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84)
2023(18629)
2022(15672)
2021(14307)
2020(12535)
2019(28086)
2018(28069)
2017(54045)
2016(29329)
2015(32714)
2014(32445)
2013(32196)
2012(29440)
2011(26444)
2010(26348)
2009(24943)
2008(24933)
2007(22525)
2006(19594)
2005(17572)
作者
(86287)
(72359)
(72202)
(68386)
(45856)
(34642)
(32758)
(28246)
(27257)
(25789)
(24464)
(24222)
(22874)
(22815)
(22402)
(22216)
(22015)
(21423)
(20848)
(20814)
(18060)
(17708)
(17616)
(16452)
(16270)
(16222)
(16128)
(16052)
(14550)
(14277)
学科
(125928)
经济(125758)
(107143)
管理(100170)
(94178)
企业(94178)
方法(59917)
数学(49816)
数学方法(49285)
(40102)
(36874)
业经(36015)
中国(28797)
(28046)
财务(27986)
财务管理(27932)
(27187)
企业财务(26577)
农业(25543)
技术(22957)
(22507)
贸易(22501)
(22131)
地方(21976)
(21862)
(20734)
理论(20529)
(19289)
(19147)
(18770)
机构
学院(427845)
大学(425227)
(176564)
经济(173185)
管理(171933)
理学(148288)
理学院(146822)
管理学(144487)
管理学院(143709)
研究(135039)
中国(104692)
(87873)
(84279)
科学(83258)
(77191)
(67958)
财经(67156)
业大(66110)
(64775)
中心(64588)
研究所(61362)
农业(61160)
(60909)
北京(54132)
经济学(53759)
(50884)
(49778)
财经大学(49637)
师范(49121)
经济学院(48856)
基金
项目(286734)
科学(226489)
基金(210578)
研究(204533)
(184291)
国家(182753)
科学基金(158053)
社会(131609)
社会科(125013)
社会科学(124979)
(112793)
基金项目(111845)
自然(104174)
自然科(101834)
自然科学(101801)
自然科学基金(100060)
(94313)
教育(93019)
资助(85713)
编号(81783)
成果(65259)
重点(64235)
(63002)
(61790)
(60852)
创新(57251)
科研(55715)
国家社会(54962)
课题(54873)
(54762)
期刊
(191916)
经济(191916)
研究(116073)
中国(77647)
(70222)
(69994)
学报(68731)
管理(65509)
科学(61982)
大学(51629)
学学(49161)
农业(47391)
(38262)
金融(38262)
技术(37566)
财经(33992)
业经(33387)
教育(33273)
经济研究(30122)
(29174)
(27596)
问题(25742)
技术经济(22874)
统计(21335)
(20967)
财会(20411)
理论(20380)
商业(20235)
(20176)
(19880)
共检索到622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泽华  
结合我国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分类方法,将信息产业划分为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基于重庆2007、2012和2015年的投入产出表分别测算信息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对本地制造业的前向与后向关联作用和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在综合考虑本地信息产业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信息产业对制造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重庆信息产业内部存在明显的发展不均衡,并因而产生对制造业影响的结构性差异。最后根据差异的表征与原因分析及对应的产业发展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盈之  孙剑  
基于产业融合的理论,本文首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制造业各行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利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对制造业产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度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产业绩效与该产业融合度呈明显的正相关,产业融合成为提高制造业绩效新的切入点;市场结构水平、所有权结构与产业融合对制造业绩效共同起推动作用;市场开放度虽然对制造业绩效也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并没有和产业融合表现出很好的协同性。本文据此得到了若干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启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陶长琪  周璇  
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本文依据信息产业与制造业间的耦联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效应开展定量研究,并以此量化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和细化产业耦联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及作用力度。结果表明:除广东省和江苏省外,我国信息产业与制造业间的耦联协调度属普遍不协调,归因于产业转型时期低下的耦联效率;区域产业耦联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表现出空间相关性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致性,这得益于东部发达的经济体、中部"两型社会"的创新政策特权和"中部崛起战略"以及西部和谐的政府管制政策。综上,我国应深化产业的耦联效应;发挥省域高新技术的竞合优势;维护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而化解信息技术的空间壁垒...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晓钟  陈涵乐  张小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晓钟  陈涵乐  张小蒂  
本文基于产业融合的相关理论,利用投入产出法估算浙江及全国信息产业与制造业各个行业的融合度,构建基于SCP分析框架估算产业融合对产业绩效影响的模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比较分析浙江省信息产业与制造业各行业的融合度及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各行业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信息产业与制造业各行业的融合度总体趋于上升;产业融合度、国有企业占比和市场开放度与产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市场集中度与产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从分阶段来看,2010-2012年阶段相比于2005-2007年阶段,产业融合度对产业绩效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为此,本文提出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推进"互联网+制造"计划、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产业融合对制造业产业绩效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艳红  薄文广  殷广卫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8年制造业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产业特征与产业地理集中的关系,其结果发现,自1999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在行业上,资源型产业地理集中度最高,高度地方化产业地理集中度最低;从全国20个制造业行业数据样本看,FDI的进入会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中;根据外资比重进行产业细分后,外资对高外资比重产业地理集中的正向促进作用依然明显,而对低外资比重行业的作用不显著;即使在高外资比重产业中,FDI与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也不存在着倒U型关系,而在低外资比重产业中,只有当FDI比重超过一个临界值时,FDI对地理集中的正向促进作用才会显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薄文广  
