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74)
- 2023(11708)
- 2022(10008)
- 2021(9152)
- 2020(7905)
- 2019(18323)
- 2018(18376)
- 2017(36617)
- 2016(19761)
- 2015(22523)
- 2014(22883)
- 2013(23138)
- 2012(22430)
- 2011(20514)
- 2010(20966)
- 2009(19795)
- 2008(19889)
- 2007(18275)
- 2006(16392)
- 2005(15296)
- 学科
- 济(95995)
- 经济(95911)
- 业(55408)
- 管理(54907)
- 企(42813)
- 企业(42813)
- 方法(37810)
- 数学(32904)
- 数学方法(32645)
- 中国(28779)
- 农(27228)
- 地方(25355)
- 财(22827)
- 业经(21649)
- 制(19171)
- 学(18170)
- 农业(17984)
- 贸(17913)
- 贸易(17899)
- 易(17294)
- 银(16813)
- 银行(16779)
- 行(16177)
- 融(15778)
- 金融(15776)
- 地方经济(14505)
- 和(13912)
- 技术(13703)
- 务(13697)
- 产业(13670)
- 机构
- 学院(299346)
- 大学(299247)
- 济(128682)
- 经济(125965)
- 管理(112245)
- 研究(105769)
- 理学(94461)
- 理学院(93357)
- 管理学(91977)
- 管理学院(91400)
- 中国(81667)
- 京(64916)
- 科学(63340)
- 财(60956)
- 所(54973)
- 农(51321)
- 研究所(49265)
- 中心(48479)
- 财经(47398)
- 江(47128)
- 经(42616)
- 业大(42519)
- 北京(41970)
- 范(40579)
- 农业(40179)
- 师范(40173)
- 经济学(39876)
- 州(38029)
- 院(37304)
- 经济学院(36080)
- 基金
- 项目(184914)
- 科学(144187)
- 研究(137994)
- 基金(131184)
- 家(113296)
- 国家(112319)
- 科学基金(94725)
- 社会(86781)
- 社会科(82346)
- 社会科学(82322)
- 省(73462)
- 基金项目(69370)
- 教育(62098)
- 划(61441)
- 自然(58407)
- 编号(58085)
- 自然科(56924)
- 自然科学(56906)
- 自然科学基金(55905)
- 资助(54188)
- 成果(48929)
- 发(45973)
- 重点(41983)
- 部(40979)
- 课题(39774)
- 创(37907)
- 发展(37260)
- 展(36665)
- 创新(35578)
- 国家社会(35337)
- 期刊
- 济(150523)
- 经济(150523)
- 研究(92974)
- 中国(61121)
- 农(47640)
- 财(46554)
- 学报(44653)
- 科学(40930)
- 管理(40636)
- 大学(32981)
- 融(32095)
- 金融(32095)
- 农业(32067)
- 教育(31198)
- 学学(30660)
- 业经(26318)
- 技术(26071)
- 经济研究(24452)
- 财经(23764)
- 问题(21035)
- 经(20507)
- 图书(18128)
- 业(16917)
- 贸(16738)
- 理论(16296)
- 技术经济(16111)
- 商业(15692)
- 实践(14670)
- 践(14670)
- 统计(14514)
共检索到466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田海峰
我国在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一问题,目前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依据有关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提出我国应以信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其自身的发展及对其他产业的扩散效应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并给出了实施这一战略的传导机制及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春红
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国际竞争新的制高点。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同时,又面临着信息化的任务。而要同时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既不能违背传统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又要跟上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步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德勇 董左卉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在总量规模扩张的同时,也正面临着严峻的结构性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愈来愈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从资本市场的视角讨论了产业结构升级的运行机制,并根据1994-2005年我国资本市场和产业结构有关经济数据,对资本市场融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随着资本市场规模日益壮大,对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结构变迁起到促进作用。最后,对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资本市场 风险投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郑英隆
加速信息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应对加入 WTO挑战 ,并在制定“十五计划”过程中明确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本文研究了信息产业成长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作用关系 ,并指出任何割裂两者关系 ,离开产业结构升级而片面突出信息产业的加速发展或只是强调传统产业信息化的做法都可能是欲速而不达 ,而必须两者共促共进。加速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背后推动力就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文章也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状态、特征与问题 ,指出成长于工业化远未完成阶段的我国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关联性。最后从与信息产业发展相关的六个方面作出了现阶段造就我国信息产业化与传统产业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齐亚伟 刘丹
信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深远。笔者基于主导产业理论分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机制。在信息产业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理论测算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关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与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其中,东、中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主要通过提升区域产业技术进步速度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动力来自于电子信息产业的总量扩张而非内涵发展。
关键词:
信息产业 区域产业结构 合理化 灰色关联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李贺 张相彬 卢艳秋
