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58)
- 2023(4570)
- 2022(3928)
- 2021(3607)
- 2020(3181)
- 2019(7035)
- 2018(7217)
- 2017(14480)
- 2016(8079)
- 2015(9424)
- 2014(9641)
- 2013(9636)
- 2012(9171)
- 2011(8089)
- 2010(8509)
- 2009(8089)
- 2008(8185)
- 2007(7732)
- 2006(7312)
- 2005(7022)
- 学科
- 济(36867)
- 经济(36813)
- 业(25797)
- 管理(24943)
- 企(19895)
- 企业(19895)
- 中国(13137)
- 方法(12866)
- 农(12732)
- 数学(10520)
- 数学方法(10320)
- 业经(10311)
- 财(9933)
- 产业(9653)
- 地方(8829)
- 农业(8669)
- 制(8564)
- 理论(6496)
- 劳(6385)
- 劳动(6367)
- 银(6339)
- 银行(6334)
- 学(6330)
- 务(6327)
- 财务(6299)
- 财务管理(6281)
- 技术(6143)
- 行(6010)
- 企业财务(5995)
- 贸(5658)
- 机构
- 学院(117922)
- 大学(117775)
- 济(51118)
- 经济(50012)
- 管理(46441)
- 研究(38518)
- 理学(37974)
- 理学院(37638)
- 管理学(37072)
- 管理学院(36845)
- 中国(31801)
- 财(26055)
- 京(25438)
- 江(20953)
- 科学(20757)
- 中心(19828)
- 财经(19698)
- 所(19240)
- 经(17485)
- 州(16909)
- 北京(16724)
- 研究所(16512)
- 范(16123)
- 师范(16029)
- 农(16014)
- 经济学(15655)
- 省(14200)
- 财经大学(14155)
- 经济学院(14080)
- 业大(13862)
- 基金
- 项目(68022)
- 研究(54526)
- 科学(53911)
- 基金(48253)
- 家(39891)
- 国家(39511)
- 社会(34954)
- 科学基金(34480)
- 社会科(33156)
- 社会科学(33151)
- 省(27151)
- 基金项目(24825)
- 教育(24532)
- 编号(24151)
- 成果(21958)
- 划(21827)
- 资助(20422)
- 自然(19776)
- 自然科(19320)
- 自然科学(19317)
- 自然科学基金(18993)
- 课题(16034)
- 项目编号(15490)
- 发(15373)
- 部(14787)
- 重点(14763)
- 国家社会(14169)
- 性(14135)
- 创(13602)
- 人文(13476)
共检索到201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秋华
劳动就业问题,是我国在世纪之交所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棘手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将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围绕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速度、科学技术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以求澄清某些模糊认识,为我国再就业工程的实施提供一点有参考价值的思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频声
一、我国劳动就业的现状 1、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在劳动就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历史遗留的城乡劳动者待业问题严重.1978年底,我国需要在城镇就业的待业青年就达1500万人,待业率达7.3%,以后每年又有新成长的数百万劳动力需要安置就业,其压力之大成了当时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国家为解决就业问题,作了巨大的努力:在农村,国家通过鼓励多种经营,扶植乡镇工商业,发展小城镇以及举办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等途径,为农村多余劳动力开辟了许多就业门路;在城镇,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就业完全由国家统包的老框框,实行国家招收,集体组织起来就业和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东强
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问题陈东强广西大学社会科学部失业和就业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这个问题都让政府决策者感到棘手。本文暂撇开人们常规的思路,着手从科技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两个新的概念,即全质性科技创新与非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履宽
劳动就业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但是,从1958年到“四人帮”复灭这段期间,劳动就业问题几乎成为一个不能公开加以研究的禁区。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就业问题受到了举国上下的关注。1980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确定了劳动就业的新方针。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小蒂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失业(这里指非自愿)意味着资源利用不足、生产要素闲置和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因此,当今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无论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还是在经济萧条时期,各国都把提高劳动就业率、降低失业率作为政府部门的头等大事。随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熊郁
人口构成是人口自身发展运动的结果,又反映着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在人口问题的研究中,不仅要研究人口自然构成本身,而且必须密切结合人口的社会构成,二者不能割裂,否则就难以深入研究某一时期人口构成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比如人口年龄构成与劳动力资源构成,劳动人口部门构成及职业构成等就有着密切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启昌
最近四年(1977—1980年),党和政府用了极大的努力,已经安排了2,900多万城镇劳动力就业,使十年动乱中积累下来的大量待业人员逐年减少。有些城市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基本上已得到解决,如常州、南通、沙市、烟台、威海市等,故成绩很大。对这些基本解决就业问题的城市的成功经验,很有必要加以总结。笔者就对常州市调查所得,谈谈结合调整城市部门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赞安 罗运贵
一、广西农村劳动就业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的拓宽,劳动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劳动力流动渠道的初步打开,广西农村劳动就业有了一定发展。到1988年,乡镇企业职工达196万人,与1978年的80.7万人相比,增长了3.14倍,十年间平均每年增长9.28%,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由1978年的6.62%上升到1988年的11.46%。由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推动,农村劳动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1988年,广西农村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就业的比重分别为90.78%、4.08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丁子信
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的相互影响,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充分就业在一定时期内是有矛盾的,但从长远看,两者又是统一的。在我国产业结构迅速变动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双重背景下,应实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效率目标在先、劳动充分就业的公平目标在后的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劳动就业以不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目标的实现为上限,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劳动就业的影响以不引起社会动荡为下限。根据这一要求,找出实现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充分就业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小顺
一、我国劳动力就业与再就业面临的困难 我国有13亿人口,劳动力的供给相对于有限的物质资源几乎无穷大,并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显得更加困难。 1、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据测算:“十五”期间每年城乡新生劳动力将升至峰值,加上现有城镇下岗职工和就业转失业人员,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达到2200至2300万人,按经济增长速度在7%左右计算,在现有经济结构状况下,每年新增就业岗位700至800万个,形成2200至230万下岗失业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竞争700至800万个工作岗位的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荣科 段华洽
深化安徽省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已极为迫切,同时也具备了较为充实的现实条件。而在政府管理方面、劳动力市场建设方面和劳动者群体方面,都存在着深化就业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努力增强就业体制的整体性与有序性,处理好就业体制的层次性与集合性要求,不断强化就业体制的动态开放性。
关键词:
劳动就业体制 就业体制改革 安徽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虹 吴珠华
建立中国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冯虹,吴珠华改革传统的劳动就业统计方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中国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是当前劳动管理改革中的一项迫切任务。因为随着劳动关系的日益复杂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原有的以统计指标单一、手工计算为主的就业管理统计报表系统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