本文利用中国1993-2007年25个两位数制造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特征、空间差异与制造业地理集中的关系。结果发现:自从1993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在行业上,资源型产业集中度最高,变化率最低,高技术产业集中度居中,变化率其次,其余类型产业集中度最低,变化率最高。影响不同产业在不同地区地理集中的因素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内部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外部条件(地理位置、外国直接投资)的共同作用促使高技术产业高度集聚在沿海地区中的相对发达地区,沿海地区中相对落后地区以及内陆地区中相对发达地区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入和发展更具有吸引力,而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则集中在内陆地区中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珍珍  陈功玉  
物流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关键。本文基于1998-2007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的物流产业集聚度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利益来源以及物流产业集聚度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经分析得出物流产业集聚的发展存在空间结构上的差异。一些地区由于具有较强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主导产业优势,而使得该地区的物流产业集聚度高于其他地区,同时这种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地区差异又导致了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发展水平的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军  杨浩昌  
本文用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工资水平、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水平、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和技术创新等条件下,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就业;分地区比较分析表明,产业聚集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产业聚集对制造业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大,东北地区次之,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小。结合当前东部地区的产业聚集水平和制造业就业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制造业就业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鼓励产业集群式发展,加大资本投资和出口,以及推进技术创新,对于促进制造业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宏毅  
文章选取2001—2015年中国20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测算了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实证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在制造业行业层面和高集聚行业层面环境规制与制造业产业集聚之间呈现明显的U型关系,在低集聚行业层面环境规制并没有产生产业集聚效应。由于中国目前的制造业集聚程度并不高,环境规制的增强并不会抑制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雷平  
利用2002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省际面板数据,通过研究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区域集聚效应,探讨了我国省际水平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的区域根植性。结果发现,在省际水平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内部规模经济效应与雅各布斯外部性,直觉上应当在高技术产业中表现较为显著的马歇尔外部性与相关产业集聚效应并不显著,表明从省际水平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还没有形成集群的协作优势,进一步的产业结构研究显示,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受国际产业布局影响大,产业价值链缺乏区域根植性是导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当前集聚效应特征的重要原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彬  孙孟  
本文首先选用相关指数对中国制造业24个细分行业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分解和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分别对其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总体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相同,都与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外资影响和要素禀赋呈显著正相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要素禀赋呈显著负相关,与产品差异程度、规模经济、外资影响和研发费用呈显著正相关。最后,文章在研究结论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千里  张林  申亮  
运用复合系统模型,计算了陕西省制造业子系统与物流业子系统的有序度,以此为基础,测算得出陕西全省及按照省域细分的陕北、关中、陕南三个组成区块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调度,进而分析了陕西全省及三个组成区块协调度在研究时段的变化态势。结果显示:制造业子系统有序度贡献最大的序参量是增加值,陕北区块的增加值提升最快;物流业子系统有序度贡献最大的是投资额,关中区块的投资额保持领先。通过对陕西省及各区块产业协调度的研究分析发现,各区块内产业间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陕西全省协调程度呈现M型变化趋势,两业之间联动关系围绕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军锋  龙勇  杨秀苔  
质量管理活动的实证测度是国外运营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却相对少见。本文以重庆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通过两阶段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的方法,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内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中的质量管理活动可以归纳为领导支持、员工参与、员工素质、统计控制、产品设计和流程管理等内容。同时,对质量管理活动的划分为基础活动与核心活动提供了实证支持。研究刻画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运作机理,指出核心活动与基础活动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研究还建议在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实践中应加强对客户和供应商的重视与支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一冬  
笔者采用2003年~2011年中国28个地区21个二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三种动态外部性对地区产业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产业专业化(MAR外部性)和地区企业竞争程度(PoRteR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而产业多样化(JAcobs外部性)对产业增长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在分地区和分产业的回归分析中,产业专业化和产业多样化对产业增长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但企业竞争程度的影响效应基本不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