时期更愿意进行股权质押,且质押规模更大;股票错误定价和信贷政策会同时影响大股东的股权质押意愿和规模。文章结果表明,大股东股权质押存在对股票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双重择时动机。文章的研究结论拓展了关于市场择时和股权质押的研究文献,而且有助于深化对大股东决策动机以及大股东股权质押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的理解。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成彦 陈炜
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规范市场行为和完善公司治理,减少大股东通过“隧道挖掘”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蚀。但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法律规范,大股东可能由原来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变成对公司和二级市场双重控制,市场操纵的模式将发生变化。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和境外市场曾经出现的与大股东交易相关的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股东交易目的、动机、影响因素、行为方式和各国法律规范的全面考察,重点对大股东可能出现的违规交易行为或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交易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培功
就公司内部人的股票交易行为而言,行为财务学传统的争论主要集中于他们是否使用信息优势图利自己,但在研究方法以及相应结论和政策建议上并未取得共识。近期的文献表明,内部人并不像经济模型预期的那样理性:他们不仅没有成功择机买卖股票,甚至错失良机。本文使用内部人持股数量和持股比例的变化来度量内部人的交易行为,使用退市公司这一独特样本来避免方法论上的争议,以检验经济转型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人交易行为特征。实证结果显示,我国退市公司的大股东从退市前两年开始便存在超卖现象,而退市公司高管人员则一直到退市当年才出现超卖现象。结论表明,退市公司的大股东有通过信息优势图利自己的倾向;而退市公司高管人员则往往表现出...
关键词:
信息优势 过度乐观 退市公司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况学文 彭迪云
选取1999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期间在沪、深两市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大股东控制条件下的市场择时对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有的权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管理者职位巩固理论均不能较好地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现金持有量现象。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是公司过去市场择时行为累积的影响结果,而且在股权结构集中的公司,其通过市场择时行为"囤积"现金持有量的动机更为强烈。
关键词:
市场择时 现金持有量 大股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潘鸿
本文指出了我国证券市场上控股股东通过与上市公司间的不正当关联交易进行外部套利的几种典型手段,利用公司契约理论分析了这种行为的制度性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进一步规范发展证券市场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才是消除这种外部套利的根本。
关键词:
关联交易 大股东外部套利 侵占收益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谢振莲 吕聪慧
本文试图梳理以往对大股东控制下的关联交易的研究,从关联交易与股权结构的相关关系、大股东控制下的关联交易的原因分析、以及遏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的对策三个角度来探讨以往的研究,以求对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关联交易 股权结构 对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况培颖 谭燕燕
文章从投资者利益保护视角,基于全流通大背景分析大股东占款行为是否会随着股权流通性的增强而有所抑制。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流通性对大股东占款行为有着显著性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大股东依然拥有较强的持股优势,大股东占款行为仍普遍存在,因此,建立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势在必行。
关键词:
大股东占款 股权流通性 投资者利益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