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27)
- 2023(5849)
- 2022(4833)
- 2021(4302)
- 2020(3552)
- 2019(7929)
- 2018(8069)
- 2017(15201)
- 2016(8224)
- 2015(9487)
- 2014(9795)
- 2013(9430)
- 2012(8839)
- 2011(8056)
- 2010(8124)
- 2009(7453)
- 2008(7338)
- 2007(6622)
- 2006(5972)
- 2005(5243)
- 学科
- 济(38017)
- 经济(37972)
- 管理(24078)
- 业(19945)
- 企(16207)
- 企业(16207)
- 中国(12971)
- 地方(11358)
- 方法(11334)
- 产业(9802)
- 业经(9513)
- 数学(9053)
- 数学方法(8966)
- 农(8809)
- 学(8484)
- 财(7787)
- 制(7460)
- 理论(7342)
- 体(6813)
- 城市(6333)
- 技术(6200)
- 地方经济(5880)
- 信息(5741)
- 结构(5724)
- 农业(5687)
- 环境(5569)
- 发(5491)
- 和(5355)
- 融(5077)
- 金融(5070)
- 机构
- 学院(121234)
- 大学(120606)
- 济(47369)
- 经济(46094)
- 管理(45987)
- 研究(44525)
- 理学(38545)
- 理学院(38074)
- 管理学(37455)
- 管理学院(37220)
- 中国(31540)
- 科学(27989)
- 京(27329)
- 所(22426)
- 财(21012)
- 农(20812)
- 研究所(20356)
- 中心(20354)
- 江(19341)
- 业大(18231)
- 范(17103)
- 北京(16942)
- 师范(16901)
- 院(16690)
- 农业(16441)
- 财经(16434)
- 州(15809)
- 经(14736)
- 技术(14534)
- 经济学(13895)
- 基金
- 项目(82463)
- 科学(64736)
- 研究(60807)
- 基金(58144)
- 家(51138)
- 国家(50740)
- 科学基金(43295)
- 社会(38408)
- 社会科(36451)
- 社会科学(36446)
- 省(33429)
- 基金项目(31197)
- 划(27771)
- 自然(27013)
- 自然科(26377)
- 自然科学(26367)
- 教育(26246)
- 自然科学基金(25894)
- 编号(25386)
- 资助(22547)
- 成果(21275)
- 发(19261)
- 重点(18283)
- 课题(17744)
- 创(16821)
- 部(16745)
- 国家社会(16018)
- 项目编号(15801)
- 创新(15783)
- 发展(15666)
共检索到187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阎小培
本文以当今席卷全球的信息革命、经济全球化和新国际分工为背景,总结了技术进步与区域和城市空间转换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由于信息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产业空间变化,探讨了新产业空间和信息网络对世界城市体系形成的影响,并对现阶段我国城市体系转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信息产业,产业空间,世界城市体系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许晶华
通过阐述马克卢普知识产业分类 ,波拉特、OECD和NAICS信息产业分类的结构和特点 ,分析了马克卢普与波拉特分类体系的同质和内涵扩展的关系 ,指出知识产业分类的原则是根据知识的存量 ,信息产业分类强调信息的流动以及在不同时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的影响。比较了波拉特分类与OECD分类的侧重点和各自的优点 ,剖析了OECD分类实质上是波拉特分类范围的缩小和具体化 ,阐明了波拉特与NAICS分类体系变化的原因 ,并强调信息产业分类体系随产业结构变化而调整的动态规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力
城市体系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规模不等、性质不同的城市(镇)及其职能区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制约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地域城市系统。城市体系研究自五十年代中心地理论被广泛接受以来,在国外城市地理界得以大规模地开展,成为区域规划和地域开发的主要内容。一、城市体系研究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地位城市是多种要素(指产生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活动的个体、团体、政体和组织,)组合而成的有机体。其各自的机能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宝昌
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中国往往被看作一个城市化程度低的国家,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但是,全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已超过2.1亿,已超过除美国、苏联和印度以外的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总人口数。在我国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化问题,特别是城市的人口规模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运用首位城市指标和序列规模分布来考察我国的城市体系发展问题,尤其是从人口规模和城市序列角度来探讨我国城市的空间分布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代合治
山东省城市体系的结构研究代合治(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系)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集聚空间,是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等的主要载体。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城市体系欲达有序状态,必须建立合理结构,才能不断由较低级向较高级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本文主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玉林 范小雷
信息产业发展正在加速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变革,其本身既有的特征使信息产业通过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促进了产业融合,而传统的产业体系显然无法适应产业融合的需要。因此,构建与产业融合相适应的融合型产业体系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所论述的融合型产业体系是无边界的、市场化的、无主管部门的,也是可竞争的。构建融合型产业体系要以打破农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业分立为思路,并且必须落实各项相关的改革措施,寻求并确立有利于这一体系构建与发展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信息产业 产业融合 融合型产业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康晓光 马庆斌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竞争力之间存在倒"U"型统计关系。根据产业的环境需求和环境压力两个指标,划分了六种产业类型。统计数据显示,由新分类指示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演变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最后,文章从人的需求以及全球分工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动力机制。结论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环境政策的制定,必须与其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等级位置相适应。就环境政策而言,其合理性不能以其严格程度来评价,而在于这种环境政策是否与城市自身对产业价值链条某个环节的吸引、控制能力相适应。城市政策制定者应该在城市竞争力、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之间找到合理的结合点。这样,才可以推动城市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和最小的环境代价,快速、稳定、均衡并可持续地提高竞争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苟仲文
