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04)
- 2023(20397)
- 2022(17273)
- 2021(15902)
- 2020(13536)
- 2019(30866)
- 2018(30520)
- 2017(58860)
- 2016(31575)
- 2015(35395)
- 2014(34847)
- 2013(34554)
- 2012(31501)
- 2011(28024)
- 2010(28290)
- 2009(26644)
- 2008(25771)
- 2007(22902)
- 2006(20372)
- 2005(18199)
- 学科
- 济(131208)
- 经济(131033)
- 业(110411)
- 管理(105377)
- 企(97218)
- 企业(97218)
- 方法(58428)
- 数学(47848)
- 数学方法(47223)
- 财(40720)
- 农(38856)
- 业经(38341)
- 中国(35848)
- 制(30533)
- 融(29306)
- 金融(29302)
- 地方(28574)
- 银(28384)
- 银行(28344)
- 务(28190)
- 财务(28107)
- 财务管理(28059)
- 行(27162)
- 农业(27034)
- 企业财务(26676)
- 理论(23915)
- 技术(23911)
- 学(23839)
- 和(22220)
- 体(21534)
- 机构
- 学院(446185)
- 大学(443866)
- 管理(182259)
- 济(181444)
- 经济(177610)
- 理学(156654)
- 理学院(155041)
- 管理学(152496)
- 管理学院(151660)
- 研究(142332)
- 中国(113989)
- 京(93726)
- 财(88007)
- 科学(85828)
- 农(71008)
- 所(69692)
- 江(69681)
- 财经(69479)
- 中心(67714)
- 业大(64338)
- 经(63038)
- 研究所(62884)
- 北京(58172)
- 范(55260)
- 农业(55187)
- 师范(54734)
- 经济学(54561)
- 州(54494)
- 院(51923)
- 财经大学(51521)
- 基金
- 项目(300512)
- 科学(238273)
- 研究(222023)
- 基金(219427)
- 家(189099)
- 国家(187492)
- 科学基金(163900)
- 社会(141571)
- 社会科(134312)
- 社会科学(134277)
- 省(118871)
- 基金项目(116375)
- 自然(105953)
- 自然科(103525)
- 自然科学(103500)
- 自然科学基金(101631)
- 教育(100991)
- 划(97301)
- 编号(90811)
- 资助(89847)
- 成果(72752)
- 重点(66490)
- 部(66058)
- 创(63990)
- 发(63894)
- 课题(61365)
- 创新(59277)
- 国家社会(58358)
- 制(57505)
- 教育部(57145)
- 期刊
- 济(202060)
- 经济(202060)
- 研究(129917)
- 中国(86411)
- 财(71499)
- 管理(70802)
- 学报(65071)
- 农(65067)
- 科学(60705)
- 大学(50577)
- 融(49244)
- 金融(49244)
- 学学(47646)
- 农业(44231)
- 教育(43046)
- 技术(40489)
- 业经(35082)
- 财经(34490)
- 经济研究(30768)
- 经(29578)
- 问题(25939)
- 业(24574)
- 图书(23170)
- 技术经济(23030)
- 理论(21964)
- 现代(21250)
- 科技(20735)
- 财会(20721)
- 统计(20286)
- 商业(20098)
共检索到665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晓钟 陈涵乐 张小蒂
本文基于产业融合的相关理论,利用投入产出法估算浙江及全国信息产业与制造业各个行业的融合度,构建基于SCP分析框架估算产业融合对产业绩效影响的模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比较分析浙江省信息产业与制造业各行业的融合度及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各行业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信息产业与制造业各行业的融合度总体趋于上升;产业融合度、国有企业占比和市场开放度与产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市场集中度与产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从分阶段来看,2010-2012年阶段相比于2005-2007年阶段,产业融合度对产业绩效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为此,本文提出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推进"互联网+制造"计划、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产业融合对制造业产业绩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信息产业 制造业 产业融合 产业绩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盈之 孙剑
基于产业融合的理论,本文首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制造业各行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利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对制造业产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度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产业绩效与该产业融合度呈明显的正相关,产业融合成为提高制造业绩效新的切入点;市场结构水平、所有权结构与产业融合对制造业绩效共同起推动作用;市场开放度虽然对制造业绩效也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并没有和产业融合表现出很好的协同性。本文据此得到了若干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启示。
关键词:
信息产业 制造业 产业融合 产业绩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鑫静 程钰 王建事
基于产业融合的相关理论,研究利用投入产出法探讨1992-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与制造业各行业的融合趋势,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产业融合对于制造业产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制造业行业与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度差异较大;产业融合度与制造业各行业的产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而国有企业占比、市场集中度以及市场开放水平与制造业各行业的产业绩效均呈负相关关系。研究提出加强信息产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有效引导外商投资等政策建议,旨在推进制造业与信息产业深度融合,探寻产业融合下提升产业绩效的最优路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邢震 梁爱云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迫切需要我们进行结构性改革。而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降低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215份制造业企业成本压力的调查样本数据,对制造业企业降成本需求及其成本压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表明:样本中大部分制造业企业认为需要降成本,整体的制造业企业成本压力评价偏向于"压力大"。就影响的显著性来看,对总体制造业企业成本压力影响最为显著的是"融资费用"、"土地等要素价格"以及"制度性交易"。研究同时发现,企业特征的不同,如企业营业收入、企业员工人数等也会对企业成本压力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
制造业 企业压力 降成本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沈运红 黄桁
将数字经济水平细分为数字基础建设水平、数字化产业发展水平、以及数字技术创新科研水平三个方面,依托浙江省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改进后的熵值法探索这三类因素对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三种因素均能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其中数字技术创新科研水平由于其成果应用具有较小的时滞性,发挥的正向影响作用最大。
关键词:
数字经济水平 制造业 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童明荣 王宗军 王山慧