本文运用两两对比和优序图法及价值工程中的功能评价方法,对我国信息产业规模结构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我国信息产业中信息工业、非信息产业内部信息业存在的问题及信息技术业、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差距,从而提出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结构分析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左晓晴 张兴无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就业增长率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水平一直很低。本文运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数据,运用结构偏离度这一衡量指标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同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升级能够增加就业总量。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我国就业矛盾的原因主要在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称,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最后本文为解决这种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不协调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回归分析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左晓晴 张兴无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就业增长率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水平一直很低。本文运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数据,运用结构偏离度这一衡量指标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同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升级能够增加就业总量。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我国就业矛盾的原因主要在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称,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最后本文为解决这种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不协调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回归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俊杰 王彦西 张泽义
采用1997—2015年相关数据,实证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发现:金融科技与我国产业间、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科技对产业间结构升级起着促进作用,对产业内部的影响效力则存在差异;金融科技发展有益于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但作用效力会随着时间逐步减弱;短期内金融科技对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产生积极影响,而长期中却受到其负向冲击的影响;金融科技对产业间结构升级的动态冲击过程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而对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的冲击作用则稳步增强。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产业间 产业内部 结构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艺瑄 熊晓轶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直接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测算数字经济发展,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衡量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并利用直接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效应,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在数字经济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直接效应比较显著,且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对此,我国应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拓宽中介效应渠道,以助力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升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广军 张汉鹏
通过对第五长波中关国产业的研究,阐述当前第五长波中产业演进的态势及时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进而提出我国应采取的产业演进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从技术和产业两个层面共同演进,以实现我国的赶超战略。从技术上讲,要引进和发展第五长波中新兴技术系统中的技术,实现我国的技术跨越和技术系统的升级;从产业上讲,要采取不同的战略同时发展前三次长波中的主导产业群,使我国产业整体、连续和顺利地发展,并且快速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第五长波 创新 领先国 演进模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建安
大量的文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密不可分。针对产业结构是多因素变量的特点,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可以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第三产业的就业状况联系最为紧密,而与全社会的总体就业状况关系甚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灰色关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耿子恒 汪文祥 郭万福
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应用出发,基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产业准备度和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人工智能水平。在人工智能对产业发展质量的影响机制分析下,采用2011—201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对人工智能影响中国产业发展质量进行经验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研究结论为:(1)从全国层面分析,人工智能可以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并在不控制时间因素下,可以促进农业、服务业产业升级;但是,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不显著,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从区域异质性分析,人工智能对农业、制造业产业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西部地区服务业升级具有很强的正向影响,对长三角及东南沿海地区服务业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因此,建议根据每个产业、每个区域的差异性制定人工智能应用实施方案,并采取政策激励方式推动区域先行先试,发掘人工智能推动不同产业或不同产业基础、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不同区域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的内在原因和效果差异,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促使人工智能助力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枝茂
本文基于战略新兴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递进关系,探讨战略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后以经济发展为导向,提出充分发挥战略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效应的可行之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