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39)
- 2023(9262)
- 2022(8016)
- 2021(6995)
- 2020(6167)
- 2019(14236)
- 2018(14095)
- 2017(28182)
- 2016(14937)
- 2015(17193)
- 2014(17569)
- 2013(17854)
- 2012(17129)
- 2011(15759)
- 2010(15927)
- 2009(15104)
- 2008(14890)
- 2007(13708)
- 2006(12294)
- 2005(11190)
- 学科
- 济(91692)
- 经济(91629)
- 管理(42726)
- 业(41021)
- 方法(34277)
- 企(32232)
- 企业(32232)
- 数学(30109)
- 数学方法(29907)
- 地方(22133)
- 农(19702)
- 中国(18491)
- 业经(17658)
- 财(17589)
- 学(17055)
- 地方经济(15034)
- 农业(13550)
- 产业(13168)
- 制(12593)
- 贸(12452)
- 贸易(12448)
- 和(12230)
- 易(11964)
- 环境(10936)
- 务(10756)
- 财务(10732)
- 财务管理(10704)
- 融(10421)
- 金融(10418)
- 理论(10333)
- 机构
- 大学(234041)
- 学院(233174)
- 济(110417)
- 经济(108389)
- 管理(89384)
- 研究(82029)
- 理学(75973)
- 理学院(75149)
- 管理学(74069)
- 管理学院(73614)
- 中国(61480)
- 京(48869)
- 科学(48182)
- 财(47579)
- 所(42218)
- 研究所(38082)
- 农(38056)
- 财经(37923)
- 中心(37642)
- 江(35850)
- 经济学(35553)
- 经(34105)
- 业大(32627)
- 经济学院(31968)
- 北京(30917)
- 农业(29811)
- 范(29290)
- 师范(29045)
- 州(28332)
- 院(28265)
- 基金
- 项目(146854)
- 科学(115152)
- 研究(108271)
- 基金(106315)
- 家(91651)
- 国家(90950)
- 科学基金(77471)
- 社会(70537)
- 社会科(67019)
- 社会科学(67000)
- 省(57240)
- 基金项目(56193)
- 教育(47487)
- 自然(47465)
- 划(47282)
- 自然科(46307)
- 自然科学(46291)
- 自然科学基金(45511)
- 编号(44308)
- 资助(43650)
- 成果(36947)
- 发(34191)
- 重点(32891)
- 部(32598)
- 创(29837)
- 国家社会(29641)
- 课题(29225)
- 发展(28107)
- 创新(28033)
- 教育部(27983)
- 期刊
- 济(127592)
- 经济(127592)
- 研究(70396)
- 中国(42258)
- 财(38310)
- 学报(34860)
- 农(34144)
- 管理(31516)
- 科学(30994)
- 大学(25493)
- 学学(23679)
- 农业(22741)
- 经济研究(21698)
- 技术(20604)
- 融(20044)
- 金融(20044)
- 财经(19867)
- 业经(18978)
- 经(17363)
- 问题(16981)
- 教育(16338)
- 图书(15568)
- 技术经济(14569)
- 统计(13197)
- 贸(12847)
- 理论(12382)
- 业(12220)
- 商业(11744)
- 世界(11627)
- 策(11559)
共检索到356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升华 毛小兵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需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把信息产业当作新的增长点,将发展信息经济提到重要的战略位置。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通过对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把信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必将会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助推作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小磊 郑建明
基于国内外对信息产业的界定,归纳出信息产业的定义、特征和具体的细分要素。借鉴由菲德(Feder,1983)提出的两部门模型来测度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国内部门分为信息产业与非信息产业两大部门,并以这两部门的生产函数为基础,推导出最终的计量模型,然后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毅 汪独友 曹林峰
通过测算苏北地区三次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及进行偏离—份额分析,揭示了产业结构对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借鉴并提出苏北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方元 曹治星
本文利用2004-2005年河南省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产出的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测算了"十五"末期各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十五"末期的河南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证明了扩大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产出在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引导河南省的经济良性增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智勇 黄鹤羽
本项研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对营林科技进步的经济贡献率进行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测算,以寻求我国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评价计量的新途径。研究结果指出,营林科技进步的经济贡献率为22%,在15%~25%取值区间内。
关键词:
贡献率 科技进步 经济评价 营林产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秀娟
利用C-D生产函数和回归分析技术得出中国旅游产业资本、劳动的产出弹性;利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出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1996—2001年及2001—2006年两段时间区间内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对中国旅游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本和劳动要素的增长;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对三大区域旅游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经济增长 因素贡献率 技术进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兴绪 牟怡楠
云南省旅游产业经过 2 0多年的转变升级 ,已形成了综合的产业体系。本文综述了该产业的发展进程 ,并着重从支柱产业的四个特性出发 ,考察了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关键词:
云南 旅游 发展 经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明
本文使用客观历史资料,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并由此得出技术的人力资本化,发挥政府和企业行为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把经济增长的技术内生化原理与我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科技致富”、“科技强国”的现代化蓝图的结论
关键词: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技术内生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闫淑敏 秦江萍
本文分析了教育、科学技术以及健康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认为西部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虽处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为显著的年限,但西部第一产业比重大,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远未达到这一水平;西部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很低。另外由于西部技术接受者的素质较低,也阻碍了科技推广的速度和广度;而健康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全国水平。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贡献 中国西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俊杰
运用卡尔多的需求分析方法,文章论述了对工业部门产品的需求对于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工业部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对于中国大规模劳动力转移和其他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一个工业制造大国,但不是一个工业创造强国,中国工业化之路远没有完成。在劳动力转移未完成之时,工业(而不是服务业)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工业部门生产率仍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
工业部门 需求 中国经济增长 卡尔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静娟 陈笑
本文从知识创新能力、知识传播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三方面建立了知识水平指标体系,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综合知识水平进行了研究。根据所构建的经济系统模糊神经网络,测算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数及知识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进一步通过知识对经济贡献率的测度,将我国各地区知识水平对经济的贡献率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知识水平 测度 综合评价 模糊神经网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鼎权
为了明确教育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文章基于数据包络模型实证分析了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性影响。采用高效率的数据包络模型建立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地区差异的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和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对数据模型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了教育造成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性的原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杉
当前,中国消费率处于低水平并持续走低,这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扩大内需、保持可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障碍。文章讨论如何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就此给出结论性的建议。
关键词:
消费需求 经济增长 贡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鑫铖 谭鑫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历来被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分析所忽视。本文通过扩展传统的增长核算理论,将自然资源作为一种投入要素纳入生产函数中,并利用中国1978—2009年数据对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自然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每年拉动1.16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经济增长 贡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蒲志仲 刘新卫 毛程丝
本文构建了包含能源的三要素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估算了1952~2012年及不同阶段能源等要素的产出弹性,能源等要素和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能源产出弹性和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次于资本,远高于劳动力要素;两要素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中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部分应归功于能源,能源消费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进步的体现;包含能源要素的经济增长核算,能更好地揭示经济增长的源泉,反映不同阶段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体制变化。
关键词:
化石能源 经济增长 产出弹性 要素贡献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