本文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机制入手,分析了产业创新机制的作用过程,深入探讨了创新体系中五方面创新内容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的思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晓梅
随着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建立科学、系统的信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已成为统计制度方法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认为,构建信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必须以信息产业统计在信息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前提: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突出动态分析、定量分析和微观分析。文章还从信息企业投入总量指标、产出总量指标、内部构成指标、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信息企业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信息产业 信息企业 统计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志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伟
确立一个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对于指导和促进这一产业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地理信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据此,文章以对国内外关于地理信息产业定义和内涵的分析为着力点,对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统计指标进行了综合设计,研究提出了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构成。
关键词:
地理信息产业 统计指标 体系 设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铭 向宽虎 陈钊
本文基于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应牺牲大城市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城市体系的调整将向大城市尤其是东部大城市进一步集聚。这一道路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区域和城乡间人均收入的平衡,从而实现增长与和谐的共赢。与这一道路相比,现有体制下城乡和区域间的利益矛盾是造成城乡分割的根本原因。城乡分割政策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和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其后果不仅是城市化进程受阻、大城市发展不足和城市体系的扭曲,还造成了城乡、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城市内部的社会分割。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体系 集聚 离散 平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顺毅
运用2006-201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就我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呈现"倒U型"变化,即结构相对协调的城市体系与过度分散或过度集中的城市体系相比,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更高;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城市体系结构的集中程度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的"倒U型"关系会被进一步强化。认为在结构上过度分散或过度集中的城市化战略都不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路径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一个地区总体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关键词:
城市体系规模结构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发曾
城市体系的等级层次是不同等级的城市在体系内地位与作用的综合反映。本文论述了建立城市体系等级层次的基本理论,提出了确定等级层次的方法,并以河南省城市体系为例,分析了建立等级层次的必要性及其对城市体系功能组织的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
城市体系 等级层次 中心性强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璐 张露 胡业翠 李振国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提升为国家战略,且提升其一体化发展水平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明确要求。在地理空间的基础架构上,基于长三角城市间有向多值信息流网络关系视角,全面探析2011—2019年长三角城市体系网络结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城市间信息交换功能显著增强,城市体系由单中心的三角形等级结构向多中心多层级的扁平化网络结构演化;2011年,长三角城市体系网络空间组织形态明显呈现出以上海为单极中心,以南京、苏州、杭州为支撑点的"■"形结构;2015年,继续保持上海的单极中心结构,同时,以苏州、南京、合肥、杭州为辐射中心的"■"或"■"形子网络结构正在形成;2019年,以上海、苏州、南京、杭州为中心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组织结构已初步形成,同时,沪宁杭已构成长三角信息流关系经济地理空间的核心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不是单纯指物理空间上的一体化,而是通过建立区域价值网络实现关系经济地理上的空间一体化。建议将政府作为新一轮区域合作的主体,打破行政壁垒,将长三角城市群视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网络,从更灵活、动态和开放的角度界定空间规划单元,在考虑地理邻近、行政层级等的同时,更加重视从城市间的关系经济地理空间联系视角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进行定量测度和定性解读,继而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大背景下通过建立区域价值网络实现关系经济地理空间的一体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