本文以2012~2014年浙江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绩效影响,同时对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浙江省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绩效越好;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同,证券投资基金和QFII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社会保障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基金和信托公司并不会影响公司绩效。此外,本文还发现机构投资者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有助于提高公司绩效。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持股 持股制衡 公司绩效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肖明月 杨君 吕品
本文使用DEA方法测度了浙江省2001-2015年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并实证分析了产品质量提升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机制。主要的结论有:技术效率损失是浙江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过度竞争与规模效应缺失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加剧有着显著影响;产品供给质量提升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产能过剩的化解有效,对资本密集型行业无效;提升内需仍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外需提升的作用却存在着"低端产业有效、高端产业无效"的局面。
关键词:
产能过剩 技术效率 设备利用率 供给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何晨琳
本文通过构建"互联网+"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估算了浙江省2011-2016年"互联网+"发展水平、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以及"互联网+"对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的影响程度。实证研究表明,浙江省"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都在不断提升,互联网发展水平对浙江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提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其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论文分析了原因,并探讨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浙江省乃至我国其他省市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
互联网+ 制造业 创新能力 影响机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兰建平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的发展新原则,在我省制造业向世界先进领域进军的关键阶段,如何通过选择正确的创新、追赶、跨越的路径、模式和机制,实现从粗放低端制造向精致高端制造、从制造业大省走向制造业强省的目标,成为当前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中最重要的命题。本文秉持"立足百强企业、放眼浙江制造"的研究思路,构建制造业企业创新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排名分析,并提出了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创新能力 转型升级 百强企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如浓 吴玉鸣 邹小芃
文章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与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了2001-2016年浙江省28个制造业行业的碳生产率,并检验了其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浙江省制造业的碳生产率呈增长趋势,其增长主要归因于技术变化,而技术效率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提升碳生产率水平的作用;浙江省制造业的碳生产率没有呈现出显著的σ收敛,但具有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相对污染类行业和相对清洁类行业呈现异质性的收敛特征;企业规模和资本深化对碳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而能源消费结构对其的影响显著为负。因此,推进技术创新、扩大企业规模、优化能源结构和促进资本深化是提高浙江省制造业碳生产率的关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锦其 项莹 陈奇远
本文从医药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和国内价值链(NVC)分工的视角出发,构建省际医药制造业参与价值链“双循环”测度框架,分析浙江医药制造业参与价值链“双循环”的测度及其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结果显示,相较于GVC分工,考察期内浙江医药制造业更多地参与了NVC分工,且药品制造业比医疗器械制造业在价值链分工上更具优势;在长三角地区的不同省份中,上海参与GVC分工程度最高,安徽参与NVC分工程度最高,浙江均处于中间位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改进前后的浙江医药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的差别较大,参与GVC分工可促进浙江药品制造业影响力系数的提高,而参与GVC和NVC分工并未引发浙江医疗器械制造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提高。浙江医药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长主要依靠生产结构升级拉动,需求的拉动作用仍有待发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蓉
产业融合突破了产业的界限,弥补了融合双方的缺陷与不足,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创新性、渗透性和外溢性的特点。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能够推动文化产业升级,还提升了融合双方的竞争力,优化了产业结构。文章以产业融合为视角,结合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密切相关的产业类别,构建基于产业融合的文化产业升级演化路径模型,并以浙江省为例,剖析了浙江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实现浙江文化产业升级的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产业融合 产业升级 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艳秋
当今社会已全面步入"互联网+"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个生产领域的应用与渗透,促进了融合型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制造业与现代物流服务业跨界融合发展必将促进社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文章采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浙江省1988年~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浙江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之间的互动协同关系。结果显示,现代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为格兰杰原因而且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脉冲响应函数的标准差冲击分析表明浙江省制造业和现代物流服务业之间已经具有了持续性的互动关联效应,但是产业间关联效应明显低于两种产业的自我增强效应;方差分解显示各内生变量对预测方差的贡献度方面制造业产生的影响占主体,要远大于现代物流服务业。最后为促进两种产业互动协同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陶长琪 周璇
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本文依据信息产业与制造业间的耦联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效应开展定量研究,并以此量化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和细化产业耦联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及作用力度。结果表明:除广东省和江苏省外,我国信息产业与制造业间的耦联协调度属普遍不协调,归因于产业转型时期低下的耦联效率;区域产业耦联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表现出空间相关性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致性,这得益于东部发达的经济体、中部"两型社会"的创新政策特权和"中部崛起战略"以及西部和谐的政府管制政策。综上,我国应深化产业的耦联效应;发挥省域高新技术的竞合优势;维护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而化解信息技术的空间壁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